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及评析
-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学流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
课件展示:开国大典的图或视频。
)
师: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p>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
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抛头颅,
< br>洒热血,他们用自己
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
课件展示:一组英雄的照片。
)
师:看了这样一组照片,你们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
生
1
: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烈火烧身的邱少云。
p>
生
2
:舍身炸暗
堡的董存瑞。
生
3
< br>:狼牙山上的五壮士
......
师:大家说的真好,
他们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但是,还有许
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
他们虽然没有豪言壮语,
却同样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的贡
献。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
p>
(
课件展示:李大钊的肖像画。
) <
/p>
师:今天,我们就和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一起去回忆革命先驱李大钊与敌人作斗争的
英雄事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评析:
这一环节的设计,用英雄人物的故事,加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以
“
情
”
这条线抓住了学生的情感。】
二、精读细品,领悟情感
1
、学生自由读文
< br>师:课文的回忆部分写了几方面的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表达出来。
生:课文的回忆部分写了捕前、被捕、被审。
师板书:
捕前
被捕
被审
1
2
、学习第一部分
(
< br>捕前
)
学生读
2-7
自然段,
师:父亲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
局势的严重表现在那几件事上
?
生
1
: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生
2
:张作霖要派人检查,
生
3
:工友阎振三的失踪。
< br>
师:
这些事进一步说明了局势的严重。
师
:在这样动荡的局势下,母亲和一些朋友常常劝父亲离开北京,父亲又是怎样回答
的呢<
/p>
?
(
课件展示:
重点句子
——
父亲坚决地说:
“
p>
不是常对你说吗
?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生:读父亲说的话
师:把
“
不是常对你说吗
”
、
“
我哪能离开呢
?”
划线,思考:这是什么句子
?
生:反问句。
师: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
?
生:经常对你说。我不能离开。
(<
/p>
课件展示:重点句子
——
父亲坚决地说:
“
经常对你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
< br>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
师:这句话说明了父亲的态度很坚决。父亲把革命工作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他
完全明
白形式的险恶,
处境的危险。
但
是,
绝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句子中还两次使用了反问句,<
/p>
强掉了父亲无论条件多么艰苦,
局势多么严重,
< br>他都要坚守工作岗位。
表现了他对革命工作
高度负责的精
神。
板书:局势严重
坚守工作
生:读这句话。
3
< br>、学习第二部分
(
被捕
)
p>
学生齐读
8-18
自然段
< br>
师:
“
可怕的一天
”
指哪一天
?
生:
p>
4
月
6
日。
2
师:果然怎么解释
?
生:在意料之中。
生:本文指父亲想到了事情的结果。
师:划出描写敌人语言的词句。
生<
/p>
1
:不要放走一个
!
< br>生
2
:你认识他吗
?
生
3
:哼
!
你不认识
?
我可认识他。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
枪夺过来
!
师:这些句子表现了敌人的什么
?
生:这些句子表现了敌人的凶残。
师:找出描写敌人动作的词句。
生:
一拥而入,
生:挤满了这间小屋,
生:拿着手枪
、枪口对着父亲和
“
我
”
、指着,
生:夺下父亲的枪。
师:课文就是通过这些语言、动作来表现敌人的凶残。
师:面对敌人的凶残,
“
我
< br>”
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
生:惊恐、害怕、瞪、剧烈的跳动
师
:面对惊恐害怕的
“
我
”
,父亲说了什么
?
(
课件
展示:重点句子
——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
去。
)
学生读句子:语气要平稳,从这句话中表现父亲的沉着、冷静。
师:文中的哪个词还能表现父亲的沉着、冷静
?
生:不慌不忙。
板书:不慌不忙
师:
“
我
”
的惊恐害怕,
与父亲的不慌不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正面描写了父亲的沉着
冷静、不慌不忙。作者在这里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敌人的凶残,
“
我
”
的恐惧,目的又是什么
< br>呢
?
生:从反面和侧面衬托父亲的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高大形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