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简写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简写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
少府
”<
/p>
,
是唐朝对县尉的
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
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
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
;
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
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即便在天涯海角,
感觉就像近邻一
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王勃介绍
轶事
《唐摭言》:上元二年
(675
年
)
秋,王勃前
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
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
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
阎
都督早闻他的名气,
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
客,
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
婿吴子章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
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
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
用意,
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
笔,当众挥笔而
书。阎都督很是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
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
道
“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
,都督便说:不
过是老生常谈。又闻
“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rdquo
;
,沉吟不语。等听到
“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
都督不得不叹服道:
“
此真天才,
当垂不朽
!”
。
《唐才子传》
则记道:
&
ldquo;
勃欣然对客操觚,
顷刻而就,
文不加点,
满座大惊。
”
《唐摭言》
等书所记,
或者有些夸张,
但王勃《滕王阁序
》,确实为不朽名篇。
序诗风波
相传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阎大人女婿吴子章
(
相传有过目不忘之才
)
被抢风头,大怒,讥讽王勃诗作是抄袭自己的,《滕王阁序》是自己宿构的诗,
王勃是抄
袭自己的,是偷背出来的
!
见阎大人和众士不信,吴子章当众将
《滕王
阁序》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众人皆大惊,对王勃起了疑心,怀疑王勃抄袭。王勃<
/p>
毫不惊慌,反问道:
“
吴兄
过目不忘,令人佩服,但这首诗末尾还有序诗
吗
?&rdquo
;
吴子章不能答,只见王勃起身挥墨,文不加点,写下一首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
歌舞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
几度秋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写罢,众人皆服,无不称
赞,相信《滕王阁序》实乃王勃所作。吴子章羞赧
而退
!
仿
&ld
quo;
曲水流觞
”
《三月上巳祓禊序》又名《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嘉泰会稽
志》卷十载:
“
六朝宋时,谢康乐与从弟谢惠连人
称大小谢,曾泛舟耶溪,对诗于王子
敬山亭。
“<
/p>
谢灵运与惠连联句,刻于
(
孤潭
)
树侧
””
初唐诗
人宋之
问更开越中唐诗风流之先河。
永淳二年
(683
年
)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
率浙
东诗人曾在云门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
并仿《兰亭集
序》写了一篇《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王勃也许意犹未尽,于同
年秋再次修锲于此,作
有《越州秋日宴山亭序》。此后又有大历浙东唱和
(57
诗
p>
人
)
。
《全唐文》
卷一八一
《三月上巳祓禊序》
:
&l
dquo;
永淳二年
”
句
讹误。
按:如前面所述王勃卒于唐高宗上元三年
(676)
p>
十二月,而距永淳二年,王勃已
卒七年,安能作此《序》乎
?
《浙江通志》卷四五所录之《王勃修禊云门献之山
亭序》
(
即《三日上巳祓禊序》
)
“
永淳二年
”
云云,乃因袭旧文而承
其误也。
王勃游浙东,
似亦在上元二年王勃从钟陵出发至九月九日到洪都这段时
间。王勃在越州作的一
些诗文,均在《全唐文》、《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
中。其中,《三月上巳祓禊序》
云:
“
况乎山阴旧地,王逸少之池亭,永
兴新交
……
暮春
三月,
修祓禊于献之山亭也。
”
< br>这里的
“
新交
&r
dquo;
二字,说明他到越不久。
“
三月上巳
”
即三月上旬,这
是他与新交于敬之山亭祓禊的时日。
(
详见竺岳
兵《王勃越州行迹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