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是读后感吗
-
读书笔记是读后感吗
【篇一:读后感与读书笔记的区别】
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区别
读后感:就是指读者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在读书时候的一些体会,
并
写出来,形成文字表达。(是对一部作品阅读后的感想、体会,
一般是说你在看了这本书
后受到了什么教育,得到了什么启发。)
< br>读书笔记:是指阅读书本时候为了积累所作的记录,包括摘抄好的
词句,做评点,
为自己更好理解所读书本内容的一种手段。(读书
笔记可以记录任何问题,包括你暂时对
书中的细节有疑异的地方,
你可以记录下来,以后解决。书中精彩的地方,也可以抄录下
来,
多次研读,当然也可以有你对书的理解,读过之后的感想,受到的
< br>启发教育等。)
两者的区别
在于,读后感一般对整本书都有所了解,观察起来更全
面,视野更宽阔。而读书笔记则对
于某一方面的更了解详细,可以
随时记下所思所想。
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
、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
题有
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
< br>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
和核实。摘录要
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
1
)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
名、
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
< br>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
(
2
)抄录
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
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
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
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
、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
观点、
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
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
1
)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
,把
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
< br>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
等。这种笔记方
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
提供了方便。
(
2
)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
领地
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
< br>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
方式来写。
p>
(
3
)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
写出
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
< br>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
提要,是对一
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
4
)评注
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
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
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
鲁迅读《蕙櫋杂志》
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
/p>
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
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p>
(
5
)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 br>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
到有不满足的
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
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
、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
到的启发与
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
1
)札记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
。这
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
2
)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
来。
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
< br>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
的语言为主,也
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
3
)综合读书笔记
<
/p>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
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
工作、
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
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
法,就可以写评注式,至于心得式是
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篇二:读书笔记读后感】
8
读《教学革命》有感
“
革命
”
是推动事物发生
的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
跃。
“
教学革命
”
这四个字让我特别震惊,想看看编者想如
何革命,
会给我们的教学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同时,佩服编者的勇气,用革
命这么富有霸气的文字来为书命名。也许是这一系列的疑惑,吸引
着我走进了
《教学革命》。看过之后,怀疑少了,佩服之感逐渐上
升。蔡林森校长在《教学革命》一
书中提出的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
/p>
正符合现在新课标的要求,把课堂还
给
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现在
提出的
< br>“
增效减负
”
的要求,它把减负
和提质提到并行的轨道内,高
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从他书中的一些列具体的方法中,也证
明它是
可行的正确的。书中详细阐述了它的好处: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蔡校长在书中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
,学
会了学习,这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法宝。我觉得这一种教
< br>学法真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让学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
改变了教学的顺序。刚开始,我总觉得
学生不会自学,自学是浪费
时间,不会有实质的收获。我事先观念的陈旧落后,也导致我
刚开
始不太相信也不会不推广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原来,先学就
< br>是要暴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问题,我用一个概括就是让学生
“
试误
”
,
“
试误
”
后的学习,印象会更深刻,学的目的性就更明显。先学
后教,
当堂训练,这种模式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探索、
实践,也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合作精神,也不知道在集
体中
该如何
分享。在先学后教,当堂
训练中,特别是后教中,并非让教师教,
简单地说教和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合作学习,
依靠团队解决存在
的疑难问题。兵教兵,好学生充当小先生给差学生讲,好学生通过
p>
讲问题,变得更好,差生通过好学生讲,使得不懂的地方也懂了。
这
种
“
体验
”
式
教学,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收获会更大。他们通过
学习上的合作,加强了同学们的团结
,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学
生们交流的能力。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分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书中,蔡校长提到实践
——
认识
——
再实践
——
再认识,这一认
知规律。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
“
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
习
”
,也下过
“
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
”
的论断。只有在游泳中学
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学生要想学好学会,不实际操作不行,
学生只有在做题中才
能学会做题。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的每一步
都是让学生亲身实践。先学是学生通过自己
看书,做题实践,后教
通过兵教兵实践,当堂训练更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过程。所
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过程。
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蔡校长在书中提到,减负的根本出路在于课堂的高效。那么一
堂课
的高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高效就是让学生上课像考试一样紧
< br>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是让学生自己先看书,自己做练习
是第一次考试。
后教,通过学生合作、讨论又是第二次考试。当堂
训练,当然就更是一次对本节知识的考
试,每个环节,有要求,有
落实,学生不得不紧张起来。让学生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最大
的能
量来。学生当堂完成了作业,当然就不用把作业推到课后,无形中
< br>给学生减轻了学习及作业负担。
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能够及时,准确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
蔡校长在书中提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的先学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看课本,
做题发现自己问题的过程,然后
通过后教,小组讨论问题,有些问
题仍然得不到解决,那就是学生的共性问题,就是教师
需要精讲的
问题。这些共性问题,及时反馈给了教师,教师根据反馈过来的学
情信息,及时调整精讲内容,有效地节省了时间。总之,一句话,
只讲学生
不会的,真正能起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
p>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
< br>、
“
兵教兵
”
< br>这几个词语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
它们似乎是
“
革命
”
的一声声呐喊。而我此时却处在被
“
革命
”
的边缘。<
/p>
凤凰涅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痛苦在重生的前一刻。是啊,任何新
的事物都有这样的过程,我也想破茧重生。《教学革命》
——
成了
我改变陈旧课堂的重要法宝。我知道了一位令人钦佩的校长
,一位
“
敢为人先
”
< br>的
“
革命者
”
< br>。我了解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一种把传
统教学颠覆的教学模式,一种高效有趣
的教学模式
??“
先学后教,当
堂训练
”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凝聚着
“
改革
”
的智慧和魄力。随着大潮,
带着思考,我也决定在教学的路上,学习新的方式,突破重围,提
升效率。
【篇三: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
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这是因
为人的记忆
力有限,而要读的书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
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
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
“
好记
性不
如烂笔头。
”
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脑力的不足,是记忆的贮存器。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
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
面就说一下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
并不
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
< br>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
文而矣。我觉得
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
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
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
即学即用。
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
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
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
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
卡通书和流
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
值得记录的东西和
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
p>
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这
“
手到
”
就是
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
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