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论文《创设有效课堂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
创设有效课堂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做个减法表》案例分析
摘要:
“深度学习”已在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多次出现,
“深度学习”
就是为“理解”
而学习,而学习动机是学生深度学习的首要条件,因此创设有效的课堂情
境,激发学生的
深度学习动机是必然的。通过以《做个减法表》这一课为案例分析,创设
有效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动机,掌握深度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素养。<
/p>
关键词:深度学习;课堂情境;核心问题
“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中已经屡见不鲜,那何为“深度学习”呢?在
此我认为宁波大学郑东辉教授所说的“深度学习”就是为“理解”而学习,这一点观点是
很合适的。他认为“深度学习”主要从:学习动机、内容焦点、思维方式、结果呈现这四
个方面体现。而其中第一个就是“学习动机”的“深度学习”
,在我们的日常学教学中,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p>
大多数学生都是半推半就被
“逼”
着学习,
甚至有少数学生是完全被动的学习,而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无法“高投入”
,最终
学习的深度也就自然不够。因此基于这一问题,我就以《做个减法表》这一课为案例,来
谈谈如何通过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分析教材,找准情境创设的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巧妙地创设教
学情
境,因此首先我们要对《做个减法表》这一课进行分析。
本节
课是在学生学完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对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算式的分
类整理,由于学生已
经有了整理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经验,教材在编写时先出示了
一堆
凌乱的算式卡片,是为了体现整理减法算式的必要性,接着三个小朋友从“被减数”
、
“减
数”
、
“差”三个不同角度进行整理,是为了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教材的设计一是
p>
要让学生经历系统的整理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二
p>
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三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p>
与整理的过程,掌握基本的整理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解读核心问题,为深度学习做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整理
20
以内的退
位减法表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有
序地思考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
方法,针对这一目标我提炼出本节课
的核心问题“怎样整理算式”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整理
10
以内的加减法表
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教材首先通过三位小朋友找算式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明白整理算式
的必要性,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教材的情境稍微做了一些改动,直接在黑板上凌
乱地呈现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所有算式卡片,先通过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
后让学生观察算式卡片,学生就会发现这些算式都很乱需要整理,并且整理需要方法,从
而自然的就引出了核心问题“怎样整理算式”
。核心问题提出的目的是让
学生思考用什么
样的方法来把打乱的算式按一定顺序整理出来,然后全班一起交流方法,
明白了方法之后
学生再动手操作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亲自体验有序地思考的方法,
体会按不同的标
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学生整理好以后,全班就开始交流分享。在营
造的算式学习环
境中,学生是通过自己动脑,动手来解决核心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和积极
性,也为接下来学生的深度学习做了铺垫。
三、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动机
1
、情境
课
前把所有的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卡片凌乱的贴满黑板上,营
造出一种算式卡片
很多很乱的感觉,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视觉冲击,正式上课时,还是
让学生通过抢答来
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
减法算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再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
式卡片,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觉,大部分学生会说看起来很
乱,接着教师就顺着学生说的
乱,引出乱就需要整理算式,
“那你想怎样整理算式呢”本
节课
的核心问题也就提出来了。学生思考以后,指名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有学生就会说到
按被
减数都相同,减数相同,差相同来整理,不一定三个方法都要学生想出来,学生想到
哪些
就哪些)
,最后就分小组让学生开始整理算式卡片,通过营造这样一个算式环境,学
p>
生就能很快动手实践,课堂就变得生动化了,而营造的教学情境也有了很强的实践性。
2
、设计意图
<
/p>
由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前运算阶段,
他们主要以表象和直观思维为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情境设计时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认
知特点,
把
20
以内
的退位减法算式凌乱的呈现在了黑板上,
给学生直观展示出了一种
“乱”
的感觉,造成了视觉上的刺激,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很快就能就发现乱就需要整
理,接着
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如何整理算式”
;第二,以多种形式的抢答来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把学生引入
一种算式的环境中;最后在抢答的
环节中通过个人抢答,
小组抢
答,
男女生抢答,
全班抢答等方式,
让
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课堂反馈,学生深度参与
1
、课堂情境再现
< br>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算式卡片,你们想挑战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