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完整)

绝世美人儿
802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00: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马背上的骑手)


4


李白诗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


,

< br>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

情感与态度


: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


过程与方法


: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


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


: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p>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导入


< /p>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


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


他壮游天下,


平揖王侯,


生性狂放,


磊落不群;


他的诗境界壮阔,


想落天外,


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


质朴的人情味。




.


常识简介



1.


解题




1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2


)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3


)吟


: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 不拘一


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4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 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


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 是真。




5


)文体知识


: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


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 以七字句为基础,


杂用四、


五、


六、< /p>


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


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


富于变化,


也称为“歌行体”;


另一种是每 句七字,


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


(



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2.


作者简介


< p>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


),


生于碎叶( 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25


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


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


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的出 身及经历具有传奇性,不论生、死还是经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


前人评李白思 想及创作,


多用一个“奇”字。


如“以奇文取称”


(元稹)



“才大语终奇”


(钱起)


、“才矣奇矣”(白居易)


,这类评价语很多。其他如 贺知章所说“谪仙”、杜甫


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 奇,但“奇”寓于中。



杜甫很敬佩李白,在《春日忆李白》写 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突出的是


李白在诗中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 这种个性,有些用“豪放飘逸”“豪爽感


激”“豪迈俊逸”来概括,

虽说法有所不同,


但都突出一个“豪”字。


联系他的


《将进酒》


《蜀道难》


。等等诗歌,可以看出 他的诗往往透过“豪”的表面寓于“悲”的实质,在悲


感至极就以豪语出之。这正是李白 个性的基本特征。



3.


作品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


大 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 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


一 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 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


而政 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


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


整体感知



1.


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消 极情绪寓于积极豪迈之




2.


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



解释下列加点词



< br>1



我欲因之梦吴越:


代神游天 姥山的愿望




2


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惊,




3



虎鼓瑟 兮风为马:


演奏



< br>4



失向来之烟霞:


代神异的景 象




5


)< /p>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头;服侍




6



势拔五岳掩 赤城:


超过




7



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确实< /p>



3.


学生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语句 ,理清思路。




1

< br>)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



入梦缘 由(现实)→梦境路线(梦中)→梦中仙境(梦中)→梦醒留别(现实)




2


)梦中仙境写了哪些图景?


月夜


-


剡溪清幽;白昼


-


山中壮美;傍晚


-


洞 外恐怖;夜晚


-


洞中仙乐。



4.


理清本诗结构


< br>(



)


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




2


)梦游幻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白天景象



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神仙洞府



壮丽辉煌



梦境消失



无限留恋




3


)抒情表态



蔑视权贵



反抗现实




.


课时小结



这首诗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


以主要的笔墨借 助想像描绘了梦游天


姥的情景,


突出地展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 格。


全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


不得意和对权贵的 不妥协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态度。




.


作业布置




1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2


)整理文言字 词





第二课时




.


导入



指名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


文本研习



1.


研习第一节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