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10首友情诗
-
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
10
首友情诗
首首销魂友谊
跃然纸上
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
10
首友情诗
首首销
魂友谊跃然纸上我国是一个文学荟萃的国都,唐诗宋
词、元曲明清小说,都在历史上留下
了极其浓重的色彩。其
中有一类诗,
关乎到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友
情,
友情不比爱情,
爱情时时刻刻都希望彼此粘合在一起。但是
友情,无条件之
友情,即是世间超越血缘、地缘,出离家园与国家,超越骨
肉血亲之爱,超越国别地域之爱,对所有人皆可平等奉献、
交流无条件之友情
,这即是友情的奇特之处。下面送上古代
最著名的
10
首友情诗,首首销魂的友情时时刻刻跃然纸上。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首销魂友谊跃然纸上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注释】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
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4、五
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简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
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
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
联为宽慰之辞,
p>
点明离别的必然性,
以散调相承,
以实转虚
,
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
难
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
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
、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
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
/p>
中的不世经典,
全诗仅仅四十个字,
却纵
横捭阖,
变化无穷,
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
壑,有看不尽的
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首联写景,描绘送别时的环境;次联点题,突出诗人自己与<
/p>
杜少府的共同点;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
久,鼓
励友人乐观对待人生,展现出诗人的宽广胸襟;尾联
继续劝勉朋友,壮其行色,鼓其勇气
。老友,即将分离,但
是你不要担心,天下之大,即使我们距离再远,我们的友情
也不会变淡,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2
、渭城曲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首首销魂友谊跃然纸上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
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
关就难以遇
到故旧亲人。
【注释】
(
1
)
渭城曲:
另题作
《送元二使安西》
,
或名
p>
《阳
关曲》或《阳关三叠》
。元二:姓元,
排行第二,作者的朋
友。
(
2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
< br>(
y
ì)
:润湿。
(
3
)
客舍:
旅馆。
柳色:
柳树象征离别。
(
4
)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
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
名“赠别”
,后
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
,又名“渭城
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
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
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
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
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
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
在
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
境
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
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
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
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
/p>
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
唱,后来
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要分别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来来来,老铁,我们多喝酒
吧,再干一杯饯别酒
吧,过了你这个老友人,我不知道是否
还能继续相见。
3
、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首首销魂友谊跃然纸上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注释】
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
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
云,
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
:昏暗。白日
曛,即太阳黯淡无光。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
p>
大。
【简析】
公元
747
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
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
于睢阳(故址在今
河南省商丘县南)
,高适写了《别董大二
首》
< br>。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
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
诗道: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
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
律(盛唐宰相房官)
,始终怜得董庭
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
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他在《别董大》之
二中写道: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
酒钱。
”
)
。但在这
< br>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
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
心。
命运如此安排,真叫人无奈,
多年难得重逢一次,转眼又遇
见了离别,虽然我现在处境也困顿,也不堪,但是我也不会
沮丧和难过。
分别之后,
你也不要难过
,
天下谁不认识您呢!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首首销魂友谊跃然纸上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
被贬到龙标去了,一
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
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
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
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注释】
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
县尉。②
.
、左迁:贬谪,降职。古尊右卑左,左迁即
贬官。
③、
龙标:
唐代县名,
在今贵州锦屏县,
现保存有龙标书院,
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
名来称呼一个人。④、杨花:柳絮。⑤
、子规:即杜鹃鸟,
啼声哀婉凄切。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
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
东部。⑦、夜
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
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
建立过政权,称
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
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
< br>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
【简析】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
以抒发感愤,
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
写出了春光消逝时
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
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
画,显出李
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
< br>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
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
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
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把友
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朋友,
人生的不幸随时都会有,
我们不能因为
一时的不愉快,
一时的困境就难过悲伤。人生的路子还长,我们要饱怀信心
往前走。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
着风一直陪着您到
夜郎以西,帮你读过难关。
5
、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首销魂友谊跃然纸上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
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
荡,到万里之
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
/p>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
鸣,似乎
不忍离去。
【注释】
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
清澈的水。⑶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⑷别:告别。
< br>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
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⑹征:远
行。⑺浮云游子意:曹丕《
杂诗》
: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
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
后世用
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
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⑻兹
:声音词。此。⑼萧萧:
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
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
,一作“斑”
。
【简析】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
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
意。首联的“青山
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
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
东潺潺流过。这两句
中“青山”对“白水”
,
“北郭”对“东
城”
,
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
别
开生面;
而且
“青”
、
“白”
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
/p>
“绕”字描画白
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
出一幅寥
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
依惜别之情。
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起
p>
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
里,不知要
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
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
人。
6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首首销魂友谊跃然纸上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
/p>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
深。<
/p>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
用脚踏地打拍子
,可以边走边唱。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