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卵巢癌病因与危险因素(完整版)

温柔似野鬼°
653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11: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我真的到了合肥了)



2020


卵巢癌病因与危险因素(完整版)< /p>




卵巢癌是发病率第二位的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


,


但其病死率在妇科肿瘤


中居于首位


,


在全球范围内


,


每年约有

< p>
20


万人被诊断为卵巢癌


,

12.5



人死于此病。由于卵巢肿瘤临床病理类型繁多< /p>


,


起病隐匿


,


扩散快


,


疗效


不佳


,


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


,


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及诊断


方法


,


因而卵巢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一、病因假说


1.


卵巢不断排卵理论


:


有研究表 明


,


在未产妇中频繁、不断排卵导致卵巢

上皮细胞受损


,


从而增加卵巢癌发生的风险。修复破坏的卵巢上皮细胞


,


需要


DNA


的合成


,


增加了细胞增殖率


,


细胞突变的机会增高


,


导致癌前


病变或恶性表型的发生。




2.


输卵管理论

:


相关研究输卵管理论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

< p>
这个理论描述


了浆液性上皮性卵巢肿瘤起源于输卵管的想法。




3.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 络理论


:


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释放的雌激素对免疫系


统有重要影响


,


如果功能失衡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4.


促性腺激素理论


:


根据促性腺激素理论


,


卵 巢表面上皮通过促卵泡素和


黄体生成素的刺激导致上皮性卵巢肿瘤发生风险增加。先天发 育不足小


鼠的卵母细胞受到过多促性腺激素刺激


,


卵巢肿瘤发生率增加。






5.


雄激 素


/


孕激素理论


:

推测卵巢癌危险因素增加可能与雄激素刺激卵巢


上皮细胞关系密切

< br>,


而孕激素会降低卵巢癌发生风险。孕激素对卵巢癌


发 生具有预防作用


,


妊娠和口服避孕药是目前公认卵巢癌发生的 保护性


因素。



6.


雌激素理论


:


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 ER) -


α、β与卵巢癌的关


系受到重视


,


还可通过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


产 生有基因毒性的氧化


代谢产物直接损伤


DNA

< br>等促进卵巢癌的发生。




7.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理论


:


肿瘤的发生是 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


,


包括癌


基因的激活和



(



)


抑癌 基因的失活。卵巢癌的发生是癌基因、抑癌基


因多阶段相互作用的结果。


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与卵巢癌的发生、


发展密切相关。

< br>



二、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



大多数卵巢癌确诊已属晚期阶段


,


与 卵巢上皮性癌相关的早期分子或组


织生物标记物的变化是不为人所熟知的。尽管较多血清 标记物的研究


,


仍然缺乏确切的血清标记物可用于及时监测、 识别那些易患卵巢癌的女


性。与其他癌症如结肠癌或宫颈癌相比


,


没有足够的组织学或血清标记


物的相关信息允许临床医生评 估妇女卵巢癌发生的风险


,


因此卵巢癌发

生的危险识别主要是基于流行病学研究。




(



)


遗传因素





卵巢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卵巢癌的家族史


,

< p>
尤其是一级亲属患有


卵巢癌的风险更高。





(



)


生殖因素



1.


妊娠


:



病例 对照研究中表明妊娠可降低卵巢癌发生风险。有学者认为妊娠次数


与卵巢癌呈负相关关系


,


怀孕


7


次 以上的妇女与未产妇女比较发生卵巢


癌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 < /p>


晚期怀孕比早期怀孕的女性发生卵巢癌的概率较



,



35


岁后怀孕降低卵巢 癌的风险是


25


岁之前怀孕降低卵巢癌风险

的两倍。相关研究发现首次妊娠与末次妊娠间隔时间越长


,


明显降低卵


巢癌发生风险。一些学者推测妊娠对卵巢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排卵无关


,


可能与妊娠可以清除卵巢癌癌前病变或受损的细胞有关


[19]





2.


激素


:



越来越多


的证据



,



巢上皮

< br>细胞是


一种受激


素环境



烈影响的



官。相关研究表明


,


生殖激素水平可以直接在卵巢上皮细胞中具有强大


的生物学效应


,


从而影响卵巢癌的发生。孕激素介导细胞凋亡 的影响可


能是卵巢癌的保护性因素


,


所以口服避孕药和怀孕



(


高孕激素状态


)



降低卵巢癌发生的风险。同样


, < /p>


类视黄醇、维生素


D


和非甾体抗炎药可< /p>


能有预防卵巢上皮细胞恶变的生物学效应


,

而雌激素和雄激素可能对卵


巢上皮细胞有刺激作用


,


增加卵巢癌发生的风险。




3.


避孕


:





病例对照研究表明


,


口服避孕药可以 降低卵巢癌发生的风险。使用口服


避孕药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女性降低

30%~50%


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风


险。


放置宫内节育器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


,


国外较少见


,


国内俞鸣做了研



,


结果为放置宫内节育器是卵巢癌的保护性因素。众多流行病学研究


表明


,


输卵管结扎可以减少卵巢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度


,


不论是放置宫内


节育器还是输卵管结扎术都可以阻止污染物及致癌剂经阴道逆 行至卵巢


,


从而减少卵巢受损害机会。




4.


母乳喂养


:



多数研究表明


,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卵 巢癌发生的风险。


Danforth



[22]


做了一项大型研究结果表明母乳喂养的妇女较从来没有母乳喂养的妇女


患卵巢癌的风险明显降低


,


母乳喂养


18


个月或以上的妇女与从来没有母


乳喂养妇女 相比


,


患卵巢癌的风险可降低


34%





(



)


疾病因素



1.


妇科炎症


:



有研究证明炎症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盆腔炎


的临床表现是一个 显著的炎症过程


,


涉及子宫、


输卵管和卵巢


,


研究表明


盆腔炎可提高卵巢癌发生的风险。




2.


多囊卵巢综合征


:


< br>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表现出异常的下丘脑


-


垂体促性腺激 素分泌。


LH



烯二酮和雌酮显著增高


,


FSH


显著降低。


LH


释放脉冲频率增加


,


可能导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