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绝世美人儿
967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04: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2020国庆节放假安排)


课题: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p>


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


《江南春》



3.


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

< p>
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 江南春》




2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3.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 试学习,让学生说说


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诗意。


< p>
教学时间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借助教材注释及课外相关资料,


通过自主学习,

< p>
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2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


感受诗歌的意象与情感,


受到心灵的陶冶。



3


.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


情怀。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诗题,读题解题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

< br>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 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


是什么样的。








修改意见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 况




二、通读诗句,感知诗意



1


.通读诗句,读通读顺。



2


.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3


.再读全诗,自由质疑。



三、解“独”、悟“独”,“坐”出孤寂



1


.解“独”进入情景:



解“独”:



逐句找“独”,分句朗读。



2


.悟“独”感受孤独:



到底是什么勾起了李白的孤独?



天上 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


向远方。



鸟飞,


云去本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呀,

< p>
为什么现在使得李白倍感孤独呢?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教师补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



《独坐 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


753


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 离


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使李白饱受了人

< p>
间的辛酸苦辣,倍添了孤独与寂寞的感情。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


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


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四、析“看”想象,释放孤寂



1


.相看想象:



播放画面、背景音乐。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2


.人山对话:



课件出示写话练习:



李白深情地看着 敬亭山,


轻轻地对他说道: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


轻轻地对他说 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组织交流:



通过创设一个连续语境来展开组织交流。




五、联系拓展,安慰孤愁



1


.补充《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从秋浦歌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从哪读出的?



2


.安慰诗人:


< br>背诵《静夜思》,李白你不要孤愁,你时刻想着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亲


人此时也正 想着你。



背诵《赠汪沦》李白,不要孤愁,因为你拥有,你不 忘故人,你的好朋


友汪伦同样也念叨着你呢。



背诵《望庐山瀑布》李白,不要孤愁,因为你拥有,你一生游历了名山


大川,此 时庐山的瀑布也正想着你呀!



李白啊,李白,你永不孤愁, 因为你拥有,时隔千载的今天我们仍在传


承,仍在大声诵读你那不朽的诗篇。背诵《独坐 敬亭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



3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


所描绘的景色。



4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 br>.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大家学过的有哪些风景给你留


下了深刻印 象?



2


.今天,诗人刘禹锡要带大家 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了解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


山上有诸多名胜。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3


.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说一说(可围绕月亮和湖水来说)。



4


.引出课题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


多描写洞庭的 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


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 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


佳作。



5


.出示全诗内容。



二、精读会意



1

< br>.检查预习效果,正音:螺


luó




tán






2


.读准全诗。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


.从哪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秋月)


2


.什么和什么两相和?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两相合? (和:和谐、协


调。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



3


.诗里是怎么说的?



镜指古代人用的铜镜,经过磨拭的铜镜能清晰地照出人影,而没有磨过


的则给 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诗句中说什么像没 磨过的铜镜?(潭面:湖面)为什么?(湖上一点风


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 有磨拭过的铜镜。)



朗读: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注意诗的节奏)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读诗句“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可以看出诗人观察所处的


位置吗?



(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还有哪也能看出来?



你看到了什么 ?青螺是指什么意思?学生对这个理解不查找资料的话是


说不上的。

点出青螺是指君山。


君山与青螺怎么会相像呢?联系


《望洞 庭》


和“遥望洞庭山水色”来理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