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
歌,
用第一人称,
通过
“我”
和妈妈的对话,
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
式。课文中的“我”是
一个山村的孩子。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
”对山外世界
的向往,对首都北京的向往。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
者的
情、流动着作者的情。
教学目标
:
知识和技能
:能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
认识
3
个偏旁。认识两个偏旁
“心”养
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方法和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
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
识
12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认识
3
个偏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
/p>
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产生对北京的热爱。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天安
门升旗的录像片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
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
利用这种激情,
引导学生想象首都
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由于同学们基本上没有去过北京,
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
体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风光,向学生讲一讲北京的风
光,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教学策略:
1
、从“封闭”走向“开放”
。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
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
方法的相互交叉、
渗透和
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p>
2
、从“
多讲”走向“多读”
。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
< br>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
学
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
、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
国纯真的爱。
1
、从“
封闭”走向“开放”
。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
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
渗透和
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
、从“多讲”走向“多读”<
/p>
。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
教学中要以读为
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
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
化的熏陶。
3
、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
国纯
真的爱。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押
an
韵。教学前,借助多媒体课件,把
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
的情境中;
教学中,
抓住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
在读中让学
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小学生对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会有些了解。
结合这一特点,
教学时准备升旗仪式录像片,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
,
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展示北京的风光图片
同学们
,谁能知道
这是哪里呢?(天安门、故宫、万里长城、颐和园、天坛
......
)去过北京的同学
说说,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
2
、导入:有一个山村的小朋友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他也想去北京,去看看
天安门广场的
升旗仪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
。
(
板书
课题:我多想去看看)学生齐读课题。学习生字“想”
。认
识偏旁“心”字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己先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对蓝线条中的生字
在课文圈出生字,
再拼读三遍。
3
、
出示生字卡,
(指名读、
齐读、
开火车
读等)
4
、游戏出示课件,认读长城台阶上的生字,看谁最先登长城,夺下红旗。还
让学生说
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5
、师:我们越过了高山,登上了八达岭长城,来到了北京,美吗?(美)那
就让们唱起来吧!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