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功事例 (5000字)
-
名人成功事例
一、八十年代的“中国保尔”张海迪
80
年代,
一个光辉的名字
--
张海迪,
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张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
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
服的姑娘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
,被誉为“当代保尔”
、
“
80
年代的新雷锋”
。张
海迪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
第一个全国典型。
张海迪
1955
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
5
岁时
因患脊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
不能自理。但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没有放弃
生命更没有放弃生活,他一面以坚强的毅力与
决心同病魔作斗争,一面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
延续生命。
p>
她不仅自学完了小学、
中学全部课程,
而且
还自学了大学英语专业。
后来又坚持
学习日语、德语、和世界语
,翻译了
16
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她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了《
人
体解剖学》
、
《内科学》
、
《针灸学》等十几种医学书籍。她用学到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周
p>
围群众治病达一万多人次。她还学过无线电技术、音乐、绘画和书法等多门类知识与学科,<
/p>
以此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提到
80
年代没有一个名字比张海迪更深入人心
,
她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1981
年
12
月,
《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
迹。
1983
年
2
月
1
日,
《中国青年报》一版显著刊登张海迪照片和她的长篇自述《是颗
流星,就要
把光留给人间》
,发表社论《让理想的光芒照亮生活之路》
。<
/p>
1983
年
3
月
7
日,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
号召
大家向。海迪学习、学习她身残志不残,艰苦奋斗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
“学习
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陈云同志题词:
“以张海迪
为榜样,勤奋学习,热心助人,做
八十年代的新雷锋。
”
1983
年张海迪
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
、
《小米勒
旅行记》
和
《丽贝卡在新学校》
,
创作了
《向天空敞开的窗口》
、
《生命的追问》
、
《轮椅上的梦
》
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
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
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
位。
1994
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19
97
年入选日本
nhk
“世界五大杰出
残疾人”
。
1998
年起担任中国肢残
人协会主席。
2000
年获得全国劳动
模范称号。
海伦·
凯勒
1880
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
喀姆比亚的城镇。
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
了语言表达能力。然
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
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
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
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
和教育家。她走遍
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
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
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
奖。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
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
21
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
。在以后的
60
多年中她共写下了
14
部著作。
司马迁
司马迁,他受了宫刑还写出《史记》这巨著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历史中身残志坚的典范
司马迁(前
145
或前
135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
翊夏
阳
(今陕西韩城西南)
人。
生于汉景帝
中元五年
(前
145
)
,
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
(前
135
)
,卒年不可考。司马迁
10
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
董
仲舒学《公羊春秋》
,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
p>
20
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
足迹遍及
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
的侍卫
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
108
)<
/p>
,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
职,任太史
令,
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
因而得
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
(前
104
)
,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
,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
,新历适应了当
时社会的需
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
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
p>
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
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
《报任安书》
,
记述
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
为历
代传颂。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
一看就
“醉”
,
就在他结婚的那天,
洞房里张灯结彩,
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
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
郎。急得大家东寻西
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
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
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
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
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
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
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
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