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玛丽莲梦兔
610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12: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梦见周杰伦)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二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摘要


:


公 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政


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 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行政目标


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公共政策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尤其是中国加入


WT O


以后,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将进一步


融入世界经济,置身于 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去。这也对我国


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等领域提出了新 的挑战。如今,我国政府在公共政


策执行这一重要的环节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政策执


行偏误,即政策执行者在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


使执行效果偏离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


混乱等政策失真现象。如何改善现有的缺陷,探索出解决对策并保证公共


政策 的有效实施,正是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


公共政策执行偏误政策失真



一、引言



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政策方案 接受之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


用各种手段


,


将其内容转化为现实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


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


,


是实现 政策目标、


解决政策问题以及


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 要途径。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曾指



:

“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


,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


10 % ,


而其余


90 %



决于有效的执行”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 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


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


,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


,


由于各种因素


的影响


,


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


,


政策目标不能预期实现。由于体


制转轨和 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


,


目前在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在当前我


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


研究并解


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 偏误问题


,


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紧迫的重大现实

< br>问题


,


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 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



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它决


定了公共政策 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误


,


不但 会直接影响政策问题的解决


,


导致预定政策目标落空

< p>
,


而且会损害政府


形象


,


削弱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纵观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状况,


不难发现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 现象,从而使


得政策在执行中产生偏差和变形。



具体来说


,


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虎头蛇尾”敷衍性






执行。 实施政策要坚决贯彻,善始善终。但在现实中,有些部门或地区对


上级政策前松后紧,敷 衍塞责,消极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


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 ,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


失。



(2)


“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一些地方政府、单位对上级政策


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


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


,


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


就不执行。


“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便是很形象的比喻。一


些单位“耍小聪明”



“打小算盘”


,


置国家政策原则于不顾,站在小团体


利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极大程度妨碍了上级部 门目标的实施。这种


选择性执行使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残缺不全


,


政策的整体功能难


以发挥


,


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大打折扣。



( 3)


“土政策”附加性执行。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执行部门为了本地利益


在原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土政策”


,打着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另搞一


套谋取私利


,


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变形;或 附加一些原目标所没有的内容,


致使政策不能准确执行到位而出现政策失真。

< p>
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例


,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 策本来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


,


提高人口素质

,


但在一些地



,


计划生育罚款却成为乡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有些地方竟然把


生育第二胎的指标公开拍卖


,


偏离了计划生育政 策的根本目的。



(4)


“上下不一” 抵制性执行。公共政策执行者对现有的政策不认同、不接



,


从而产生抵制情绪


,


使公共政策不能够执行到位


,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


,


近年来我国某些地方政府过分强调自身的情况


,


找各种原因让中央


“搞特殊”


,


对中 央宏观调控政策一再置若罔闻,甚至逆风而行


,


“你说你



,


我干我的”




(5)


“走极端”野蛮性执行。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行公共政


策应更注重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的结合运用。然而我国在


公共政策执行扭曲变形


,


演变成野蛮执行


,


导致与群众关系紧张


,


极大地影响


了执行效果。更有甚者一些政策执行人员采取极端手段


,


背离工作程序


,



至 采用违法违纪的方法执行公共政策。



三、我国公共政策出现执行偏误的主要原因



当前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


,


存在主观或客观等多方面原因


:


(1 )


政策本身的原因。


政策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 首要因素。


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

< br>往往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化合理化明


晰化。政策执行偏误产生的重要前提就是 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


,


有漏洞缝


隙可钻。


< br>(2)


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任何一项政策最终都要靠执行主体来实施

< p>
,


现实


中政策执行偏误在很大






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造成的。主要体现为


:


1)


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


,


我国公务员与发达国 家公务员比较起来


,


素质普遍不高。从



,


文化水平低导致行政决策水平低


;


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道德滑坡


;


行< /p>


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而避责任


;


理论水平低导致官本位思想严重。



2)


执行主体法制观念淡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