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温柔似野鬼°
922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08: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龙的情人)




第一单元


(


单元主题


)


除法




教材简析



1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


乘一位数的乘法,

< p>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


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


题。



2


.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 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 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 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



1.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除法的计算


方法,知道


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


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 位数;理解并掌


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 法问题的能力;结


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


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


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单元重点



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 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


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几 位数(被除数中没有


0



< p>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


0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


0




练习一



集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讲故事(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练习二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学习目标



1.


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计 算。



2.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 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


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方法


:


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


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1


1


1


1


1


1


1


1


1


1










10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复习。



12


×


3= 20


×


4= 24


×


4=


36


÷


9= 48


÷


4= 72


÷


6=


二、导学新课



< br>1


.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分桃子



< /p>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 息?



(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 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


“图中有多少个桃子?”



68


中的


6


表示图中的那部分?


8


呢?”



2


.提出问题:


68

< br>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3


.解决问题。




1



6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列算式:


68


÷


2=



2


) 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



口算:







竖式计算:



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 ,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


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 步表示的意


思是什么?



(1)


和(


2



:先把


6


个十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30


,就是


60

< p>
÷


2=30


;再把


余下的


8


根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4


根,就是


8

< p>
÷


2=4



30



4=34


,商


34< /p>


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


34


个桃子。




3


)就是把口算 的方法简单的:


“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


就无法 表示了。



对于算式(


2


)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


方法:

< p>


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 /p>


2.


又来了一只猴子,


6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


剩多少个?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


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追问,


余数


2


的实际意义


是什么?剩 下的


2


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


2


,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2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3


题。



四、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1


)相同数位要对齐;





2

< p>
)符号要写准确;




3


)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4


)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教材第

< p>
3


页第


2


题,第


4


题。



< /p>


2


.课后作业


:



练习册第


1



2




六、板书设计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后反思:


分橘子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


学习目标



1


.结合“分橘子”情景,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p>
2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3



在解决 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商是几位数,


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 br>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 /p>



48


÷


2=





89


÷


2=






69


÷


3=




55


÷


5=


67


÷


6=





84


÷


2=






85


÷


4=




96


÷


3=














二、导学新课












1.


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4


篮零


8


个, 也就是有


48


个,平均分给三个人。



提出数学问题:


48


平均分给三个人, 每个人各分得多少个?



2.


列式:< /p>


48


÷


3=



1


)分一分,算一算:




4


捆小棒代表


4


篮橘子,独立尝试分一分。



全班交流,说一说:先分那部分,再分哪部分?














4


捆平均分给


3


个人,每人

< br>1


捆,还剩下


1


捆怎么办?”< /p>



从刚才的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


3


人先分


30


个,每人分到

< br>10


个;再分余


下的


18


个,每人分到


6


个,每人共分到


16


个。




2


)你能用竖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


< p>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48


÷


2



48


除以


3


的不同之处。





„„每人共分到


16






„„


3 0


÷


3=10


,表示

< br>3


人先分掉


30





„„


48



30=18


,表示分 掉


30


个,还剩下


18




< br>„„


18


÷


3=6



表示


3


人再分剩下的


18


个,


每人分到


6


个,


在个位上商


6

< br>。




48

÷


2


的不同之处:



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



问 题:竖式中第一步的“


3


”表示多少,为什么“


30


”的“


0


”可以省略不< /p>


写?







3


写在十 位上,表示


30


。因此数位一定要对齐。



3.


算一算,想一想:



38


÷


2= 52


÷


4= 72


÷


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算法,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58


÷


7= 73


÷


6=


问题: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大,商是二位数。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1


题,分一分,算一算。



用竖式算一算,并结合竖式算一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 /p>


2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3


题。



3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4


题。



4< /p>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5


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 br>完成课本第


5


页的第


3



4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


3,4


页。



六、板书设计



分橘子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



< /p>


„„每人共分到


16


< br>



„„


30


÷


3=10


,表示


3


人先分掉


30





„„


48



30=1 8


,表示分掉


30


个,还剩下


18





„„


18


÷


3 =6



表示


3


人再分剩下的


18


个,


每人分到


6


个,


在个位上商


6 .


七、课后反思: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


0




学习目标:



1.


结合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 深刻理解除法的意


义。



2< /p>


.借助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已有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竖式笔算的方法。



3.


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 /p>


教学重点:


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 式笔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8


÷


2= 52


÷


4= 72


÷


3=


58


÷


7= 73


÷


6= 49


÷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


桌交流自己的问题。



1.


平 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出算式?



888


÷


6=






2.


估一估商是几位数?



小组交流估计的方法,汇报结果。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方法一:


600


÷


6=100,800


÷


6


的商肯定比< /p>


100


大;



方 法二:最小的三位数


100


×


6=60 0,800



600


多得多,所以商一 定是三


位数;



方法三:


888


÷


6


,百位上的


8



6


大。所以商 一定是个三位数。



小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商就是三位数。



3.


用竖式来算一算,注意书写格式。




1


)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板演

< p>


从高位到低位依次除起,


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 上面写商,


如果那一位计


算之后有余数,


就把余数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以一位数,


直到除到


最后。




3


)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汇报。



先把


600


平均分成


6

份:


600


÷


6=100


,在竖式百位上商


1




再把


240


平均分成

< br>6


份:


240


÷


6=40


,在竖式十位上商


4




最后把


48


平均分成


6


份:


48


÷


6=8


,在竖式个位上商


8





4


)笔算的结果对吗?比较估算与精算



(< /p>


5


)再次笔算。组内开展“争当小老师活动”

。最后再次汇报整个竖式的


计算过程和每一步的算理。


< /p>


5.


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找学生板演。



565


÷


5= 456


÷


3= 784


÷


7=


算式

< br>1


:百位上


5


等于


5


,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 式


2


:百位上


4


大于


3


,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式


2


:百位上


7< /p>


等于


7


,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一算,再验证是否正确,规范格式书写,数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 /p>


1


题。



看图结合问题说一说意思,学生先独立完成,在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 br>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


2



3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4,5


页。



六、板书设计



商 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


0




平均每小时运行多少千米?



888< /p>


÷


6=148


(千米)

< br>




答:平均每小时运行


148


千米。



七、教学反思: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


0




学习目标



1


.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


0


”除以任何不是

< p>
0


的数都得


0




2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 末尾有


0


的除法计算方法。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



教学重点



理解”

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 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理解”


0


”除以任何不是


0

< p>
的数都得


0


。探索并






掌握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48


÷


2= 868


÷


7= 896

< br>÷


8=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试一试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1.


看图后,说一说图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3


只猴子平均分


6


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3


只猴子平均分


3


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3


只猴子平均分


0< /p>


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一个桃子也 没有了,用什么算式表示?这时


3


个猴子还能分到桃子吗?



0


÷


3=0




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


10


个猴子来分,怎样列式。


100

< br>个呢?你有什么发


现?



0


÷


10=0



0


÷


100=0



你发现了什么?能举例说说吗?



结论:


0


除以任何不是


0

< p>
的数都得


0




2.


现在


3


个猴子要分


306


个桃子,


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 个桃子?说说你


是怎样想的?(中间有


0




列式:


306

< br>÷


3=


口算:




竖式计算:








十位上是


0


怎么办呢?



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十位上 的


0


÷


3=0


,因此商的十位上要写


0




练习


402


÷


2 702


÷


3


总结:被除数中间有


0




遇到被除数 哪一位上的数是


0


,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写< /p>


0


。如果前一位上有余数,把余数和


0< /p>


合起来继续除以一位数。



3.


算一算,想一想(末尾有


0


< br>


840


÷


6=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一说你在计算时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是怎样


解决 的。













判断: 被除数个位是


0


,商的个位一定是


0< /p>




反例


560


÷


5


总结:当十位上的数能被除数整 除时,如果个位上是


0


,就直接在商的个


位上写


0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教材练一练第


1


题、第


2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猴子的烦恼 (被除数中有


0





0


÷


3=0 0


÷


10=0 0


除以 任何非


0


数都得


0







七、课后反思:





节约


(< /p>


被除数中没有


0)


(第

< br>1


课时)



学习目标



1.


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


因不够商


1


而在商中间或


末尾商


0

< p>
的除法计算方法。



2.


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


0


的除法竖式计算。



3.


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 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 br>因不够商


1


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


0


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 br>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


0


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


0


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用竖式算一算



306


÷


3= 840


÷


6=


二、导学新课



1


.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鼓励学生找到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并完整表达


< br>3


个班卖废纸和矿泉水瓶,一共收入


912


元。



数学问题: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



(1)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12


÷


3=


(2)


口算:


900


÷


3=300 12


÷


3=4 300



4=304


(3)


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讨论:除到十位不够商


1

< p>
时怎么办?



口算解释:先分

900


元,余下


12


元,不够


30


元每个班分不到


10

< br>元,在


十位上要商


0








除法本身:用除数十位上的


1


除以


3


,不够商


1< /p>


,需要十位与个位上的数


合起来,用


12


再除以


3


,结果等于

< br>4


,所以十位上要商


0




(4)


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


学校用买废品的钱买了


522


支笔,


送给手拉手的乡村小学

< p>
4


个班的小朋


友,平均每个班多少支铅笔,还剩几 只?



522


÷


4=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织学生交流。



522


支笔分给


4


个班,平均每个班 分到


130


支,还剩


2


支,不够每个班再



1


支,所 以各位商


0


,余数是


2





:

用被除数个位上的


2


除以


4


,不够商


1


,要商


0


,余数是


2.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1


题,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3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教材



“练一练”的

< br>2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


0




课后反思:



节约


(


被除数中没有


0)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


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


因不够商


1


而在商中间或

< br>末尾商


0


的除法计算方法。



2.


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


0


的除法竖式计算。



3.


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 p>
因不够商


1


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

< br>0


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 br>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


0


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


0


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用竖式算一算



402


÷


2=


教学生板书在黑板上,并说说除数中间有


0


时该如何处理



二、导学新课



1


.淘气在计算除法竖式时,出现了下面的问题,快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吧,


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先看第一个算式,不用动笔,估算一下商是不是正确?



生:我发现第一个算式被除数中间有


0


,所以 商的中间要用


0


补上。



估算:


200


÷


2=100 ,502



200


大的多,商肯定超过


100


,得


26


不对。



竖式: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商肯定是一个三位数, 得


26


不对。



好了,第二个算式商补上


0


了,对吗?



生:对的„„(犹豫)



师:我们不妨用乘法来验证一下第二个算式吧。



你是怎样来验算的,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各出结果。



验算:商×除数


=


被除数


206


×


2=412



验算完了不对


验算则是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的有效方法,能发现错误并及


时纠正。验算真是帮了我们 大忙了。



现在需要重新再算一次,这一次课一定要细心呢?








如果百位上有余数,十位上的


0


要落下来和百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


数。



2.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15


÷


3= 960


÷


8= 805


÷


5=


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板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4


题,圈一圈,算一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7


题。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 p>
并尝试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教材



“练一练”的

< br>5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


0





验算:


2 5 1







×


2



5 0 2


七、课后反思:




练习(一)



学习目标



1.


熟练应用除法竖式解决一般的问题,会规范竖式的书写。



2.


结合情景,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的估算能力,为 试商做好铺垫,巩固


验算的方法。



3 .


巩固对竖式的理解,


发展竖式的推理能力,

< br>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


惯。



教学重点



< br>结合情景,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的估算能力,熟练应用除法竖式解决一


般的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熟练应用除法竖式解决一般的问题



教学过程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 p>


1



:56

< p>
÷


4=14(



)



2




216


÷


2=108


( 个)





2


题:为试商做铺垫,可以借助乘法口诀进行判断,也可借助有余除法

的计算得到结果。




3



4


题: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估 计的?用竖式计算下


面各题,并验算,巩固计算。








5


题:





6


题:< /p>


每组的答案的数字之间都有相似之处,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细心< /p>


的学习习惯。




7


题:解决第


2


问时,说一说明年爷 爷和小朋友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再


计算。



66


÷


6=11


8


题:认真读题,审题,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40


÷


4 =135


(人)


540


÷


5=108


(人)



排成的队形数越多,每种队形的人数就越少。




9


题:


说一说你从表格中得 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如何算出每筒羽毛球的


价钱。



137



65=72


(元)



72


÷< /p>


3=24


(元)




10


题:



309


÷


3=103

< br>(个)



212


÷


2=106


(个)




11


题:拓展提升,你是如何填数的?


< /p>


商的百位是


1.


商的十位是


0


,那么被除数的十位可能是


0

或者


1


,但由于


商的个位是


2


,所以被除数的个位是


4

< br>,十位只能是


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 /p>


竖式计算时一定要细心,数位对齐,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2.


认真读题,找出关系很重要。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教材



“试一试”的

< br>2



3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练习(一)




540


÷


4=135


(人)


540


÷


5=108

(人)



排成的队形数越多,每种队形的人数就越少。



七.课后反思




集邮(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学习目标



1

< br>.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进行竖 式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 算,培养估算意识。



3


.会用乘法和 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

< br>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方法



复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并验算:



734


÷


2= 612


÷


2= 525


÷


5=


二、新课练习



1

.同学们,你们都收集过邮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集邮中的数学


问题吧,出示 图片。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笑笑有邮票


285


张。



生:他想把这些邮票放到册子里,册子每页只能放


5

张。


(真棒)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生:每页放


5


页,


285


张邮票大约需要放多少页?



2.


每页放


5


张,估一估,大约放多少页?




3.


算一算,能放多少页?



列式:


285


÷


5=



1


)被除数百位上的“


2


”比除数的“


5


”小怎么 办?



百位上不够商


1


,就商


0


,商中百位上的


0< /p>


可以不写出来。



2


)第一个商应该写在哪?



28


÷


5


,应当在十位上商




5





5


”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3


)完整的写出除法竖 式,你能总结规律吗?








4




规律


:


被除数是三位数且最高位上的数小于 除数,首次商写在十位上,商


是两位数。


4.


如果每页放


8


张,可以放满多 少页?还剩多少张?



285


÷


8=




)„„(






1


)估计商是几位数?



生:


8


×


100=800


,商是< /p>


2


位数



生:百 位上的“


2


”比除数“


8


”小,商是


2


位数




2


)商“


3


”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十位上。



3


)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是指可以放满多少页,余数是指还剩多少张。




4


)你会验算吗?




追问:


35


×


8


表示什么?为什么还要加上


5


呢?



生:每页放


8


张,


35


页放多少张。放满


35


页,还剩


5


张,所 以要加上


5.


三、巩固练习



1.


课本练一练第


1


题,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


课本练一练第


2


题,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 br>课本练一练


3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集邮






验算:







七、课后反思:



< br>买新书


(


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


学习目标



1.


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2.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 够正确运算。



3.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 br>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用竖式算一算



84


÷


6= 124


×


8=


二、导学新课



1

.学校为同学们买来了一批新书,快去看看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1


)你读 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图书


200


本,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


4


层 ?



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


)你能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吗?看谁的方法直观易懂,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小组交流后可以对自己的图进行修 改。



全班交流,展示,说一说你的想法。




2.


结合自己的图列式计算,再和同伴说一说。




1


200


÷


2=100


(本)


100


÷


4=25


( 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2



200


÷


2


÷


4


=100


÷


4


=25


(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3



200


÷(


2


×


4

< p>



=200


÷


8


=25


(本)



先求两个书架共几层?在求每层多少本?



问:你能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


)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计算。




2


)有括 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


先列 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1


题,画图,说一说。



独立完成,


,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2.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2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教材



“练一练”的

< br>3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200


÷


2


÷


4 200


÷(


2


×


4




=200


÷


8 =100


÷


4


=25


(本)


=25


(本)




从左向右



先算小括号里面



七、课后反思:



< br>讲故事


(


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


学习目标



1.


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


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


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算一算,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 /p>


756


÷


7


÷< /p>


6 624


÷(


2


×


3




二、导学新课



1.


问题:淘气


3


分钟能讲多少个 字?



2.


你能想办法表示题中的信息 吗?赶紧试一试吧。




小组内交流,修改自己的方案



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的想法,


(肯定)



2.


根据你的画图或者列表,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你的算式每一步的意思。


< /p>



1



850< /p>


÷


5=170


(个)


170


×


3=51 0


(个)



先算


1


分钟能讲几个字。再算


3


分钟讲多 少个字。




2


)也可列成综合算式



850


÷


5


×


3


=170


×


3


=510


(个)







小结:解决类似的问题一般要先求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3.


笑笑也讲了一个故事用了


4


分钟,


平均每分钟讲


150

< br>个。


她也想


3


分钟


完成,每分应讲多少个字?



请你用自己细化的方式表示下已知信息和问题并列式计算。




你能说一说你每一步的意思吗?



生:先求笑笑总的字数,再算


3


分钟讲 完,每分钟讲多少。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2


题,圈一圈,算一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4


题。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教材



“练一练”的

< br>5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讲故事









850


÷


5


×


3


=170


×


3


=510


(个)



七、课后反思





练习


(



)


学习目标



1.


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



2.


估计商是几位数,巩固练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练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关于这几节内容你都学到了哪些?



运算顺序,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2.


计算:



120


×


2


÷


8 480


÷


(2


×


4)


二、复习练习


< p>


1


题: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 br>













2


题:培 养估算试商的能力。




3

< p>
题:巩固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计算。








4


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应用。也可画 图


来帮助自己分析数量关系。




5


题: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



:只有 乘除法,按从左向右的运算顺序。




2



:有乘除有加减法,按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


< br>: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br>6


题: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20


×


2


÷


8


=240


÷


8


=30


(个)




7


题:巩固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p>




1




95



100



98



105< /p>



97



99= 594


(人)



594


÷


9=66(



)


简便算法:


100


×


6



5



2



5



3



1=594


(人)




2


)一、四年级一批,其他任意两个 年级一批。




8

题: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 br>1




8


×


10=80


(元)




2



< br>(


100-80


)÷


2


=20


÷


2


=10


(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教材



“练一练”的

< br>5



6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练习二





1



:只有乘除法,按从左 向右的运算顺序。




2



:有乘除有加减法,按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 /p>



3



:有括号 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


单元主题


)


图形的运动




单元授课时间





日~







教材简析



1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结合实例,感知平 移、旋转


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感知,感知平移、旋转和< /p>


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直观地


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单元学习目标



1.


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认识轴对


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 p>


2.


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 、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


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 p>


3.


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


旋转运动的过程,


发展空间


想象能力; 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元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单元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轴对称(一)



轴对称(二)



平移和旋转







1


1


2




轴对称(一)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




画图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 一副残缺的图片,根据这张图片,你能猜出来这张


照片里的建筑吗是吗?



生:天安门



左右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相反的。



二、导学新课



1


.观察下面的图片









4


课时









这些图形是什么?



生:心形,小鱼,双喜字,房子,字母。



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讨论。



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



1,3,4,5


个图 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2


个图形的 上下两边是一


样的。



即: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2.


利用附页中的图


1


折一折 ,看一看。




1



: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 置。




2



: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


认一认,说一说





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第


1,3,4,5


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

2


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你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







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1


题,折一折。



2.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2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教材



“练一练”的

< br>5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一)





1,3,4,5


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2


个图形 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课后反思:



轴对称


(



)


学习目标




1.


结合操作活动,


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


体会。



2.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 描述(或剪出)它的


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






一半。



教学难点



< br>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


一半。< /p>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 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


一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



沿对称轴对折,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二、导学新课



1

.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按照下面的做法,做一做,你


有什么发现。




思考:得到对称图案的关键是什么?





1



:先把 纸对折。




2



:对折后只做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了。


< br>2.


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一想,整个图形是什么?




明确: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对称轴的左右两边应该完全重 合,所以右边的






半个图形应该和左边相同。



实际操作:



沿对称轴对折后,再沿给定图形的边线剪下、打开,验证。


< /p>


3.


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圆,展开后是哪一个?




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和 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充分地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


行判断和选择 的。



生:观察洞和对称轴间的距离。



点拨:


下面的圆距离对称轴近,


那么和 它对称的那个圆也应该是靠近对称


轴的一边的。反之则远。


ht tp://www



三、巩固练习


< /p>


1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1


题。




2.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3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教材



“练一练”的

< br>5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二)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课后反思:






平移和旋转(第


1


课时)



主备人:张希



学习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


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


直观体会它们的


特点。



2 .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 br>观察下面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导学新课



1


.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6


附图都 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



国旗在上升,方向 盘在转动,推拉窗,旋转风车,推箱子,指针在转动。



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



生: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生: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2.


认一认




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


旋转。



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3.


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


断。




4.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生: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用拖把拖地都是平移。



生:旋转门,抽奖转盘,车轮子都是旋转。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1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教材



“练一练”的

< br>2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课后反思:





平移和旋转(第


2

< br>课时)



学习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


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


直观体会它们的


特点。

< p>


2.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 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二、导学新课



1


.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1



:先把棋子向下平移


4


格,描下来。




2


< p>
:把铅笔向右平移


3


格,描下来。




3


:再把三角尺向左平移


2


格,描下来。



4



:观察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2.


说一 说,铅笔和三角尺是怎样才能平移到图


3


的位置?




平移铅笔:先向右平移


5


格,再向下平移


2


格;




也可以先向下平移


2


格再想右平移


5


格。



平移三角尺:先向右平移


3


格,再向上平移


2


格;




也可以先向上平移


2


格,再想右平移


3


格。

< p>






追问:你是如何找出平移几格后图形的位置的?



生:可以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看看这几个具体的点平移了几格。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3


题。




2.


完成课本 练一练第


3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


教材



“练一练”的

< br>4


题。





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平移的格数就找具体点。



七.课后反思:






三年级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



乘法




单元教学内容:








1.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乘法。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笔算乘法。




4.


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及乘法口诀,

< p>
会进行一位数乘两、


三位


数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了三节内容:


“找规律”、


“队列表演”和“电影院”。


使学生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 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并解释估算

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并 能对结果的合理性


进行判断。




单元教学目标:



< br>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


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体 验算法


多样化,并与同伴交流、解释估算或算法过程。




3


、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 际生活的联系,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体验算法


多样化,并与同伴交流、解释估算或算法过程。< /p>




教学难点: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5


课时





找规律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


探索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


并解释计算的过程 和


方法。




2


、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的能力。




3

< p>
、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 律。




2.


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1


、竞答,出示口算卡片。








2


×


3=







5


×


1=







12


×


3=








14


×


2=


10


×


4=






30


×


3=






2


×


200=







60


×


2=



2


、听算竞答,说出口算过程。




500


×


4=






6


×


70=





90


×


7=





8


×


600



通过回答,明确:末尾有


0


的多位数乘 一位数,只要把多位数


0


前面的数字


与 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面添上


0


,多位数后面有几个


0








0




(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二、



找出规律,归纳方法




1



提问为什么


50


×


10=500


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 我们已经学过的知


识来说明呢?



< /p>


生答:


50


×


1 0


表示


50



10


相加或表示


10



50


相加,就是


500







50


×


10=5


×(< /p>


10


×


10



=5


×


100


=100


×


5


=500


教师可以介绍


50


×


10=50


×


2


×


5


=500



2


、出示第


2



3


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


30


×


20



12


×


40



120< /p>


×


40


的计算过


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


、探索规律:



1


)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全班汇报。



2


)小结:因数是整十数 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


0



面< /p>









< p>






面添上被省略的


0





4


、练习:



30


×


40


140


×


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


14


×


3=42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


,即


140


×


20=4200



5


、试一试,课本第


30


页第四组习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知识运用,巩固提高。



1


、书上第


31


页第


2


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然


后由学 生独立完成。



2


、书上第

< p>
31



3



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探索规律:




1


)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 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


)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


0





< br>的












面添上被省略的

< br>0





3


、练习:


P31



5




由学生独立完成,


归纳计算程序,


明确步骤。


先计算


13


×


7=91


16


×


6=96


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


,即


13


×


70=910


16


×


60=960



4


、作业:第


31


页练一练


1


< br>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的疑问是什么?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5


×


1=








5


×


10=







50


×


10=


3


×


2









3


×


20








30


×


20


12


×


4=







12


×


40=






120


×


40=



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课后反思:




队列表演(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


、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


法,理解算理 。




2


、经 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



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


并选 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



2.


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


、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


×


30=








30


×


40=










140


×


20=









150


×


30=


10


×


30=








50


×


80=










40


×


120=









50


×


40=



2


、导入: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 有


12


行,每行有


14


人(如图所示)



二、教学新课



1

、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


它,再独 立列出这个算式。



2


、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



14


×


12


的结果。< /p>




1


)、学生 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



2


)、展示学生的想法:



方法一 :把


12


拆成


6



2


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


算。



方法二:把


1 2


拆成


10



2


,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


14



12


都拆成整 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


、出示


P32


表格,引导学生理解。





1

< p>
)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 p>


2


)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




3


)< /p>


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

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4


、完成算一算:









1


)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


)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


、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2


、完成练一练第


3


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


的结果 。



3


、完成练一练第


1



4


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 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


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的进行 计算。



2.


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 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一、



情景引入



出示


14


×


12


,能用竖式 计算吗?



二、教学新课



1


、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边写边想:这么写的道理。

< p>


2


、指名板演,并说说这么写的道理。




1


)把


12


分成


10+2


,用个位的


2



14


,就是已经学过的 一位数乘两位数。


十位数字


1


(也就是


1



10


) 乘


14


,所得的积是


14



10


,因此“


4


”写在十


位上。



(< /p>


2


)还可以简单写成(竖式去掉十位


o< /p>




3


、完成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展示,互相评价。



三、巩固应用



1


、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2


、完成练一练第


3


题:看图,说说看懂了什么?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完成练一练第


2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


4



5


题。



五、板书(略)



六、教学反思:









电影院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


生活中的作用。< /p>



2


.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 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


过程,并会通过估算解释运算结果的合理性。



3


、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 的进位法则。



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 br>


2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1.


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的进位法则。



2.


合理利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导入



(一)复习



1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口算,请直接说出下面每组算式的得数。


< p>
(出示)


16


×


3= 15


×


4= 25


×


2=


16


×


30= 15


×


40= 25


×


20=


2

、下面的计算对吗?说一说你是判断的。



12


×


35=320



25


×


72=315


师:看来合理运用估算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捷的解决一些问题。



(二)情境引入



(出示笑笑的图片)



笑笑的学校要组 织同学们去看电影,


今天我们就随笑笑到电影院看一看会遇到


哪 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电影院)



二、探究新知



(一)读一读——理解题意,提出问题,正确列式



(出示主题图)



1


、师:图上有哪些信息?



2


、师:这么多人来看电影,如果你是笑笑会考虑什么问题呢?



预设:



1


)影院的座位够不够坐;





2


)需要花多少钱?



3


、师:要知道够不够坐,我们要先知道什么?



(板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 br>4


、列式:


26


×


21=


5


、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估一估——培养意识,掌握方法,发展数感


< p>
1


、自己估计一下,够座吗?与同桌说一说。



2


、汇报:



预设:(


1



26

×


20=520




2



25


×


20=50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