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苏菲的世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阅读练习与答案
-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
翻译
家、文艺
评论
家。
他翻译的作品
达
34
部,他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就致力于
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2
、《傅雷家书》曾荣获“
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
”
3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
如何教育孩子
。
4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
傅聪的
.
1954
年至
1966
年
5
、《傅雷家书》
摘编了傅雷先生
6
月的
186
封书信,最
长的一封七千多字。
6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
子:
傅聪
--
著名钢琴大师;
傅敏
--
英语特级教师。
7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
傅聪
为
1954
年至
1966
年六月。
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
8.
在
1954.3.24
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
第一
艺术第一真理
第一。
学问
9
、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
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
先为
次为
艺术家,再为
音乐家,终为
钢琴家。
思想
、
人
,
10
、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
对子女的
传统文化修养
暖
11
、
道德
、
情操和
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
起居、
饮食
、冷
、
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
婚姻家庭
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杰维茨基
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
教育家。
12
、
.
《傅雷家书》在
12
月的家信中,傅雷说“毛选”中的
《矛盾论》
及
《实践论》
可多看看,因为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傅聪深切了解马列主义及
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
13
、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
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
14
、傅
雷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
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长此以往,大有成为
机器的危险。
钢琴匠,甚至
奏琴的
15
、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
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
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
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
。
16
、今日之下,你已经过掉了这一
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
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
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如临深渊博
、
如履薄冰
的格外
17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
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
18
、不要再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
还是占便宜的。
19
、关于感情问题,
无论如何要
重。
20
、年轻人往往
高估自己。
没有事实表现
,希
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
。
force
自己。多留一份
元气,在长里看
克制
,以
前途为重,以
健康
为
21
、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
谦虚
、做事要
严谨
、礼仪要
得体;遇困
难不气馁,获大奖
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
荣辱感
,要有艺术、人格
的
尊严
二、简答题
第一封家书
1、这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是在儿子受到打击意志消沉时写的
,劝慰儿子面对感情创伤要学会泰
然处之。作者在信中告诫儿子“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 br>
。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p>
儿子在打击之下,父亲用这样亲切疼爱的语气对儿子进行劝慰和开导,
便于抚平儿子心灵的创伤。
3、傅雷在信中是怎样开解劝慰儿子的?
一是告诉孩子在人生旅途上遇到精
神消沉的情形是难免的;二是开导
儿子有困难要及时向父母倾诉;三是告诉儿子在失意中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
绪,寻求心理的平衡;四是鼓励儿子要像克利斯多夫那样,勇敢地面对
困
难和打击。
4、“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
一般;或者
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的意思
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p>
。
这句话饱含哲理,它形象地告诉人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
成功
,也失败;有得意,更有失落。因此要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
人生的诸多痛苦。<
/p>
5、作者在家书中举克利多夫的例子的用意是什么?
克利斯多夫的经历是一切艺术家的
缩影与结晶,而傅聪在国外学音乐,
一直以克利斯多夫为榜样,甚至自称为克利斯多夫。
作者特举克利斯多夫的
例子正是为了激励儿子勇敢地直面困难,从消沉中振奋起来,重新
投入到艺
术之中去,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封家书
6
、第二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包围时候写的。
7
p>
、傅雷对儿子演出的成功进行怎样的评价?
为儿子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幸福和骄傲,
< br>“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
会涕泗横流的”,道出傅雷的喜悦之情。
8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
莫过于欣赏艺术”,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
为什么?
艺术是艺术家们艺术才华的精妙体
现,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
们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在欣赏艺术时,
它没有世俗的功利色彩,
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作者认为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
过于欣赏艺
术。
9
、结合家书内容,说说傅雷眼中“
坚强”的含义是什么?
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不仅是在失败
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
看待事业上的失败;而且更包括在成功时,面对鲜花和掌声
,能保持清醒的
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样才能如古人所言的“不以物喜,不以
己
悲”,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10
、对“赤子之心”和“孤独”
,你是如何理解的?
从傅雷的论述看,“赤子之心”指内心纯
洁,不含私心杂念,执着于对
艺术的追求,因而没有欲望纷争。而这种境界很难为一般的
人所认识和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境遇不佳,处于孤独的处境。但人类的最美好而纯
洁的
感情却是相通而永存的,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因为他在精神上是不会
孤独的。
三、选择题
1
、傅雷的儿子是(
AC
)
B
、傅敏
A
、傅聪
B
、傅作义
A
2
、傅雷是一个(
A
、严厉尽责
)的父亲。
C
、和蔼可亲
B
、慈祥仁厚
3
、《傅雷家书》凝聚着对(
A
、祖国、儿子
A
)的爱
C
、妻子
B
、父母
B
4
、傅雷的长子是(
A
、傅敏
)
C
、傅震
B
、傅聪
C
5
、傅雷通过(
A
、当面教诲
)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
C
、书信
B
、电话
6
、傅雷对儿子的指导,都像(
A
)一样提出建议和意见
C
、好朋友
A
、良师益友
B
、老师
A
7
、这两封家书,是针对儿子(
A
、长大成人、留学海外
)时而写的
C
、心情不好
B
、学习不顺利
B
)
8
、写第一封家书的目的是(
A
、告之家里情况
B
、劝慰儿子正确对待情绪消沉
9
、写第二封信的目的是(
B
)
A
、提醒儿子加强学习
独
B
、提醒
儿子在取得成功时要保持谦卑、不惧孤
10
、可以概括第一封信的主题词是(
C
)
A
、开心
B
、努力
C
、坚强
11
、可以概括第一封信的主题词是(
A
、开心
D
)
B
、努力
C
、坚强、
D
、胜不骄
败不馁
C
)的人
12
、傅雷希望儿子成为(
A
、严肃正直
B
、随和
C
、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
13
、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是(
A
、资治通鉴
C
)
B
、论语
C
、人间词话
14
、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
C
)
C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
A
、艺术上要取得成就
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B
、随遇而安
15
、傅雷用(
C
)来指导儿子的艺术修养
A
、教授钢琴
B
、听音乐
C
、书信的方式
16
、傅雷翻译过的作品有(
ABC
A
、人间喜剧
B
、高老头
)
C
、欧也妮葛朗台
17
、这本书是一部(
A
)
B
、励志篇
B
、随笔
A
、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18
、傅聪最后成为了(
B
C
、书法
)大师
A
、翻译
B
、钢琴
19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
A
、翻译
A
)
B
、钢琴
C
、书法
20
、傅雷教育儿子要做一个(
A
)的艺术家
A
、德艺兼备、人格卓越
B
、技艺精湛
21
、傅雷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
A
、人间喜剧
A
)
C
、复活
B
、战争与和平、
A
22
、傅雷教育儿子待人要(
A
、谦虚、严谨
),做事要(
A
C
、随和
C
随意
)的忠诚
)
B
、严肃、认真
23
、傅雷一生中任何时期,都没忘记对(
A
、爱情
B
、朋友、
C
、文学
24
、傅雷说,他最不赞成(
A
)
B
、做错以后情绪不高
C
、做错以后若无
A
、自己责备自己而不表现
其事
25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
A
)
A
、傅聪
B
、傅敏
26
、傅雷通过书信训练傅聪的,不但是文笔,尤其是(
A
、情怀
B
)
B
、思想
C
、情商
27
、傅雷说,人总得常常(
A
、放纵
A
)自己,不(
)就解决不了问题
B
、强迫
C
、教育
2
8
、傅雷说,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
A
、艺术
A
)
B
、书籍
C
、书法
29
、(
A
)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A
、辛酸的眼泪
B
、优异的成绩
C
、周游世界
30
、人一辈子都在(
A
)中浮沉,惟有唐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
A
、高潮
--
低潮
B
、平常
C
、烦恼
名著导读《苏菲的世界》阅读及练习答案
【作者简介】
乔斯坦·贾德
,
是一位世界级的挪威作家
,1952
年
8
月
8
日出生于挪威首都
奥斯陆
,
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
,
并于奥斯陆大学获得斯堪那维亚文
学系挪威文组的学位
,
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
,
自
1986
年出版第一本创作以
来
,
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其后
10
年他在芬兰教授哲学
,
于
1991
年
成为一位全职作家。
1991
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后
,
成为挪威、丹麦、瑞典和
德国的畅销书
,
销量达到
300
万册。已有
30
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
被翻
译为四十多种语言
,
全球销售量超过三亿册。
乔斯坦·贾德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说故事
,
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
笔
调融入小说情境
,
他的作品动人心弦
,
启发无数读者
对个人生命、对历史中
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
乔斯坦
·
贾德除致力于文学创作
,
启发读者对于生命的省思外
,
对于公
益事业亦不遗馀力。他于
1997
年创立“苏菲基金会”
,
每年颁发十万美金
的“苏菲奖”
,
鼓励能以创新方式对环境发展提出另类方案或将之付诸实行
的个人或机构。
【作品概述】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
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
小说
,
它以小说的形式
,
通过一名哲学导
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
识的经过
,
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14
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
,
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
?
世界从
哪里来
?
”与此同时
,
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
,
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
席德
(Hilde)
”
,
邮戳来自黎巴嫩。
从这一天开始
,
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
,
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
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
识
,
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然而
,
魔
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
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
的
10
元
硬币⋯⋯接踵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
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
奇⋯⋯
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
,
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
,
从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