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绝世美人儿
750次浏览
2021年02月20日 23: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呦呦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21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 下册第


21


课。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两首古诗。



2


.结合课文注释、画面、诵读、想象情境,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 人的思想感情。培


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


在古诗的学习中渗透大阅读的理念,

< br>帮助学生归类整理记忆诗句,


丰富学生的古诗积


累。



4.


在两首古诗的互文阅读中,


初步感受白描和特写的表达方式,


明了两首诗歌的内在联




教学重点




1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之心,赞美之情。



2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思路




两首古诗教学,采用了“举一”与“整合”相兼容的“互文模式”


,即首尾采用整合


阅读,


过程采用举一阅读,


并以一条主线贯 穿始终。


这条主线,


外在于形的就是聚焦


“人”



聚焦诗中所描写的乡村农人,


体认乡村农人的辛勤劳作才是最美的风景、


最好的田园;


而内


在于神的就是感悟“人的诗意栖居”


,中国古典诗词的终极关怀 乃是


“人的诗意栖居”



诗人


在诗词写作中实现并确证了人的诗意栖居。



教学方法




读为主线,引导想象,设境激趣,小组合作,链接资料,拓展全诗,深化主题。



教学设计




一、阅读交流,导入新课。



1


、最美乡村赛诗会



春天来了我们生活中到处繁花似锦,争相斗艳,一片万紫千红。乡村的景色更是如诗

如画,接下来让我们以诗会友,用诗文来赞美美丽的乡村吧!最美乡村赛诗会,现在开始!

< br>


2


、导入新课




刚刚我们在诗文中游览了美丽的乡村,接下来,我们 接着学习两首古诗,走进乡村田


野,跟随着农人的脚步开始热火朝天的劳作吧!


(板书课题:


21


古诗词三首)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



1


.学习古诗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提示的停顿自由朗读


古诗,读出停顿独处韵味,要多读几遍才能读的越来越好!



2


.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相机指导读准“了”


“兴”


“供”三个字,并了解多


音字“了”

< p>


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


li


ǎ


o


的时候,表示结束。



3.


农民养蚕在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现在我们来了解


“蚕”


字的发展,

观察


“蚕”


字,上下结构,这是天赐之虫,第一笔先写横, 注意上大下小,这样才更漂亮,现在跟老师


一起书写。



提前画好田字格




三、整体诵读,探究共性



师:请同学 们自由朗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思考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



师:你了解宋朝吗?



生:宋代农业发展十分迅速。



生:宋代的时候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


师:


是的,


正如这两位同学所言,


宋朝鼓励人们从事农耕生活,


因此种桑、


养蚕、


种麻地区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一些北方的农作物也大量引入南方种植,因此有了

“苏湖熟,天下足”之称。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同一个朝代的生活,还有呢?



生: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



生:都写了人。



师:用诗中的话说就是——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



师:乡村四月闲人少,那么,反过来理解就是——



生:忙人多。



师:此时在乡村的四月都有谁在忙,忙什么呢?



四、品读赏句,想象悟情



1.


学习《乡村四月》



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


《乡村四月》,


一边读一边思考诗中的人们都在忙什么。


(生


自由读诗 )



师:读了古诗,能说说诗中的人们都在忙什么吗?



生:蚕桑和插田。



师:是啊,乡村四月闲人少——



生: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


在初夏的乡村,人们有的


——



生:去采桑叶。



师:有的——



生:去喂蚕。



师:有的——



生:去插田。



师:还有的——



生:去除草。



生:去田间浇水。



师:在四月的乡村,人们忙完了——



生:家务事。



师:又去——



生:地里施肥。



师:忙完了——



生:田间地头的农活。



师:又去——



生:家中喂蚕。



师:这就是——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你能用“才……又……”仿写这句诗吗?就在“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


插 田”的忙碌身影中,



看,四月的乡村变了,你们看到什么变了?



生:我看到山野一下子就变绿了。



生:我看到田间的沟渠里水满了,微微泛着白光。


< p>
生:我看到田间、地头、山野上到处是绿色,远处还能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



师:你们听,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布谷鸟在叫。



师:布谷鸟也叫子规,蒙蒙细雨中子规声声啼叫,好像在说——



生:赶紧去地里干活。



师:好像还在说——



生:不要偷懒啊,早早起床去采桑叶了。


师:子规“布谷”“布谷”地叫着,听起来真像是在提醒人们——



生:播谷,播谷。



师:播谷,播谷……于是,我们看见山坡——



生:绿了。



师:原野——



生:绿了。



师:禾苗也——



生:绿了。



师:从古至今许多人都喜 欢把子规鸟写进诗文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出示课


件:诗意子规鸟)



师:诗人一路走来,一路欣赏——他看到了,听到了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诗人一边走,一遍欣赏,他登上了山峰,极目远眺,在这如诗如画的乡村美


景中 ,就连村里忙碌的人们都显出了一份安闲,一份怡然自得。这真是——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乡村四月闲人少,除了蚕桑,除了插田,他们还在忙些什么呢?


2.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 /p>



1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首诗,人们都 在忙什么?从那些词语体会到的?



(抓昼和夜,这是早出晚归、夜以继日)



2


)看到大人们这么忙碌,孩子们是怎么做的?他们都是 在什么地方种的


?


跟谁学的


?



3


)同样是孩子,当家人干活时,你在做 什么呢?(玩耍、看电视等等)



师:如果你是诗中的孩子,我 想问问大家,你为什么不去放风筝(钓鱼、捉蝴蝶)


,非


要学种 瓜呢?边说边读(这是一个懂事(勤劳、可爱、善解人意、孝顺……)的孩子,是一


个体 贴父母的孩子。





5


)大人忙,小孩忙,男人忙,女人忙,白天忙,夜里忙,用诗中的话说,那就 是:


读全诗



(课件)



五、整体参读,领悟写法



师:正因为 有了一代代像他们一样勤劳、淳朴的人民,乡村四月才会有如此美丽


的景象——



生:(背)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 蚕桑又插


田。



师:一家老小各有各的 忙碌,虽然劳累但是却生活的非常幸福美满,这真是:



生:(背)《四时田园杂兴》



师:同 学们,这两首诗,同是写乡村生活,同是写“闲人少”,学到这里我们发


现其实它们是有 不同的。请你们再读读这两首诗,再看看诗人写作时观察的角度有什


么不同?

< p>


生:《乡村四月》的作者翁卷在高处和远处观察乡村景色。


< /p>


生:《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范成大是在近处观察乡村人们的生活。



师:你们体会得非常细致。



范成 大何止是在近处观察啊,


他更是走进了农民的生活,


走进了劳动 人民的心里。


钱钟书先生评价他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生:我感觉范成大像是住在农民的家中和他们一起生活,因为诗中写“童孙未解< /p>


供耕织”,感觉那个小孩子像他的孙子。



师:你不但在读诗,更是用心在品诗啊!因为诗人和农人生活在一起,他才看到


了农事 活动的艰辛与不易,通过“童孙未解”的特写镜头将所有的辛苦劳作做了高度


的凝练与概 括。



生:《乡村四月》里好像诗人只是在游览,所以他能看到 美丽的景色。



师: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 ,描绘出最鲜明的景色、最生动


的形象,这种写法叫作白描。不管白描也好,特写也罢< /p>


,不管远观也好,近赏也罢,


两位诗人都都在赞美劳动人民的勤劳 与能干,


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换来了美丽的乡村风光,


才有了美 好的幸福生活。


现在让我们怀着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再来朗诵两首古诗。


(生齐


背两首古诗)



六、拓展阅读,积累古诗。



师:


同学们,


其实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亲近大自然,

喜欢田园生活,


田园诗人还有很多,


孟浩然、


王维、


陶渊明、


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 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


篇。课下学生继续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


板书设计


]




乡村四月




绿原白川



景美



远观



喜爱



子规啼雨




人忙



养蚕插田



近赏



赞美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学情分析



山东省




《 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三篇内容。本单元以“走进田园,


热爱 乡村”为主题,包括《乡下人家》



《牧场之国》



《古诗词三首》



《麦哨 》四篇课文,四


篇课文共同承载着教育学生热爱乡村美景、


培养 学生热爱劳动,


劳动光荣的任务。


学习三首

古诗词目的是在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


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


体验洋溢着泥


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感受作者抓住劲舞特点表 达对乡村美景的赞美之情。




四年级 的学生已具备相对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这两首


古诗相对比 较容易,


结合注释、


插图能对古诗的内容大体了解,

< p>
对古诗所蕴含的情感也略知


一二,


但如何从具体的 是诗中准确的把握诗人的情感,


了解诗人的写作方法,


对他们有 一定


难度,


需要老师点拨。在读写结合上也需要老师的引导。< /p>


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


积累描写


乡村风 光的好诗佳句,丰富学生积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效果分析



山东省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


教学环节设计

< br>


第一环节:阅读交


目标指向



注重阅读积累,鼓励学生


评测练习





学生朗诵描写乡村风景的诗


学生积极展示,诵读流畅,积累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