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言中商人形象

别妄想泡我
701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21: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海内存知己全诗)



论“三言”中商人形象



【摘



要】


“ 三言”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是市民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涌现了大量的商人形象,


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潮,商人多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当时社会 风气下商人形象的典型


的代表,但与此同时,又不可忽视冯梦龙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在作品 中流露出的不足,本文从正反两个角度来探究“三言”


中出现的商人形象的特点。



【关键词】



“三言”



商人形象



进步性与局限性



一、绪论



冯梦龙

(1574


——


1646)


,字犹 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


,


墨憨斋

< p>
一别号,系因其


居题为“墨憨斋”而得


,


长洲


(


今江苏吴县


)< /p>


人。冯梦龙自少有才气,但生活放荡不羁。崇祯三年,


57



时方考取贡生。


61


岁时,任福建寿宁知县,颇有政名。


65


岁时,离任返乡。明 亡后,忧国而死,卒年


73


岁。



冯梦龙的一生颇不得志,


但这却促成了他在文学上的更大的成就。< /p>


他把一生的精力,


主要从事通俗


文学的研 究、整理与创作,成就卓著,为古代文人中所罕见。他曾改编长篇小说《三遂平妖传》



《新列


国志》



推动书商购印


《金瓶梅词话》



刊行 民间歌曲集《挂枝儿》



《山歌》


,编 印《笑府》



《古今谈概》



《情史类略》


,编辑有散曲集《太霞新奏》


,也 曾写作传奇剧本,并刻印了《墨憨斋传奇定本》十种。而


最重要的成就,是编著“三言”



(章培恒文学史)



“三言”



指的是


《喻世明 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三言是宋元明话本的选集。

< p>
所谓的


“话


本”即是“说话人”使用的一种文学底 本;而主“说话”本是一种口头艺术,


“口说古今惊听之事”


, 在


民间由来已久。至两宋,伴随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等大都市的繁荣,杂剧 场中“说话”形


成专门。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文人诗文,


也 不同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的新的文体,鲁迅在


《是中


国小说史 略》里提到“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


,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


”话本


小说也被称为“俗文学”


,兴起 于唐末五代,发达在两宋,繁荣则是在晚明,当时


晚明


有一股思 想解放


的思潮,


对俗文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冯梦龙正是在这种新的思潮的影响下,


从事俗文学的研

< br>究,编纂了三言,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三言”作为拟话本短篇小说集,题材 十分地广泛,它能覆


盖各个社会阶层,


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晚明社 会思潮的变化,


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但在这些形象中描


写量最大,最富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是关于商人的描写。


< p>
商人自古以来就是倍受争议的群体。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经历了一段过程。自周武王灭商后,< /p>


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


东奔西跑地作买卖,

< br>日子一长,


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


“商


人”


,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周时,商业由官府控制;而春秋战国时,


[1]



1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是商人阶级的成长阶段;秦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又大大地促进商


业的发展,汉朝是商人的


成长


阶段,中外贸易 发展起来,出现商业中心;隋唐时期、宋元以及明清时期


商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明清尤以徽商与晋商闻名天下。


战国时期商鞅、


荀况首提


“重农抑商”


的思想,


孟子 提出惠商论而韩非子反视


“工商之民”


为五蠹之一,

< p>
文学作品对商人描写多侧重其惟利是图一面的


描写,


如白居易在


《琵琶行》


中塑造了


“商 人重利轻别离”


的经典形象;


而司马迁却为商贾立传,



《史


记·货殖列传》中肯定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和经济实力,列叙了范蠡、子贡、白圭、猗顿等人的事迹;但


到了明代,商人地位有了突 破性的提高,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提了“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


心焉,一也。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


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


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 货犹其士与农


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尤其工与农也。故曰:四民 异业而同道。




4

< br>)


他把


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 等的水平。因此,在文学史上对商人的褒贬不一。



三言中刻画 了众多的商人形象,冯梦龙对宋元明话本在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作了


不同 程度的修改,


重新赋予了小说新的价值和意义,


在文学史上有了 突破性地进展,


比起以往的文学作


品关于商人的描写,


更加旗帜鲜明。


三言中出现关于主要的商人形象的描写,大致如以下的归 纳。


不能


大致,要完整归纳出来,所有关于商人的形象必须罗列 出来。



1、


《喻世明言》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蒋兴哥



第四卷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员外



阮大郞



阮二郞



第十二卷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刘员外



孙员外



第二十一卷



临安城里钱婆留发迹



顾三郞



第十八卷




杨八老越国奇逢




杨八老



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沈昱



李吉



贺客



朱客



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黄老实



黄善聪



李秀卿



第三十九卷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汪信之



2、


《警世通言》



第五卷





吕大郞还金完骨肉



吕大郞



第六卷



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吕玉



陈朝奉



第十五卷



金令史美婢酬年少



矫公



第二十二卷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宋金



第二十三卷



乐小舍拚生觅偶



乐美善



第二十四卷



玉堂春落难逢夫



沈洪



[2]



2



第二十五卷



桂员外穷途忏悔



桂富五



第三十二卷



杜十郞怒沉百宝箱



孙富



第三十三卷



乔彦杰一妾破家



乔俊



3


、< /p>


《醒世恒言》



第三卷





卖油郞独占花魁



朱老十、秦重



第七卷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第十卷





刘小官雌雄兄弟



刘德、刘奇、刘方



第十八卷




施润泽滩阙遇友



施复、朱恩



第二十卷



张廷秀逃生救父



张权



第三十五卷



徐老仆义愤成家



阿寄



第三十六卷



蔡瑞虹忍辱报仇



卞福



二、特点



本文就文中几个鲜明的人物 形象的描写为例来探讨


“三言”


中商人形象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其进


步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内外兼备 ,重点突出商人身上的优秀品质


,


重义轻利,乐善好施。



“三言”


中描写的商人多是中小商人,


他们多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作品中对商

< p>
人的美好品质和道德进行赞颂和肯定,摆脱了以住作品中大数对商人的打压和偏见。


“三言”中商人再


也不是传统末业中的卑微角色,


而是 被当成一个重要的主体,


同时作者也注入了更多的理性和情感。



些商人大都是真诚守信,为人正直善良,重义轻利,有着商人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 在《喻世明言》


中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即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商人形象蒋兴哥, 外貌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


红。行步端庄,言辞敏捷。聪明赛过读书家,伶俐不输长大 汉。人人唤做粉孩儿,个个羡他无价宝”



与生俱来的优越条件 让蒋兴哥打小就显得与众不同,


故事中的蒋兴哥与王三巧结成连理,

为了生计,



往广东做生意,


不得 不与妻子分开,


在这段时间,


王三巧出轨与陈商发生了关系,< /p>


作为丈夫的他不是将


所有责任推到妻子王三巧的身上,

< p>
而是马上进行反省,


想起


“当初夫妻何等恩爱,< /p>


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


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 及


!


”,在妻子改嫁了,将十六个箱笼,原封不动,送到三


巧那里当陪嫁,顾全妻子的面子,蒋兴哥身上的忠厚,大度,重感情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 来,最终


获得大团圆的美好结局。


《醒世恒言》第十八卷《施润 泽滩阙遇友》里的商人施复的拾金不昧,能以一


个生意人的角度换位为他人着想,


“倘然是个小经纪,只有这些本钱,或是与我一般样苦挣过日,或卖


了 绸,或胶了丝,这两锭银乃是养命之根,不争失了,就如绝了咽喉之气。一家良善,没甚过活,互相


埋怨,必致鬻身卖子。倘是个执性的,气恼不过,肮脏送了性命,也未可知。我虽是拾得的,不十分罪


过,但日常动念,使得也不安稳。就是有了这银子,未必真个便营运发积起来。一向没这 东西时,依原


[3]



3



将就过了日子。不如原往那所在,等失主来寻,还了他去,到 得安乐。



一连串细腻的心理描写,把


施复身上重利轻义,


拾金不昧的道德情操和当时明朝社会里存在某些不良的风气形成鲜明 的对比,


更突


显了施复这个商人形象的特别。

< br>《醒世恒言》第十卷《刘小官雌雄兄弟》中也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乐


善好施的商 人形象刘德。


“刘德夫妇两口,年纪六十有余,并无弟兄子女。自己有几间房屋,数十亩 田


地,门首又开一个小酒店儿。刘公平昔好善,极肯周济人的缓急。凡来吃酒的,偶然身 边缺钱缺少,他


也不十分计较。或有人多把与他,他便勾自己价钱,余下的定然退还,分 毫不肯苟取”



[5]


[4]


正因为他做


人公平讲信用,


镇里的人都十分敬 重佩服他,


都叫他为“刘长者”


,这是对以往商人出现过的尖酸 刻薄,


唯利是图的丑陋嘴脸的颠覆。



(



)


、敢于向世俗挑战,追求自身的 生存与发展,体现在


女性商人形象的塑造上。



“三言”


里公正公平地评价商人的崛起,


肯定商人在经 商过程的智慧,


冲击了当时人们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两千多年来 的中国封建社会,由于统治阶级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商人的地位一直不高,


明代社 会的商业气氛越来越浓厚,商人敢于正视自身的需求,


大胆创新,突破原来的束缚,


在社会上谋


求自已的一席之地,男商人的处境已是十分艰难,更何况 是作为女性的商人,


“三言”中的女子不仅加


入了商人的行列, 更在经商的过程中尽量坚守商人作为人应有的人格平等。


在《喻世明言》


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的黄善聪“眉目生成清气,资性那更伶俐。 若还伯道相逢,十个九个过继”



在父亲黄老实去世之后,以张 胜的假名与李秀卿结为异姓兄弟,在庐州合伙做


生理


。而《醒世 恒言》第


十卷《刘小官雌雄兄弟》中的刘方,自父亲过世之后,认刘公为父,

< p>
“自此帮家过活,奉侍刘公妇,极


其尽礼孝敬。老夫妇也把他如亲生一般看 待。


”这两个故事里都是女扮男装的商人,她们充分地发挥自


己 的聪明才智,


在商业社会里小有成就,


做到节孝兼全。


她们可以坚守自己的信念,洁身自好懂得如何


在男权的社会中巧妙地保护 自己,


既是为了生存,


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女性商人特有细心与 智慧,


这是


对商人形象的新的领域的开拓,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 亮点,丰富了商人的形象。



(三)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商人阶层的壮大


,


大胆追求自身的发展


,


肯定自我价值


,


个人意识觉醒


,


追求人的权利自由。


提高社会地位,肯定个人价值



正如李 泽厚在《美的历程》里提到的


“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 己


生命、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这也许是新的 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了人的觉醒,


“这一思潮


使传统的思想观念受 到冲击,


使传统观念压制的商人的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最突 出的是个人意识的


觉醒和对人道主义的张扬。他们由幻想而付诸行动,为改变自身处境,


追求人的尊严,


提高社会地位而


奋斗, 同时为了洗刷‘无商不奸’的恶谥,他们以新兴商人的姿态出现在商品交换中”


2


经商无尊卑


之分,


无所谓的阶级门槛,


只要有胆识有智慧就可以加入商人的大潮中,


萌发与上层阶级相抗衡的 竞争


意识。


《喻世明言》第十八卷《杨八老越国奇逢》中的杨八 老,


“年近三旬,读书不就”


,决定改行经商,


其妻也不以读书科考为唯一出路,劝夫“不必迟疑”


。后虽经千难万险,终也“ 安享荣华,寿登耆耋”



[6]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