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济南真题(带答案)
-
四、
(32
分
)
p>
(
一
)
阅读下面的
文章
,
完成
16
~
18
题。
(
共
12
分
)
有此一间
,
不求广厦
①“室
雅何须大
,
花香不在多”,这句话常被写成楹联挂于书房。
p>
对中国文人来说
,
书房不仅是一个可以让人
暂别柴米油盐的地方
,
更是与圣贤高朋为侣的精神家
园。
②中国文化中
,<
/p>
读书、藏书之风绵延不绝
,
因而中国文人
的书房有着悠久的历史。
殷周时出现了“书册”,藏书的需求使书房的出现成为一种可能
。春秋时期诸子
百家大兴私家讲学之风
,
白天的课堂
,
到晚上就成了读书之地
,
这应该就是书房的
雏形吧。西汉时的司马迁
< br>,
在家中写就“史家之绝唱
,
无
韵之离骚”,他的“工作
室”相传是中国最早的文人书房。
到了
唐代
,
科举制鼓舞了读书人的热情
,<
/p>
书房作
为夜读场所备受重视
,
书房文化由此兴起。
③考证中国建筑史不难发现
,
中国文人的书房常与风林竹泉相伴。
东晋末年
,
谢灵
运在山林茂密处建造了
“始宁墅”,专门留有一处书房
,
第一个将山水、
园林、
文
人融于一体。
明代
归有光的书房“项脊轩”,室小屋漏
,
但他在书房外栽种了兰桂
竹木,“三五之夜
,
明月半墙
,
桂影斑驳
,
风移影动
,
珊珊可爱”。
④文人的书房为什么要讲究外部环境的清净雅致呢
?
明代戏
曲家高濂在《遵生八
笺》中说:“书斋宜明朗
,
清净。”书房前
,
要有平阔的庭院
,
以使光线明亮
,
适于
读书
;
窗前围植修竹碧草
,
让屋中人可以养眼清心。
⑤书房内
也颇为讲究。书房的面积不宜大,“太宽敞反会损伤目力”。陆游的小
书房“仅可容一几
”,但他却相当满意,“窗几穷幽致
,
图书发古香”。即便是皇
家书房
,
也并非以大为好。乾隆皇帝养
心殿内的书房“三希堂”,就仅有八平方
米。至于书房内的布置
,
则是“宜简不宜繁”,一桌一椅一方几
,
一灯一人一卷书
而已。
这方寸书房虽简洁
< br>,
却承载着中国文人对学问和世界的思考
,
文化就在一间
间书房里汩汩不绝地流淌出来。
p>
⑥“书房”是现代的叫法
,
古代文人常取“
堂”“馆”“阁”“庐”“山房”等
字命名
,
< br>雅致的命名彰显着主人的志向和品格。宋代卫泾
,
取范仲
淹《岳阳楼记》
中名句之意
,
将书房命
名为“后乐堂”,寄托忧国忧民之心。谭嗣同的书房名为
“莽苍苍”,意为苍茫高远
p>
,
显示了他慷慨豪迈的性格。
⑦书房是文人为静读、研修构筑的自我天地
,
联结
着文人的内心世界。不读有益
之书
,
何
以遣有涯之生
?
对读书人而言
,
平生愿得书房一间
,
不求广厦万千。
(
选
自《中华遗产》
2019
年第
3
期
,
有删改
)
16.
阅读全文
,
简要概括“书房
”具有哪些特点。
(4
分
)
17.
阅读第②段
,
分
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4
分
)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家讲学之风
,
< br>白天的课堂
,
到晚上就成了读书之地
,
这应
.
该
就是书房的雏形吧。
.
18.
p>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
,
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
的表达作用。
(4
分
)
宋代卫泾
,
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之意
,
将书房命名为“后乐堂”,寄托忧
国忧民之
心。
谭嗣同的书房名为“莽苍苍”,意为苍茫高远
,
显示了他慷慨豪迈的
性格。
(二
)
阅读下面的文章
,
完成
19~22
题。
p>
(
共
20
分
)
一只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
①小时候
,
我在村里学堂读书。学堂坐落在村头土丘
上
,
周围只生长着几棵老树。
木条的窗
棂
,
灰尘密布
;
屋顶的瓦
,
长满荒草。
这是一个缺少
色彩的、
暗淡的世界。
②但有一抹朝
阳般的色彩
,
被装在一只墨水瓶里
,<
/p>
放在老师的讲桌上
,
它照亮了我
的眼睛
,
绚丽了我的童年。
每天上课
,
我的注意力都会被这只瓶子吸引。
我喜欢看
老师批改作业的样子
,
三根指头拈住笔杆
,
将笔尖朝瓶中沾沾
,
再在瓶口刮刮
,
潇
洒地在作业本上画下“√”或“×”。老师
,
自然成
了我的偶像—他不但可以判
断知识的对错
,
还能判断心灵的美丑
,
甚至预测一个人的未来。从老师身上
,
我看
清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③我知道
,
要成为
老师那样的人
,
不容易。老师是喝过大量墨水的人
,
文化人都是
墨水浸泡出来的。
姐姐说
,
谁墨水喝得越多
,
文化就越高
,
人就越聪明。
< br>姐姐的话
,
坚定了我在苦难中的信念——拥有一瓶墨水<
/p>
,
学做一个文化人。但我不敢将这个
想法
告诉父母
,
他们能养活我们姐弟
,
p>
并送我们中的一个进学堂
,
已属不易。
p>
④那是一个黄昏
,
放学后
,
教室里空荡荡的。躲在门后的我
,
似一只等待觅食的老
鼠
,
心跳鼓点般起伏
,
颤抖着双手
,
拿走了讲桌上那只墨水瓶。
那天晚上
,
我做了一
个梦
:
那瓶墨水转化成我的血液
,
我成了一位老师。
p>
⑤没想到
,
我偷
回来的这只墨水瓶
,
会给姐姐精神上制造一场灾难。
姐姐比我更加
珍视那只瓶子。
每晚睡觉前
,
都要将其捧在手心
,
端详半天。
仿佛她那苍白的青春
琴弦上
,
跳出了几个明快的音符。
这只墨水瓶
,
也激活了姐姐炽热的梦想。
很多时
候
,
她坐在桌前
,
望着墨水瓶发呆
,
还会从我的书包里
,
抽出一本书来
,
一边翻阅
,
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
我知道
< br>,
姐姐是在用那支简陋的墨水笔描绘她多彩的人生。
<
/p>
⑥父亲看出了姐姐的心思
,
每天早晨
p>
,
故意提高嗓门说:“兰兰
,
你去送弟弟上学
吧。
”姐姐听父亲这么一说
,
顿时神采飞扬
,
宛如
一只蝴蝶看见了菜花。
但姐姐同
样是懂父亲的
< br>,
即使在送我去上学的路上
,
她
也背个箩筐
,
割草或捡柴。
任何时候<
/p>
,
她都没忘记帮助父母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每次
,
她只将我送至学堂对面。
对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
,
她从来只存敬畏和仰望。
一次不经意
地回头
,
我看见姐姐
在目送我走向学堂
时
,
脸上压抑的忧伤。
⑦迫于生活
,
姐姐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穷木匠。
那只墨水瓶安静地留在我家桌子上。
姐姐的出嫁
,
让我们这个家笼罩上阴影。
在学堂、
在家里
,
我满脑子都是姐姐的影
子。
父亲常站在姐姐离去的路口发愣。一想起姐姐
,
母亲就忍不住掉
泪。姐姐为
我们这个家
,
付出得太多了
。
⑧许是为姐姐祈祷
,
抑或是想重新点燃我们生活的希望
,
母亲把那只墨水
瓶改装
成了一盏煤油灯。
入夜
,
母亲将灯芯挑得长长的
,
枯黄色的火焰、
p>
仿佛姐姐如花的
笑靥。
温暖重又弥漫我们的
屋子。
父亲伴着灯光
,
编箩筐
;
母亲坐在灯下
,
纳鞋
垫
;
我趴在灯旁
,
看书写字。
⑨长夜漫漫
,
灯火煌煌。我独自坐在深夜
,
把一本本书翻得
破损不堪。疲劳时
,
只
要一想到姐姐<
/p>
,
想到父母的辛劳
,
我内心的倔强
,
又春草般苏醒了。我终于从那盏
煤油灯下
,
走了出来。多年后
,
我师范毕业
,
站上了讲台。当看
到讲台下孩子们渴
求的眼神时
,
我在想
——他们将会把我视作下一个自己吗
?
⑩再次见到姐姐时
p>
,
她已经是一个母亲了。生活的贫困让皱纹过早地爬上了她的
脸庞。那一刻
,
我的心里涌起一股酸楚。姐姐
却生活得平静、安详。身后的箩筐
一次次压弯她的脊背
,
姐姐就一次次挺起腰板。她不再对一只墨水瓶抱有幻想。
在经历过风雨
之后的她看来
,
喝清水也能增加血液的浓度
,
让人成为精神上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