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育心得体会
-
幼儿园中班教育心得体会
幼儿园中班教育
< br>>
心得体会
(一)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
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
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
多地组织集体活
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今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集体行动。有的三五成
群地在自然角观察,
谈论着什么;有的站在新贴出的活动区记录表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议论着谁的红花
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
有打扰他们,因
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
律,同时要让
孩子生活得轻松,
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
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
后干什么,
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
深
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
更轻
松些。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
孩子,
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
排队、等
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
精神被逐渐
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
一些控制能力
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
会经常不断地影
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
张;过多的指责,
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
响幼儿的主动发展,
应该尽早改革。
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
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
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
儿
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有趣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
p>
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教育心得体会
(二)
忙忙碌碌中我们的这学期也接近尾
声,回顾这一学期自己的工作,真是有喜又忧。
幼儿教师的职业是琐碎的,细小的。但我
热爱我的职业。在工作中,我对每一件事情都
认真负责,现将这学期的
< br>>
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务水平。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
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
由于现代家庭的特殊
环境,
使得不少幼儿失去了发展自理能力的
机会,在幼儿园主要
表现为:一顿饭吃完后满桌都是饭菜;洗手草草了事,有的洗下来
后身上、袖口、地上都
是水;玩具玩好乱堆放,弄得满地都是等等。只有以培养幼儿的
自理能力为基础,才能让
他们在幼儿园愉快地开展一日活动。培养自理能力时,对幼儿
在不同阶段应做出不同的要
求。
如在指导幼儿洗手时,对于中班的孩子则要求他们能将
袖子
卷好,按顺序、正确的洗手,能保持盥洗室地面无水。有些自我服务的内容对幼儿
来说比
较难掌握,也挺枯燥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应该怎样做,逼着孩子一次一次练,这
种效果一
定没有提高孩子兴趣,引导他们自发的去练习见效的快。例如,看似一个简单
的系鞋带动
作,孩子们系鞋带时要么打了许多死结,要么索性不系,拖着鞋带到处走。
后来一想,<
/p>
何不编个小儿歌,
让孩子边念,
边学着系
鞋带。
于是就教孩子们念起了:
“两
个
好朋友见面握握手,变成两圆圈,再来握握手。”的系鞋带儿歌,小朋友们十分乐意
的接
受了。当然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需要贯彻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当中。
二、加强
>
德育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观念及习惯。幼儿的行为,充分反
映了他们参与社会交往,适应周围世界的能力,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对培养幼儿养成
< br>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其身心发育和成长有着重要而长远的影响。
< br>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
无穷的”,特别对正处在成长期的幼儿,教师的表率作用对
他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
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
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们常常会
在家里或幼儿
园里听到孩子们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观察是何等
的细致。这些都
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做到事事严于律
己,要求孩子做到
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平时也要注意经常检查自己,一旦发现自己做错
了的时候,要敢于在
孩子们面前承认错误,这一点,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孩子越小,年龄差异就越大,我常常提
醒自己要面向全体幼儿,
落实“两个优先”“两个关注”,学会去观察了解孩子在某阶
段
的一般特点,把握个体特点,才能及时解读幼儿,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教育真正
适应
并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徐坤从外地转学而来,各方面行为习惯较差,我们在平时的
点滴行
为中对他进行督促、教育和鼓励,现在他已经能有意识要遵守班级纪律。周宇帆
小朋友具
有较强的攻击性行为,老师通过一次次谈话、接触,先培养他与老师的感情,
慢慢引导他
为班级体服务,如分发餐具,搬桌椅,增进他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机会,慢
慢的小朋友的
告状声就少多了。
三、转变教学观念,在活动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随着《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
改革的深入开展,
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
打破了各个科目领域的划分,
根据新课程教材的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机地将各个
领域知识加以融合。课改的
核心是让课程适应并促进孩子的发展。
课改的教材涵盖了幼儿的基本经验,
但不能涵盖
每个幼儿的生
活经验。作为一名红幼的教师,我们不能依赖教材,抓住日常生活中随时
发生在幼儿身边
的有价值的事情,用整合的观念对教材、教案进行选择、创造,不断拓
展教育活动的资源
。根据教材中各个主题的目标,精心地进行每周的备课,在课前的准
备方面,
打破了以往的由教师一人准备到底的情况,而是充分发挥幼儿和广大家长的积
极性,一起收集资料,往往是在主题开展以前,就收集到了许多方面的材料。在收集的
过程中,增加了幼儿的参与性,他们多了一次了解的机会,潜移默化地丰富了幼儿这方
面
的知识。在课上更加注重让幼儿将学到的本领加以展示、总结、归类,从而将个人的
知识
转化为大家的知识。在新教材的指导下,活动中加强了幼儿的动手训练,让每个幼
儿都有
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并没有彻
底得告别
这个主题,
而是通过主题墙,
让幼儿把收集到的资料、
活动中的成果展示出来,
把主题活动进行延伸,让孩子有一个体会、回味
的机会。课改的不断深入,使我重新认
识了新的课程观,让我明白:幼儿的一日活动均为
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它具有整
合性、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一
体化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我努力
将一些知识以直接经验呈现给幼儿,通过游戏、日常活
动及相关事物的辅助作用,使幼
儿所学习的知识更实际化、感性化。我努力使自己从一个
“实践型”教师转变为一名
“反思型”教师,重视观察孩子、学会解读孩子的一言一行,
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
主体。
四、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家园同步。幼儿大多数的
时间还是在家中,前
面提起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引
导,
取得的效果一
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
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
我就通过家长园地将一定的教育方法、
经验介绍给家长,
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
导、教育幼儿。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时间,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
园
情况,每月不定时的家访,则能让我仔细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更,这样对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