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1
.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
,
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
计。
2
.
认
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
1
格表示多个
单位
)
的结构和特点。
3
.
能在格子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
< br>;
根据统计图分析和说明一些简单问题。
4
.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1
.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
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
,
对
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
进一
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
1
格表示多个单位
),
能根
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
计图。
2
.
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
,
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简单数
据
,
并能根据统计结果
,
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
提高统计能力。
3
.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培养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意识
,
发展统计观念
,
提高学习的兴趣
,
树立良好的与人合作的态度。
4
p>
.
在具体情境中
,
认识到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
,
通过进一步的
p>
操作和思考
,
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1
.
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
主
动展开统计活动。在
教学分段整理数据时
,
选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
,
激发学生的兴趣
,
使他们
体会到分段整理数据的重要性
,
初步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2
.
通
过直接观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统计图的内容和
< br>形式
,
以及它的结构与特征
,<
/p>
从而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
学会用
p>
1
格表示多个单
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p>
,
并会进行比较和分析。
3
.
通过对身边事件的统计
,
发展统计观念。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 br>引导学
生进行统计、分析
,
获得
对统计的进一步认识。
4
.
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注意设置一些具体情
境
,
让学生观
察、
分析
,
通过联系平均数的意义
p>
,
进一步感受哪些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
p>
哪些是不公平的。
4
课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
40~43
页的内容。
1
.
经历简
单的收集、
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
能够填写统计表
,
用画
“正”
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2
.
能够利用统计知识
,
主动收集整
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
,
并能根据统
计结果
,
分析、说明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
:
认识统计表
,
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难点
: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
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件、挂图、配套光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统计表和条形
统计图
,
要求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
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
.
出示教材第
40
页
例
1
。
老师这儿有两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
:
张丽华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
调查结果记录如下
:
科普类
综艺类
动画类
体育类
正
正正正
正正
正正
<
/p>
你能根据调查结果记录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
?
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节目类
合计
科普类
综
艺类
动
画类
体
育类
别
人数
6
15
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年
月
(
1
p>
)
统计表中的“合计”是怎样计算的
?
p>
(
2
)
条形统计图中每格的高度表示几人
?
师
:
统计表中的“合计”代表什么
?
它是如何计算的
?
p>
生
:
表
中
的
合
计
数
是
喜
欢
各
< br>类
电
视
节
目
的
人
数
相
加
的
和
,
p>
即
6+15+12+13=46
(
人
)
。
师
:
条形统计图中每格的高度表示几人
?
学生分组讨论
,
集体交流。
生
:<
/p>
从图中可知
,
条形统计图中每格的高度表
示
2
人。
教
师说明条形统计图应该有标题、纵轴和横轴
,
并让学生说一说纵
轴、横轴
各有什么作用
,
怎样表示。引
导学生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示数据的方法
,
并
完成条形统计图。
师小结
:
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
,
条形统计
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
统计表和条形
统计
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
少。
2
.
出示教材第
42
页例
2
梅峰小学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服
装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身高
130~139cm
的队员适合
穿小号
,
140~149cm
的适合穿
中号
,
150~159cm
的适合穿大
号。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吗
?
师
:
你觉得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
然后汇报。
教师已经帮大家把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收集
好了。
(
出示身高记录单
)
接下来做
什么
?(
把这些
数据按
130~139cm
、
140~
149cm
、
150~159cm
三段
进行整理
)
师
:
画“正”字是最常用的整理数据的方法。现在请你们打开教材第
42
页
,
用画“正”字的方法把这
些数据分段整理好。
同桌两人合作。请一对同桌板书演示。
师
:
接下来我们要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请说一说你统计的结果。填表时先填什么
?
最后填“合计”有什么好处
?(
其
实
,
就算合计与数据总量一致
,
也不一定能保证统计过程的正确
,
整理时可能会把
数据分错段
,
所以<
/p>
,
整理数据时一定要细心
)
师
:
从这张表中你能知道
些什么
?
现在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买多少套吗
< br>?
请你
想一想
,
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具体说说。
(
指名
让学生回答
)
3
.
课堂演练。
教材第
41
页练一练
,
让学生独
立完成。步骤
:
①
收集数据。
②
分段整理。
③
填统计
表。
④
分析结果。
< br>师小结
:
统计是我们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
来说
,
要经历这四个
环节
,
先要收集需要的原始数据
,
再把这些数据系统整理
,
填好统计表
,
最后分析统
计结果
,
从而把问题解决。第二个环节类似于我们以前学的分类整理
,
< br>今天我们学
习的是分段整理。
1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四个国家
获得金牌和银牌的情况如下表。
金牌
51
银牌
21
枚
枚
中国
美国
金牌
3
6
银牌
38
枚
枚
俄罗斯
金牌
23
银牌
21
枚
枚
英国
金牌
1
9
银牌
13
枚
枚
根据上面的数据
< br>,
完成下面的表格。
(
1
)
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金牌
(
枚
)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p>
(
2
)
把统计表填
写完整。
国家
奖牌数
(
枚
)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
枚
)
p>
银牌
2
.
下面是青
岛小学四年级三班女生体育达标成绩记录单。
(
单位
:
分
)
220
310
440
570
490
320
450
285
295
425
395
315
280
415
四年级女生达标成绩
420
分以上的为优秀
,
350~415
分为良好
,
250~345
分为
达标
,
250
分以下为待达标。整理上面的数据并填写下
表。
青岛小学四年级三班女生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月
日
待达
标
成绩
合计
优秀
良好
达标
人数
小明生活在无锡
,
< br>很关心无锡的空气质量。他昨天从网上下载的无锡市的空
气质量状况
,
两天都是轻度污染
,
所以
他就向别人介绍无锡的空气质量不好
,
这样
判断对吗
?
为什么
?
应该怎么做
?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
(
1
)
金牌
(<
/p>
枚
)
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正
银牌
(
枚
)
中国
正正正正
美国
正正正正正正正
正正正正正正
正
正正正正
正正
俄罗斯
正正正正
英国
正正正
(
2
)
国家
奖牌
数
(
枚
)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2
.
待达
标
1
72
74
44
32
成绩
合计
优秀
良好
达标
人数
思维训练
14
5
2
6
只凭两天的空气质量情况不能作出判断。
教材习题
第
41
页练一练
略
第
43<
/p>
页练一练
略
1
.
在教学
中
,
结合统计表的各个知识点
,
将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数字融会其
中。一堂课下来
< br>,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
收获颇丰
。
2
.<
/p>
数学知识发生在学生身边
,
只要用心去发
现
,
并为我所用
,
枯燥的数学课堂
一定会生动许多。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材通过创设张丽华调查本班同学最
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
p>
,
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
情境
,
分别引出怎样统计人数和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
使学生能想到要
按具体数据分段整理
,
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
,
完成统计表
,
分析整理后的
数据
,
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让学生感受到
数
学就在身边
,
使学生不知不觉融于情
境当中
,
参与观察、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
,
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理念和行
为上进行了角色的转变
,
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学生的汇
报、交流、评价与反思
,
进一步培养了学
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对学生多种整理方法的展示
,
体现了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
策略的多样性
,
真正
将学生自主学习
,
合作交流落到实处。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
/p>
基础上
,
及时进行回顾、
总结、交流
,
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
形成清晰的知识网
络。进一步系统完善认知
,
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
/p>
在学习中体
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
情感、态度等方面也都得
到了发展。
练习七
教
材第
44~46
页的内容。
1
.
通过读
图、画图等活动
,
认识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
能用这样的
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
,
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
p>
,
根据图中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
明
p>
,
并进行交流。
2
.
经历观察统计图
,
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
,
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
,
体验描述
数据的不同方式
,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
感受条
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
提高统
计能力
,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p>
3
.
感受条形统计图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
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
,
体会从报刊
或查
阅的资料中可以获得信息或数据
,
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
进行简单预
测的作用
,
对统计产生兴趣
。
重点
:
认识条形统计图
,
学会用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
会
进行比较与分析。
难点
: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
,
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
进一步
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挂图、课件、配套光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忆上节课的所
学
,
重点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和运用。
1
.
复习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仔
细观察练习七第
1
题统计图
,
集体讨论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读图的结果。
提问
: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
从条形统计图里你还看到了些什么
?(
结合学生的回答
,
说明条形统计图的标
题、纵轴、横轴
,
并让学生说一说纵轴、横轴各有什么作用
,
怎样表示
)
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示数据的方法。
2
.
试一试。
出示教材第
44
页第
< br>2
题的成绩记录
,
引导学生完成
统计表。
再让学生根据表
中的数据
,<
/p>
完成下面的问题。
交流完成统计表
p>
,
引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
提问
:
你把上面的统计表和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比较
一下
,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数据有什么好
处
?(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
可以从条形的长短上直接看出数量的
多少
,<
/p>
因此条形统计图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
3
.
你知道吗
?
让学生独立阅读练习七第
3
题
,
识记、交流我
国的主干河流
,
并完成统计图。
教师要
提醒学生注意
:
本题图中的条形是横向的
,
河流的名称在纵轴上
,
河流的长<
/p>
度在横轴上。完成统计图后再进行交流。
1
.
下面是
四年级三班
5
名同学每分钟拍皮球次数的统计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
绘制统计图。
姓名
明明
丁丁
红红
丽丽
强强
次数
72
64
88
104
96
四年级三班
5
< br>名同学每分钟拍皮球数量统计图
月
日
p>
2
.
枫叶小学四至六年级为希望小学捐书情
况如下
:
四年级
:
30
本
五年级
:
4
4
本
六年
级
:
51
本
根据上面的数据
,
制成条形统计图。从
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
北海冷饮店为了了解顾客的需求作了一份营业统计。两天后<
/p>
,
统计结果如下
:
顾客总数
100
人
喝牛奶的人数
78
人
喝咖啡的人数
71
人
既喝牛奶又喝咖啡的人数
48
p>
人
请问这份统计是否正确。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
略
2
.
略
思维训练
不正确。
根据题意得到上面的图示<
/p>
,
由图可知应有顾客人数为
78+71-
48=101
(
人
),
而题
中说有
100
位顾客
p>
,
两者不符。
教材习题
练习七
1
.
(
1
)
星期五
最多
星期日最少
< br>(
2
)
大约
11
吨
2
.22
2
7
10
3
(
1
)
在
40~
49
的人数最多。
(
2
)
可能是
57
、
53
、
50
、
49
、
47
、
45
、
44
、
43
或
42
。
3
~
7
< br>.
略
第
47
页动手做
略
平均数
教材第
49~50
页的内容。
1
.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
会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
.
联系统计表、
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
,
使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统计中的实际意
p>
义。
重点
p>
: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
灵活使用求平均数的方法<
/p>
,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
若干
个圆片。
摆一摆
:
怎样移动
,
才能使每排圆片同样多
p>
?
○○○
○○○○○○○
○○○○○
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
p>
,
算一算。
教师
提问
:
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
1
.
师生谈话。
前不久我校一年级同学进行了一场口
算比赛
,
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
/p>
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