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玛丽莲梦兔
818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22: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生存大冒险)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 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


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 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平行与


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重 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


长方形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2


.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体型的特征。



3


.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理解 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


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


.抓住图形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加强变式)



2


.加强作图步骤的具体指导。



本单元涉及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长方形或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p>
的高等。但教材中很少呈现文字的作图步骤与方法,所以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


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3

.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教学的资源。



课时安排



平行与垂直………………… …………………………………


3


课时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3


课时






教案


A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6



57

页例


1


(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



1< /p>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 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


.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 位置关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且理解“永不


相交”的含义。

< br>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直线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在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学习平行。



1


.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


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


.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


)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




2


)除 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4


.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

< br>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



5


.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 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6

< br>.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重点讨论第


3



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 相交的)



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 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


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



7


.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 两条直线互相


平行。记作


a



b


,读作


a


平行于


b




(这里我们 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


是平行的关系。< /p>




8


.你能说 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



活动二:垂直。



1

< br>.师黑板上把毛线拉,表示直一条直线,再拿出另一条毛线拉直,表示另一条直


线 ,并与第一条相交。想一想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各是什么角?(如第


4


幅图)



2



如果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直线,


使∠


1


变成直角,


那么这其余三个角会变成什么角?



3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 直。其中一


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 垂足。


记作


a



b



读作


a


垂直于


b








(这里要再次强调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异面垂直的关系)


< /p>


4


.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



三、巩固发散



完成 教材第


57


页“做一做”


< p>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8



59

页例


2


、例


3

(垂线的画法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


用三角板 准确的画垂线。



2


.通过动手操作活 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 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


线最短。



教学准备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线吗?



2


.怎样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板书教学内容: 垂线的画法



二、新课教学



1


.先思考:画垂线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三角板或量角器)



2


.阅读教材第


58


页例


2


,想一想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 已知直线的垂线。



3


.独立完成做一做第一幅图。



4


.先小组内交流画法,再指名展示。



教师总结: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 br>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


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


直线的垂线(直角的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5


.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独立思考后在第


58


页上例


2


练一练。



6


.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展示。


< /p>


7


.教师总结画法。强调不要忘记标垂足。



8


.仔细观察,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线段可以画几条 ,看第


59


页内容,自己


再尝试画出几 条线段,再比一比这些线段,哪一条最短?你怎样知道的?这条垂直的线


段有几条?



我们说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 p>
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


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 离)



9


.自读第

59


页例


3


2


)的内容,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长度是相等的。


< br>10


.教师总结: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br>


三、巩固练习



1

< p>
.完成教材第


58


页“做一做”

< br>。


(投影展示,学生演示画法)





2


.完成 教材第


59


页“做一做”第


1


题。




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导:求的最短距离就是垂线段。



3


.完成教材第


59


页 “做一做”第


2


题。



独立完成后,教师总结:这就是人眼的误差,实际上是两条平行线。



四、课堂练习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


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0


页例


4

(长方形的画法)




教学目标



1


.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2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长方形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3


.通过活动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


的兴趣。

< p>


教学重点



巩固对垂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学难点



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画出长方形。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什么是垂线?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怎




样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怎样判断两条直线相互


平行?



2


.今天将利用所学知识画长方形。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


.思考:画长方形首先知道长方形的什么信息?(长和宽的长度)



2


.请你独立思考怎样画一个长


10

< p>
厘米,宽


8


厘米的长方形



3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指名展示。

(投影)



4


.教师总结:因为长 方形相邻两边互相垂直,可以利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




1


)先画一条长


10

< br>厘米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2



过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


分别 作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线段,


使它们的长度都是


8


厘米。




3


)把这两条


8


厘米线段另外的端点连接起来。



5


.修改自己的图形。指名汇报长方形的画法 。



三、巩固发散


< br>完成教材第


60


页“做一做”第


1



2






指名汇报画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4


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4



65

页例


1


、例


2

(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并会画高。





2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 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掌握它的特征。



3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 /p>


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并会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并会画高。




教学准备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年级时我们认识过平 行四边形,请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



(出示 教材第


64


页)你能指出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



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新课教学



1


.出示教材第


64

< br>页的平行四边形,自己借助三角板和直尺动手研究,看看平行四


边形的边有什么特 点。



2


.小组内交流后,指名汇报。



3


.教师总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我们把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板书概念)



4


.那么什么是平行 四边形的高,怎样画高呢?自学第


64


页教材后,独立在例


1



第一个平行四边形上画高。

< p>


5


.画好后小组内交流画法,指名上台汇报。< /p>



6


.教师总结画法及平行四边形高的定 义。学生修改自己的练习。



7


.过一 点能做平行四边形的几条高呢?(两条)



8

< br>.教学例


2







1


)用吸管做一个长方形,然后用手拉动这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


)总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 形,具有不稳定性。




3

< p>
)思考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做什么呢?(教材第


65


页图)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


实例?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第


64


页“做一做”




选出平行四边形后,过指定的点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展台展示)



2


.完 成教材第


65


页“做一做”第


1


题。






摆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



指导: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易变形。


< br>拓展延伸:三个小棒摆三角形又会出现几种图形?你又有什么发现?(三角形具有


稳定性)



3


.完成教材第

< p>
65


页“做一做”第


2


题 。







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说一说你是怎样检查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5


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6


页例


3

、例


4


(认识梯形)


< p>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

< br>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


培养 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


.理解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


.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


.理解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回忆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征?怎样画平行四边


形的 高?(指名回答)



2


.今天我们认识 另一种特殊的四边形。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

.出示教材第


66


页例


3


情境图。





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指名汇报)



2


.总结:我们把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p>


3


.你会画梯形的高吗?自己动手尝试。


(第


66


页例


3


主题图第二个)指名汇报画


法。



4


.教师介绍梯形的上底、下底、腰、高。



5


.生活中会有特殊的梯形,如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自学书本 第


66


页。



6


.思考:直角梯形的高怎样画,自己动手画一画后你发现了什么?(直角梯形中


的成直角的腰就是高)



7

< br>.思考并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四边形,都有平行的对边。


不同点: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


< /p>


8


.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四边形?(小组交流总结,并说一说每 一种四边形的特


征)




1


)指名汇报学过的四边形。



2


)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3


)思考:长方形、正方 形以及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4


)教师总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


)那么四边形怎 样分类呢?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特殊的


平行四边形,而另一类是不 规则四边形。




6

< br>)在特殊的四边形里按照对边平行的情况分成两类: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长方


形、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梯形)





7


)出示教材第


6 6


页例


4


,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 ,必要时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66


页“做一做”




想一想一个梯形里可以画出几条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6


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7



69

页的内容(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


形的关系 。



2


.通过练习,认识到平行四边形 对角相等,熟练说出梯形的的各部分名称。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的特征,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会画平


行四边形及梯形的高。

< p>


教学难点



画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三角板、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完成教材第


67


页“练习十一”第

1


题。



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教 师总结:利用的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


完成教材第


67


页“练习十一”第


2


题。



独立尝试后同桌交流,指名上台演示。



教师总结:利用的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


完 成教材第


69


页“练习十一”第


11< /p>


题。



独立尝试后同桌交流剪法,指名上台演示。



4.


完成教材第


67


页“练习十一”第


5


题。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梯形要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



5.


教材第


69

页“练习十一”第


14


题。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再指名订正。



教师总结:平行四边形两个,梯形


9


个。


6


.思考: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哪些。

< br>(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



二、指导练习



1.


完成教材第


69


页“练习十一”第

12


题。



独立尝试后指名汇报。



教师总结:< /p>


利用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教师同时总结,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p>


2.


完成教材第


67


页“练习十一”第


6


题。



独立画出剪法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总结:利用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特征。



3.


完成教材第


67


页“练习十一”第


3


题。



独立测量后说一说发现。



教师总结:平行的四边形对角相等。



4.


完成教材第


68


页“练习十一”第


10


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 p>
1


)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




2


)自己任意画一个四边形验证结论。




3


)教师总结:任意一 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360


°





三、检测评价



1.


完成教材第


67


页“练习十一”第

4


题。



独立完成后同桌检查



2.


完成教材第


68


页“练习十一”第


7


题。



独立观察后指名汇报



3.


完成教材第


68


页“练习十一”第


9


题。



独立观察后指名汇报。



4.


完成教材第


68


页“练习十一”第

< p>
8


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 订正,强调第(


2




3


)题,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不相交。动手剪一


剪长方形 即可。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案B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6



57

页例


1


(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



1< /p>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 空间观念。



3


.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 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




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教学准备



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学 习中,我们民经学习了直线,你认为直线有什么特征呢?



师生 交流后导入: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板书:平移与平行)



不过今天我们不是研究一条直线,而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现在请你们 在纸


上画两条直线,你能想到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在纸上画一画。



二、新课教学



1

.观察分类,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思考后,在纸上分别画一画。




2


)教师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 品。


(可参照第


56


页例


1


图内学生画的直线)




3


)讨论探究。



提出问题:你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讨。



反馈 :可以按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分成两条直线相交和两条直线不相交。


小结: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 p>
2


.认识“平行”



< /p>



1


)出示下图。






提出问题:像这样不相交的直线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体会“永不相交”




课件演示并小结:像这样,两条直线画的再长也不会相交的情况,我们就说这两条

< p>
直线是平行线,出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互相平行)




2


)移一移。< /p>



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 关系。



学生准备


2

< br>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教师: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


a



另一根叫


b



那么就可 以说


a


平行于


b



记作


a



⁄⁄


b



读作


a


平行于


b




3


.认识“垂直”


< br>



1


)两根小棒相交可以摆出 很多图形,动手摆一摆。



要求同桌比一比,看谁摆得多,数一 数、说一说摆好的图形中有几个角,它们都是


什么角。



学生动手摆小棒、同伴交流。




2


)汇报交流。



师:刚才许多同学说了自己的摆法,现在老师把一些摆法显示在大屏幕上。



课件出示:几种不同的相交方法。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图形分类吗?怎样分?依据什么?



教师把两种不同的相交情况画下来,这两种相交有什么不同?



第一各情况相交的角有钝角、有锐角。第二种情况的珊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在直角


上还要标上直角符号“┐”




师小结:像这样,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一条直线是另



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 br>(


3


)质疑: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看什么 ?对于互相垂直,你们还


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




教师举高一根小棒:能不能说这根小棒垂直?为什么?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互相垂直”




出示教材中直线


a


与直线


b


互相垂直,这时我们可以说直线


a


与直线


b


互相垂直,


记作


a



b


,读作


a


垂直于


b





4


)找生活中 的垂直现象,加深认识“互相垂直”




师:你能说一说教室里或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找一找,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 br>以小组为单位,指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纸盒上哪些边是互相垂直的。



观察并思考:一个面上有几组互相垂直的边?一共有多少组?



三、巩固新知



1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哪些平行的现象。



师: 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行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纸,你们能动


手折一折, 折也平行线吗?



2


.学生动手折一折,小组交流。


< /p>


3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57

< p>
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平行和垂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会研究有关平行


和垂直的更多知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