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箭教子

绝世美人儿
941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21: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吉祥三宝)


《折箭教子》





从前,有一个蒙古族的母亲,她的名字叫


阿兰豁阿,

< p>
她的丈夫早


年就去世了,


她有五个


儿子,


可是她的儿子们经常争吵,


谁也不让步。


有一天,他们的妈妈给他们一人一支箭,让他们折断,每个儿子轻而


易 举的完成了。后来妈妈把五支一样的箭捆在一起,再让他们去折,


结果他们都没折断。母 亲对儿子们说:


“一箭易折,十箭难断。一个


人的力量是非常有 限的,


但是当众人团结在一起成为整体时就变得非


常强大。”这 则故事告诉我们,同心协力,团结就是力量。




楚国人和氏有一次在楚山中发现一块叫做璞的玉石。


他把这块璞玉拿


去奉献厉王。厉工不懂璞中含有宝玉,认为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就命


令刀 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脚,和氏忍痛含冤离去。厉王死了以后,武


王继位。


和氏带着那块璞进宫去献武王。


武王也找了玉匠鉴定那块璞。

< br>玉匠仍然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和氏因此又惨遭与第一次献璞相同


的灾祸,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脚。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位。和氏来


到楚山脚 下,抱着那块璞痛哭起来。一连三天三夜,和氏把泪水哭干


了,又从眼里哭出血来。这件 事很快被文王知道了。文王觉得有验证


和氏的


“璞中有玉”


之说的必要,


所以令玉匠用凿子把璞的表层敲掉。

< br>果然像和氏所说的那样,


里面露出了宝玉。


文王又命玉匠 把玉石雕琢


成璧,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和氏璧”





清朝时,



安徽桐城


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


父子两代为相 ,


权势显赫,


这就是张家


张英



张廷玉


父子。张家在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 两家


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


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


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

< p>
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


一封信 ,给在北京当大官的


张英


,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 /p>


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


今犹在,


< br>不见当年


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 尺空地。吴


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


6



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 传为美谈。




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 特别孝顺父母。


6


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


家里做客,


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


但他没吃,

< p>
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 橘来。袁术大


笑道:



你吃了不够,还 要拿呀?



他回答说:



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


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


6


岁 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




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


!”


的确,据有关历史


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祖逖闻鸡起舞





晋代时有个很有抱负的青年名叫祖 逖,


他和好友琨一起做司州


(今河南洛阳


东北)主簿。当时政局动荡,祖逖和刘琨都很忧虑。二个感情深厚,经常睡在一


张床上 ,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一天晚上,祖逖和刘琨睡得正香,一阵鸡叫声惊醒


了祖逖。祖逖看 看窗外,天还没亮。他叫醒刘琨,边穿衣服边说:“别人都说半


夜鸡叫不吉利,


我就不这么想,


这不是在催促我们起床练武吗?我们以后一听见


鸡叫声就起来练武吧。”刘琨欣然。从此,二人天天起早练武,后来终于成为文

< br>武全才,也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





兄弟折箭






宋朝时,


吐谷浑的国王阿柴得了重病,


他担心自己死后,


儿子们会为了争 权而自相残杀,


就把他们召集到一起。阿柴说:



你们都从箭袋里拿出一支箭来给我。儿子们各自抽出一支


箭交给父亲。阿柴拿 起一支箭给大儿子,


说:



你能折断这 支箭吗?



大儿子很容易就折断了


箭。


阿柴又让大儿子把剩下的箭一起折断,


但大儿子无论如何都折不 断哪些箭了。


阿柴对儿


子们说:



折断一支箭容易,


想一起折断许多支箭就很难。

你们明白吗?



儿子们都心领神会。


阿柴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团结一心,吐谷浑王国渐渐强大起来。





孟母三迁



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连住处的选择都费尽心思,


千方百计创造有利


于儿子成长的环境。


原先他 们家离墓地很近,


孟子常到墓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


仿堆坟、< /p>


送葬之类的游戏。


孟母看到环境对孩子影响不好,


便迁居到一个闹市的


附近,


很快孟子玩耍时就模仿起商 贩叫卖一类的事来。


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


的地方,


于是又迁居到学校附近。


从此孟子模仿学校里的礼仪等课程。

< p>
孟母说这


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环境,于是定居下来。这就是成为千古美谈的< /p>



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



孟子上学后,


有一天还没到放学时候就跑回家,


正在织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


织机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割断的布,散成一堆线头 。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说:



你废弃学业就像我割断织机上的布 ,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


!”


孟子受到很大震

< br>动,从此成年累月努力学习,从不中断,从不松懈,终于成为大学问家。孟母教


育 有方,注意抓紧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鉴。学校教


师乃至全社 会都应重视儿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壮成长。






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

< br>(56?-106)


,东汉大臣,


9

岁时母亲病死,从母亲生病到死,小黄香一直


不离左右,由于劳累和悲伤,他非常消 瘦、憔悴


(qiá


o cuì


)


,周围人赞扬他是难得


的好孩子。母亲去世后,他更加孝敬父亲,尽量 关心、体贴、照顾父亲。他家在


湖北的江夏


(

< br>现云梦县东南


)


,在骄阳似火的夏季,晚上屋里不但炎热 ,蚊子还很


多。为让父亲睡好觉,天未黑小黄香便守在睡榻边,用扇子使劲把父亲的床席 、


枕头扇凉,把蚊子扇跑,使父亲能够安寝。在寒风刺骨的冬夜,屋里没有取暖设


备,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在父亲睡前他自己先脱下衣服,钻到被窝里,用自己


的体温把父亲的被窝焐暖后,


再让父亲睡下。


小黄香热 爱父母,


体贴入微的照顾


父母,人们交口称赞:



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他 的



扇枕温席



传为美谈。



缇萦救父



缇萦


(Tí


ng)


是汉文帝时一个



太仓长< /p>



淳于


(Chú


n yú


,复姓


)


意的小女儿。淳


于意精通医道,后弃官回家行医,就诊者盈


(yí

< br>ng)


门。有一次,他在门上贴了告


示:



这两天有事出门,不看病。



恰好有个地方大官来看病,因病情重,死在淳


于意门外。死者家属诬告淳于意行医害人 ,当地官府准备判处刖


(yuè


)


刑, 就是


把脚砍掉。但因为淳于意当过太仓长,是朝廷命官,判罪要经皇帝批准,于是就


把他押解到京师去定罪。



淳于意没有儿子 ,


只有


5


个女儿。

他被押解上路那天,


小缇萦到父亲面前说:



我护送您上京,路上我一定尽心照顾您。



说完就背 起事先准备好的小包,辞别


姐姐门,护着父亲上路去。到京城,她冒死给皇帝写信,大意 说:我父亲为官清


廉,行医有术,现被人诬告要受刖刑。人一受刖刑,不死也得残疾,永 难复原,


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宁可入官为奴婢


(bì


)


,替父亲赎罪。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