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珍惜友情友谊的中国古代名人事例
-
珍惜友情友谊的中国古代名人事例和相关诗文
岐山书院
2015-11-16
①
管鲍之交
②
知音之交
③
濠梁之交
④
挂剑之交
⑤
布衣之交
⑥
知遇之交
⑦
锻铁之交
⑧
忘年之交
⑴管鲍之交
管:指管仲,名夷吾,字
仲,春秋时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鲍:指鲍叔牙,
春秋时齐国大夫,与管仲相友
善。管仲与鲍叔牙同处于齐,二人甚相友善。管仲事
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小白继
立为齐桓公,杀公子纠,囚禁管仲,鲍叔牙力
谏桓公释放管仲,以为管仲可以辅成霸王之
业。桓公遂召管仲,使之位于高、国之
上,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号曰仲父,桓公
遂成霸业。
出处:
《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
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
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
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
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
既用,任政於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 br>“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
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
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
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
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
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
<
/p>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
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相关诗歌:
读史述九章(魏晋·陶潜)
余读史记有所感而述之
其三
管鲍
知人未易,相知实难。淡美初交,利乖岁寒。
管生称心,鲍叔必安。奇情双亮,令名俱完。
管鲍(宋·舒岳祥)
为管则易,为鲍则难。相马失瘦,相士失寒。
管贫鲍富,坦然相安。于利不疚,于义斯完。
鲍山管鲍分金处(清·沙张白)
<
/p>
彭生豕立雄狐摧,瓜熟不遣连称回。夷吾此日正穷饿,谁信若人天下才。
< br>
盛年难得八口饱,白首更建三归台。知我之恩等生我,鲍山屹屹高千古。
赠金独向三北时,此道今人弃如土。漫云
鲍叔不怜才,眼中之人谁仲父。
⑵知音之交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
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你
弹得
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
“好啊!
我好像看见了奔腾的江河!
”
伯牙所思的,
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
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出处: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
/p>
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
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
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
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列子集
释》卷五〈汤问篇〉~
78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
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
牙
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
造崩山之
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
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相关诗词:
君不见登高山,泛流水,子期已没不复生,几世几年无此耳。
恨君不到苍岩阴,不见此客摇头吟。——寄范安道(宋·马存)
钟子期听琴图(宋·郑思肖)
一契高山流水心,形神空静两忘情。
自非父母所生耳,听见伯牙声外声。
题子期听伯牙鼓琴图(明·黄仲昭)
不因钟子独知音,山水徒然托意深。
千古高风招不返,伤心弗忍抚瑶琴。
⑶濠梁之交
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并称<
/p>
“老庄哲学”
,
足见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
的地位之高。
庄子有
着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超
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
怪乎在他眼中,
“以天下
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
(
《庄子·天
下》
)
(译:认为天下人
沉湎于物欲而
不知觉醒,
不能够跟他们端庄不苟地讨论问题)
既然这样,
p>
就只好
“独
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
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
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施
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
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
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惠子喜欢倚
在树底下高谈阔论,
疲倦的时候,
就据琴而卧
< br>(
“倚树而吟,
据槁梧而暝”
)
,
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
学问(
“惠子之据梧
也„„”
)
,
或往田野上散步。
很多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
,
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发生的。
p>
庄子具有艺术哲学家的气质,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
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
< br>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
态(濠梁之辩)
。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
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
;在《齐物论》上,批评<
/p>
他说:
“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
而要
强加于人,
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
‘坚白论’
< br>”
(
“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
)
;
《德充符》上也说惠子:
“你劳费精力„„
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
另外《秋水》篇记载: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时,庄子去看他,谣
言说庄子是来代替惠
子的相位。惠子心里着慌,便派人在国都内搜索了庄子三天三夜。后
来庄子去见惠
子,对他讲了一个寓言,把他的贪恋相位比喻为猫头鹰得着臭老鼠而自以为
美。惠
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据说惠子路过孟诸,身后从车百乘,
声势煊赫,
庄子见了,
连自己所钓到的
鱼也嫌多而抛回水里。
(
《淮南子·
齐俗训》
)
他们两人,在现实政治观点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
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
:
“楚国郢人刷墙,鼻尖上溅到一
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
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
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
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
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
‘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
‘我以前能削,但是我
的对手
早已经死了!
’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
论的对象了!
”
(
《徐无鬼》
)
惠子死后,庄子
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
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
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
能为之。
出处:
《庄子·徐无鬼》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
「郢人堊墁其鼻端,若蠅
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
人立不失容。宋元
君聞之,召匠石曰:
「嘗試為寡人為之。
p>
」匠石曰:
「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
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
/p>
《庄子·秋水》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
惠子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
曰:
「南方有鸟,
其名
为鹓雏,
子知之乎?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
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
< br>『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
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p>
「我非子,
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p>
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
」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
『
汝
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p>
相关诗词:
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风月共谁赏,诗篇共谁吟。
花开共谁看,酒熟共谁斟。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
——哭崔常侍晦叔(唐·白居易)
和子瞻濠州七绝
观鱼台(宋·苏辙)
庄子谈空惠子听
,郢人斤斧俟忘形。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⑷挂剑之交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
/p>
。他的祖先是周朝的
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
p>
季札重信义
。一次途经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难于启齿
相求,季札因自己还要
遍访列国,当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
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
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他说:
我内心早已
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
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
此事传为千古美
谈。后以“挂剑”为
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
的典故。
出处:
《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之初使,
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
,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已死,尚
谁予乎?”季子曰:
“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
相关诗词:
季子挂剑歌(宋·唐肃)
季子让一国,视之敝屣然。宁当宝一剑,不为徐君悬。
徐君虽亡骨未朽,剑挂坟前白杨柳。君知不知不足悲,我心许君终不移。
题季札挂剑图(金末元初·王寂)
季札贵公子,轩轩气凌云。平生会心少,四海一徐君。
相逢适所愿,情话如兰薰。徐君顾长剑,意欲口不云。
季子心许之,誓将归献芹。驻节不容久,骊驹促轻分。
言还访旧隐,路人指新坟。干将挂高木,以示初意勤。
知己九泉下,冥漠闻不闻。今人交势利,轻薄徒纷纷。
岂惟此道绝,反是为虚文。伯夷微仲尼,万古埋清芬。
⑸布衣之交
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
是会稽余姚人(今浙江慈溪市横河镇)
。年轻时便很有名,
与光
武帝同在太学学习。到了光武帝即位,便改换了姓名,隐居起来不再出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