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中国商界铁娘子-名人事迹

别妄想泡我
828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17: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杨荫榆)


董明珠:中国商界铁娘子


-


名人事迹

< p>


2016



1 0



17


日,格力电器


(16.33,0.03,0.18%)


合肥生产基地正式开工


建设。这是在珠海、重庆和巴西之后,格力电器的第


4


个生产基地。当天上午,


现场锣鼓齐鸣,


嘉宾云集,

< p>
总裁董明珠特意从珠海前来主持开工仪式,


脸上的笑


容格外灿烂。




熟悉她的 人都知道,董明珠与合肥有着特别的缘分,她是从


1992


年“ 合肥


追债”开始一步步显露个人才华,也可以说,她的事业是从这里起步。




当天,董明珠从格力生产基地所在的开 发区回到市区,看着自己


15


年前奔


波 其间的一条条街道陌生而又熟悉,


她的心顿时全被抚今追昔所占据,

思绪像风


一样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穿梭。




——昔日那个二流的空调小厂,


今日超越了国内所有同行,


成长为世界第一;


当年那个年轻的 女业务员,


用常人难以理解的勇气和毅力,


成为


“走过的路不长


草”的“商界铁娘子”



“全球商界女强人


50


强”


,和日本记者笔下的“中国阿


信”……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016


年的确是个丰收年。


这一年,


格力电器还获得了中国空 调业唯一的


“中


国世界名牌”


。在欢庆 晚会上,一片喜气洋洋中,董明珠登台表演节目,拿起麦


克风的瞬间,

< br>十多年的酸甜苦辣顿时涌上心头,


于是她深情地唱起了这曲


《藏起


想哭的心》——




“就这样站在人群中,


紧闭双唇写满坚强,

无论你什么时候回头望,


你都会


看到我笑得像太阳……就这 样站在人群中,


挺直的肩撑着倔强……藏起想哭的心,


对你撒一 个真诚的谎,藏起想哭的心,静静的打开从容那扇窗……”




演唱的人和台下倾听的人,眼睛中都有亮晶晶的泪光在闪动。




——在这个时刻,大家突然发现,这位“六亲不认”的 总裁原来如此纯粹和


简单。




公平与和谐是斗争出来的



1954


年,董明珠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同学和邻居的眼里,

< p>
少年时的董明珠是个文静可爱的女孩,


总是微笑着听别人说话而很少发言,


几乎


别人说什么她都同意,


“好啊”< /p>



“可以”



“ 没问题”


,是那时候她的口头禅。




然而那个时光早已远去,


那个时光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去坚持和斗 争;


而步入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



商业 世界,


纷乱的欲望和真实的利益,


无时无刻不在挑战规则和公理 ,


一个有底


线和良知的商人,便不得不起身应战。




所以,董明珠说,

“公平与和谐,也是斗争出来的。




1990


年,董明珠辞掉在家乡南京的工作,来到广东 闯荡。她原本在深圳一


家化工厂工作,


却被珠海的宁静所吸引,


应聘来到了当时还叫海利空调器厂的格


力电器。




一张照片,


为我 们忠实地再现了刚到格力的董明珠——油亮的长发披肩,



着一 件红色外套,戴着一副眼镜,略施淡妆,一个漂亮清纯的江南女子。




董明珠是一名新业务员。


营销 在当时还是一个很新的职业,


男的跑业务要能


吃能喝能侃,


八面逢源;


女的要青春貌美,


善于


“攻关”



看到董明珠滴酒不沾,


在饭桌上只喝水,做事还原则性很强,不会“同流合污”


,一些老业务员禁不 住


为她担心。



1990< /p>


年的海利是一家刚投产不久的国有小厂,空调产量


2


万台,销售收入


2000


万元,其中有相当部分还收 不到钱。空调销售旺季到来时,产品被包装一


新拉出去,不用多久,一部分又被丢盔卸甲 地拉回来。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3




在跟着一位老业务员熟悉了几个月的业务后,董明珠被派到安徽开拓市场。


一到安徽,她就发现合肥一家经销商拖欠了


42


万元 的货款,虽然多次催促,仍


迟迟不还。


这是前任业务员留下的烂 账,


董明珠本来可以不管,


而且公司当时按

照销售额的


2%


对业务员进行提成,即使她讨回这笔债,自 己也得不到一分钱。




但她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能就这样算了。




这家公司的经理姓牛,


是位微 微发福的中年人,


任凭董明珠多次上门,


依然

< br>爱理不理,自己看报品茶,却连水都不给客人倒一杯。用尽了各种推诿手段后,


他 干脆对董明珠避而不见。




董明珠则更犟,天天去“堵”


,终于有一天把他堵在了办公室。她用几乎失


控的声音大叫:


“你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从现在开始,你走到哪里我 跟


到哪里。不信咱们走着瞧!





牛经理被董明珠的表情吓坏了,


慌忙答应退货。


第二天,


格力的货被一件件

< br>装上卡车,董明珠坐进驾驶室,车发动了。




为了这些货,董明珠讨了足足


40


天, 其中的艰辛和委屈在心中瞬间汇聚,


她忍不住从车窗伸出头,


对 牛经理大叫:



从今往后,


再也不和你 这种人做生意!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4



说着,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从此,先款后货,决不赊账,成了董明珠为自己设立的第一条商规。在她手


中,


再也没有出现过一笔应收款。


后来这也成为格力 电器在业内独树一帜的规矩。



在当时,


整个行业都采用先货后款的代销制。


格力本就默默 无闻,


董明珠还


要坚持先款后货,听到这个条件,经销商往往二 话不说,就摆手送客。在一次次


碰钉子之后,


她总是鼓舞自己,


总有讲诚信的经销商会接受自己的条件,


然后依


然满面微笑地敲开下一家家电商店的大门。




在安徽淮南一家电器商店,经理是个中年女人,胖胖的,相貌忠厚,却不乏


商人的精明,她被董明珠的勤奋和诚恳感动,答应“先进


20


万元的货试试,好


销再多进,不好销就不要了。





就这样,

董明珠做成了第一笔生意。


拿着


20


万元的支票走出这家商店大门,


董明珠眼睛潮乎乎的,


她决心 一定不能辜负这位大姐的信任。


这一次,


她不像其


他业务员签了合同就甩手不管了,


而是一次次亲自登门,

真心实意地站在他们的


立场看市场想问题,然后像朋友似的出谋划策。




格力还是个小品牌,

< br>没钱打广告,


仅仅摆入商店就想畅销很难,


久而久之商< /p>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5


< /p>


家也会失去信心。


于是她灵机一动,


动员 经理发动员工,


先把产品推荐给他们的


亲戚朋友试用。




口碑是最好的宣传,


1992


年夏天,这家商店的


20

< br>万元的空调销售一空,而


且又进了一批货。接着董明珠用这家商店的例子对其他商 店“现身说法”


,一张


张订单又签了下来。



格力在淮南卖了


24 0


万元,


市场被打开了!


经销商也纷纷 赞扬董明珠的跟踪


服务,


说做格力的产品最省心最舒心。


同时,


董明珠又在芜湖和铜陵打了两个漂


亮仗 ,在合肥、安庆等城市也找到了可靠的经销商。


1992


年,董 明珠在安徽的


销售额突破了


1600


万 元,一个人的销量占了整个公司的


1/8




从此,董明珠作为一个神奇女子在公司里传扬开来。




好苗子




在董明珠崭露头角的时候,格力电器最重要的缔造者、 现任董事长朱江洪,


一番辗转后,在


46


岁时终于站在了历史为他安排的位置上。朱江洪是地道的珠


海人,

生于


1945


年,


25

< p>
岁时从华南工学院毕业,


被分配到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

< br>后来成为厂长。


1988


年,朱江洪调回珠海,


1991


年被任命为海利的厂长。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6




此时,海利是个十足的烂摊子,不仅企业规模小,产品 销路不畅,而且产品


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1991


年,一批刚安装的海利窗机竟然无法启动,一检查,


原来是运输过程中空调的 铜管都被震断了;


还有许多客户投诉海利空调噪声特别


大,他们 形象地说,晚上开着海利空调,就像飞机在头顶不停地盘旋。




朱江洪技术出身,


很快让产品 质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为了让产品在市


场上有一个崭新的 起点,


1992


年,他和两个助手闭门翻了一整天辞典,想出了


一个新的名字——格力。




事实上,


董明珠在安徽的旗开得胜,


也 跟格力空调质量在这一年脱胎换骨的


变化有关。



1992


秋天,朱江洪看到安徽的销售额为

< p>
1600


万,而富裕得多的江苏却只有


300


万,于是亲赴华东考察。




朱江洪先到了安徽,


他很快发现董明珠是个


“好苗子”


——和大多数业务员


不考虑公司利益,


只拨自己的小算盘不同,


董明珠不仅有责任心和义务感,

更难


得的是还很有思想和悟性。




在从合肥赶赴南京的车上,


路 短话长,


董明珠详细向朱江洪介绍了自己的营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7



销感 悟。她说,真正好的营销政策,不仅是把货卖出去、把钱赚回来,还要在厂


家和商家之间 ,形成稳固、诚信的合作关系,共同为社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只


有多赢,


生意才能做长久,


如果不懂得保障他人的利益,


最后 必然是自己的利益


也会失去。




这些话说到了朱江洪的心里。


当时,


朱 江洪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事业,


随着


产品质量的提高,营销短板 变得越来越明显。从这时起,他便格外看重肯吃苦、


愿卖力的董明珠,

< br>一次次给她机会,


而董明珠则每次都用超过期望的业绩,


回报


这位厚道仁慈的领导的赏识。




不知不觉车到了南京,


这里六朝古都,


繁华如旧。


可格力在中国最富饶市场


上的遭遇让人非常难堪:新 品牌“格力”已经启用了一个夏天,江苏市场上却依


然摆着“海利”牌产品,在强势品牌 春兰、华宝的市场攻势下,毫无还手之力。




朱江洪干脆把江苏市场也交到了董明珠手里,


希望她能在这个最火爆的 空调


市场上为格力打开局面。


1993


年,董明珠把格力在江苏的销售额翻了


10


倍,卖



3650


万元。


加上安徽 市场,


董明珠一个人做了


5000


万,


占了整个公司的


1/6




1994


年,格力在江苏销售额又增长 到


1.6


亿元,与春兰、华宝并列三强,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8



董明 珠一个人占了总销售额的


20%





就在格力电器蒸蒸日上,


开始 跻身国内一线品牌的时候,


在附近一家刚成立


的空调企业高薪诱 惑下,


格力电器管销售的副总,


带着


8


名销售人员和


2


名财务


人员,突然集体辞职。



< br>消息传来,朱江洪一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并没有刻意挽留,他知道,有


能力的 人固然难得,


但只有那些在心智上相互理解、


欣赏和支持,


并能用责任心


和使命感时刻抵御诱惑侵袭的人,才能成为相互扶助的 事业伙伴。




一人一辈子哪 怕只能遇到一个这样的伙伴,也该是多么大的幸运呵!




对朱江洪来说,这个人就是董明珠。



1994



10


月,董明珠结束了


3


年的业务员生涯,回到珠海格力 电器总部,


一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将因她而改变。




“珠海二珠”




董明珠被重用,


还有一个更深 刻的原因。


格力电器是家国有控股的企业,


< br>系网和利益网盘根错节,


加之当时管理制度不到位,


体制 弊端日渐显现,


随时都


可能让众人数年打拼出来的大好局面丧失 殆尽。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9




朱江洪对此心知肚明,可又无可奈何。他宽厚仁慈,是出了名的好心肠,当


时作为经理,他“一不抓钱,二不抓人”


,对这些事他不感兴趣,统统交给副 总


管,自己一心一意抓新产品开发。




于是,


扭转管理积弊的重任,


被寄托在了能干又


“狠得下心”


的董明 珠身上。




出任主管营销工 作的经营部部长,


是朱江洪对董明珠的许诺。


但这项任命在


公司高层遇到了强大的阻力,


一些人只同意让董明珠当副部长。


他们的如意算盘


是,


董明珠做业务员每年销 售提成高达几百万,


现在到总部满打满算只能挣几万


元,再给她 这么一个“小鞋”


,她必然赌气不干。




可董明珠对这个“小官”不仅不抱怨,还干得有滋有味 。她工作玩命到每天


只睡


5


小时,就是 说梦话的时候,说的也全是格力。一有什么想法,她半夜也会


跳起来,

< br>拿起本子记下来,


甚至还给同事打电话一起讨论,


许多被 广为称道的营


销绝招就是这么诞生的。




她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管别人。在经营部里,迟到 早退、喝茶看报吃零


食聊天,


都是多年的


“传统”



董明珠一上来就抓内勤,


把人训得直掉眼泪。


1994


年底,董明珠摔断了肋骨住进医院 ,同事们一起去医院看她,董明珠很感动。可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0



出 院的第一天,她依然不讲情面地对违反纪律者进行批评和罚款。




在董明珠上任时,账册上的应收款高达


5000


多万元,而且相当部分根本无


法追回。


比如济南一家企业明明欠账


100


多万元,< /p>


可格力电器竟然拿不出任何有


效凭证,而且还蹊跷到无法查出是内 部谁的责任。




一张宣传单 的市场价是


0.2


元,可格力电器付的价格是

< br>0.88


元;公司花了


450


万 在机场租了一个广告牌,却是背朝着人流方向只能给神仙看……




对损公肥私的行为,


董明珠看 不下去,


径自跑到朱江洪那里,


张嘴就要求把

< br>全部对外财务都归自己管。


下级向上级伸手要权本是大忌,


但朱江洪当场就表示


同意。




一些人觉得董明珠太“多管闲事”


,妨碍了自己的“财路”


,联合起来轰董明


珠下台。




每当这种时候,


朱江洪总是给 董明珠最坚定的支持。


不久,


董明珠升任经营

< br>部部长,


上任后她便大刀阔斧地清理欠账,


全面推行先款 后货的销售政策,


于是


格力电器再也没有出现过一分钱的应收款 。




然而,


这才是她与世俗势力斗争的开始。


在格力电器总部的


1 2


年来,


“眼里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1



揉 不进砂子”


的董明珠只有不断进行博弈和斗争,


她和不诚信的经 销商斗,


和公


司里有来头的“母老虎”斗,和强硬的公司副总斗 ,甚至还要和自己的亲人斗。



——


1995


年格力空调货源紧张,一个经销商找到董明珠 的哥哥,想通过他


的关系进


3000


多 万元的货,并给


2%


的提成。哥哥从南京千里迢迢赶到珠海,不


料却被妹妹无情地拒之门外。之后,兄妹


10

< br>多年没来往,家里人也指责她六亲


不认。




正是一系列毫不妥协的斗争,为董明珠赢得了“走过的 路都不长草”的“恶


名”




2001


年,多年的积弊让格力电器呈现出严重的惰性 ,销售额连续几年徘徊


不前,大量员工再也不能容忍腐败和不公,准备联合起来罢工抗议 。




在关键的时刻,董明珠 又是临危受命。这一年,她升任为总经理,上任后就


迅速撤换了一批不合格的中高层干部 。


于是,


一场


“大决战”


爆发了。


那段时间,


各上级部门接连不断地收到对朱 江洪和董明珠的“举报”


,表情凛然的调查组也


不断在格力电器 进进出出。


最后,


朱江洪和董明珠没被查出问题,


格力电器一位


高层干部却因贪污被送进了监狱。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