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
-
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命运
摘要:
对于女性的命运,
多年来总有人在研究,
但总不得
全面,
复杂的世界带动
了丰富的人生,
却也造就了许多悲苦。
在张爱玲的笔下,
总是有很多说不尽的苍
凉,
道不尽的心酸。
无论是哪一种的两
性关系,
女子的地位总是卑微的;
因为心
欲,因为生存,女性总是难免悲哀。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
爱情
命运
软弱
p>
张爱玲(
1920
——
1995
)笔名梁京,出生于一个曾经显赫的阀阅门第,她
家既有前朝的繁华,
又较早的接受了西方文化,
其父张廷众是一
个典型的封建遗
少,而母亲董逸楚则是一位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女性,父母因性情不合终止
离异,
父又续娶,
正是这种家庭环境造成了张爱玲忧郁、
冷漠而又极度敏感的性格,
终
于在一次被父亲
毒打、囚禁后逃离了父亲的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因为生活
苦闷,张爱玲读书很用功,同时幻想以写作成名。
[1]
194
3
年——
1945
年是她创作的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她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
、
《第二<
/p>
炉香》
、
《倾城之恋》
< br>、
《金锁记》等小说,同时也发表了多篇散文,在当时可谓盛
极一时。
在张爱玲的笔头下,
表现出的是女性的悲哀,
p>
人的劣根性及道德的残缺。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
张爱玲真正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
女人所处的
社会环境,
所受的内外压力:
有来自旧家族内部的冷漠,有来自
命运的捉弄,
更
有来自女性自身的精神重负……现在我们将带着
她的作品来分析其中独特的女
性人物的命运。
p>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重要小说
,
而曹七巧则是《金锁记》
中刻画最深入细致的一个的主要人物。
张爱玲曾在其小说集
《传奇》
的开头写道
:
“书名叫传奇
,
目的是在
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
,
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
< br>”而《金锁记》
中曹七巧这一人物正是对这句话的具体而生动的诠释。曹七巧的一
生是
20
世纪
初无数出生低贱最后变为
贵族妇女的众多妇女的综合
,
她是从无数个
20
世纪初
经历起起伏的妇女的经历中幻化出的一个人物。
她是平凡的
,
平凡在于她的悲剧
在
p>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里俯首可拾
;<
/p>
但她又是不平凡的
,
因为
,
在她身上蕴涵
着丰富的社会意义。
< br>
《金锁记》以一个日趋衰败的世家望族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小家碧玉
p>
的大姑娘曹七巧,
在世俗与命运的安排下阴差阳错地嫁入姜家豪门大
院。
而在畸
形的婚姻和封建大家庭的无情戕害中她逐渐丧失人性
,
取而代之的是金钱欲的极
度膨胀,最后成为一个丧失了人性的
“疯子”的母亲形象。
七巧作为一个女性,长期的爱情生活得
不到满足,性本能受到强烈的压抑,
再加上出身卑微,
在门第森
严的大家庭里人格受到排挤和歧视,
于是造成她的心
理变态,沦
为“疯子”
。
她要发泄、要报复,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别人
毁坏了她的一生,
她也要毁坏别人的一生。
于是,
她的两个儿女成为她破坏下的
牺牲品。
更为可怕的是长期的性压抑,
造成七巧潜意识中的乱伦意念,
“这些年来,
她的生命里只有一个男人”
,
p>
“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她这一个还抵不了半
个……现在,就连
这半个人他也保留不住——他取了亲。
”七巧这样想着,就“把
一支脚搁在他肩膀上,
不住地轻轻地踢他的脖子。
”七巧在潜意
识中是把儿子当作
一个真正的男人看待的,
是变相的占有自己的
儿子。
爱而得不到,
这对七巧无疑
是致
命的一击,
在她对爱彻底绝望后,
她那难以抑制的情爱欲转而成
为对儿子的
占有欲,对媳妇的摧残欲,对女儿的控制欲。
p>
张爱玲对
《金锁记》
描绘的那个年代已离我
们远去,
可主人公曹七巧留给了
我们无尽的思索。
七巧给自己套上了金钱的枷锁,
她的爱情是畸形的,
人性也在
不正常的生活环境下泯灭,
但她的形象是那个社会的典
型与真实写照,
她的悲剧
产生于金钱的枷锁,但根源在于封建家
庭和吃人的旧中国。
《半生缘》是张爱玲的旧作,原名《十八
春》,又名《惘然记》,
1951
年张
爱玲以梁京这一笔名在
《上海亦报》
上发表,
< br>后来在其旅美期间进行修改,
删掉
了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
,
易名为
《半生缘》,
这是张爱玲自己
比较喜欢的一部长
篇小说,也是她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
《半生缘》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地点是在温婉、凄迷
的旧上海。作
者以第三人称开头介绍:“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已
经有
十四年了”,然后写道:“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
/p>
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彷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
<
/p>
顾曼桢、
许叔惠、
沈世均三人同在一个工
厂工作,
曼桢个性温柔坚强,
叔惠
开朗
活泼,
在相处中,
曼桢与温和敦厚的世钧相爱了。
曼桢的姐姐曼璐为全家的
生计着想,
十七岁时毅然离
开初恋情人张豫瑾开始了舞女生涯,
但家人并不能真
正理解曼璐
,
认为她丢尽了家人颜面。
如今曼璐年华老去,
为了后半生有所依靠,
决定嫁一个靠得住的人,这个人就是祝鸿才。从此,维护
祝太太
这个名
分成了
她最重要的生活支柱。
世钧与曼桢的爱情也受到了来自家
庭的压力,加上两人的互相猜疑,后又有
姐姐、姐夫的算计、陷害,他两人之间的感情也
是曲曲折折,不那么顺利。
婚后,祝鸿才发了不义之财,原形毕露,在外花天酒地。曼璐为保住自己的
名分,决定生一个孩子来拴住祝鸿才,然而自己以往的几次堕胎使她有心无力。
她一心想要拢络丈夫,
知道丈夫有意染指二妹,
不惜装病设计
,
让丈夫强奸得逞,
将妹妹幽禁一年,
生下一个男孩。
唯恐沈世钧来找曼桢,
还将母亲全家迁往苏州,
沈世钧找到她时,
她假说妹妹妹已嫁人,
并且代妹妹退还他订婚戒指。
后来,
生
产后,
曼桢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逃离医院,
找到教书的工作,<
/p>
不幸又被她母亲找到,
劝她和鸿才结婚。
曼璐也抱来她的儿子相求,
她仍不为所动。
后来遇见曼璐的女<
/p>
佣阿宝,知道曼璐病死,祝鸿才经商失败,就住在附近。出于母性,她常常留意
年龄相近的小孩。
后来,
儿子得了猩红热,
祝鸿才又常常不回家,
她为了救小孩,
留在祝
家中照顾小孩。
最终,
为了孩子。
她抱
着自杀的心理嫁给了她平生最恨的
男人——祝鸿才。
婚后祝鸿才
发了国难财,
又花天酒地,曼桢决心离婚,
独力工
作;扶养孩子。
沈世钧婚后也搬到上海,
始终难以忘记曼桢。
由于共同的朋友许叔惠,
二
人
得以再次见面。
沈世钧说曾去找她,
她姐姐告诉他曼桢嫁已给张豫瑾。
曼桢告诉
了他中间发生的曲曲
折折,
他没有想到她姐姐竟做出这样的事来!
两人见面,
对
望半晌,曼桢说:
“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p>
.
”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
动。
没有爱的人偏偏结合在一起,而相爱的人却又咫尺天涯。在这
场爱与恨的纠
葛中,顾曼桢毫无疑问的成了我们为之愤慨的对象。
《半生缘》中顾曼桢是新女性,有
知识,温柔而坚强,对家人有责任心,对姐姐
的经历同情理解,但是,这个善良、勤恳、
与人为善的好人,最后除了抢回自己
的亲生儿子以外,一无所获。她不但没有得到上天的
眷顾,反而遭到天“谴”:被
姐姐算计、
被姐夫强暴、
被姐姐姐夫联手幽禁以至怀孕生子……这些近乎荒唐的
事情像噩梦一样离
奇的发生在曼桢的身上,
可以说,
她的悲剧是由她周围的一个<
/p>
个的女人所造成的。
先是母亲无意识的错误所导致的悲剧,
之后又是姐姐有意识
的错误所导致的悲剧,
再
加上沈母烧毁求救信的事件,
使得这一个女人的一生充
满着悲哀
。
张爱玲笔下的顾曼桢,
其坚强或者
对命运的忧郁都是来自骨子里的。
她是三
十年代大上海的新女性
,
她坚强而自信,
知性而素雅,
她象夕
阳的余辉一样,
散
发着一种沧桑美。
无
论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
她都要求独立。
曼桢性格中最大的
p>
特点除了坚强还有坚贞,
即使是丢了一只旧手套,
< br>她也觉得很可惜,
更何况是自
己深爱过的人呢?而且一旦
失去了,
曼桢对新的物新的人就再也不会有从前这般
兴趣了,<
/p>
这或许也就是曼桢离开世钧之后再也没有幸福过的原因。
虽然后来
她还
是照样活下去了,但她仿佛整个人陷进泥潭里去了,神情恍惚。
顾曼璐,这个一生都“逃不出宿命的掌心的”不幸的女子,作为一个女人,她
p>
有着一个舞女被后辈抢饭碗的哀怨,
一个年华渐逝的女人拼命想抓住
一点东西的
急切。
可是一切都没有朝着她意愿中的方向发展,<
/p>
她一辈子惟一爱过的男人是张
豫谨,
但为
了全家老小,
她舍弃了她心中所珍视爱情,
把它深埋心底。
p>
祝鸿才是
她的救命稻草,
但她却为他延续香
火,
她最后什么都抓不住了。
当张豫谨移情曼
< br>桢,曼璐从
18
岁时为家庭承担的苦楚释放了,她利用了
自己的妹妹,为祝鸿才
生了一个儿子。
她的一生虽短暂但却充满
了坎坷,
由于生活的压力,
逼迫着这个
女子由妥协走向精神变态的深渊。
由对张爱玲《半生缘》中顾
氏两姐妹的形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男权
社会里,
女人作为
一个人,
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的艰难,
无论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还是几千年封建思想的积习,
还是女性自身思想等的禁锢,
p>
女人要实现自我价值,
把握自己的命运,都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也需
要长期的斗争。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小说中比较突出的一篇,小说连载于《
上海杂志》月
刊后,
在当时赢得了读者群极大的回响。
而其在一九四四年改编成话剧上演之后,
更造成了万人空巷的盛况。
p>
《倾城之恋》不仅在当时使张爱玲的声誉达到高峰,
并为其在中国文
学史上奠定了重要的地位。
《倾城之恋》这个题目乍听起来会
以为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但读后才明
白,
所谓倾城是说一个
城市沦陷背景下方可成全的一段婚姻。
所以,
从整体而言
《倾城之恋》是描写普通人乱世中的“传奇”
,
从而寻求那份最后回归的普通。
张爱玲以一贯苍凉的叙述基
调
,
特有的敏感笔触娓娓道来一段浮华背后的无
奈与凄美
,
讲述了一个没落世家女性生存困境的悲剧故
事。在长达三万多字的篇
幅中,描述了女主角白流苏对于婚姻的赌注。而故事的内容则可
以以
1944
年
4
月
7
日署名迅雨的论述作为概括:
一个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
被穷酸兄嫂冷嘲热讽撵出母家,
p>
跟一个饱经世故、
狡
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
爱。
正要陷入泥沼里时,
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
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
《倾城之恋
》开篇第一段,就让人感觉到浓重的腐旧气息。白公馆里,
“他们
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在上海这个中国近代现代化最早的城市里,
p>
生活的步骤是快的,
别人的时钟都拔快了一小时,
< br>然而白公馆里说:
“我们用的是
老钟。
< br>”仅一句话,
就点明了白公馆是这个近代大都市里的守旧部落。
< br>
生活在这
样一个压抑的、
畸形
的旧式家庭中,
对流苏来说,
唯一的出路、
最后的选择是离
开。
流苏大抵上是一个坚强的女子,
她会反抗,
能够大胆地顶着众人的唾弃与前
夫
离婚,
可见是很有勇气的。
然而流苏也是妥协的,
因为最终她也不过是一个在
经济上柔弱、无助的女子,逃离的方式只能是依靠
男人来寻找自己的栖息之地。
她不得不学会算计,不幸的生活告诉她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
己,才能生存下去。
徐太太的适时出现在文中起了重要
的作用,
先是开导流苏后又说为流苏留心
着,
< br>正是由于徐太太的牵引,
让流苏有了反击的希望,
让她对
自己有了一点信心,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流苏回到屋里,端详着自己:
< br>
还好,她还不怎么老。她那
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
老的一种,
永远是纤瘦的腰,
孩子似的萌芽的乳。
她
的脸,
从前是白得像瓷
,
现在由瓷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
下颌起初是圆
的,近年来渐渐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
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
文中的
描述成功的勾勒出流苏娇美的形象,
为下文做了铺垫,
正是由于
流苏
典雅脱俗的美,
具有中国女人的特征,
所以在女人堆中打滚多年的柳原才会注意
到她。
而在与范柳
原交往的过程中,
流苏经历了一番内心的争斗,
这场爱恋于她<
/p>
来说,
更像是下的一场赌注——婚姻的赌注,
这赌注的第一步便是随从徐太太远
赴香港。
范柳原是一个有
钱的华侨和他在伦敦的交际花情妇生下的儿子,
由于他
父亲在中
国有妻子,
柳原充其量算一个庶出的,
而当母亲去世后,
孤身一人流浪
伦敦“很吃了些苦”
。
父亲故世后,才获得继承权,却得不到整个家庭的尊重和认
可,
成了一个浪荡公子。
这时流苏在他的视野里出现了,
她的低头,
适合穿旗袍,
会跳舞,
含蓄的美在相亲当天攫取了他全部的目光,
流苏吸引范柳原的绝不仅仅
< br>是美貌,
还有一种或许柳原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东西。
流苏
抵港的第一天,
两人在
浅水湾饭店的对话,开始了两人之间的交
往。柳原道:
“有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
于笑,有的人善于管家
,你是善于低头的。
”流苏道:
“我什么都不会,我是顶无用<
/p>
的人。
”
柳原
笑道: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
而当柳原反问流苏自己是怎
样自私
时,
流苏并没有把心中真正的想法说出来,
反而是迂回的偏着头
笑道:
“你
要我在旁人面前做一个好女人,在你面前做一个坏女
人。
”接着又解释道:
“你要我
对别人
坏,
独独对你好。
”流苏叹了气道:
“
我不过是一个过了时的女人罢了。
”
而听
完柳原对萨黑夷妮的身世描述之后,
流苏自卑自己只是个穷
遗老的女儿,
身分还
不及她高。
但柳原
却道:
“你放心,
你是什么样的人,
我
就拿你当什么样的人看待,
准没错”
。
这里我们看到两人之间的互动,
从字里行间里看出两人都在不断试探对
< br>方,
文中有这么一段:
从浅水湾饭店过去一截子路,
p>
空中飞跨着一座桥梁,
桥那
边是山,
桥这边是一堵灰砖砌成的墙壁,
拦住了这边的山。
柳原靠在墙上,
流苏
也就靠在墙上,一眼看上去,那堵墙极
高极高,望不见边。墙是冷而粗糙,死的
颜色。她的脸,托在墙上,反衬着,也变了样<
/p>
——红嘴唇、水眼睛、有血、有
肉、有
思想的一张脸。柳原看着她道: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
老天荒
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
/p>
炸完了、
坍完了,
也许还剩下这堵墙。<
/p>
流苏,
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
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流苏和柳原的互动有许多地方都是出于心计的,一个是传统的女人期待婚
姻,
一个是漂泊的浪子想找情妇,
柳原对流苏是如此的迂回、
< br>曲折;
流苏对柳原
是如此的矜持、
含蓄,
香港之行是流苏人生的一次赌博,
流苏进行着异常的心
灵
之旅,一场心智的较量。
流苏赌注
的第二步就是返回上海。
白流苏回到了上海,
但是她知道范柳原
对
她没有绝望,
她不愿服输,
她不能就
这样自贬身价,
她是会应付人的,
很懂得交
往的技巧,她懂得以柔弱示人,以退为进,以弱胜强。在交往的过程中,感情应
该是
双方平等自愿的付出,
感情是需要时间来磨合的。
虽然回到了上
海,
回到了
她的旧式家庭,但她对这个家庭是不报以怎样的希望
的。她知道她还是会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