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四年级下语文 古诗词三首 说课稿
-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乡村四月
一、说教学资源
(一)、说教材
《乡村四月》是新课
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第二十二课
《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
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
山坡田野间草
木茂盛,稻田
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
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
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
田间地头忙开了,
刚结束了蚕
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突出“乡村四月”
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
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不
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
p>
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
劳动
人民的赞美。<
/p>
依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
1
个生字、会
写
2
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
2
、背诵、默写古诗。
3
、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抓住
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
好习惯。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教学重点:
1
、诵读古诗并默写。
2
、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
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
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
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孩子已经掌握
了一些读诗的方法,但因为是借班上课,对
学生不熟悉,所以设计教学时我着重考虑如何
激趣、激情。
(三)、说理念
p>
《乡村四月》是一首古诗,依据课标,第二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
是“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
基础上,有感情,
带着表情的朗读。在本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主
题,“凭借课文的例
子,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 br>
指导下,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想象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读,是声情并茂地读出诗文的情
和意,
表达自己的情和感,促进感悟的内化与升华。读出个情味,给
予学生尝试的空间与时间,
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体悟,
在互动评价
中掌握情感的基调,最后进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读。诗歌与记
叙文不同,
除了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更要把握朗读的节奏及其轻重
音。
二、激发兴趣,说教法
课标指出:阅
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
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
下几种教学方法:
1
、联系生活法: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受性
的学习材料。
《乡
村四月》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而现在正好
是春季,
因此
课堂中在课前
3
分钟与学生轻松谈话聊聊自己眼里的春
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
2
、知识迁移法。四年级的孩子已学过一些诗,也懂得古诗学习
的一般方法“读通
——读懂——感悟——背诵默写”,
在导入课题后
让学生回忆学
诗方法,
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同时也可利用这一方法来
学习本首诗。
3
、品
读感悟法。课标中提出二段诗词教学目标是“在诵读过程
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语
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
/p>
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品出诗歌的韵味,必须扣住重点词句,在
比较、玩味、体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
嚼出弦外之音,言
外之意,逐渐走进诗文意境场景,走进角色,与人
物共鸣,与作者交心,享受人文陶冶与
情感震撼。
4
、引导想象法。利用插
图引导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1
、收集资料法。课前让孩子收集诗人翁卷的资料,培养孩子收
集信息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
2
、
< br>朗读教学法。
朗读有助于感知语言,
感悟者作者抒发的情
感。
课堂中通过个别读、齐读来正音,看图引导学生想象,熟读成诵等方
法让学生把诗读通、读懂。
3
、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让学生
展开想象体会山原的欣欣
向荣,
乡村人的勤劳忙碌,
感悟诗人对乡村
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四、师生互动,说程序
(一)、谈话导入析课题
课的关键是
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因
此,利用课前
3
分钟与学生聊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
再让学
生背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如《咏柳》《早春》《春晓》……导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p>
入新课教学。这样既联系生活,又复习了旧知,为学生理解诗的含
义
垫定感情基础。
(二)、回忆学法,指导自学
四年级
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诗方法,让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
——先读通,后悟诗意和诗情,再
背诗。通过这一方法来指导学生自
学。
(三)、读通诗文
在这里我紧扣“读
通”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读后检查指导学习
生字“蚕”“桑”。
1
、了解翁卷的资料和诗题意思。
2
、学生自由读诗。
3
、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诗文,相机学习生字
< br>“蚕”“桑”,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四)、读懂诗文,感悟诗情。
俗话说
“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
”依据课标和诗词教学的特点,
这环节我采
取自读自悟,想象感悟,教师引导,品出诗味的方法,引
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意。而教
师的“导”,就是教学的预设,而
“味”,
就是咀嚼语言,
p>
品味出情感。
由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生理、
心理特征有别于成人,他们处在启蒙阶段,于是,课堂教学必须高度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
烟火
关注童心、童趣,深入浅出为他们的喜闻乐见。一般而言
,要依据学
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知识能力点,设计整体感知要点,突破重难
点的方法,领悟情感的方式,从而悟出诗歌味儿来。“导味”,教学
过程
必须简单,
只能是个粗线条,
感悟的方式与方法应明了易于感悟
,
并且能运用操作,这样,教师才能灵活驾驭课堂,放飞学生个性,让
< br>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
1
、师生回忆小结了解诗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诗意。
2
、
师生互动交流感受。
古诗词的教学最高境界是“显像得意”,
即先将文字转换为画面和场景,
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
止为灵动,让学生从形象中感受,领悟诗句的情感意
蕴。具体到我这
节课……
(
1
)我是这样处理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
两句写景的诗句领悟诗意有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的
: 1.
认识本课
3
个生字
,
会写本课
3
个生字
,
会读”耘田
/
绩麻
/
未解
/
耕织”等词语
.
2.
有
感情的朗读本诗
,
背诵本诗
;
体会诗词的内容
,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
情
.
3.
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
,
培养阅读
古诗词的兴趣并
养成课外
主动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习惯
.
教学
重点
:
体会诗词内容
,
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教学难点
p>
: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
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的好习
惯
.
教学准备
:
山水田园风光的
:
幻灯片
轻松舒缓音乐
卡片
(
1.
词语
昼
耘田
绩麻
未解
耕织
傍
桑阴
2
古诗
<.
山居秋鸣
> )
教学时间
:
一课时
教学设计
:
一
.
创设情景
,
激趣导入
.
1.
师
:
同
学们
,
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____
现在我要带大
家去春游
!
p>
大家想去吗
?(
想
)
如果想去
,
就请闭上眼
,
做好出发的准备
,
因为我
们这次乘坐的是无形无声的学生专用客机.”
2.
多媒体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
,<
/p>
同时出示一组山水田园风光图
片
.(
p>
师简介图片内容
)
3.
欣赏后学生谈感受
.
4.
师小结导入本课
:
这么美丽的田园风光
,
这
么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
,
怎能不让人喜爱
?
怎能不让人陶醉
?
其实在宋代也有
一位和我们一样
喜爱山水田园风光的大诗人
.___
范成大
(
板书
).
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
山水田园诗
,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
<
四时田园杂兴
>(
板书
)
现在我们
p>
一起来分享大家搜集到关于范成大和
<
四时
田园杂兴
>
的资料
.
5.
检查课前搜集请情况
.
6.
师小结
.(
多媒体出示
:
范成大
,
宋代诗人
,
字智能
,
p>
号石湖居士
.
今
江
苏苏州人
,
出身书香仕宦之家
,
自幼聪明
,
官至参知政事
,
曾多次出
使金国
,
不辱使命
.
晚年退居苏州石湖
,
写下了颇具影响力的田园诗
<
我就
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四时田园杂兴
><
/p>
它包括
<
春日
>
<
晚春
><
夏日
>
<
秋日
> <
冬日
>
五组共
60
首
< br>.
我们今天要品读的就是
<
夏日
>
中的一首
.(
多媒体出示整首古
诗
)
二
.
初步感知
,
了解古诗内容
.
1.
初读古诗
,
读准字音
.
1>.
出示
3
个生字
:
昼
耘
绩
(
指名读
,
正音
,
指名分析字型记忆生
字
.)
2>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
全班齐读
.
3>
指名读古诗
p>
,
师正音
.(
多音
字:“兴
供” 都读四声
)
2.
再读古诗
,
读准节奏
.
1>
放录音
,
生听并画出节奏
.
2>
指名读
,
生评价
.
3>
师生分句读
4>
男女比赛读
3.
三读古诗了解诗歌内容
.
1>
默读古诗
,
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感知诗歌大意
,
弄不懂的地方作
p>
上记号
.
2>
交流汇报
a.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解释<
/p>
四时
:
p>
一年四季
杂兴
:
各种兴致
昼
:
白天
<
/p>
耘田
:
除去田里的杂草
< br>
未
解
:
不懂得
供
:
从事
傍
:
靠近
<
/p>
桑阴
:
桑树下面
b.
诗句
:
指名汇报后
,
师小结
< br>.(
多媒体出示
)
昼出耘田夜绩麻
:
白天要除去田里的杂草
,
夜晚还要在灯下把麻搓成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
烟火
线
.
村庄儿女各当家
:
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各
有各的拿手本事
,
各自都为家
庭承担一
定的责任
童孙未解供耕织
: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田织布的事
(
却并不闲着
也傍桑阴学
种瓜
):
也在靠近桑树的地方学大人的样子种瓜
.
3>
同桌交流
:
一人说诗句一人说意思然后交换
.
三
.
品读
古诗
,
感受诗人的心声
.
1.
师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同学们静静的读
这
首诗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看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2.
生默读并思考。(播放舒缓音乐)
3.
交流汇报。
A.
昼耘田
b.
夜绩麻
c.
学种瓜
(
板书
)
师:
你最喜欢哪
一个画面?为什么?
4.
小组交流。
5.
全班汇报。生:我最喜欢“夜绩麻”的画面,因为它让我
感受到
了农民的辛苦。生:我喜欢“昼耘田”和“夜绩麻”,因为我仿佛看
到了农民伯伯们不分白天黑夜的辛勤劳动。(板书:辛勤劳动)生:
我最喜欢
“学种瓜”的画面,
因为从这个画面里我能感受到那些孩子
们爱
劳动。(板书:爱劳动)生:我也喜欢“学种瓜”,因为从这里
能看到那些孩子们很天真
有趣呀,自己不会,还去学别人得样子,真
有趣。。。。。。(板书:天真有趣)
6.
教师小结
:孩子们,你们真聪明,说的非常好。请大家再想想面
对这么辛苦的农民伯伯,
这么天真可爱又热爱劳动的孩子,
范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