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原文和翻译
-
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
,
丘不与易也》原文及译文
1
、
p>
【原文】仪封人
(1)
请见,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2)
。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
(
s
à
ng)(3)
乎?天下之无道也久
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du
ó)
(4
)
。
”
【注释】
(1)
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
从者
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
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
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
子发
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
他说
:
“凡是君子到这里来,
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 br>”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
“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
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
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
p>
2
、
【原文】长沮、桀溺
< br>(1)
耦而耕
(2)
。孔子过之
,使子路问津
(3)
焉。长沮曰:
“夫
执舆
(4)
者
为谁?”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
(
同
“欤”
)
?”
曰:
“是也。
”曰:<
/p>
“是知津矣。
”
问于桀溺。桀溺曰:
p>
“子为谁?”曰:
“为仲由。
”曰:
“是孔丘之徒与?”对曰:
“然。
”曰:
p>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5)
?且而与其从辟
(6)
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
(7)
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
p>
(8)
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
徒与而谁与?天
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注释】
(1)
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
/p>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
问津:
津,渡口。寻问渡口。
(4)
执舆:即执辔。
< br>
(5)
之:与。
(6)
辟:同“避”
。
(7)
耰:
用土覆盖种子。
(8)
怃然:怅然,失意。
p>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
“那
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
“是孔丘
。
”长沮说;
“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
< br>“是的。
”
长沮说:
“那他是早
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
“你是谁?
”子路说:
“我是仲由。
”桀溺说:
“
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
“是的。
”桀溺说:
“像洪水一
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
你们同谁去
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
为什么不跟着我
们这些
躲避社会的人呢?”
说完,
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
孔子很失望地说:
“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
交道呢?如果
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
3
、
【原文】
楚狂接舆
(1)
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
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
(1)
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
人姓接
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
“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
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
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算了吧,
算了吧。今天的
< br>执政者危乎其危!
”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4
、
p>
【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1)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四
体不勤,五谷不分
(2)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
(3)
而
< br>食
(4)
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p>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
乱大
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p>
【注释】
(1)
蓧: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
/p>
(2)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
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