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名词解释 2

温柔似野鬼°
935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03: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宁夏大武口)


1


、预防医学: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 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2


、临 床预防服务: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


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提供者:临床医务人员;地点:临床场所)

< p>



3


、营养:指人体摄 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求的生物学过程。



4


、氨基酸模式: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5


、膳食纤维:指人体的消化酶不能消化吸 收,但在人体的肠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的多糖类物质。



6


、社区预防服务:是以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全人群为对象的综合性健康促进与 疾病预防服务。特


点是:以全人群而不是以个体为服务对象,强调社区内多部门的合作和 社区的参与,目的是促进健康、预


防伤害、疾病、失能和早逝。



7


、次生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已构成次


生环境的核心问题。



8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 ,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


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地或 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称为公


害。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 性疾病称公害病。



9


、危险度评价: 对暴露与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及其


危 害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预测环境有害物质对暴露人群肯产生的有害效应的概率。



10


、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 品或把有毒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


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11


、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 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


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 偿的限度时,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


象,影响劳动能 力,这类疾病统称职业病。



12


、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


NCDs



:是对一 组起病时间,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


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的 总称。



13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 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


措施的科学 。



14


、现况研究:是在某一人群中 ,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


况及有关因素的 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



1 5


、病理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 查各组人群过去


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 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


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 研究方法。



16


、暴露:是指研究对 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这些因素或特征称为暴露因素。



17


、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程度 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


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 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8


、临床试验:是将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某临床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该措施,< /p>


通过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效应的差别判断临床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 p>


19


、偏倚:是指在研究或推论过程中所获得的 结果系统的偏离真实值。



20


、病因 :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事件、条件、特征或者是这些要素的综合。



21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 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


病或有缺陷的人。



22


、金标准:目前被公认的最可靠、最权威的、可以反映有病或无病实 际情况的诊断方法称为金标准。



23


、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反映被评试

< p>
验能将实际患病的病例正确地判断为患某病的能力。


24


、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阴性者所 占的百分比,反映被评


试验能将实际未患某病的病例正确地判断为未患某病的能力。



25


、假阴性率:又称漏诊率,是指金标 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26< /p>


、可靠性:


也叫信度或重复性、


精准性,


是指一项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检测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1


27


、 计量


-


效应关系:指环境有害因素的暴露剂量与个体内生物学效 应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28


、剂量


-


反应关系:指环境有害因素的暴露剂量与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 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比率。



29


、自净 作用:受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使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的过程。



30


、移民流行病学:是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 分布,从而找出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31

< br>、误差:泛指观测值与真实值之差,以及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差。



32


、抽样误差


:


由于 总体中存在个体变异,随机抽样所得样本仅仅是总体的一部分,从而造成样本统计量


与总 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抽样误差。



33


、标准误:样本均数之间变异的标准差。



34



P


值:在原假设成立条件下,观察到的样本差别是 由于机遇所致的概率。



35


、线性回 归:用一个直线方程来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



36


、第一类错误


:


拒绝了实际上是成 立的


H


0


所产生的错误。


第二类错误


:


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


H


0


所产生的


错误。



37


、同质:影响研究指标的主要因素易控制的因素基本上相同 。



38


、相关系数


:

< br>说明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指标,用


r


表示。



39


、回归系数


b:


即回归直线的斜率


,


它表示当


X


变动一个单位时


,Y


平均改变


b


个单位。



2


2


40


、决定系数


:


相关系数或复相关系数的平方


,



r



R



它表明由于引入有显著性相关的自变量


,


使 总平


2


2


方和减少的部分


,r



R


越接近

< p>
1,


说明引入相关变量的效果越好。



大题:



41


、(论述)三级预防策略:①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体公众的社

< p>
会措施。②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公作。③三级预防


:



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早的、有效 的治疗措施,防治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


疾者,主要促使功 能恢复、心理健康,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力。



42


、(论述)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①求医者的健康咨询:通过收集求医者 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


同制订改变不健康行为的计划,督促求医者执行干预计划等 ,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


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②健康筛检:指运用快


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 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患者或


有健康缺陷 的人。③免疫接种: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

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④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


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



43


、(选择)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①倾向因素(


predisposing factors



:是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


机的先行因素。通常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为的 动机或愿望,或是诱发产生某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


信念、价值观、态度及自信心,以 及现有技能、自我效能等。②促成因素:是指允许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


实现的先行因素, 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干预项目、服务、行为和环境改变的必


须 资源、行为改变所需的新技能等。如:健康食品的供应情况、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等资源;医疗

< p>
费用、诊所的距离、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等。③强化因素:指 对象


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加强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这类因素来自行为者近旁的人;当 然也包括行为者自己


对行为后果的感受。


44


、(填空)生态学模式认为影响健康行为的发生发展因素:个体内部因素、物质 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


素、公共政策因素。


< br>45


、效能期待:指对自己实施和放弃某行为的能力的自信,也称为自我效能。< /p>



46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①提供能量 :以维持体温并满足各种生理活动及体力劳动对能量的需要;②构成


细胞组织,供给生长 、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③调节机体生理活动:营养素在机体各种生理活动与


生物 化学变化中起调节作用,是指均衡协调地进行。



47


、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提供,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48


、必需脂肪酸(


EFA



:指人体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 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目前公认


的有两种即:亚油酸和


α< /p>


-


亚麻酸。其主要功能是:①亚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物质; ②也是磷脂的



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