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库完整
-
.
.
消防安全知识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1
、消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消防管理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包括消防法律
、消防行政法规、技术标准等。
(
√
)
p>
2
、消防技术标准根据强制约束力的不同,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
标准。
(
√
)
p>
3
、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消防管理规范,经公安消防机构
通知采
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
√ )
4
、消防工作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
防工作。
(
√
)
5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
消防安全责任人。
(
√
)
6
、
“防
消结合”
,就是把防火和灭火有机结合起来,相互相成、互相促进。
(
√ )
7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越低)
,火灾
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
)
8
、物质
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包括完全
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
产物。
(
√
)
9
、
可燃
物质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
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
使温度不断上升,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着火(自燃)
。
(
× )
1
0
、由于水分布广泛,取用方便,在化学性质上呈中性、无毒,且冷却效果
非常好;因此,水是最常用、最主要的灭火剂。
(
√ )
11
、电路一般是由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
4
个基本部分组成。<
/p>
(
√ )
<
/p>
12
、完整的一套防雷装置都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
分组成。
(
√
)
13
、
避
雷针、
避雷带和避雷网,
实际上都是防雷装置中接闪器呈现的不
同类
型。
(
√ )
14
、在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局部(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
然,标志着火灾
进入猛烈燃烧阶段。
(
×
)
Word
格式
.
.
15
、
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物内部采用
防火墙、
耐火楼板
(及其他防火分割设
施)分隔而成,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
× )
16
、防烟分区是指在建筑物地面(屋顶或顶棚、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
的构
配件进行分隔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蓄烟能力的空间。
(
× )
17
、
排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
将烟气排至
建筑物外,
保障建筑物内的有烟区域保持一定能见度的系统。
(
√ )
1
8
、防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加压)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
,防止建
筑物发生火灾时烟气能进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的系统。
(
× )
19
、
消防安全检查是单位内部结合自身情况,
适时了解本单位内部消防安全
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整改存在问题和隐患的
一项消防安全管理活动。
(
√
)
20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每日进
行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
位)和频次。
(
p>
× )
21<
/p>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至少每月(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
< br>单位应至少每季度(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
× )
22
、
在发生火灾疏散物资时,
应先疏散受水、
火、
烟威胁最大的物资。
(
√ )
23
、当灭火人员能够接近着火物时,应迅速利用身边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尽量将火势控制
在初期、低温、少烟阶段。
(
√
)
24
、
任
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火灾时,
都有报告火警的义务;
任何单位和
个人
(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灭火工作的义务。
(
× )
25
、
防火巡查人员应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妥善处置
火灾危险;
对无法当场处
置的,应立即报告;如发现初期火灾应
及时扑救并立即报警。
(
√
)
26
、常见的引火源包括:明火焰
、电火花、高温物体、撞击与摩擦、光线照
射与聚焦、绝热压缩(机械能转变为热能)<
/p>
、化学反应放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等七类。
< br>(
√ )
< br>27
、气焊、气割作业时,产生的熔渣温度可达
2500
℃(
2000
℃)
。
(
×
)
28
、一般来说,电焊熔渣粒径越
大,飞散距离越近,环境温度越高,则熔渣
越不容易冷却,也就越容易引燃附近的可燃物
。
(
√ )
29
、无焰燃烧的烟头是常见的高温物体,烟头中心部位温度在
700
℃,其表
面温度约为
200
~
300
℃,可以
引燃纸张、可燃纤维、可燃粉尘等。
(
√ )
Word
格式
.
.
30
、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
飞溅。
(
√
)
31
、办公室用电设备(如空调、
电脑、打印机等)应避免长时间待机,严禁
私自增加大功率用电设备,下班离去后要及时
关闭电源。
(
√
)
32
、
一
般来讲,
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包括:
疏散楼梯和楼梯间、
p>
疏散走道、
安全出口、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
标志、
应急广播及辅助救生设施等。
对超高层建
筑还需设置避难层和直升机停机坪等。
(
√ )
33
、
在存放易燃物品的场所,
照明灯具下方不应堆放易燃物品;<
/p>
在散发可燃
气体和可燃蒸汽的场所,应选用防爆照明灯具。
(
√ )
34
、防火门:指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够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
性和隔
热要求的门,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常开防火门、常闭防火门。
< br>(
√ )
< br>35
、
设置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
< br>应在卷帘两侧设置启闭装置,
并具有手
动、自动和机械控
制功能。
(
√
)
36
、
消
防控制室是利用固定消防设施扑救火灾的信息指挥中心,
是建筑内消
防设施控制中心枢纽。
(
√
)
37
、
一
旦出现火情,
消防控制室将成为信息汇集、
显示、
处理的中心,
及时、
准确地反馈火情的发展过程,<
/p>
正确、
迅速地控制各种相关设备,
达到疏
导和保护
人员、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目的。
(
√ )
38
< br>、消防控制室每班不应少于
2
人。当出现报警信号后,<
/p>
1
人负责到现场确
认火情,
1
人在消防控制室监控设备,及时处理或启闭相关消防设备。
(
√ )
39
、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具有向指定区域播报火灾应急
信息,
用于人员疏散和
灭火指挥的功能。
(
√ )
40
、水基型灭火器包括清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
CO
p>
2
灭火器(不包括
CO
2
灭火器)
。
(
< br>
× )
41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
√ )
42
p>
、
在室外使用灭火器时,
应选择在下风
p>
(上风)
方向,
对准火焰最上部
(根
部)进行喷射。
(
× )
43
、干粉灭火器一经开启使用后,必须进行再充装。
(
√ )
44
、
消防水枪根据射流形式,
主要分为直流水枪和喷雾水枪
(还包括直流喷
Word
格式
.
.
雾水枪和多用水枪)
。
(
× )
45
、
气体灭火系统一般具有自动控制、
手动控制、<
/p>
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
式。
(
√ )
46
、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应设有能在
60s
(<
/p>
30s
)内使该区域人员疏散完毕
的走道
与出口。
(
×
)
47
、
防
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
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
开启。
(
√
)
48
、仅用于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
,火灾报警后,应直接下降至地面,并向火
灾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
(
√ )
49
、消防设施、器材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杂物和其他设备。
(
√ )
50
、因工作需要,现场消防设施需要移动、拆除时,应釆取临时防火措施,
并得到主管部门批准;工作结束后,必须及时恢复。
(
√ )
二、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以(
C
)为核心,以消防法规、消防规章和消防
技术标准为补充,是我
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刑法
B.
行政处罚法
C.
消防法
D.
安全生产法
2
、我国现行的消防法于(
C
)开始实施。
A.1998
年
9
月
1
日
B.2005
年
9
月
1
日
C.2009
年
< br>5
月
1
日
D.2002
年
5<
/p>
月
1
日
3
、下面(
D
)行为既是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又是治安违法行为。
p>
A.
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设计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
/p>
B.
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
C.
违反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
毁易燃
易爆危险品的
D.
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
疏散行为的
4
、消防技术标准根据制
定的部门不同,划分为(
B
)
。
A.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B.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C.
规范和标准
D.
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
Word
格式
.
.
5
、
《消防法》规定,自动消防系统的
操作人员必须(
B
)
。
A.
考核上岗
B.
持证上岗
C.
培训上岗
D.
定期上岗
6
、
《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要依法向(
C
)申请安全许可。
A.
公安机关
B.
人民防空办公室
C.
公安机关
D.
城管大队
7
、
《消防法》
规定,
消防组织的形
式包括公安消防队、
(
A
)
和志愿消防队。
A.
专职消防队
B.
企业消防队
C.
社区消防队
D.
集体消防队
8
< br>、
《消防法》规定,国家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
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投保(
D
)
。
A.
人身保险
B.
财产保险
C.
养老保险
D.
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9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
人
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处(
B
)
。
A.
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B.
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C.
五日以下拘留
D.
十五日以上拘留
10
、我国《刑法》规定,对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对
直
接责任人员,处(
C
)
。
A.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B.
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C.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D.
三十万以下罚款
11
、造成
10
人以上
30<
/p>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以上一亿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A
)
。
A.
重大火灾
B.
特别重大火灾
C.
一般火灾
D.
较大火灾
12
、
(
B
)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A.
A
类
B.
B
类
C.
C
类
D.
D
类
13
、我国消防工作贯彻(
A
)的方针。
A.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
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C.
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D.
救人为主,物质为次
14
、燃烧是可燃物与(
A
)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
Word
格式
.
.
(或)发烟现象。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催化剂
D.
稳定剂
15
、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
可
燃物、
助燃物
和(
C
)
。
A.
火焰
B.
温度
C.
引火源
D.
热源
16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
(
B
)和相互作用是燃烧发生的
充分条件。
A.
一定强度的引火源
B.
一定的点火能量
C.
引燃温度
D.
引燃能量
17
< br>、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是(
B
)
。
A.18% B.21% C.28%
D.31%
18
、下列燃烧产物中,
(
B
)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H
2
O
2
2
19
p>
、
利用控制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
在建
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
修筑防
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D
)
。
A.
控制可燃物
B.
隔绝空气
C.
消除着火源
D.
阻止火势蔓延
20
、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的温度降低到(
A
)以下。
A.
燃点
B.
闪点
C.
沸点
D.
自燃点
21
、易燃液体的主要危险特性是(
D
)
。
A.
流动性
B.
蒸发性
C.
热膨胀性
D.
高度的易燃易爆性
22
、下列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是(
C
)
。
A.
氰化钾
B.
金属钠
C.
黄磷
D.
纸张
23
、
根据水的性质,
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
由于水的汽化将在燃烧区产生大
量水蒸气占据燃烧区,降低燃烧区氧的浓度所具有的
灭火作用是(
B
)
。
A.
冷却作用
B.
窒息作用
C.
稀释作用
D.
分离作用
24
< br>、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
A
)
。
Word
格式
.
.
A.
热效应
B.
磁效应
C.
机械效应
D.
电效应
25
、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或地线)在某一点由于绝缘损坏等原因造成
相碰或相接
,引起电气回路中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称为(
A
)
。
A.
短路
B.
接触不良
C.
过载
D.
漏电
26
、
导线与导线、
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处由于接触面处理不好
,
接头松动,
造成连接处电阻过大,形成局部过热的现象,称为
(
B
)
。
A.
短路
B.
接触不良
C.
过载
D.
漏电
27
、以下(
B
)方面属于造成过载的原因。
A.<
/p>
电气设备使用时间过长,绝缘老化,耐压与机构强度下降
B.
设计有缺陷,
使额定容量小于实际
负载容量;
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
增加
负荷,造成超载运行
C.
过电压使绝
缘层击穿,由于拖拉、摩擦、挤压使绝缘层造成机械损伤
D.
错误操作或把电源投向故障线路
28
、起阻止火势蔓延作用的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为(
C
)小时。
A.1
B.2 C.3 D.4
29
、当建(构)筑物内某一个被监视现场发生火灾时,
(
D
)探测到火灾产
生的烟雾、
高温、
火焰及火灾特有的气体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
立即传送到火
灾报警控制器。
A.
火灾报警装置
B.
火灾警报装置
C.
火灾报警器
D.
火灾探测器
30
、
(
A
)不属于防排烟系统所能起到的作用。
A.
隔绝空气
B.
控制火势蔓延
C.
为安全疏散创造条件
D.
为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31
、地下车库等存在较多易燃液体的场所,宜采用(
D
)灭火系统。
A.
湿式系统
B.
雨淋系统
C.
预作用系统
D.
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32<
/p>
、
在规定时间内,
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
用量的气体灭火剂,
并使其均匀
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称为(
A
)
。
A.
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
B.
局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
Word
格式
.
.
C.
单元独立气体灭火系统
D.
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
33
、下列(
C
)不属于企业防火检查的内容。
A.
灭火器配置及有效情况
B.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C.
企业工作人员出勤情况
D.
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情况
34
、下列(
B
)火灾隐患不属于当场整改并督促落实的。
< br>A.
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B.
电气线路设计不合理
C.
消防设施管理、值班和巡查人员脱岗的
D.
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35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通常不允许逃生人员利用建筑
物中的(
B
)进
行安全疏散。
A.
防烟楼梯
B.
普通楼梯
C.
室外楼梯
D.
悬挂式逃生梯
36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疏散要求,以下(
C
)表述错误。
A.
制定安全疏散计划
B.
分组实施引导
C.
寻找场所未着火房间躲避
D.
安全疏散时要酌情通报情况,做到有序疏散
37
、
当企业灭火人员不能
接近火场时,
应根据着火对象及火场实际,
果断地
在火势蔓延方向采取必要的堵截措施。下列(
D
)措施不能阻止火势蔓延。
A.
关闭防火门
B.
设置水枪阵地
C.
降下防火卷帘
D.
打开门窗通风
38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受灾人员可通过下列(
A
)方式逃生。
A.
疏散楼梯
B.
普通电梯
C.
跳楼
D.
货梯
39
、火灾报警电话是(
B
)
。
A.110 B.119 C.120
D.122
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消防法》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
(
D
)应当
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进行疏散。
A.
该场所的法定代表人
B.
该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
C.
该场所的管理人员
D.
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
41
p>
、无论是志愿消防员还是专职消防员,在扑救火灾时,必须坚持(
A
)
Word
格式
.
.
的指导思想。
A.
救人第一
B.
救火第一
C.
抢救财产第一
D.
控制火势第一
42
、
针对大面积燃烧区或火势比较复杂的火场,
根据需
要,
将燃烧区分隔成
两个或多个战斗区段,便于分别部署力量将
火扑灭,其扑救方法属于(
C
)
。
A.
堵截
B.
排烟
C.
隔离
D.
快攻
43
、
保护火灾现场的目的是为了火灾调查人员发现、
分析到真实
、
有效的火
灾痕迹及物证,确保火灾原因认定的(
C
)
。
A.
公正性
B.
公平性
C.
准确性
D.
公开性
44
、凡与火灾有关的留有痕迹物证的场所应列入(
B
)
。
A.
保护范围
B.
现场保护范围
C.
长期保护范围
D.
永久保护范围
45
、
在火灾扑救初期,
当企业灭火人员不能接近火场时
,
应根据着火对象及
火灾现场实际,
在
火势蔓延方向设置水枪阵地及水帘,
(
D
< br>)
防火门、
防火卷帘、
挡烟垂壁
等。
A.
打开
B.
拆除
C.
反复启闭
D.
关闭
46
、对初期灭火要领表述错误的是(
D
)
。
A
.
灭火人员在使用灭火器材时,
要利用最近的室内消火栓进行初
期火灾扑救
B.
离火场最近的人员,应根据火灾的种类正确、有效地利用附近消防设施、
灭火
器材进行报警和灭火
C.
灭火时要考
虑消防水枪的有效射程,
应尽可能靠近火源,
压低姿势,
向燃
烧物喷射
D.
灭火人员最好不要动用室内消火栓,以免造成财物损失
p>
47
、防火巡查的部位一般包括企业依据
国家有关消防法规确定的重点部位,
下列(
B
)不是防火巡查的部位。
A.
配电室
B.
办公室
C.
消防控制室
D.
厨房
48
、常见的火源有七种类型,电炉属于(
A
)
。
A.
高温物体
B.
明火焰
C.
电火花
D.
化学反应放热
49
、下列(
C
)情况下不会产生电火花。
Word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