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和答案

余年寄山水
773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15: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有时爱情徒有虚名)



2017


省】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


1-2


题。(


5


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 半浮



,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3


分)



A


.忆江南






B


.如梦令






C


.天净沙






D


.沁园春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 br>分)



答:


___________


【答案】



1


.(


3


分)


B


2


.(


2


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 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


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省市】



落梅



宋代: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 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



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



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



【注释】①莓 苔:苔藓植物。②谬:



mi


ù)



1


.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 /p>


_____



_____




1


< br>2


.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


.“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


.律诗、


ang

< br>2


.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

< p>
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


的 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


暗指愈被贬谪的旧 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


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 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


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 br>


3


.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 ”,寂寞凄凉,


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


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017

< br>省】



金城北楼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



,体道


< p>
犹思塞上翁。



2


< /p>


为问边庭更



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p>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 。②磻



p


á


n


)溪老:指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1


.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


___ ______



、湍上急流、


______


的金城美


景。(


2


分)



2


.下面对诗歌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


.“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 凡声势。



C




颈联借 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




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



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答案】



1





2


分)积水连山,城头残月。



2





3


分)


C




2017


省】



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 选择一个回答。(


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2


)“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


3




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宦游:出外做官。无为:无须,不必。


< br>(


2


)四海之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 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 /p>


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 p>


2017


贺州】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


景。(


2


分)



答:


_________



2


)“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


2


分)



答:


_________


【答案】




1


)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

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


悸。示例二 :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


4



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2


)“抵万金”用夸的修辞手法,极 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


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2017




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



_______________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



___ ________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


的感受。(< /p>


2


分)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

结合诗句容简要分析。(


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以诗为赠(回赠)(


1


分);②烂柯人(王质烂柯)(


1


分)



2


.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


1


分)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1


分)



5





【省】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 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


.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手法 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


情景。



B< /p>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


的生活。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


来的情景。



D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


表示多数。



2


. “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



【答案】



1



3


分)


C


6



【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2< /p>




2


分)放弃 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省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郎。



酒酣胸胆尚开,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唐?会挽雕弓如满

< br>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这 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


者心目中的两位英雄 人物,他们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


分)



2


.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 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2


分)


< /p>


3


.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否一致,


为什么?(


3


分)

< p>


【答案】



1


.权






2


.“狂 ”字为全篇定下了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


人举止神态之“狂”, 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


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 志豪情。



7


3


.不一致,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 杀敌报国的壮


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


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省六盘水市】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 /p>


1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p>



B


.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 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


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


.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


以 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


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


.“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 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


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


【答案】


< /p>


1




2


分)


C


2




2


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抒发了诗人流连山


水的愉快(或悠然自得闲适)之情。



8




【省黔东南州】



武陵春



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上阙一个“_____


__


”字 写出了作者心绪不宁,无心做事的愁苦心情;下


阙作者通过“_____


____


”“_____


____

”和“只恐”六个字凸显了词人一波三折


的心虚,层层虐心,这样的构思与表现手法 堪称新鲜奇特。



②这首词的主旨句“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公认为写


“愁”名句,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①倦、闻说



、也拟.



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用夸、比喻(拟)或者化抽象为具


体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 ,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多。




【省市】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p>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有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9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


分)



< p>
2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


分)




【答案】



1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


1


分)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 围,


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1


分)


(共


2


分)



2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


分)




【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 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


萍。


< br>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



1


.诗的第二联用“ ”和“ ”六个字形象 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


命运。



2


分)



2


.这 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


分)



【答案】



10



1




2


分)风飘絮



雨打萍(每空



1


分)



2




3 < /p>


分)示例: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事业失败(抗元被俘)的经历,


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




【省】



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


神。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p>






)(


3


分)



A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的酒宴上酬答禹锡的作品。



B


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 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


这 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


隔世的感慨。



D


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 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


.这首诗 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


分)



【答案】



1< /p>



A


(是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作品)



2


.乐观豁达





意志坚定(坚忍不拔)




进取向上




11



【省】



渔家傲



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满地,人不寐,将军


白发征夫泪。



1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2


分)




2


.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 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2


分)



【答案】



1




2


分)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和 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




2


分)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


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



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


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 落日,这是静;



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


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


绘了边塞特异 的风景。




【省市】



望岳



12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 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


的特点。



B


.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


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



C


.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


时已薄暮。



D


. 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


“望”字,由远望写到近 望,再写到凝望。



2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3


分)




【答案】



1



B


2< /p>


.这两句是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的名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

< br>出诗人的心胸气魄。诗人那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抒发了


自己 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省龙东地区】



13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2


分)



【答案】这两句特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 作


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体现奉献精神)





【省市】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外,惟余莽莽;大河上


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 公试比高。须晴日,看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


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p>


①这首词气势恢宏,意境壮美。上阕写的是


__ _______


,下阕写的是


________


,再现了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进行赏析。



【答案】



①北国雪景,评说历史(英 雄)



1


分)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群山比作舞动的银蛇,高原比作奔跑的蜡像;

14



同时,“舞、驰”两个又化静为动,使所描绘的景 物生机勃勃,生动活跃。



2


分)




【省市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 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

诗。



2


分)


2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 句从抒情方法和容


上作简要分析。



3


分)



【答案】



1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


挽回的败局)< /p>


,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


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2


分 。修辞


1


分,赏析


1

< br>分)



2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 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


作者的民族气节。


3


分。抒情方法


1



5


分,容分析


1



5


分)




【省黄冈市】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


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北部地区 ,安史


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阳一带。



1


.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 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


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 目凄然。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 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


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


.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


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


.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



2


.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 巫峡”“襄阳”“”四个地名,请分


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 处(


2


分)



3


.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

< br>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4


分)



【答案】



1



B



2


分)



【解析】这种愁情不是“诗人与亲人书信 中断,思念亲人所至”,因


16



为 前面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诗人的愁情是忧国思亲。


2


.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


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 /p>


2


分)



3


.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

片衰朽景象,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2


分)乙诗中的


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 后,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


泪是欣喜之泪。


< p>
2


分)




【省市】



渡送别



白(唐代)



渡远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


:指山。



⑴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


.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山,游览楚地风光。



C


.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 景象。



D


.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 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⑵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



D


17




2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


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省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楼






楼观尽,川迥②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下榻:指留宿处。行杯:浮杯,流觞。回:回荡,摆动



⑴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


“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的分析。



⑵请结合 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的第二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


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作用。< /p>



【答案】



⑴ 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大雁、高山以人的情感,把愁心带走,把好


月送来,表现了白流放 遇赦后的高兴心情。



⑵身处楼,仿佛是在云间下榻,天上喝酒 ,这是运用了夸的手法,写


出了楼的高耸入云,抒发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怀。

< p>



【省随州市】



劝学



18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①,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


A< /p>


.题目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起统领全片的作用。



B


.首句写读书时间﹣﹣从“三更”读到“五更”,极言读书之刻苦勤< /p>


奋。



C


.“黑 发”、“白首”借指青年,老年,两相对照,突出年少勤学的可


贵。


D


.诗的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琅琅上口、富有节奏 感。



2


.补写下面的“劝学”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


行》




【答案】



1



B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省市】



阅读杜甫《望岳》


,完成


1



2


小题。



6


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 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


的好处。



②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全诗 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


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 气势。



B


.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 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


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


.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 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


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


.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 不怕困


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



①描绘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 的切断,形成的两种不同自然景观,



1


分)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


分)



②A(


3


分)




【省襄阳市】



渔家傲·秋思



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20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1


)全词用语精炼传神。上片一个“____


__


”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


片一 个“________”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2


分)




2


)“浊酒一 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


请具体谈谈。(


2


分)



【答案】




1




2


分) 闭





(< /p>


2




2


分)征人们都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


没有达 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省市】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 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国家之痛和


____ _______


的决心。



1


分)




2

< p>
)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哪里?(


2


分)



【答案】




1




1


分)以死明志(舍生取义、以死报国、为国捐躯)




2



2


分)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伶仃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 的险恶和


21



境况的危苦(或巧用 地名,写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省市】



折柳



巨源



水边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


,“折柳”,乐府歌曲名。巨源,唐代诗

人,字景山。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4


分)



2


.诗歌的最 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4< /p>


分)



【答案】



1


.写了柳、春风等意象。


(评分说明 :只要写出了此两者就给


2


分)


。表达 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意思相近便可。




2


分)


< br>2


.拟人:作者将“春风”当做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

< p>
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



2


分)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


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 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


感。



2


分)




【省市】



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22



唐·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p>


1


.“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


_________


,“暂凭杯酒长精


神”中“长“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


.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br>2


分)



【答案】



1


.白居易(乐天)



振作



2


.写 作手法:用典(


1


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 岁月


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1


分)< /p>




【省市】



渡送别



白(唐代)



渡远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2


分)



2


.“山随 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

修辞手法,展


现了一幅


________________ _


的景象。



【答案】



1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


23



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


分)



2< /p>


.对偶。气势磅礴。



2


分)




【省市】



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 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


神。

< p>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


含什么哲理?



2


.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

< br>简要分析。



【答案】



1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


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


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2


.诗人以“沉 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


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 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


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 唐落寞之感。




24



【省湘西州】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沧海。



⑴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 悦


的心情。



B


.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


难险阻。



C


.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 朝廷重用的心理。



D


.诗的最后两句 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


心。



⑵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




B


⑵是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




【省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 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


.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 ,“辛苦”和“寥落”两


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


.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 难形势,抒忧患之


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

< p>
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2

< p>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


么修辞 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


果。(


6


分)



【答案】



1




3


分)


D


(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




2




6

< p>
分)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1


分)


,加强语气,表达为国


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 br>2


分)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


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


1


分 )


,充分表达出作者的


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


分)




【省市】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26



注释:①[蘸]zhàn





②[断 桥


]


指湖水浸过桥面



1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p>


【答案】



1


.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


;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


的美丽。



2


.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即惊喜之情。



< br>【省株洲市】三、


(三)



6< /p>


分)



论诗



(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⑴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


_____________


的诗歌 。


(从诗歌容角度作答)



2


分)



⑵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



⑴忧国伤时。< /p>



2


分)



⑵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鹤鸣,将大量与

之相反的诗歌,则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



2


分)对比鲜明,分别表达


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之情。< /p>



2


分)


(说明 :理解了三四句中的比


喻得


2


分,理解 了作者对两类诗歌对比鲜明的情感态度得


2


分)



27




【省市】



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 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


由。


< br>3


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农耕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饥勤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答案】



田家。全诗是围绕“田家” 展开的,通过写“田家”的劳碌与辛苦来


表达诗人对其的同情。




【省市】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3

分)



2


.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 哪些情感?(


3


分)



【答案】



1




3


分)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


,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


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 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2


.< /p>



3


分)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 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


的执着追求。



28




【省市】



减字木兰花竞渡



[

< br>宋


]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 /p>


1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 首词描会


的是


____________


(填写节日名称)的场景。



2


分)



2


.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 冲”更好。你认为有道理吗?请主说理


由。


< br>4


分)



【答案】



1


.端午



2


.⑴有道理,“冲”比“飞”好。“冲”字更能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划龙


舟人的气势冲天,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


渡 ”中的“竞”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更加地生


动形象有气势 。




【省市】



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眷 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29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


旗。③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


香。



1


.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3


分)


< p>
2


.“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


2


分)



3


.说 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3

< br>分)



【答案】



1


.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


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


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


其愁。



3


分)


< p>
2


.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2


分)



3


.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


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3


分)




【省宿迁市】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



。碧知湖外草,红见云。



30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 /p>


⑴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3


分)



⑵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


2


分)



【答案】



⑴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 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


虚实结合)


(任写 两点即可)


,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


象。



⑵“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


,以及自己漂泊无


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省市】



阅读文天祥的《①》一诗, 完成题目。(


6


分)。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dàn)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苦海望无穷。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注释】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

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②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


(后在后 来在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③坎窞(dàn):地底深穴。④长


淮:辽阔的江淮。



⑴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


2


分)



⑵赏析尾联。(


4


分)



【答案】



31



⑴这句诗用象征手法,“坤维”象征家人和国家。

< p>
【手法】写出自己虽


然被元军追捕,藏身于船,但自己未曾放弃对家人和朝 廷的牵挂,“护国


抗元”的决心没有改变。


【境】




表现了他的爱国思家之情。

【情】语言含


蓄,情真意切。


【语言风格】



⑵运用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传佳讯”赋予晚鹊以人的情感和动


作,


【手法(宁可多写)


】诗人因能顺利由通州 出归,借傍晚时喜鹊边飞边


叫的情景,


【境】生动形象地表现自 己的欣喜心情,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


诚(能南归抗元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情】




【省市】



菩萨蛮




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期闽。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


一种名贵的熏香。



⑴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 要赏析。



2


分)


⑵“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2


分)



【答案】


< /p>


⑴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


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⑵思乡之情(思念亲人)


,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 /p>


32



忧)





【省市】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


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


荒芜。



C


. 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


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 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


情。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 唱,历来


为人传诵。



【答案】


B



【省市】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33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


出之处。③与师谁: 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⑴诗歌第二句中的“ 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


3


分)


< /p>


⑵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分)



【答案】



⑴(


3


分)“东更东”:东面还要往东。运用叠词,强 调了朋友此去


归家路途之遥远。



⑵(


3


分)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恋;对其归去一帆


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




【省市】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



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⑴适当想象,描绘 一二两句的画面。



3


分)

< p>


⑵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3


分)



【答案】



⑴在清澈的泉水上面,一块 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春风习习,绿


3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