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教案
-
小学数学(西师版)第十一册
七
负数的初步认识
第
1
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
< br>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7
页例
1
、例
2
,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p>
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了解
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会正确地读、写
正、负数,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p>
2.
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正、负数的探究
,
使学生经历数学化、
符号化的过程
,
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
渗透对立、
统一的辩证思想
,
培
养数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问题
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
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提高学习
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p>
教学难点:理解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教学准备
: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等。
学具准备:温度计、资料卡、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活动:
先独立思考并举例,然后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最后抽学
生反馈:整数,自然数,分数,
小数,奇数,偶数„„
教师小结:
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
/p>
在数物体个数时,
1
、
< br>2
、
3
„„
出现了自然数,
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
0
表示,
当测量或计算有
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
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
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
呢?
活动:同学们思考,头脑中产生疑问。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从而引出课题——
负数的
认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p>
1.
教学例
1
。<
/p>
新
-
课
-
标
-
第
-
一
-
p>
网
投影出示例
1
情境图: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看到的信息。
p>
这是一家三口人观看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
主持人说:
“
北
京零下
4
到
3
摄氏度。
”
p>
小男孩说“阿姨说的是零下
4
度,屏幕上怎么显示的
-4
℃呢?”
教师:
同学们,<
/p>
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
讲“北京零下
4
到
3
摄氏度
。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
4
摄氏度,
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
-4
℃呢?
这里有零下
4
℃、零上
4
℃,都记作
4
℃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学生讨论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成了发明家。<
/p>
有的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
比如:
红
色
4
℃表示零下
4
℃,
黑色
4
℃表示零上
4
℃;
也有的同学说,
在
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
4
℃表示零上
4
℃,×
4
℃表
示零下
4
℃„„这些想法都很好。其实,中国古
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
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
< br>。如今这种方法在
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
,就
是因此而来的。
现在,
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
我们把比
0
摄氏度低的
温度用带有“
-
p>
”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
4
℃记作
p>
-4
℃,读作负
4
摄氏度;零上
4
℃记作
+4
℃,读作正
4
摄氏度或
4
摄氏度。
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
吗?试试看。
学
生
p>
独
立
完
成
第
87
页
下
图
的
练
习
。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
自主学习例
2
。
(
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p>
)
教师:
同
学们,
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
脚到山顶
,气温相差很大,
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
测绘
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
的海拔图,请看。
(
课件演示
珠穆朗玛
峰的海拔图。
)
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
8844.43
米。
p>
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
p>
么呢?
引导学
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155
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大
家再想想:
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
拔高度
吗?
p>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
+8844.43
米或
8844.43
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
记作:
-155
米。
(
板书
)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
+88
44.43
米或
8844.43
米这样
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