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绝世美人儿
705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18: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天女)


2017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


课《古诗二首》


2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二首



单元



第三单




情 感态度和


1.


学会认读


12

< p>
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10


个汉字。



价值观目标



2.


过程与方法:


< br>(


1


)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学习



目标




2< /p>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




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风景,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




重点



1.


识字、写字。


< br>2.


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难点



1.


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 味。



学法



问题学习、探究学习



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


课时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



1.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这首诗描写



激发学生的


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演

< br>白鹅在水中



学习热情。



示第


2


张幻灯片)



你们喜欢古诗的这种表达方式吗?



游的欢快情景。




喜欢。




2 .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古诗两首》



读课题


《登鹳雀


让学生明白


(演示第


3


张幻灯片)



楼》。



要学的内容



讲授新课































2


)说一 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亻”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 p>
3


)指导生字的笔顺。





“依”、“层”为例指导。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是什么。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


4-7



张幻灯片)




1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1


、学生根据老

让学生在轻


师出示的生



松的状态 下


卡输出字的






音。



词。



2


、同学之间交



流互相提问




记生字。



















熟悉古诗及


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2.


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 除生



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A.

教师领读


B.


男女生比读




C.


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



依(依然)(依



靠)




尽(尽力)(尽头)



层(上层)(楼



层)



3.


认 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


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


1


)(演示



8

张幻灯片)



白日


/


依山


/


尽,黄河


/


入海


/


流。



欲穷


/


千里目,更上


/


一层楼。



4.


相关链接(演示第


9


张幻灯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



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








解读题目。








楼 。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


语。








精读诗句。











1.


古诗题目解读。


(演示第


10


张幻灯片)



登。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鹳雀楼。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永济县,


楼高三层,



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


停留,故有此名 。





2.


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演示第


11-18


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


)重点词语解释:










黄河:


世界第六大长河,


中国第二长河,



也被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是


< br>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


中国人称其为


“母

< p>


亲河”。





2



“白日依山尽”


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太阳离山很近。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



远景。




3


)“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太阳落山 的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候。




4< /p>


)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



阳会离山很近?



傍晚。




5


)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傍 晚太阳慢




6



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


落下山时的



象呢?
































象。




7< /p>



“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







发挥想象。





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近景。




8


)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的黄


非常壮观。



河水,翻着波浪,向大海流去,会是怎样的



景象?



实际看到的





















9



这两句,< /p>


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景物?



物。



属于什么样的景物描写?



实景。




1 0


)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串起来说



一说呢?




夕阳依傍着山峰慢慢地沉下去,滚滚黄



河水向东一直流向大海,不回头。




3.


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景色之后,诗人



又写了什么?(演示第


19-22


张幻灯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重点词语解析:



欲:想要。



穷:最大化,达到极点。



更:再。




2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要想看到更多更远的景物,你就必须再



上一层楼。



这是诗人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自己想象中




景物的描写。






3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虚景。




4


)“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指人所能看

















5


)这两句诗暗含了什么道理?



的最远的景物,


感悟诗句中

< br>也可指眼界







阔。



理。




理解全诗意


思。






归纳总 结本


诗所抒发的


情感和深刻


哲理。



要想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就



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4.


全诗释义:(演示第


23


张幻灯片)

< p>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


滔滔东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


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 /p>


三、归纳总结


(演示第


24


张幻灯片)



《登鹳雀楼》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


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进取向上的精神 、高瞻远瞩


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


道理。< /p>




新课导入




2


课时


< /p>


前边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鹳雀楼》,


领略了滚滚黄河水的壮观, 感受了诗人登高


望远的哲理人生。现在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


写景 物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复习《登鹳


雀楼》导入


新诗。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p>


初读课文,


感知课文。


(演示第


26-31



张幻灯片)




1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zh


à


o l


ú


y


ā


n


ɡ


u


à


chu


ā


n














2


)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1


、学生根据老


让学生在轻

< br>师出示的生



松的状态下


卡输出 字的







音。



词。



2


、同学之间交



流互相提问




记生字。






3


)指导生字的笔顺。





“烟”、“挂”为例指导。




















熟读诗句。





了解诗人。








解读题目。






2.< /p>


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



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A.

教师领读


B.


男女生比读




C.


同桌互读。




照(日照)(照射)



烟(香烟)(烟



火)




挂(挂钩)(挂号)



川(山川)(四



川)



炉(香炉)(炉火)



4.

< p>
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


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


2








日照< /p>


/


香炉


/


生紫烟 ,


遥看


/


瀑布


/


挂前川。



飞流


/


直下


/

三千尺,


疑是银河


/


< p>
/


九天。




5.


相关链接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


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静夜思》《早发


白帝城》等。



二、精读课文








望。



庐山瀑布。



1.

古诗题目解读。


(演示第


32


张幻 灯片)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