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5)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
古诗《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和一
首词《渔歌子》
。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
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
山坡
田野间草木茂
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
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
在
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
紧张,繁忙,给人一种
“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
钯彩明亮的图画,
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也表现
出对劳动生活
。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
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写了乡村农
人耕织以及儿童
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
。展现了农家夏忙
时热烈的劳
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
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
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
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
从小耳濡目染,
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
p>
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年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
》
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
张志和既是诗人,
< br>又是画家,
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
/p>
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
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载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
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
者又为它染上一
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
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
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
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
容,
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
体会诗人在诗文
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养成主动积
累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翁卷,<
/p>
范成大的生平资料,
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同学们,本单元
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
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
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
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
学习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
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
两首古诗。
《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
兴》
< br>。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
1、
作者简介,
翁卷字续古,
一字灵舒,<
/p>
永嘉
(今浙江温州)
人,
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
⑴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
⑴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理解诗词的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
着
天空的光辉。
天空中烟雨蒙蒙,
杜鹃
声声,
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
四月到了,
农活多了,
乡里的农
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
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
(播
放音乐带,
有感情的朗读)
。
诗文展示
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
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
,
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1、作者简介:
范大成:苏州吴县人
(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
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
南宁四大家”
。他的诗
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
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
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
反映农民的
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
这里选的
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
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
成线,农家男女
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