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提升与职业能力塑造(部分参考答案和过关办法)
-
精心整理
素质提升与职业能力塑造
(单项选择
查一查,
多项基本全选,
判断基本
选对
)
单
项
选<
/p>
择
题
每
题
2
分
共
2
0
分
1
、
()是
一种应用范围广泛、方法炅活、收集信息量大、简便且技巧性强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
A.
面试法
B.
笔试法
C?
心理
测验法
< br>D.
情景
模拟法
2
、
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研究所卡
特尔教授(
l
)于
()年编制的。
p>
A.
B.
C.
D.
1949
年
1950
年
1
9
5
1
年<
/p>
1952
年
3
、
心智技能主要成分为()
。
A?
感知
B?
记忆
C.
象
想
D.
象思维
抽
4
、
EAP
于()世纪末起源于西方。
A.
16
世纪
B.
17
世纪
C.
18
世纪
D.
19
世纪
5
、
我国<
/p>
1999
年颁布、
2006
年增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个
大类
,共
1838
个职业。
A.
8
个
B.
9
个
C.
10
个
D.
11
个
精心整理
6
、
()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
A?
品德
B?
本性
C?
能力
D?
素质
7
、
()是一种对原始分数的最简单转换方式。
A.
名次
B.
Z
分数
C.
T
颁
D.
百分位数和
8
、
不同的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A?
相同
B.
不一样
C.
没
什么区
别
D
纲
对
9
、
()年
,樊炳清最早将比奈
-
西蒙量表引进中国。
A.
1916
年
B.
1917
年
C.
1918
年
D.
1919
年
10
、
()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手段。
A?
工人
B.
农民
C.
专业技术人员
D.
白领
多
项
选
择
题<
/p>
每
题
2.
5
p>
分
共
5
0
分
1
、人员素质测评内容分析包括()
A.
整体分布分析
B.
总体水平分析
C.
差异分析
D.
整体平均分析
2
、
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包括()。
A.
配置人才资源
B.
进行人才开发
C.
调节人才市场
D.
提高适应性
3
、
考核与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
A.
评价依据
精心整理
B.
评价方法
C.
赏罚措施
D.
专业态度
4
、
获取员工需求的方式主要包括()等。
A?
面谈
B.
卷调查
问
C.
察
观
D.
作分析
工
5
、
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分析方法有()。
A?
总分顺序法
B.
结构分顺序法
C.
要索分顺序法
D.
测评分数顺序法
6
、
典型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有()等。
A
?
老师
B.
医生
C.
科研人员
D.
科学家
7
、
按照知识的层次,可以将知识分为()。
A.
B?
信息
C
、
知识
D?
智能
数据
8
、
创业能力的基本要素()。
A.
自我管理能力
B.
团队领导能力
C.
技术创新能力
D.
市场把握能力
9
、
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包括()。
A
?
有助于提高个人能力、促逬身心健康。
B?
有助于逬行信息交流,获取外部信息
< br>?
C.
有助于融入集体、展示自己。
D?<
/p>
有助于促逬与相关利益者的和谐相处
10
、
职业能力的特征有哪些?()
精心整理
A.
与职业岗位的匹配性
B.
后
天获得
性
C?
可
累积性
E.
发展性
11
、
培养记忆力的方法()。
A.
明确记忆任务
B.
培荞浓厚的兴趣,增强记忆力
C?<
/p>
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有效增强记忆
D
?
激发思维,
解释规律,
加深理解,<
/p>
提高记
忆力
12
、
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A.
知识视野
B.
创新意识
C.
创新思维
D.
创新技能
13
、
一般说来,职业素质具有下列那些主要特征()
A.
职业性
B.
稳定性
C.
内在性
D.
发展性
14
、
学徒培训的主要程序包括()。
A.
示范
B.
实
践
C.
评
估
D.
结
业
15
、
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包括()。
A.
生理学理论基础
B.
心理学理论基础
C.
管理学理论基础
D.
行为科学理论基础
16
、
环境适应能力的表现体现在()。
A?
较强的应变能力
精心整理
B.
析能力
观察分
C.
新的能力
开拓创
D.
—定的
组织和表达能
17
、
曰常行为训练的方法包括()
A.
缺点列举训练
B.
希望点训练
C?
展开性思维训练
D.
图形想象训练
18
、
教育专业精神的外在表现包括()
A.
专业尊严感
B.
乐业
C.
勤学逬取
D.
教育爱
19
、
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以下哪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A
、二次创新性
B.
实践性
C.
复合性
D.
复杂性
20
、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医务工作者需要具备以下专业素质()
< br>
A.
高尚的医德医风
B.
良好的职业作风和职业习惯
C.
过硬的
心理索
D?
良好的
人文素质
判
断
题
每
< br>题
1.
5
分
共
3
0
分
1
、自我认知是个体最重要的社会能力素质。()
A?
对
B?
错
2<
/p>
、面试的内容具有多变性的特点,因此命题时不必像笔试那样出
<
/p>
死〃题。()
A?
是
B?
错
3<
/p>
、面试测评要索,即面试测评项目或内容,指面试活动中需要针对被测评者逬行的具体测评
内容。()
A?
对
B?
错
4<
/p>
、创新能力是人智慧才能的一种体现,与创新能力相近的是创造力,这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
相互区别的概
念
0
()
A.
对
精心整理
B?
错
5<
/p>
、核心技能具有最高的社会通用性,它是指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p>
A?
对
B?
错
6<
/p>
、实践压力具有一定的外在型和情境性,压力产生动力,这样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更积极参与
实践活动。
()
A.
对
B?
错
7<
/p>
、基于团队成员元认知的培训最典型的代表是团队自我纠错培训。()
A?
对
B.
错
8
、智力因索和非智力因索共同影响替学习者草握知识、技能的速度和质置,制约蓿学习能
力形成和发展的
最高水平。()
A?
对
B?
错
9<
/p>
、成就动机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
A?
对
B?
错
10
、信息源是拥有信息并试图逬行沟通的一方,他激发沟通过程,选择沟通对象,确定沟通
目标。()
A?
对
B?
错
11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背
虽性知识以及
关于师生的知识。()
A?
对
B?
错
12
、数字描述是将素质测评的结果转化为分值的形式对被测评对象的素质情况逬行描述的方
式。()
A?
是
B?
错
13
、技能班培训的缺点: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较多,对学习者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
。
A?
对
B?
错
14
、思维活动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间接的、概括的认知过程,思维具有概括性的基本特
征。()
A?
对
B?
错
15,
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运用可
以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之间相互依存。()
A?
对
B.
错
16
、主
测评人与被测评者之间的高度互动性,是面试法又一个显着而且重要的特征。()
A.
对
B.
错
1
7
、在人员素质测评中,如果我们仅仅得到一个测评分数,所获得的结果是个体性的,就
很难进行选拔、任
用、考核、培训、晋升等决策。()
A.
对
B?
错
18,
培训方案的制定是保证技能培训有序进行的前提。()
A.
对
B?
错
19
、职业能力是外显于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中的因索,易于测量:职业素质是内隐于专业技术
人员的因索
,
不
易被测置。()
A?
对
B?
错
20
、在校学习是培养基础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
A?
对
精心整理
B?
错
单<
/p>
项
选
择
题
每
题
2
分
共
2
0
分
1
、
(
)
是
企
业
获
得
竞
争
优<
/p>
势
的
必
要
保
障
。
A?
工人
B.
农民
C.
专业技术人员
D.
白领
2'
()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方法灵活、收集信息置大、简便且技巧性强的人员素质测
评方法。
A.
面试法
B.
笔试法
C.
心理测验法
D.
情尔模拟法
4
、
()发
展出分析个体差异的统计方法,他被认为是推动心理测置运功的第一人
A.
高尔顿
B.
卡特尔
C.
比奈
-
西蒙
D.
爱德华
5
、
()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手段。
A?
工人
B.
农民
C.
专业技术人员
D.
白领
6
、自从我国古代科举首创笔试法以来,笔试法已经有()年的历史。
< br>
A.
1400
年
B.
1450
年
C.
1480
年
D.
1490
年
7
、
()是我国经济步入并适应知识经济的基础与保障
?
A.
有效的人才开发
B.
人事任用
C
有效的资源
开发
D?
有效
的人事管理
8
、
心智技能主要成分为()。
A.
感知
B?
记忆
C.
想象
D.
油象思维
9
、
我国<
/p>
1999
年颁布、
2006
年增订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
/p>
将我国职业归为
()
个大类,
共
1838
个职业。
A.
8
个
B.
9
个
精心整理
C.
10
个
D.
11
个
10
、()是社会高度专业化的产物。
A?
工人
B?
农民
C.
专业技术人员
D.
白领
多
项
选
择
题<
/p>
每
题
2.
5
p>
分
共
5
0
分
1
、
素质测
评在中外都经过了长期的发展,
?
终形成了()等多种素质测评
方法。
A.
笔试法
B.
面试法
C.
心理测验法
D.
研究法
2
、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途径包括()
A.
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B.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
C.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
D.
严于律己,
一日三省
3
、
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包括()。
A.
培养创新理念
B.
充实创新知识
C.
培育创新环境
D.
训练创新思维
4'
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分析方法有()。
A?
总分顺序法
B.
结构分顺序法
C.
要素分顺序法
D.
测评分数顺序法
5
、
教育专业精神的内在结构可以概括为()
A.
服努性
B.
专门性
C.
长期性
D.
创造性
6
、
现代人
员萦质测评活动主要针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测评,测评过程具有以下哪些的特点?()
A.
间接性
B.
相对性
C.
代表性
D.
客观性
7
、
营造良好组织文化的途径包括()
A.
加强企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