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自传读书笔记范文
-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书笔记范文
《松下
幸之助自传》
这本书是简单的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成长经
历,他
创办公司的一些事情,以及他的企业家精神。下面就是小编给
大家带来的松下幸之助自传
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书笔记范文
1
看了这本不到
200
页的小书,不断的思考,还是想到了一些觉
得有启发的东西。
< br>
这本书是简单的介绍了松
下幸之助的成长经历,
他创办公司的一
些事情,
以及他的企业家精神吧。
可能具体的经营理念还得看其他书。
< br>
松下的童年还是相当的苦
难的,
小学四年级就因为家贫,
让爸爸
给安排了一个工作,
后来去自行车店里面当了
6
年学徒,
书中没有过
多的讲这六年,
< br>只是说他随着慢慢长大,
开始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
的变
革,去寻找机会,他发现当时的大阪电车越来越多,会慢慢取代
自行车,
电力的运用也越来越多,
所以很想进入大阪电力公司去工作。
< br>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
他的申请也是相当顺利,
有了
空缺就入职
了,虽然他没有什么相关背景,而且三个月就当上了低级管理员。可
能就是他再自行车行学会的那种勤恳,认真帮助了他吧。
在电力厂工作
7
年后,
松下当上了主管,
每天检
查头天的产品然
后作报告,
他慢慢的发现自己对这个所谓的轻松
活没有热情,
然后之
前做的是研究灯泡的插座,
但是被上级否定了,
这两个事情的联系加
上他自己年轻
气盛,
所以决定自己出来创业,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
第
1
页
共
16
页
明新型灯泡插座。
创业伊始,就两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妻弟
(
后来的三洋电机创始
人
)
,他的年轻气盛还体现在自己对具体的工艺都还不了解的情况下
就创业
,好在一个朋友是做这个的,帮助了他,才有了第一批产品。
卖产品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
的,
他们的这个创业也是快到山穷水尽的
时候,遇到了大单才拯
救了他们。他们夫妻变卖家产勉强支撑。好在
命运之神眷顾了他。
成功者往往运气也是很好的。
或者可以说往往只
有运气很好的
创业者才能成功。
此后他们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了。
50
年代,
已经
60
岁的松下去美国调研,
发现美
日的差距相当大,
美国工日工作一天半的工资就可以买个收音机,
而日本工人需要一个
半月的工资,
美国纽约城市一天的用电量
能抵得上日本去昂过。
还有
很多很多的优越。
< br>于是他决定要做一些改变,
他的发型也就是那个时
候开始
由半寸变成的分头,一个
60
岁的老先生敢于改变自己需要多<
/p>
大的勇气,这也是他们这种优秀企业家的执行力吧。
他们后来扩张的过程中,
有件事情对我的感触有点大。
他们最先
开始是和
一家十五银行合作,但是住友银行的工作人员反复的交涉,
诚恳的寻求合作,
多次的交流打动了他。
这个真的是一个社会的通行
的哲理,没有谈不成的生意,只有放不下的面子,诚恳交流。人心都
是肉做的,
两个的效果都差不多的时候,
哪个客户体验高,
就用哪个。
当他年龄
70
岁的时候,在一次给年轻人的成人仪式上,他
猛地
发现年轻真好,他愿意用一切换
20
岁的身体。于是写了一个座右铭
第
2
页
共
16
页
勉励自
己,虽然没有
20
岁的身体,但是
20
岁的精神必须拥有。
我们现在正值青春,如果没有青春的思想,那样就是虚度光阴
。
把握青春年华,让自己的青春绽放能让自己感动的光彩。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书笔记范文
2
春节放假期间阅读了《松下幸之助自传》
,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
到松下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蜕变为庞大的松下商业帝国
。
总的
来说,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还是挺
大的,
从几件事情上谈一谈我的感受。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
再大的事
业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
松下先生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是
一个
生产改良的电灯插座的
3
人小作坊,
估
计谁也没想过松下能成为
今天世界级的
500
< br>强企业,所以不要瞧不起小事业,只要未来方向
是对的,小事业也会变成大生意。
这本书
给我的第二点感受是既要意志坚定也要顺势而为。
松下的
小作坊
刚成立之初做的是电灯插座的生意,
没想到这个插座卖得不好,
成立
4
个多月还没怎么赚钱,
松下手头
拮据不得不把自己和夫人的衣
服送到了当铺。
一般人意志稍微薄
弱的估计早就掉头转向继续回去当
技术员了,工作轻松拿钱又多。
可松下先生没有这么干,他认
为自己的工作有前途,坚持做。这
是松下先生的坚持,
认准是有
前途的就意志坚定地做下去,
看来我们
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站在
希望和未来的一边啊。
就在小作坊半死不活
的到了年关的时候意
外接到了某电器商会的定做
1000
个电风扇底盘
的订单,
救活了自己的生意。
如果只抱着只做插座的
执念恐怕早就完
第
3
页
共
16
页
蛋了,
这也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应该注意的,只要大方向不变,活下去
才是首先要考虑的这就是顺
势而为。
第三个感触是松下先生对商品定价的看法:
松下先生对某些公司
为了拓展销路所采取的手段不论成本多少,
以比成本低的价格打倒同
< br>业,然后再提高价格,以便垄断市场利益感到非常愤怒。像这样的干
法只是搅乱业
界,妨害社会健全发展,根本不是正确的生财之道。因
此,
松下
电器每次的定价,
都是依照成本,
加上一定的利之后才确定。<
/p>
松下先生
认为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会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不利于
行业的健康发展,
< br>在几次经销商要求降价的情况下说服众人坚持合理
的价格卖出。避免打价格战引发
恶性竞争,当下虽然还能看到,但已
经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
松
下先生能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看法实属不
易。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商品观,一分价钱一分货
,好的商品一旦确立
合适的价格在成本没有降低之前就不要轻易的降价。
第四个是松下造收音机
的故事,
当时的收音机故障率不断,
作为
行外人的松下一心要造出不出故障的收音机,
这在当时的行业内的有
< br>经验的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
可就是凭着一定要做出来的信念,
< br>松下
不仅造出了故障率极低的收音机而且一帮外行人三个月造出的产品
还赢得了当时的收音机比赛。
这件事让我从新审视经验这两个字,
有
时候经验是好的能帮助你解决难题,
可是当你
否定一件事,
认为它不
可能实现的时候要小心是不是你的经验阻
碍了你的想象,
限制了你的
手脚。
最后一个让我有感触的地方是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产品滞销很
第
4
页
共
16
页
多企业不得不裁员,
松下先生却采取
了生产额减半但员工一个也不许
解雇,工厂勤务时间减半,员工要全力销售库存产品,这
样一来,由
于员工的倾力推销,
不但没有滞销,
反倒造成生产量不够销售的现象,
创下公司历年来最大的销售额,
解决了公司的危机。
转变思路这一点
让我尤为佩服,
值得当下处于不景气时期的企业家们参考。
另外松下先生对紧缩政策的看法半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
一般的社会人士,都跟随着滨口内阁的紧缩政策,停止了脚步,以致
< br>经济愈来愈萧条、
困窘情况愈来愈糟糕。
政府各机关都把
文明的宠儿
汽车停用,
以身作则,
为民
表率。
劝导社会大众配合政府的紧缩政策,
一切节约,共度难关
。可是,大企业、工商大财团跟随政府实行紧缩
政策,不但不能解决经济不景气的危机,
反倒造成经济萧条,收支愈
来愈不平衡,也促使失业率增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
不盖房
子,木匠就没有工作做,只好游手好闲过日子,成为政府紧缩政策下
的牺牲品。
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
造成本来有工作的人失业了,
刚从学校毕
业的学生也找不到职业。如此恶性循环,人心便愈加惶恐,社会也跟
p>
着动荡不安。松下幸之助先生确认为,政府的紧缩政策,才是经济不
景气的罪魁。我对这种政策感到很遗憾。我很怀疑,萧条景象若持续
下去,日本的产业能
够进展吗
?
依我的常识,我认为站在指导地位的人,应在此时刻,分秒必争
地为使日本繁荣而卖
力才对。为了要达到繁荣的目的,应该要活动,
再活动本来走路的地方,要改骑脚踏车<
/p>
;
本来骑脚踏车的地方,要改
第
5
页
共
16
页
开汽车,藉此提高活动效率。东西用得愈多愈好,这样才能促
进新旧
产品的更新循环,工业技术才会更加提升,才能消除不景气,实现繁
荣日本的目标,国民才会有朝气、有干劲,国家才会富强。然而,政
府所采取
的紧缩政策,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松下幸之助自传》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多读书,读好书。学
习才能进步,今后要多读书,养成勤读书的习惯才行。
松下幸之助自传读书笔记范文
3
去了一次成都,感触颇为深刻,生
活也许就是这样,一直呆在一
个地方不出去,思维与眼界受到局限,出去走走,放松心情
,顺便也
能感悟和学习到很多东西,
感悟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旅程中顺便也
读完了《松下幸之助自传》书籍,走之前已经读了
一半,又把剩余一
半读完,这本书是博哥赠送的,上次
8
月
8
日在听博哥讲座后,他
< br>是我曾经的同事,
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从他身上也可以
学到很多东
西,他读书特别多,把自己的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他赠送的一本
书,回来因为一直有事,断断续续的今天才读完,感触颇深,他属于
传奇
的人生。从这本书的一共十五章,不含序章与末章。总书共
247
页数,也不是很多的,分天看一个周内也就完成了,简单的从松下电
器,松下幸之助本
人,对松下幸之助的管理企业的学问,及最后通过
读完这本传记后的松下幸之助的感悟。
首先是对松下幸之助及松下电器的简单的一个简介
在一般
人眼里,
100
日元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币
6.5
p>
元,但是
有一个人却用那
100
日元的资金,创造了电器界的奇迹,他就是松
第
6
页
共
16
页
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说
:
每一个天才曾经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
都可能是
一个天才。
而他自己就是这句话的一个典型论据。
松下生在
p>
一个籍籍无名的农家,因家庭贫困九岁辍学,独自一人前往大阪,开
始在火盆店当学徒。
10
岁时进入脚踏车店当学徒。在脚踏车店
当学
徒时期,他一面学习关于脚踏车的修理技术,一面学习做生意,这为
他日后开创松下电器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13
岁做了第
一笔生意后,
松下定决心辞掉了脚踏车的工作,
到大阪电灯公司
做见习生,
由此开
始了他的电器人生。
进入大阪电灯公司后,他在努力学
习、工作的同时,对电灯插头
进行钻研,最终带着创业的梦想离开大阪电灯公司。自此,
开始了他
漫长的创业过程,再到后来扩建工厂、成立公司、发展其它产品、走
向世界。
松下一路走来直至最终收获成功,
过程中
有太多值得我们去
学习。
其次就是松下幸之助其人
松下从小日子就过得十分艰辛,<
/p>
少年时代的他只受过
4
年小学教
育,尽管环境一直都非常艰苦,但是松下从来没有懈怠过,艰苦的生
活才
得以让他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1918
年,
23
岁的松下在大
阪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
/p>
当时环境很艰苦,
但松下幸之助带领
制作
所员工一同努力、创新,连续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
池灯、电熨斗、
无故障收音机、电子和真空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
品。
7
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
第
7
页
共
16
页
松下幸之助很注重对员工的教育。
松
下从小因生活所迫没有接受
到正规教育,
但是他对知识对教育相
当重视。
当年轻的他来到大阪电
灯公司做练习工,明显感觉到自
己知识欠缺,主动上了夜间大学。白
天他辛勤工作,
晚上拼命学
习科学知识。
所以当松下创办了自己的企
业,有了自己的员工后
,他就着力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注重对员工的教育。
松下每周都要在员工大会上作演讲,
并制订了松
下员工守则,
还创作了松下的歌曲,使团队凝聚力大大提升,每个松
下员工都以自己是松下的一员而自
豪。
所以在松下的公司很少出现劳
资纠纷。
松下对工作非常努力认真,
任何事他都丝毫不懈怠,
致力追求完
美
。而且,他有着独到的眼光,了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进而投入大
量的精力去研究,
p>
使得产品的品质能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们的需求。
松
< br>下总是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信心和极大的热情,
他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
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也正是因为这些,
他才能不断地
走向成功的彼岸。
再次是对松下幸之助学徒、创业、经营、管理各个过程的学习与
感悟。
1.
松下在五代脚踏车店度过多年的学徒生活,对五代先生经营
之道耳濡目
染,
并亲身体验做生意的方法及各种经营之道,
在不知不
觉中受益不少,
这使得松下在后来自己创业后,
能够像五代先生那样
将服务顾客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
使顾客
乐意买松下的产品,
他认为
这是发展生意最重要的一环。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任何企
业如果
想要得到顾客的认可,
就必须了解顾客的需求并始终以为顾客
第
8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