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知识竞赛复习试题
-
四年级语文知识竞赛复习试题
一、公共服务行
业的公文、公章、名称牌、票据、报表、标牌、指示牌、说明书、电子屏幕、
广告、
p>
宣传材料、
公共场所设施的标志牌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名称等必须使用
规范汉字。
需要
加注汉语拼音的,应当书写在规范汉字的(
p>
)
。
A
.上方
B
.下方
C
.左侧
D.
右侧(答案:
B)
二、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
(
)
。
A
、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
B
、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德文
C
、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日文
D
、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马来文
(
答案:
A)
三、中国文坛第一知多少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四、万物由来
“记者”以前叫什么
1905年以前,
中国的新闻记者有过许多别的称呼,
但就是不叫“记者”。
中国近现
代历史最长的报纸上海
《申报》
从1872年创刊到1905年30余年间,
报上登了不少
“新闻”,
却从无“新闻记者”的
称谓出现。
在应该称“记者”的地方,
却称之为“友人”、
p>
“访事”、“采访”、“访员”等名称。
1875年7月7日,
《申报》
首次刊
登招聘访事的告白,
应聘担任访事的条件是:
“必
须学识兼长,通达事务,并人品端方,实事求是者。”这里,“访事”就是当时对记者的称
呼。
以统一的
“记者”一词代替其他杂七杂八的称呼,
是报刊大改革的成果。
1905年
《申
报》进行了一次大改革,
向国外报纸学习,把日本报纸上习用的“记者”、
“新闻记者”的
汉字语汇移植到中国来,
从此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才有了一个统一的专称。这是《申报
》
史上
的大事,也是中国报史上的大事。
第一次出现“记者”一词的日期是1905年3月
10日,
当天
《申报》
所刊一篇题为<
/p>
《论今日各国对中国之大势》
的论文中,
有这么一句话:
“记者又何必再烦笔墨以渎吾同胞
之听哉!”<
/p>
“文学”原为官职名
西汉时期,
p>
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
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称为张
文学、
李文
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
设“贤良
文学”科目,
由各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上京赶考试,
被举考
官便叫“贤良文学”。
“贤良”是指品德端正、
道德高尚之人;
“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
的人。
魏晋后期,
“文
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
史书上记载的曹丕“好文学,
以著
述为务”,即是现今所指的文学含义。
“语文”一词的来历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
1905年,
清
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
开始开办新学堂。
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
,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
当时称为
< br>“国文”课。
五四运
动爆发以后,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
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
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
叶圣陶、谢冰心等新文学作家
的作品。在20世纪
30年代后期,
叶圣陶、
< br>夏丐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
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
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中止。
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
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
随后推向全国,
从此,
“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五、
2007
年春晚公布的四副春联及获奖的
p>
20
幅春联
公布的四副春联:
和睦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和美
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新春大吉
和顺
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和谐
上联:党心、民心、万众一心,科学发展春风起
下联:国运、家运、宏图大运,社会和谐旭日升
横批:万象更新
六、
各举出以一、
二、
三、
四、<
/p>
五、
六、
七、
八
、
九、
十开头的俗语
(包括成语、
p>
惯用语等)
。
数字俗语:
< br>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
一
,
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
,
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4
、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小黑板)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七、成语主角
闻鸡起舞——祖逖;
纸上谈兵——赵括;
惊弓之鸟——更羸;
负荆请罪——廉颇;
破釜沉舟——项羽;
七步成诗——曹植;
韦编三绝——孔子;
单刀赴会——关羽;
对症下药——朱熹;
铁杵成针——李白;
指鹿为马——赵高;
完璧归赵——蔺相如;
卧薪尝胆——勾践;
凿壁借光——匡衡;
鞠躬尽瘁——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轲;
乐不思蜀——刘禅;
三顾茅庐——刘备;
入木三分——王羲之;
杀妻求将——吴起;
四面楚歌——项羽;
煮豆燃萁——曹植;
背水一战——韩信。
八、成语之最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
(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
(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
(一手遮天)最大的手。
(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
(一步登天)最长的脚。
(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
(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
(一掷千金)最浪费的行为。
(一文不值)最便宜的东西。
(一身是胆)胆最大的人。
(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
(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
(
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
(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
(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
(无可救药)最重的疾病。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晴天霹雳)最反常的天气。
(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
(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
(气吞山河)最大的嘴。
(一步登天)最长的腿。
(顶天立地)最高的人。
(轻如鸿毛)最小的人。
(无孔不入)最尖的针。
(一言九鼎)最重的话。
(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
(一览无余)最宽的视野。
(脱胎换骨)最大的手术。
(包罗万象)最大的气量。
(天壤之别)最大的差异。
(无边无际)最大的地方。
(天翻地覆)最大的变化。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取之不尽)最多的资源。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度日如年)最长的一天。
九、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十、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
七零八落)
1256789
(丢三落
四)
1+2+3
(
接二连三)
(三五成
333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