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加强青少年艰苦奋斗教育
-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加强青少年艰苦奋斗教育
诸镇康
3
月
4
< br>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
别是青少年树立
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书记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
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
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都必须旗帜鲜明。胡锦涛总书记提
出八个“为荣”“为耻”, 坚持以热爱祖国
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
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
荣、以违法乱
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不仅提炼了传
统
荣辱观的精华,而且注入了深邃的时代内涵,树起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标
杆。
联
想
2002
年
12
月
6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强调指出:“艰
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
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
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总书记
对艰苦奋
斗的思想一直延续发展
. 2006
年,是‘十一五’计划开局
之年,是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节约型社会,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
一年。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弘扬艰苦奋斗的论述,对当代青少年具有深远的现实
意义
.
一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核。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
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等古人的格言,都反映出中华民族是一个艰苦奋斗的民
族。从神话
传说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到历史上卧薪尝胆、悬
梁刺股等故事,无不折射出艰苦奋斗的光芒。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蓬勃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艰苦奋斗的精神作用。我们党是艰苦奋斗精神的
忠实继承者和发扬者。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历来为我们党所继承、坚
持、发扬
和践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
孔繁森精神、抗洪
精神、航天精神„„这些激励着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
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伟大精
神中,无不闪耀着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辉。毛泽东、
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毅、邓小平
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艰苦奋斗
精神的实践典范。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不同时
期和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要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又再次号召全党大力
弘扬艰苦奋斗作
风,语重心长,寓意深刻。
艰苦奋斗在新时期具有了新的内涵。今天发扬艰苦奋
斗作风,就是要高举
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
,
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生活上艰苦朴
素,勤俭节约;在思想上保持高昂饱满的斗志和拼搏进取的精神,为远大理想
奋斗不息;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努力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在工作
中吃苦
耐劳,不畏艰险,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在抢险救灾中不怕艰难困苦,
不怕流血牺牲,勇
猛顽强,一往无前;在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敢闯敢干,艰
苦创业,争创佳绩等等。这些
都是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在新时期的延续和发展,
也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艰苦奋斗无
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都永远不
会因时代的变化而过时,而是具有永恒意义的精神
财富。其永恒的意义表现在:
在物质匮乏、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它能使人保持一种不畏艰
难、锐意进取的意
志,去战胜一切困难,达到理想的目标;在物质丰富、生活富裕、条件
优越时,
它能使人保持勤劳节俭之风,不沉醉于物质享受、不奢侈腐化,从而继续奋发<
/p>
向上、开拓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时代赋予艰苦奋斗的新内涵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上要锐意
进取;二是在学习上要永不满足;三是在工作上要不断创新;四是在
生活上要
朴实无华。要顺应时代要求,实践艰苦奋斗精神。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观念群,比如效益观念、质量观念、创新观念和大局
观念、发展观念等,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不断进取拼搏;要努力学习“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高科技知识,用新知识武装头脑,拓宽视野。
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在本世
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任务的艰
巨性、复杂性,意味着我们将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严峻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必<
/p>
须大力提倡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创业之基,兴业之本。
看现状,我们正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
既要打破旧体制的障碍,
建立健全新的体制、机制、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和社会秩序,
又要继续解决
一些农村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还要朝着实现现代化
建
设的第三步宏伟战略目标迈进。越是在艰难的创业时期,就越要求人们树立艰
苦奋斗的精神。今年党中央强调建设新农村作为工作重点,温家宝总理在全球
扶贫大会上说得好:“现在,全国农村仍然有近
3000
万
人没有解决温饱,城镇
有
2000
多万
人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还有
6000
多万残疾人需要
帮助。
中国消除贫困的问题相当艰巨,还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 要使全国贫困<
/p>
人口脱贫致富,广大居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任务相当艰巨。我们正在进行经
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出现了一些下岗失业人员,
全国城镇还有上千万企业职工和居民生活依然困苦。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经
过长期的
艰苦努力。
看世界,尽管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尤其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
革
与发展,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
段,综合国力
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应该清醒地看到,第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
然比较落后。在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过程中,艰苦
奋斗精神仍然是我们抓住机遇,加快
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法宝。
任何畏缩、懈怠和盲目乐观,都会使我们丧失机
遇,延误中华民族的复兴。第
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矛
盾和冲突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价值观是文化
p>
的核心,那么,精神支柱则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因此,铸造强大精神支柱本
身就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艰苦奋斗
恰
恰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撑。第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西
方敌对势力对
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不会改变。他们极力输
出其政治主张、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与我进行意识形态的较量。因此,大力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铸造中华民族复
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决不是一件可有可无
的事情,而是事关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
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看
未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
的历史起点上。”本世纪头
p>
20
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
期尤为关键。经济快速发展使得资源需求迅猛增长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
步
加剧。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在增产的同时不注重节约,那么经
济和社会持续
健康的发展就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强烈意识,发扬艰苦奋斗
精神,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
的根本出路,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
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对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社
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提倡艰苦奋斗、勤俭
建国,并不是要人们
一成不变地再恢复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上去,而是强调用艰苦奋斗、开
拓创新的
精神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艰苦奋斗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由之路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今中外,凡成
就大事业,做出大
贡献的人,无不是踏着一条艰苦努力、积极拼搏的道路走向成功的。<
/p>
(
一
)
艰苦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
我国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撰写上自黄帝、下至汉武
3
000
多年的
历史,
付出了毕生精力与
心血,
写成了
《史记》
,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革命导师马克思为探求无
产阶级革命的真理,用了
40
年的
时间
阅读了
1500
种书籍,最后留下了宏篇巨著《资本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
断提高,党和国家为青少年成
才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环境,这是青少年成才的良好时机。但
是,如果离开了自
己的艰苦奋斗、努力进取,青少年就难以成才、成好才。青少年求学是
成才道
路的新起点,而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没有艰苦奋斗是不行的。马克思说过,
p>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
达光辉的顶点。中国也有一句古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青
少年必须拿出刻苦钻研精神,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坚韧毅力,这样才
能学有所成、
学有所能。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老老实实下功夫的过程,
谁害怕下功夫,抱有侥幸
心理,幻想走捷径甚至“一步登天”,企图不学而求
知,其结果“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
勤而无获矣”。当然,学习要讲究方法,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懂得,任何好的方法都是要以
勤奋刻苦为前提,正如爱因斯
坦所说:成功=艰苦的劳动十正确的方法十少说空话。没有
勤奋刻苦、奋发向
上的精神,方法再好也将难以成功。
(
二
)
艰苦奋斗是磨
练意志的重要途径
意志
和毅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精神和素质。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曾经说
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
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只有意志坚强,才能经受考验,
方能战胜人生的挫折坎坷。然而
,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风风雨雨的严峻也
不是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它是在不断
的磨练中产生的,是在长期的艰苦
奋斗中锻造出来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特别重视以艰
苦奋斗精神来磨练自己
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他认为,“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
最无益,一
日暴而十日寒”。作为跨世纪的青少年一代,应当以历史上的仁人志士、革命
前辈为榜样,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训练、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有
意识地磨练自己,锻造自己,把自己锻炼成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所作为
的人
(
三
)
艰苦奋斗是乐观向上的精神支柱
毛主席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
< br>人,无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不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被艰
苦所
吓倒,而总是能够看到希望,看到光明,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古语说:“患在
不为,不患其难”。人生道路不平坦,关键在两条:一是坚定
信念,二是艰苦奋斗。有了
艰苦奋斗的精神,虽临“难”也能乐而“为”之,
因为人们可以在艰苦奋斗中形成崇高的
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顽强
的意志以及智慧和才能;有了这种理想、信念和意
志,就等于有了坚强的精神
支柱,就可以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正是这种坚强的精神
支柱,才使我们
的事业从艰难走向辉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所以,青年人要自觉
地发
扬这种精神,在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中,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
(四)
、艰苦奋斗是拒腐防变的根本保证
艰苦奋斗不仅是克服一切困难,
战胜一切敌人的重要因素,也是青少年
一代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
过好“权力、
金钱、
女色”关,经受“酒绿灯红”
的考验,保持政治本色的根本保证。艰苦奋斗是抵御“糖衣炮弹”的有效“防
腐剂”。古人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个历史规律和社
会真理
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不艰苦创业,
人们只想在前人创
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是金钱万能,成天
想贪图享乐,那么,这个国家
、这个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走向衰落和
垮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艰苦奋斗作风
不仅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关系
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而且关系着青少年一代的政治生
命。翻开中外历史,这种
事例并不少见:古罗马军团曾经四处征战,成为欧亚大陆最为强
大的军队,但
后来却因为骄奢淫逸而致使战斗力丧失殆尽,由此引发了古罗马帝国的四分
五
裂。素以能征善战著称的满清女真“八旗兵”,在短短几十年内不仅完成了我
国东北地区的统一,而且迅速挥师入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强盛的封
建帝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子弟”逐渐放松了日常军事训练、战备值
勤而终
日沉湎于轻歌曼舞、锦衣玉食之中,最终走向堕落,成为纨绔、低能的
同义语
四、新时期青少年如何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几点思考
(一)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需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有着强烈耻感意识的民族。孟子“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
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从耻
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
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可歌可泣
的事迹,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都源自中国文化的耻感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个“为荣”“为耻”,这一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
辱观的深刻内涵
,
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
会主义思想
,
以及社会主义基
本道德规
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
,
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
合
,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