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练习资料

玛丽莲梦兔
532次浏览
2021年02月21日 23: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1日发(作者:台风彩虹)


精品文档



练习前的观念准备



“海外归来谈英语”系列讲座(一)






人生工具



大家好!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叫李 滔,英文名字


Timothy


,主修公路工程和信息管理专业, 职业是大学教师,教授项目管理、


企业竞争情报等课程,并在国内外任项目经理和监理工 程师。








这些年来,







迎着改革开放春风,







我飘洋过海,在不同国度工作。







在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亲历了一个前所未知的世界,







感触和体会多多。







作为教师,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







面对那个精彩又无奈的世界,







经常反思我国的教育,







有很多话要和大家讲。








每次从国外回来,







和同学们总是有讨论不完的话题,







其中一个热点话题就是英语学习。







他们感 到奇怪,一个学工程的人,为什么会说英语?是怎么学的?有没有什么捷径?……







开始两三个人聊,后来在一个班、一个班讲,再后来几个班同学在一起开讲座,最后向几百个 人


.


精品文档


演讲,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讲越多。有一次,在一个校区演讲,从晚上七点一直讲到凌晨两点,就那还


没聊完,同学们情绪热烈,不愿离去。







几年来 的讲话和沟通,逐渐形成现在这个“海外归来谈英语”系列讲座,每讲大约三个小时,可


用汉语或英语进行。







除讲座外,还根据同学的要求,开 展培训活动进行英语实际演练。









同学经常向我讨教学习方法。







我说, 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Idea


,就是你对语言、外语学习 等问题的思路、看法。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不 对头,再好的方法也没有用;思路正确,才会找到和应用好的方法。






由于多 种原因,国人在语言和外语学习上有很多思想误区。讲座就是帮助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讲座


不是培训,而是“洗脑子”、理清


idea


。只有先解决了思 想问题,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探索适合自己的


路。








本讲座“谈英语”,谈的是作为工具使用的“应用英语”,不 是大家熟悉的“应试英语”。作为


英语工具的使用者,本人将介绍自己的心得体会,包括 英语的重要性、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在


国内条件下掌握英语工具等。







讲座大约安排八讲。各讲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讲“人生工具”,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讲述英语工具在人生,包括职业、家庭和业余生 活


中的重要性。







第二讲 “应用英语”,抨击“应试英语”的弊端,探讨应用英语的特点和学习要点。







第三、四讲分别讲述如何练习听力和口语,在学习方法层面进行探讨。







鉴于“英语角”在国人学英语中的特殊作用,在第五讲中专门讨论英语角问题,包括其重 要性、


优缺点和如何提高英语角活动成效。







学习英语工具的过程,实际就是自学的过程。第六讲“自学之路”介绍本人自学英语的历程和 体


会,以及我的一些学生如何自学英语的。







工具的核心问题是“用”而不是“学”。我提出“用英语,不要学英语”的理念。第七讲探讨 这


个根本性问题。







语言不 过是沟通的工具,而更重要的是沟通意识和能力。第八讲探讨“沟通”问题,并提出策略


.


精品文档



建议。






以上是本讲座的大概情况,可根据大家的需求随时进行调整。







希望我们的探讨是双向的。欢迎大家以各种方式提问,也可以问话题以外的问题。讲座后留有 讨


论的时间。







还要感 谢西安戴氏英语学校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享和沟通。








好了,我们现在就开始。







首先讲一个在国外工作中发生的故事:







l


“Do



not


speak


English



Get


away


!”(不会讲英语


?


出去!)







几年前我曾在东非坦桑尼亚共和国工作。







我在一个公路工程项目组任项目经理。








项目业主:坦桑尼亚政府;承包商为中国某公司;监理方为挪 威一家监理公司;投资方为世界银


行。国际项目就是这样由不同国籍、肤色和文化背景的 人共同参与,俨然象一个小小的“联合国”。







根据国 际惯例,国际工程项目的法定工作语言:英语。不论项目在何种语言国家,所有文件以英


文书写,



口头交流使用英语。







搞工程项目管理,要和社会上方方面面的部门和人打交道,如业主、监理、政府部门、贷款方 、


材料供应商、警察、保险公司、法院、分包商、雇工和当地居民等。作为承包商项目经 理,我每天从早到


晚都在不停地和人说话。








但项目组只有我一人能说英语。其他人都是“哑巴”――他们 都是我国学校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


人员,口袋里装有四、六级证书。但是在这种场合,那 些证书不过是废纸,只能证明“不会说话,阅读太


差”的能力。











既当管理者,又做翻译,带了一群哑巴做国际工程,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 深


有体会――中国人要走向世界去打拼,太不容易了!







记得开汉城奥运会时,我在美国写家信,对家人说,只要中国运动员出场就要给他们鼓掌,哪 怕


得不到任何奖牌。中国人参与国际竞争太艰难了。我们能在国际上中标就很不容易,可 是几经挑选派出去


的人又是怎样的呢?






每个月 要开项目例会,由项目各方人员参加。而我们列席的工程师们,只能闭嘴旁听(当然,听也


听不懂,还要等我翻译)。如果他们情不自禁要发表意见,话还没说完,外籍监理就吼起来:

< br>“



Shut


up




This


is


an


international


contract


loaned


by


the


World


Bank.


Speak


.


精品文档




English!


No


Chinese



Do


not


speak


English?


Get


away !


(住口!


这是世界银行贷款公路项目,


根据合同规定,必须用英语工作。不许讲中国话!不会讲英语?出去!)”,监理气愤地说:“话都不会


说,来干什么!英语也不是我的


Mother


tongue


(母语),按合同办事,我不能说我的母语,你们也不能


说中国话。不说英语,就是违背协议。


Do


not


speak


English



Get


away


!”









话是难听了些,可我们违约,挨骂活该。







更为悲惨的是,我们的人挨骂也听不懂,还在那里傻笑。







我对他们说:“别笑了!人家骂你们呢!你们不说英语,出去吧!咱们违约了,出去吧!”< /p>







这时我们的工程师只有默默站起来,低着头走出去。监理跟在 后面“砰”地把门关上,嘴里还在


嘟囔着:“这样的人,怎么工作!”

< br>






是啊,家里搞装修,也不会请一个哑巴。







不会说话,只有出去。







Get


away


,就是淘汰出局,还是让人家骂出去的!







何等耻辱、可悲!







同胞们,作为一个中国人,







听到这些,做何感想?








在世界各地许多场合(学术、工程、商贸等),







很多在国内颇有成就的人,







像傻子一样被冷落在一旁。







我们的高级工程师感叹道:






“出了国才发现自己这么差,连民工不如!”







听到这话,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再一想,说得有道理――







我们雇佣的很多当地民工都会说英语。







看着同胞受英语羁绊的惨状,







深深为走向世界的祖国忧虑。









到这时,也只有到了这时,







我们的人才深深地体会到英语,特别是口语的重要。



.


精品文档







工程师们说,没有英语工具,







感觉自己“从天上掉到地上”。








这个时候,大家猜,







我们的工程师怎么办?







(听众:开始学英语。)







不是。







他们说自己岁数大了,没有希望了。







于是像很多家长一样――“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他们纷纷提笔写家信,告诫孩子:







“孩子 啊,孩子!爸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了,你将来不管干什么,一定要好好学英语,特别是要会


说英语,像我们的李经理一样。”







可怜天下父母心――







自己挨了骂、受了憋,







先想着的竟然是万里之遥的孩子!







对此我好感动。







但同时,我对他们说:







“你们光这样督促,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帮倒忙!”







他们问:“为什么?”







“好好 学英语就行了吗?”我问他们:“你们的英语不是学得挺好,为什么做哑巴?”







我帮他们分析:问题出在学校英语教育方向――只培养阅读,没有口语教学。在“应试教育” 下,


考试是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而学校英语不考口语,于是老师不教、 学生不学。老师、学


生齐努力,努力教学做哑巴。“好好”学的结果就是做哑巴。







“那你是怎么学的?”他们问我。







我告诉他们,我的英语是自学的。学英语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应用。而语言的应用第一位 就


是说话,所以口语成为学习的重要内容。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是 这样:目标不一样,


方法就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







我对他们说,严重的问题是,现在国内学校里教的还是哑巴英语。如果仅仅督促孩子“好好” 学


习,可能他们比你们还哑巴。因为现在学校的应试教育越演越烈。要解决口语问题,只 有靠自学。如果家


长先明白这里面的道理,才能为孩子引好路。我就是在家长引导下才走 上这条路的。



.


精品文档






然后,我给他们讲语言的功能、应试英语的弊端、如何掌握英 语工具……








所以说,这个“谈英语”讲座海外还没归来就开讲了。



我告诫他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和机会,要抓紧学习。不在于能学多少,重要的是理清思路 ,才能有


效地指导孩子。”于是,在项目组我办起英语口语辅导班。四十多岁的工程师, 一大早起来练口语……




同学们,朋友们:







听到海外发生的故事,不知你们做何感想?







掌握英语工具不是奢侈的要求,而是生存的基本要求――世界成为“地球村”,英语就是地球 村


的村语。不会村语,怎做村人?







中国已 经进入


WTO


,而


WTO


就是一个英语俱乐部。俱乐部里很热闹,但“聋哑人”莫入。







英语是国际工作语言,这是游戏规则,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的民族情绪如何、不管 你


是否情愿,这就是现实。不守规则者,只有


Get


away――淘汰出局。







淘汰出局,到哪里去?







到月球上去?







就是到了月球,还是要说英语――







美国人三十多年前就登上了月球!








有些人说,反正我永远不出国,就在中国待着。







是的,可以永远呆在国内。但是“狼来了”,你怎么办?与狼共舞,就要说狼语,英语就是狼 叫


唤。







即使在国内,只要是国际项目,工 作语言就是英语。比如,我在广东工作时,从早到晚说的是英


语、文件用英文写成,因为 那是一个国际公路工程项目。不会英语,在国内也“混”不下去,除非你不要


介入。




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







我们不能改变国际规则,但可以改变自己――







通过学习掌握这门工具。







谁生下来就会说话?还不是后来学成的?







大家趁现在还年轻,赶紧起步。







不要像 那些工程师一样,等到四、五十岁才明白这个道理,到那时可就太晚了!



.


精品文档








俗话说:“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生在世需要各式各样的


tool


(工具) 。







就像今天的讲座,如果没有白板、没有写字笔、没有话筒……



讲座怎么进行?







没有工 具寸步难行;有了工具,做事情就顺当得多。这是日常生活中再浅显不过的道理。







而语言就是众多的工具之一。







可每当 我说英语时,有人就说:“哦,你是英语老师。”我说:“不是。我是工程师。”人家不


相信,认为说英语的人就一定是英语老师。在英语角活动时,很多人甚至问我:“是哪国人?”我说我是


中国人。但是他们不相信。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说英语?







为什么 说英语的就一定是英语专业的,或者是英语教师,甚至成了外国人?这就是思想误区。







我使用计算机,计算机是我的工具,但我不是一个计算机教师;







自行车是我的代步工具,但我不是自行车教练;







我吃饭使用筷子,但也不是筷子教师……







它们都是我的工具。







因为有了这些工具,才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那么,英语工具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对英语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入的。







原来就 是想着参阅英文资料,但真正使用上以后,越来越体会到它的巨大作用。








英语为我打开一个崭新世界的大门――







从未见过的人,从未经过的事,一一呈现在面前。







通过观察、体验和沟通,我得以认识世界,了解新事物,审视和学习异域文化精华,学习如何 做


一个合格的家长和职业人,如何服务社会、快乐生活,成为一个新人。与此同时,又以 英语为工具,传播


我们的文化。



在认 识外部世界的过程中,第一位的收获,就是了解、接受和学会做一名志愿者。这是英语工具给我带来


的最大收获。







我首次出国工作地点在美国田纳西 州,该州的别名“志愿者州”(


Volunteer


Stat e


)。我是从


那里开始接触并逐渐认识志愿者的。



.


精品文档




什么是志愿者?



“业余时间,利用所长,帮助别人,不要回报,快乐自己。”









这是我对志愿者下的定义。







志愿者 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比如,今天的公益讲座,就是我作为志愿者,利


用所长为大家服务。大家从讲座中多少有所收获,而我则得以梳理个人经历、体验价值和享受快乐。







从第一次回国至今近二十年时间里,不论我走到世界何地、从 事何种工作,在完成本职的前提下,


我都尽可能利用业余时间和个人所长,帮助那些需要 帮助、而我又能够提供帮助的人。


“Everything



is


a


project

< p>
(凡事皆项目)”,我将志愿者活动作为项目,或者说“正经事儿”去运


作 。对我个人来说,和过去的我相比,确实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未曾想到过的根本的变化,真有

< p>
一种“重新做人”的感觉。







Help


others,


enjoy


myself.


做志愿 者,给我带来的是生活质量全方位提高――身心健康、


家庭美满、职业发展、能力提升和 广交朋友。做志愿者益处多多,是我的幸福“密码”。








说到志愿者,就要感谢英语工具。







如果没 有英语工具,何以走进志愿者之乡?何以踏上志愿者之路?








没有英语工具,今天这个公益讲座也不会有。就是来了,站在这里能给大家说些什么呢?、< /p>







关于志愿者我有专题讲座,欢迎参与。




第二,对职业的作用







职业是人生的基础,安生立命之本。







在我的 职业生涯中,英语工具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也正因为有了这个工具,我的职业生涯


规划才得以实现。








作为一 名教师,借助英语工具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收集和参


考国外最新情报资料,改进和完善教材……








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教授的各门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科研论文内容 新


颖、命中率高,并屡屡获奖。








大学教师应该是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师,这是我出国的第二大收获。

< br>


.


精品文档







回国后,只要在校工作,我就给自己承担起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工作,探索将学生培养 成


为国际竞争型人才之路。这是我做志愿者的主要形式。







通过对国内外教育的对比研究,我发现我国传统教育在以下方面严重缺失甚至是空白:



――职业生涯规划;



――志愿者;



――沟通(特别是口语沟通)。









为此,我提出“项目化人生管理”教育理念,制定工作路线: “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就


业指导为重点、英语口语为突破口、志愿者活动为平台 、项目管理为基本模式”,对学生提出“三会”(会


做项目管理,会做志愿者,会说英语 )的要求。







这些年来,通过开展各种“第二课 堂”活动,如讲座、兴趣小组、与国内外职业人沟通、参与社


会志愿者活动等,引导学生 和社会、市场与国际接轨。很多外校学生也纷纷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这些


学生的大学 生活紧张、充实和快乐。在毕业的时候,一手有文凭,一手有以就业目标为导向的能力,在如

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顺利就业,并较快地踏上理想的职业之路。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我向家长、学生和学校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感受到个人价值和工作成就感。








没有英语工具,我的职业将是何种状况?




第三,家庭生活









英语和家庭还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而且很密切。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位教师。







在家长的指导下,我学会使用英语工具。现在和大家分享的基本理念和做法,就是父母传授给 我


的。在我做了家长以后,又不断实践、总结,去指导我的子女。








英语是我学习家庭教育的工具。








我非常关注国外家庭教育。在与美国家庭朝夕相处中,发现很 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当时我就在家


信中写道:“今后我们的家也要改革开放――打开家门 、打开心扉,广交世界上的好人朋友。要学习人家


的好经验,做现代化家长、构筑现代化 家庭。”








回来后 ,我努力使家庭“和国际接轨”,如,全家人和外国志愿者一起做社会服务工作。我家早


.


精品文档



已成为“国际志愿者之 家”,充满友爱、合作和愉悦。在不出国的出国环境里,通过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


孩子 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能力大大增强。如,上初二时,我的孩子就能够独自为众多外国旅游者做义务导


游;高考语文作文满分,题目是“和美国志愿者做希望工程”,因为他有真实的生活和感受。







面对严重的应试教育,我从国外教育中汲取营养,结合实际情 况,提出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帮助


孩子从应试教育重压下杀出一条生路。结果非常理想― ―他们全面发展,成绩优异。以英语为例,他们上


初中时,参加全国高中竞赛都获得一等 奖;高考英语基本都是满分;我们家里不谈什么四、六级――哑巴


英语有什么好说的!由 于从根本上解决了英语这一学习瓶颈问题,他们的大学上得轻松愉快而有成果;读


研究生 时英语免修;考托福、


GRE


,几乎都是满分出去的。英语成为 乐趣,应用这一工具,他们开拓了视野、


广交了朋友、提高了各种能力。







我们兄妹三人的三个孩子,现在都在美国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 位(获全额奖学金)。








这种情况,在西安、陕西,乃至全国也不多吧!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家孩子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作为家长,还有什么能比孩子成才更令人欣慰的呢?







没有英语工具,何以建设开放型和谐幸福家庭?




同学们:







你们现 在的学习和生活,不是光为你自己,也是为了未来的家庭和子女,下一代还要你们去引导。







可以预料,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学校英语教育不可能有根本性改观。要学习、掌 握英语


工具,只有靠自学,那么家长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掌握英语工具,为自己,也是 为了家庭和后代。








有了英 语工具,我的业余生活也“和国际接轨”,丰富多彩并有意义,如,参与国内外公益组织


的活动,协助政府部门和企业招商引资、谈判联络等。





在与各国朋友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个国际化人际关系网络。 大家互相学习,参与共同感兴趣和对社


会有益的活动。生活在“地球村”的感觉越来越强 烈,这样的生活快乐而有意义。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总是精神焕 发,有的同事说我工作起来像个“永动机”。我说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休息


得好。英语也 是我休闲和娱乐的工具。比如,我常去英语角,在那里既能帮助学生练口语,又能聊天交友,

获取信息,是很好的休闲和娱乐,其作用如同茶馆一样。在家里也可以喝茶,但为什么还要有茶馆?因为


茶馆的功能是家里所不能替代的。聊天、说话是生活的需求。三天不说话你一定不舒服,一个 星期不说话


更受不了。所以说,英语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工具。

< br>




.


精品文档







综上所述,应用包括英语在内的工 具,使我能够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格言:



“在有兴趣的地方,







和有兴趣的人,











说有兴趣的话,















做有兴趣的事,





















过有兴趣的生活。”




同学们,朋友们:







人生如同登山峰,登山需要工具。









没有工具,只能望山兴叹。







一个人有自己的专业(或者职业、家庭、生活……),又有英语工具为其服务,他将如虎添翼 。


Do


you


agree








如果你很谦虚,说自己不是老虎,不过是一只绵羊。


Ok, < /p>


想象一下,绵羊插上翅膀,将是何种生


存空间和能力!

< p>






老鼠插上翅膀还成为蝙蝠。







宁做蝙蝠,不做老鼠!









走出国门,眼界大开。







众多震撼之一,







是深感国人在语言能力上的严重不足。







我们大多只会讲母语,大家对此觉得很自然。







但出去一看才知道,







国外会多种语言的人比比皆是,







这样的人视野更广阔、生活更丰富,也更具竞争力。







相比之下,我们的语言能力太差了


!








由此,悟出这样一个道理:







“和国际接轨”,









也意味着国人的语言能力要和国际接轨,







这是提高国民素质、民族复兴的重要方面。





.


精品文档







由此想到英语教育者的重要性。







作为省 翻译协会会员,一次我随省译协讲师团到陕西扶风县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做义务培训,


当时我讲的就是今天这个话题:“英语――人生工具”。







一开讲 ,我就说:“在座的英语老师们,我赞美你们,你们太重要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


明天就掌握在你们手中!”







听我这一番话,

< br>他们哈哈笑了,


说我“言过其辞,


自己不过是普通的农村 教师,


哪里有那么重要?”







但是, 当他们听完我如上的讲述,听到英语工具对一个人的生活能够产生如此重大的作用,他们


震撼了、信服了,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作为英语教师的意义,对自己的神圣使命陷入沉思……








英语的重要性怎么讲都不过分!







这个工具可以为任何人服务,







问题在于你能否应用它。








回顾走过的路,有时突然一想:







如果我没有英语工具,真的不知道:



――后来的职业和生活是什么样子?




――在传统教育的重压下,我的子女在哪里?在做什么?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的那些学生又在哪里?能干些什么?……








想到这,为自己有这一工具而庆幸。







因为我受益了,希望大家也能受益。







愿这个工具能为更多的同胞服务。







为此,借这个公益讲座的平台,







发出呼吁:







好好认识英语吧,







走近它、掌握它,







成为你的人生工具!




============================================= ===================



.


精品文档



讨论:



1


. 问:讲座中谈到,您“帮助孩子从应试教育重压下杀出一条生路”,能否详细讲述一下?




答:


记得我第一次回国时,


我的孩子刚上初中。


我震惊地发现,


中学应试教 育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


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不会思考,我 认为这是对人最大的摧残!因为对一个人,尤其是


年轻人来说,最宝贵的是创造性思维能 力和习惯。






“救救孩子!”







我决计站出来做一些事情,让孩子不受或少受害。







“我不能改变大环境,







但必须而且可以创造适合生存和发展的小环境。”







这是自己总结的人生座右铭。







我不能改变应试教育的大环境,







但一定要帮助孩子杀出一条生路。







参考国 外教育的优点,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对孩子提出“三不”:“不争三好,不计较名次,


不要保送上大学”,以及“做志愿者,说英语,做个人发展计划”的要求,在完成中学学业的同时,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







对于各门课程,根据不同情况提出 不同要求――有的课程只要及格即可,得高分要受批评;有的


课程要争取优秀;而有些课 程,如英语,在校成绩优秀都远远不够。因为学校教的是哑巴英语,即使得


100


分,实际成绩充其量算作


20


分,还差得远呢 !必须通过课余自学,掌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我们有自己的


教材和方法,特别注重听说 训练,并积极参加与英语有关的志愿者活动、全国和地方英语竞赛,把英语应


用到实际学 习和生活中。这样一来,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屡获奖,以雄厚的实

力参加区区的英语高考或四、六级考试,怎能不获优异成绩?







更重要的是,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桎梏,他们思想活跃、身心健康,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感 兴


趣的事情。这样学下来,照样考上大学,更重要的是愉快而有成效地上大学。







实际上,


我家就是我的教育理念实践 基地。


而后,


把经验推广到学生工作中,


引导大学生“三会”


(会做项目管理,会做志愿者,会说英语),也取得显著成果。< /p>







在这场“拼杀战”中,英语工具功不可没。







关于“如何从应试教育重压下杀出生路”的话题,另有专讲,欢迎参与。




.


精品文档



2


.问:我是一名专科生,将来要在一线做技术工作。请问英语对我有没有用?




答:英语是工具,应该服务于天下各行各业。







工人需不需要英语?







讲一个实例。







我省一 个大型国有钢结构企业准备进军国际市场,需要申报国际工程资质证书,我应邀参与申报


工作。







根据国际规定,申报企业必须在诸多方面达到规定的要求。经 过努力,该企业只剩下一项要求还


没有达到:具有数名符合如下三个条件的电焊工:(< /p>


1


)文化程度高中以上;(


2

< p>
)熟悉电焊技术;(


3


)英


语。



全厂五百名专业电焊工都符合前两个条件,但没有一个 人符合第三个条件,所以都不合格;厂里有很多大


学生、研究生,可以调配他们很快学会 电焊技术,但也没有一个人符合英语条件――虽然过了四、六级,


但都是“哑巴”。







诺大的国有企业,竟找不到一个合格的工人!







条件不具备,


申报就通不过,


国际市场就进 不去。


眼看着外国人的钱挣不到手,


大家急得团团转……







无奈之下,我们和美国钢结构协会联系,请求帮助。根据规定 ,企业可以从外部聘请工人来厂工


作。美方表示,可以提供美国电焊工作为外聘工人。但 是这些外聘工人的工资……







大家猜是多少?







(听众:月薪8千,1万……)







是的, 月薪


1


万……



美元!







就这样,人家还说没有多要!







这个天 价企业拿不出来,那就走不出去,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







同学们,朋友们,







这就是在国际市场上一个外聘电焊工的身价!







这个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工人也需要英语,当然是在国际竞争场。而具有这样工具的工人就 是


这么“值钱”!







如果你是一位工人,能不能站出来为企业分忧,也为自己谋利?







英语是大众工具,不是教授、科学家的专利。







人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如何做?做的是哪一级的工作?







问题不是英语用得上还是用不上,



.


精品文档







而是你能不能将英语用得上。







能用上,你就行;用不上,你就不行。







That


is


all!




3


.问: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的困惑是,英语仅仅是工具,我该怎么办?




答: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语言仅仅是工具而已。工具是 “仆人”,是为“主人”服务的。没有“主


人”,“仆人”的存在毫无意义。讲座中说“ 如虎添翼”或“如羊添翼”,请注意这个“添”字。如果只


有“翼”而没有躯体,这样的 “翼”只能摊放在地上,毫无用处。







人生第 一位的是职业,其次才是为职业服务的工具。工具要有服务对象。一个只会说话、别的不


会的人,不过是个文盲而已。作为语言等工具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及早筹划自己的职业规划。无论将来从


事何种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都不过是工具而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校期间就 要开始


作好准备。





4


.问:学习汉语与学习英语的关系 是什么?




答:祖国语言是海洋,外 语不过是航行在洋上的舰船。海洋越宽深,承载的舰船越大、航行得越远。这就


是母语和 外语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在外语上能达到的高度,除了勤奋等因素以外,最后的决定因素在于其

< br>祖国语言的造诣。要想提高外语能力,一定要打好基础――提高母语的能力。经常见到一些学生苦学外语,


但收效甚微。为什么?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汉语太差,像一股行将枯干的小溪流,能承载 起的外语水平可


想而知。若想学好英语,一定要重视汉语的运用和提高。





5


.问:谈谈对出国的看法?




答:对于出国,我的感受良多。出国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没有 出国经历,就没有后来的我,也不会有今天


这个讲座。







我认为,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应该有个“洋学历”,就好像人人应该上大学一样。当然不可能 人


.


精品文档


人上大学,因此,也不可能人人都出国。我这里说的是“应该”,为什么?因为出国是一个人成长变化的


前提。



听说过那个“放羊娃的故事”吗?



――“放羊干什么?”



――“赚钱。”



――“赚钱干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







(听众笑)








大家不要笑,情况就是这样。一个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的放羊娃,他不说些这,又能说些什 么


呢?实际上,我们常常就是这样的放羊娃,只是自己未曾感觉到。






放羊娃祖祖辈辈生活在一个地方,对那里的一切如此熟悉,以为世界本来就是那个样子。 如果有


一天,他进了城,他会惊讶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他的眼界大开――原来 人还有那么多不同的活


法,天底下能够赚钱的原来不只是放羊,人活着原来不只是“放羊 、娶媳妇和生娃”三件事……



他的思


维理念、工作和生活方式会逐渐发生变化。如果再到沿海发达地区看一看,甚至有一天到世界各地走走,


特别是和发达国家的人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他的思想会受到更大的震动,言行会发生更大的 变化。







如果他再回到那个小山村,他可能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放羊,而 是办起一个羊肉加工厂、羊毛纺织


厂,也可能向当地人传授良种羊的克隆技术……



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放羊娃了――


他在外面改变了理念、拓宽了思路、积攒了资金、增长了才干,开始了崭新的人生。而走出大山,走向 大


都市、走向发达地区,是促使他人生发生变化的关键环节。不迈出这一步,他将永远是 那个放羊娃。



以前的我就是一个“放羊娃”。后来发生变化, “走出去”是关键的一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走出去 ,就是观察和采集他山之石,是“攻玉”的前提。当然,出国的形式有多种,还有“不出


国的出国”,如利用网络和媒体等。国家要强盛,一定要开放,个人也是一样。重要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


精品文档



乐于学习未知世界的精神。







我另有 专讲“走向世界:你准备好了吗?”讨论如何在国外利用资源和快乐生活,欢迎参与。














“海外归来谈英语”系列讲座(二)



应用英语






上一讲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和体会,

讲述了英语的重要性。


本讲将进一步探讨这种


< p>
应用英语




即作为工具


使用的英语。




实际上,


这个前缀



应用< /p>



本不应该有


――


语言不就是为了应用吗?以汉语为例,


本来就是为了应用,


难 道


还有什么不是为了



应用

< p>


的汉语吗?



















< br>题
























Quality-oriented Educ ation



,外国人就感到不可理解


――


教育本来就应该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难道还










< br>育

























< br>”



Examination- oriented E ducation


)吗?所以现在要提出


素质教育






同样,


为了把问题说清楚,< /p>


将英语因学习目的不同而分为



应试英语




Examination- oriented English






用英语




Application- oriented English

< br>)


。除特别说明外,讲座中提及的


英语



,均指作为工具使用的


“< /p>


应用


英语



。< /p>





本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应用英语





二、基本理念




三、目标导向





先讲一个海外见闻。



●“Why


do you speak


English?”



(你为什么能说英语?)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大学校园。




我首次和美国教授谈话后的第二天,


研究生院长


Dr. Purcell


教授对我说,


前一天我们的 谈话非常愉快。



走后,他们议论我好长时间。





议论我什么?< /p>



我问他。



Dr. Purcell


说:


“You


came from China, but why do you speak English?


(你来自中国,为什么能说英语?)




.


精品文档





我为什么能说英语?



对他的问题我一时真没闹明白,请他解释一下。



他说,


中国改革开放以 后,


来美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惊讶地发现,


这些中国人使 用一种



奇怪



的英



――


不说话、只阅读。




他又说,在美国可以接触到各式各 样的英语,


但从未见过这种



不说话< /p>



的英语。他说,来自台湾的中国人


可以 说英语,但为什么来自大陆的中国人不说英语?





话说到这儿,我明白他的意思了。




我告诉他,我们的学校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所以学生只会阅读。口语不教也不 考,所以学生


不会说话。



< /p>



为什么不教口语呢?



这位美国教授困惑了,他不断地问:



为什么只为考试 而学呢?




可能他第一次听


说还有



应试教育


”< /p>





……




对这些问题,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




“Ok,


< br>你也来自中国大陆,那你为什么会说英语?



他又问道。




这个问题好回答,我对他说 :



刚才说的那是学校的教学,而我的英语是自学的,走的是完 全不同的路。




< p>


请详细讲讲。



他很好 奇地说。




我告诉他,在中国 ,我们这一代人在学校学的外语是俄语。回想起来,是一种不说话、只阅读的



哑巴



俄语。




我的英语是在家长指导下自学的。




我的父母是大学教师,分别从事内科医学和教育学专业工作。他们都精通多门外语,特别 是他们的教育


思想、语言学习理念和方法先进,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他们认为: 语言工具的首要功能就是口头


交流。外语教学首先要引导学习者说话,把人教成哑巴是误 人子弟。中国学校外语教学走进了误区


――


< br>起门搞



学术研究


< p>
、做文字游戏,这样的课不上倒是好事。





接着,我给他讲起那个冬天的故事


……






文化大革命



的动乱年代,




父母指导我和妹妹在家里秘密学习英语。




我们从来没有上过学校的英语课,




却躲过



哑巴



一劫。





那时侯,



< br>“


不学


ABC


,照样干革命



的口号震天响,




我们曾经动摇,几次把书都扔了。




但父母谆谆告诫我们:





要独立思考。




不要为眼前的现象所迷惑,




不要看现在这么乱,




中国总有一天要变;




中国人总有一天要用上英语工具!






在那艰难岁月,




父母和千万中国知识份子一样,




惨遭迫害和摧残,




却总是鼓励我们


――




眼光放远,



.


精品文档




独立思考,




走自己的路!





就这样,




我们历经重重困难,




坚持到春天的到来


……





听到这里,



Dr. Purcell


激动地说:





啊,伟大的家长!请代我向他们表示敬意!

< br>”





这些年来,带着英语工具,




我飘扬过海,足迹遍五洲。




见到的越多、经历得越多,




越体会到父母教诲的珍贵。





不论走到那里,




我十分关注当地的教育。




在和我们一样的非英语国家,




特别留意人家的英语教育。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




原来大千世界,





应试英语

< br>”


只有我们一家;




天下人学英语都要说话,




只有我们学做哑巴!





比如,去坦桑尼亚以前,我以为当地人会说英语,是因 为那里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像香港一样。但到


了那里才知道,事实根本不是那样。这个 国家在历史上长期是德国的殖民地,英国只是在二战以后统治很


短的时间,不久就独立了 。当中国闹



文化大革命


< p>
时,他们学着闹



革命



,学校里取消了英语教学。而后他


们也实行改革,


恢复了英语教学。


孩子从小学开始学


ABC



中学课程都用英语上,


只有语文课是用母语< /p>


(斯


瓦希里语)上。也就是说,学生在校时英语就成为学习课业的 工具。





又比如,在我们的近邻


――


蒙古共和国,那里地 理封闭、经济落后、实行开放政策比我国晚了十年。我


吃惊地发现,那里也是从小学


ABC


开始,中学就解决了英语问题,大学里专业课用英语讲授。学 生会说英


语,是学校教学的结果。


(而我们不当哑巴必须靠自学 ,这将在后面讲到。





在乌兰巴托一家从事采金业的跨国公司里,美国老板对我说,自从来蒙古投资以后,他深感这 个国家地


下资源(矿藏)和地上资源(人才)的巨大潜力。




他自豪地说:



看看我的当地员工的英语水平就知道了,他们是我的骄傲。蒙古国已开始改革开放。这些


资源一旦充分发挥起来,这个国家将成为你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这番话令人震惊,




但我无言以对


――




人家说的是事实。




不是要


和国际接轨



吗?




先和我们的这个近邻对接一下吧,



.


精品文档




接得上吗?




……





在异国他乡,




看看人家,想想自己,思绪万千。




回来后,赶紧向同胞大吼一声:




醒来吧,别再沉睡了!





空拿证书没有能力,




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




这种现象还要继续到何时?




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如何解决?




……





我认为,问题的症结之一,




是对英语定位的错误。




语言不过是一门工具。语言教学理应引导学生掌握工具,可是我们将其作为一门单独的



学科





知识



< p>
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生活地去琢磨、考核。




在这样的定位下,加上



应试



的传统,于是一切以人为设置的考试 为导向;考试结束,证书到手,便大功


告成;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那点儿东西,因为 不使用、也不会使用而忘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自然


是空有证书做哑巴,怎能跻身国际 竞技场?就是进去了,也要被人家赶出来。




到清醒的时候了!





怎么办?




抱怨没有用,




也不能等待


――




据专家研究,中国素质教育的建立、健全,需要五十到一百年。




能等吗?等到头发白了,还等不来。




怎么办?




只有奋起自救。





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




这些年来,我们的实践表明:




在国内条件下,只要理念正确、方法得当,




就可以走出困境、掌握英语工具,




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也是可能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在目前的环境下,




如何学习和掌握英语工具。





思路决定出路。



.


精品文档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




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


在语言和语 言学习问题上,


存在很多模糊不清或错误的认识。


所以先要



清脑




理清思路,树立正确的思维理念。




一、应用英语






两种不同的英语对比如下:




英语
















应试



考试



阅读


/


获证



传统课堂教学




应用



应用



全面能力




第二课堂



,自学




1


.构成




1


)技能




任何语言都包括



听、说、读、写



四种技能,而对于外语,还 要具备与母语相互的



翻译



技能。所以,


学习英语应掌握



听、说、读、写、译



五种技能,并能够实际应用这些 技能。




< br>学习



一种技能和


< p>
应用



这种技能是不同的概念,而后者更重要。< /p>




例如,要学习口语,但更重要 的是使用,如在实际活动中与外国人交流。





应用



是核心,但这 恰恰是学校教学的空白。




还要指出的是,考试也是一种应用。




应用英语不排斥考试。




真正掌握了应用英语,参加考试会更容易、成绩更好。设想一下,正常人和聋哑人都参加语文 高考,谁


会考得好一些呢?当然是前者。




我的


Follower


普遍顺利通过四、六级,就是有力的例证。





2


)结构





没有金刚钻,怎揽瓷器活?< /p>





应 用英语由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和专业英语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同一座金字塔(见下图


1







专业英语



商务英语




基础英语


















1.


应用英语结构图





基础英语包括日 常生活英语、学校的四、六级英语。这部分所占比例最大,约占80%。




商务英语或事务英语,包括如何书写公函、接听商务电 话和接待客户等,约占15%。




专业英语,如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等,所占比例很小,约5%。





在塔的综向上,包括:听说 读写译。也就是说,无论基础、商务还是专业英语,都要掌握这五种技能。





要努力学习,还要注意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实际上,每个学习者都在构筑自己的英语之塔。比如, 过


4


级者再去攻


6

级,实际上是底部基础英语的


.


精品文档



扩张,形成一个扩大的梯形结构。




要根据实际需求构筑自己的英语之塔。比如,如果要将英语工具用于专业,就要构筑如图 所示的结构。




2


.一切从听开始




现在问一个问题: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汉语



听说读写



能力中,哪一种能力最强?




(听众答:说,读


……





有人认为是





,有人认为是




,还有人认为是



< p>





其实,听的能力最强。




举个例子:广播里播放评书《三国演义》


,你能听懂吧?一般人都能 听懂。但如果要你复述出来,就没那


么容易了。要是写呢?不要说写出原文,写写心得体 会可能都困难,是吧?




这就 是说,对一般人来说,在语言的四种能力中,听力的能力最高;说的能力次之;读、写的能力就更


差,其中以写为最差。文盲都能说话,但不会读、写,有些文盲说话还非常诙谐、有生活气息呢!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际是大 实话)




< br>一个正常人的语言能力中,





最强,





次之,








”< /p>


最差。




如果用图象来表示,可以绘出如下图所示曲线:















2.


正常人语言能力曲线

< p>




横坐标是听说读写的能力。




纵坐标表示相应的水平。




形成一条由高到低的曲线,普通人都符合这条曲线。





但是,回过头来看看学校的 英语教学


――“



< br>的要求很低;




< p>
是空白;





的要求最高;




”< /p>


的要求也


很低。所以可以绘制出这样的曲线:














3.


学校教学要求的语言能力曲线< /p>






2


为正常人语言能力,即应用英语曲线;





3


为学校英语能力,即应试英语曲线。




将二者相比较,可以看出区别明显。




如同医院使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图


3


表 明应试英语学习者处于一种



病态


”< /p>






要注意的是,能力与投入(如时间)成正比


――




能力越高,表明投入越多;由于投入越多,能力才越高。




人的听力水平最高,说明在听力上时间的投入最多。





回顾我们从小学习母语的过程


――




摇篮里的婴儿不会说话,但天天听大人讲话。大人不知 说了多少句话,才



换来


< p>
婴儿一个字





。无论他


后来说多少话,听别人说话的时间肯定比他自己说的时间要多 得多。从摇篮时期的听力灌输,到童年时的


呀呀学语,都是这样


――


听力的接收量总是远远高于说的量。上学以后开始学习读写,而听的时间也总是


远远超过说和读写的时间。



.


精品文档





在听说读写中,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两进是两出 的基础。在听说两者中,听是



输入



,说



输出




听是说的基础。俗话说,



十聋九哑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语言能力高低表现在


输出



能力上,而



输出



的基础是



输入



。在



输入



上多下功夫,才能更多更好




输出



。一个好的演说者或写作能力强的人,一定是视多见广、阅历丰富、勤学好问的人,因为他的

< p>





多。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p>



1


)在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听力的作 用极其重要。




< p>
2


)语言学习的方向,是首先提高听力。





英语学习要高度重视听力训练。




轻视甚至忽视听力,是传统教学的误区,也是很多人没有学好或学不好英语的重要原因。




鉴于听力的极端重要性,下 一讲



首重在听


将专门进行探讨。




3


.如何学习?





在目前学校教育 条件下,要学习和掌握英语工具,不能指望学校,主要靠自己想办法,把学校教学与课


余 时间自学相结合。




自学中强调听说训练,特别要学会工具的实际应用。




可以预料,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校英语教育 不可能有根本性改观。要学习、掌握英语工具,


主要靠自己,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






学习语言应掌握有关语言学习的


――



二、基本理念:



1


.学语言一定要学会说话。





语言的最基本特 点是语音的交流。出声音才是语言,不出声音只是文字符号。如果一个人学英语却不会


说 英语,他实际上学的不是



英语



而是



英文



,是二十六个字母不同排列的



文字游戏< /p>



。从这个意义上说,


学校里教的其实不 是



英语



, 而是



英文





英语



四 (六)级证,实际上应该叫



英文


”< /p>


四(六)级证。





听说领先



是学习母语的自 然方式。凡是自然的东西学起来就容易,并能产生兴趣;反之,不自然的东西


学起来就困 难,令人生厌。




学习应用英 语,就是学做正常的事、自然的事;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自信心。




一个原本正常的人,硬要被塑造成一个哑巴,自然形同 炼狱,越学越痛苦,越学越黑暗。





2


.沟通


――


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语 言是沟通的工具。它产生于沟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沟通,而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还是沟通。




以口语学习为例。要紧紧抓住沟通,即和他人进行 实际的对话这一环节,而靠自言自语或大吼大叫(对


空气)都是不行的。




一谈到沟通,人们往往抱怨环境不好。




实际上,正是因为环境不好,才要运用我们的智慧和创 造力,想方设法创造环境,而创造了环境就要好


好利用环境。例如,组织与英语有关的志 愿者活动、英语角和


Party


等,其实质就是创造真实的语言 环境,


以进行沟通练习。



< /p>


同理,要学会写作,就要进行真实的笔头沟通,如书写英文报告、向媒体投稿和与外国人通 信等。只进


行封闭式的练笔是不行的。



.


精品文档




3


.根本在





,不必



研究






语言工具是供人使用的。




我们是工具的使用者。


对于使 用者来说,


根本的问题不是






而是






只有

< p>





才到达学习的目的,


才能享受





带来的乐趣和益处,进而更好地去





。而且





才是最好的

< br>“









是为了








了就要





,不





还不如不








有的人证书到手(学完了)


,但还不会用。那么他的问题归结到学习如何





,而不是再





语言本身。




比如,


拿到了驾驶执照,


就要用汽车这一工具解决日常通行问题,


怎么 能几十年没完没了地




< p>
开车而不


用车?




工具能用就行,不必过多地去



研究< /p>






比如,现在我用的这枝笔,对我来说,没有不行,能用就行,完全没有必要去

< p>


研究



笔杆的材料结构 、墨


水的化学元素,那是厂家的任务。我的任务是讲课,要用这枝笔为讲课服务。如果课 没讲好,却把笔研究


得精深,有什么用?将英语作为



学问



研究,甚至将英语神化、圣化,是根本性 的定位错误。位定错了全盘


必然失败。




4


.投入巨大,进步缓慢,退步却很 快。




首先是时间的投入巨大。



< /p>


想想我们从小到大,耳朵里灌了多少话,才逐渐能听懂;又张口说了多少话,才逐渐学会说


……



这一切


都是用时间耗出来的。上中学时,可能有这样的体会:要考试了,数理化还可以临时抱佛脚,但是语文不


行。语言的修炼需要长期积累,要的是平时的工夫。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不可能拼命练两天就能够 出口成


章。语言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




但语言能力的退步却很快。而在语言环境不好的情况下 学外语,更如逆水行舟,要保持原有水平都不容



――


三天不张嘴,说话就感到有些结巴。





因此,语言学习是


――




5


.勤奋者的事业。




学习语言要的是勤奋,并不需要多高的智商。


(当然,这里指的是一般的应用。


)把猫这种动物,有的人






,地球那边的人叫


“cat”


,只不过是说法不一样 ,这里面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谁会不懂?




外语学得好的人通常是个勤奋的人,但不一定聪明。国外有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某些岗位对员工 的要


求是工作认真负责,而不需要外语能力。他们用什么指标衡量呢?在招聘启事上,提 出对外语的较高要求。


为什么?因为一个人的外语能力,往往反映出他的工作态度。





学外语方法很重要,但没有捷径。




同学经常向我讨教学习捷径,




对此我经常反问:



回想一下,你学汉 语有没有捷径?





回答都是:



没有。




Ok


,在母语环境下学习母 语都没有捷径,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学外语,更没有什么捷径,只有困难更


大,需要付 出的智慧和汗水更多。




如果 你人很聪明但缺乏毅力,劝你最好不要涉足外语学习。你可能把其它的事情做得好,但是学外语不


合适。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学外语要天天与它打交 道。环境差,又没人管,只有靠自己,整个就是一个自学


的过程,首先要能管得住自己。 在这条道上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如何自我管理和控制、如何利用


资源和创造条件 ,而学会外语本身倒成了副产品。这是我自学的最深体会。




.


精品文档




下面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


――


学习动力。




如上所述,学习语言



费时间、进步慢、退步快



,而学英语更有环境差等不利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这门工

< p>
具,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支撑。




那么,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




动力从何而来?




三、目标导向




记得


1999

< p>
年那一次回国后,我在长安大学一个校区做关于英语学习的讲座,谈及英语的重要性,自己


如何克服困难坚持自学等等。那时的讲座还没有经验,还不是像现在这样分为专题的系列讲座,而 是同学


问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到会的三、四百名同学情绪高涨,我也刹不住车了,从晚上 七点一直讲到凌晨两点,


就那样同学还异常兴奋不愿离去。经我再三提议,讲座才停止。 我回到办公室后,一些同学又紧跟着来到


办公室,执意要问最后一个问题。我说天太晚了 ,下次再谈吧。但他们一定要问这



最后一个问题



,否则回


去也睡不着觉。


(我了解到,每次讲座后很多人都睡不着觉。





我说:


好吧,说吧,什么问题?





他们说:



老师,你学英语的劲头那么 大,真是不可思议。那么动力从何而来?





我当时不假思索地回答:


“< /p>


兴趣







不会吧,光有兴趣不可能有 那么大的动力!



同学说。





是啊,


我又一想,他们说的有道理,


只凭兴趣显然是不够的,< /p>


那还有什么动力呢?这个问题我还从来没


有想过。




我说,天太晚了,先回去休息,容我想好以后再讨论。




路是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但还没有总结过。同学的提 问,促使我回首往事。




反思 走过的路,可以这样说:没有兴趣是不行的。但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明确的学习任务、达


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只有兴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我可以明确地说,兴趣有,但只占


20%


,最强大的动力来自明确的职业目标,占


80%








文化革命



刚刚结束、国家改革开放之初,我正值而立之年,时任中学教师。就在那时,我调整了 自己


的职业目标:做一名走向世界的大学专业教师。这一明确的职业目标,决定了我要学 什么、怎么学和怎样


用。以英语为例,虽然我早就开始自学英语,但真正立志掌握这门工 具,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强大的动


力始于明确的职业目标。只凭兴趣,绝对走不到今天 。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学习英语必须目的明确。




其实做任何事情不都是这样吗?目的要明确,要知道为 什么要这样做?然后才谈得到如何做?





凡事皆项目



。要把英语 学习作为项目运作,而项目运作首先就要求目标明确。




明确的极具诱惑力的目标是强大动力产生的前提。




我的学习动力,源自那个对我来说高而远的职业目标。




说它高,是因为当时我的能力和目标的要求相差很大< /p>


――


听说根本不会。一个



哑巴



要张口说话走天下,


似乎是白日做梦。但那个极具诱惑力的目标激励着我发挥潜能、提高能力,梦想终于成真。




说它远,是因为作为规划,一般要十年左右的长时 间完成。我制定了十年学习计划。目标虽然很高,但


对于三千六百天中的每一步来说,又 是能够做到的。每天进步一点点儿,累加起来就很可观。后来目标大


约八年就提前实现了 。




天下的项目不就是这样完成的吗?




一般说来,目标越高,激励作用就越大,结果相对越理想。目标要切合实际,经过努力能 够实现或基本


能够实现。




各人的目标各异,但不能没有。




如果毫无目的,建议不要涉足英语学习,或者拿到四级证就算了(如果不得不过级的话)


。因为工具在于


.


精品文档






,学了不





,就没有用,只是在浪费资源(时间、精力和金钱)


、错失机遇。




人生苦短,资源有限。




有限的资源应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做正 确的事






实际上,做任何事都要先作好规划,目的要明确,要有收益,不能空耗资源、做



亏本生意






人贵在独立思考,走适合自己的路


――


从整体上把握人生/职业方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至于 学习


何种工具,则因人、因目标而异。脱离目标、脱离应用而片面强调某一种工具是错误 的。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第 一位的问题不是学什么、更不是怎么学(特别是



第二课堂



自学课程)


,首要的是

< br>制定职业规划(或就业计划)


。至于学什么和怎么学,一切以规划为导向。不同的 职业规划(或就业计划)


要求不同的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




例如,针对过了四级的同学,我专门开设了题为




四级过后怎么办?



的讲 座,为不同的学生开具不同









――


如果要考研,就要接着攻六级,扩充基础英语;


――


如果准备毕业后投身国际项目,就要赶快练口语和写 作,掌握实际应用能力;



――


如果就 业计划中根本没有英语的地位,而且对英语没有兴趣(甚至厌恶)


,那么过了四级就和英 语说


Bye- bye


,赶紧去做该做的事,如补习专 业课程、参与社会实践等。如果计划若干年后还要拾起英语,建


议业余时间至少坚持练听 力,这样既不费事,在需要时又能快速将英语



复活

< p>


(详见下一讲



首重在 听








还要感谢那些半夜追着我问 问题的同学,是他们的提问促使我思考。往事如烟,虽然亲身经历,如果不


问、不想、不 沟通,早就淡忘了。




这就是沟通的重要作用。





在座的朋友,




让我们一起来一个


Face to face


的沟通


――




请问:




你的人生/职业目标是什么?




你准备学些什么?




学习计划是什么?



=========================================== =====================


讨论




1


.问:老师,您很幸运,有家长指 导。可是我没有这样的家庭条件,我该怎么办?




答:



一个人不能决定出生的家庭,却 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我的


Follower


大多数来自农 村,家长都不


会英语。但是,通过活动,他们理清了思路、练就了能力。他们有些人就在 今天的会场。





下面请李思明同学谈谈她的体会。




李思明发言:



Hello< /p>



Everyone


< br>


I am so glad to be here and share my experience with you.


My name is Li Siming



a senior student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joring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an you imagine that I was a


“dumb



person”


five months ago? At that time, I even could not introduce myself in


English. But now, I can stand here and express myself clearly.


.


精品文档



Do you know why I have been changed so much? This is just what I want to share with you now.


First



grasp opportunity.


Opportunity is very important, and I have grasped such a good opportunity. On the eve of


Labor’s


Day of this ye


ar, I heard that Professor Li would work a volunteer to help some students learn oral English for two days. I was luc


ky to auditor the training. It is the training that has completely changed my former idea and way of English learning.


From then on, I practice everyday with the way Mr. Li taught us. Slowly, I find that I can speak better and better,


and I am confident more and more. So you can see me here.


You may ask:


“Where


to find the


opportunity?”



Dear friend, it all depends on yourself.


I study a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ut Mr. Li works at Chang`an University!


Anyway I believe what Mohammed says:


“You


have to go to a mountain if the mountain does not come to


you.”



So, I have consulted Professor Li again and again.


Oh, my whole life has been changed unexpectedly!



……



(汉译)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体会。




我叫李思明,来自西安理工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今年大四。




你们能想象吗?就在五个月之前,我还是个英语哑巴, 甚至不能用英语介绍自己。




但是现在,我能够站在这里用英语进行表达。




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就是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




第一,抓住机会。




机会非常重要。




我就是抓住了这样一次机会。




今年五一节前夕,我听说李教授在假期要做两天志愿者 ,给一些学生讲授如何学英语口语。我有幸参加


了旁听。正是这次培训,完全改变了我以 前的学习理念和方法。




从那 以后,我按照李老师的方法每天练习。慢慢地,我说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自信。所以你们能看到


今天的我。




也许你 会问:



到哪里找这样的机会?





朋友,这全在于你自己了。




李教授是长安大学的老师,而我是西安理工大学的学生!




我信奉穆罕默德的话:



山不到我的面前来,我就到山的面前去!





就这样,我不断地向李老师请教。




不曾想,竟改变了我整个人生!




……




(听众鼓掌)




谢谢李思明同学的发言!




李思明同学来自东北农村。她的体会,不知对大家有何启示?




这里我要报告一个好消息:最近,李思明同学顺利通过 世界五百强企业英语面试,并正式签约,找到理


想的工作。




一个理工大学的学生,利用好外部资源就上去了。可是 我们长安大学的一些学生,请他们参加活动他们


都不来。眼看他们丧失了很多可利用的资 源,真的替他们感到惋惜。不过也可以理解:人各有志,各走各


的路。当然,他们原来是 什么样子,后来依然是什么样子。对一个人来说,起决定因素的不是家庭、不是


.


精品文档



外部,而是自己的思路和做法。




想当初,我家孩子对我的要求也很不理解,为说服他们费了好大的劲儿。设想一下,如果 他们始终不接


受我这一套,放着这个家长又有何用?




家长不可能包办一切,他们养育我们成人就应该很感恩 了。有机会上大学,就要利用好学校和社会资源,


充实和提高自己。这种意识和能力很重 要,掌握了将受益终生。





2


.问:讲座中多次提到职业生涯规划,能否就这个问题再详细谈谈 ?




答:



职业生涯规划(


Career Design

< br>)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和价值观,将自己的职业定位在最能发挥


个人所长的 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和工作满足感。




西方管理理论指出:


“Career



Design――


人生第一课



,可见其重要性。在西方,


Career Design


是大学必修


课,一些中学作为选修课。




很不幸,上学时从来没有一个老师讲过


Career Desi gn


;但我又有幸,上高中时家长就对我进行过这方面


的指导。 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论是在计划经济的岁月还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我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不断探索自己的


Career Design


,并努力实施。




记得当我工作六、七年后,即进入



而 立之年



时,我认识了自己(职业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


,由此确


立了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做一名能够走向世界的大学专业 教师。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全面提高英语能



――

< p>
我的英语是在



文化大革命



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学的,


阅读能力很差,


听说根本不会。


而掌握英语工


具是实现职业规划的必要 条件。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在完成本职工作和担负家庭责任的情况下,业余时间


坚持自学 ,终于实现了理想的目标。




回顾走过的路,


一个很深的体会是:


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 天下学科、知识和工具那么多,学什么?


怎么学?如何用?


……



这一切,要有明确的目标为导向。不能社会什么热门就往那里 凑,别人干什么就


跟人家跑。要独立思考,要有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规划。




由于职业在人生中的极端重要性,以职业目 标为导向的学习动力巨大。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建议大家首先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职业,由此确定学什么、怎么学和如何用。





我还有



职业生涯规划



专题 讲座,欢迎参与。





3


.问:我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作为一个四十多岁、孩子已上大学的人,我 学英语不为工作、不为出国,


就是为了


Enjoy


,您的看法如何?




答:首先,对您这样一个以学为乐的人表示敬佩。




人活着就是要


Enjoy


。以学为乐,本身就是一种应用。既然以


Enjoy


为导向,就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


实施,让英语真正成为人生


Enjoy


的工具。




我还要说,有您这样一位好学上进的家长,真是孩子的福气。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长是 第一位教师。


家长的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巨大。我家孩子从小好学上进、求知欲强 ,这和长辈的模范作用、家庭


的学习氛围是分不开的。我父亲精通五、六门外语,并能应 用于职业。他退休后,七十多岁还孜孜不倦地


从零开始自学日语。一到广播讲座开播时间 ,就打开收音机认真收听学习,家里墙上贴满了学习资料。他


学日语有什么用呢?用处大 着呢!对他来说,就是


Enjoy


;对我们晚辈来说,则起着激 励作用。当时我的孩


子四、五岁,作为家长,我深深感激父亲对孩子的榜样作用。




年轻人要养成终生学习和以学为乐 的习惯,这不光是为自己,而且是为未来的家庭和子女,为民族素质


的提高。

< p>


.


精品文档





4


.问: 有人说学语言必须要有天赋,而有的人却没有这样的天赋,所以就不能学。您的看法如何?




答:



首先要明确天赋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说天赋是指要成为语言学家,那么我们一般人没有那样的天赋。



但如果说天赋是指能够一般地使用语言(如听说 )


,我们谁没有这样的天赋?文盲都会说话,人人都有语


言天赋 ,除非他是白痴或语音器官残疾者。




一个人会说中国话,就意味着他:


(1)智力够用;


( 2)语音器官正常。有这两个条件,他就应该会说


任何一种外国话。为什么不会?是因为 没有学,或者是方法不对,比如,学校的英语教育原本就是往哑巴


去培养,学生自然不会 说话,虽然他们有说话的天赋。





5


.问:请谈谈对考试的看法?




答:



考试 是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考试。我们反对应试教育,但并不是反

< br>对考试。没有考试怎么检查教学效果?怎能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我们的子女都认真对待考试。 我的外甥女高中毕业时可以保送上清华,但她不


要保送,决意要参加高考。她说,高考是 人生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放言



考上清华更风流




1996


年,她以


陕西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现在美国读博。




世上的考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考试、一种是社会考试。




学校考试大家很熟悉,就不多说了。




所谓



社会考试



,意指如何面对社会生活的挑战,诸如制定职业规划、构筑人际网络和快乐生活等。 学生


要认真应对学校考试,更要为今后的社会考试做好准备,要在社会考试中打胜仗。掌 握英语工具,不仅有


助于通过学校考试,更重要的是迎接未来的社会考试。




实际上,



如何在国内条件下掌握英语工具



本身就是 一项社会考试。


回顾这些年从家庭到学校的实践,


< p>
以自豪地说,我们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6


.问:讲座中多次提到项目管理, 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答:项目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的工作。




项目管理是



在一定的时间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团队的合作、利用一定的工具和经过一定的流


程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它是一种以工程项目管理为基础、融合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精华,在近几十年


发展而 成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 /p>


美国项目管理学家说:


“Every


th ing is a project


(凡事皆项目)



。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可以按照项目去


运作,从而把事情做得事半功倍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口语培训时,就把培训活动当作项目去运



――


有明确的目标、以团队方式运作,随时进行监控和评估等。志愿者活动也 是以项目管理模式运作,


效果也很好。




我还有


项目管理



专题讲座,欢迎参与。








.


精品文档





























海外归来谈英语(三)


---


首重在听



首重在听








“首重在听”,是我的英语学习基本原则。







本讲探讨有关听力的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首重在听”?







二、听什么?







三、如何练听力?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


精品文档







1978


年初,


一些外宾在北京某研究院进行学术访问,


陪同翻译在翻译 过程中因为不懂专业而难堪。


突然,一位年迈的研究员走出来和外宾用英语交谈,解决了 当时的尴尬……








在场的 人们感到非常吃惊,因为大家从来没有听过他说英语。特别在当时,文革浩劫刚刚结束,


研究院和国外断绝来往已经十年,专业人员把英语早就忘光了,可是他怎么竟然还能说英语?人们纷纷好


奇地向他打听其中的奥秘。原来,在文革期间,这位研究员一直在偷听“敌台”――VOA。在那 个年月,如


果被发现,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呀!虽然十年见不到英语,但他坚持收听广播 ,因而保持了对英语的记忆,


到要应用的时候便派上了用场。







冒着生命危险和电波严重被干扰的困难坚持学习,他历经的艰辛只有我们这些过来人才能有深 切


体会。他的精神值得学习,而他的经历则揭示了听力的重要作用:即使不能说、读、写 ,只要坚持听,语


言能力就能保持下来。








听的过程,是一个通过耳朵接受声音信号,进而反馈回大脑进 行分析整理的过程。







上一讲谈到:一个人的四种语言能 力中,听力应该是最高的。为此,语言学习的原则也应该是听


力为首、首重在听。







首重,意指投入要最多――时间、精力、金钱的投入,与说、 读、写相比,在听力上的投入量应


当最多。







拿时间的投入来说,回想我们从小听了多少小时才能听懂中国话!一个婴儿,家长在摇篮旁喋 喋


不休地说话,尽管小孩根本听不懂,说了很长时间,孩子才说出一个字“妈”,就这一 个字,让母亲好激


动!家长又不厌其繁地说了好长时间,孩子才说出第二个字“奶”。后 来又不知听了多少小时,孩子才会


说:“妈,我要奶”。这就是听和说之间在投入上的比 例――听的投入应该比说多几十、几百倍。







大家算 一算,自从学英语以来,自己在听力上投入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在阅读上又投入了


多少?恐怕在阅读上投入得最多吧!很多人在听力投入上严重不足,产出自然不理想,英语没学好的根子


就在这里!




一、为什么“首重在听”?



1.


听是说的前提。







想一想 我们当初是如何学会汉语的?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去“学习”过,我们只是在生


活中不断地听着、听着,然后逐渐地能听懂、进而会说话了。可见,说是“听”带来的结果。听别人说,


对于我们自己开口说话是非常重要的。听得越多,输入脑海里的信息量就越大,我们能说出的东西 也就越


多。



.


精品文档







俗话说:“十聋九哑”。一个人为 什么是哑巴?往往因为他耳聋。治哑先治聋,就是这个道理。


要治“哑巴”英语,也要先 从治“聋子”英语上下手。学音乐要注重听力,因为音乐是以声音为基础的。


而英语也是 以语音为基础的,这在下面要谈到。







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







一个人 的语言能力是表现在输出(说和写)上的,而输出的基础是输入(听和读)。所以,一定


要在基础上下工夫,才能练就(对外)沟通的能力。







见多视 广的人,语言就丰富。同理,只有听得多,才能有丰富的表达。







要练好口语,前提是提高听力。持续不断地提高听力,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说个极端的话 :


其实一个人口语能力并不用多高,


只要有很好的听力、


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就行,


他只要会说四个词――




招呼“Hello”、告别时“Bye

< br>-


bye”、同意“Yes”、不同意“No”,沟通就可以进行下去。







问题是,我国学校英语教学对“听”要求很低,“说”几乎没 有,“读”多一点,但阅读量不够、


阅读面狭窄,“写”(指书写英文文章)没有,自然 造成学生语言能力严重缺陷。







记得第一次听说四、六级要考听力 ,我激动不已。因为考试是国人的指挥棒,考试的变化会使人


们重视听力,是英语教学的 进步。




2.


从语感养成看听说重要性。









学音乐要有乐感;学美术要有美感;自行车运动员讲究车感; 做事要做出感觉,才能做好。







学一门语言,一定要培养语感。







语感从何而来?







通过听、说。语感是读、写不出来的。







没有语感的人,他学的实际不是语言,而是文字符号的罗列。一个人哪怕学了三十年英语,甚 至


可以翻译和写作,但是他不会听说,就没有感觉,实际上他掌握的是英文,是


26


个字母的排列组合。








有语感的人,那种语言对他来说才有感觉、色彩和乐趣。







学英语就应该掌握英语语感,而不仅是掌握英文。







语感有什么用?







国人对考试最有感觉,就谈谈语感和考试的关系。







大家判断以下三句话的正误:










A


我吃饭;



B


我饭吃;



C


饭吃我。(听众笑。)







这三个问题还没有写完,大家就笑了。







你们的反应怎么这么快?



.


精品文档







你们是如何判断的――凭感觉,还 是凭语法分析?(听众答:感觉!)







是的, 我们生活在中国语言环境,从小自然养成汉语语感。我们完全凭感觉,就可以迅速地选


A



并判定后两句话有问题,根本用不着进行什么汉语语法分析。







但是设想一下,对于一个正在学习汉语而没有汉语语感的外国 人来说,这可是相当的难题――他


们只有凭借语法知识答题,根据汉语语法规则第几章第 几节第几条的规定,判定第一句话符合语法规则,


而第二句、第三句……最后他们即使回 答正确,也要花费相当的时间。







感觉就是“来电”,其速度最快。







有了语 感,考试速度倍增。想要考试轻松愉快吗?那么就去培养你的感觉吧!




3.生理解剖学分析





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科研成果表明: 中国人的大脑语言区在空间位置上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者的大脑语


言区。







据研究,人脑语言功能区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鲁卡 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尔


尼克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中文)的人,如果存在 语言阅读障碍,那一定是位于大脑前部的“布鲁卡


语言区”出了问题;使用拼音文字(英 文)的人若出现语言阅读障碍,一般都是位于后脑的“威尔尼克语


言区”出了问题。






“布鲁卡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记忆主要靠“运动”;而“威尔尼克区”靠近听力区,记忆主要


靠听说。使用中文的人,平时主导语言功能的主要是前脑的“布鲁卡区”,后脑的“威尔 尼克区”几乎用


不到,因此功能极弱。这就是说,不同文字的学习记忆方法应有所不同: 学习中文要多看、多写、多说,


总之要靠“运动”来记忆;而学习英文则应注重营造一个 语音环境,注重多做听、说的练习,因为英文的


那一个语言功能区更靠近听力区。







中国人从小学习中文,从而使大脑“布鲁卡区”非常发达,而 后脑的“威尔尼克区”功能相对极


弱。这样,在接受外语时,阻力就非常大。这是很多国 人苦学英语而学成哑巴的解剖学原因。一位来自英


国的外教说,他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教英 语,从来没有见过像中国人这样学英语的――天天早上大声朗读,


但从来不说、不用。他 感到奇怪,但我们不觉得怪。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就是这样“读书”的,于是很


自然用 这样方法学英语。我们“不识英语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样,外国人要学习中文,如


果采用他们学习母语的方法,只注重语音环境是远远不够的。







少儿学外语为什么比成人快?就因为儿童的“布鲁卡区”还不发达。


因此,


4



12

< br>岁是学外语


的最佳时期。


超过这个时期,


大脑结构趋于定型,


母语保护系统的阻力就会加大。


所 以应该在“布鲁卡区”


发育成熟前学习英语,从而把英语作为终生的第二语言。为此,我 见到家长就问:“孩子多大了?赶紧学


.


精品文档



英语吧!”







成年人 在黄金时期过了以后开始学英语,自然要面临克服中文学习习惯的困难。儿童虽然有记忆


力强、建立新语言区容易的优势,但他们自律性差,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学成。而成年人只要发挥自律性和


逻辑思维力强的优势,采用正确方法,通过勤奋努力,是能够掌握英语工具的。无数事实已证明这 一点。



纵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学语言一定要符合语言规律。







听说在 英语学习中地位重要,而听又是说的先导。听力的重要性可以说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听、说、读、写的顺序不能弄颠倒。当然,在国内毕竟说得少,可以改为听、读、说、写,但听力总应列


在首位。以听带动说,听说带动读和写。很多人英语学不好,问题就出在把顺序弄颠倒了。




二、听什么?







要练好听力,必须选好教材。







听力教材选择原则:







适合就 好,由浅入深,五花八门,


Global



1.


适合就好,由浅入深







经常有人问:什么教材是好教材?







我说,适合的就是好的。







所谓适 合,就是听过十几遍(不看书),能听懂80%以上。否则该教材就太难,不适合,要向


后退,选择更容易的教材。一定要面对现实,持科学老实的态度,没有什么捷径可寻。







教材选择适当,学起来有兴趣、进步显著;反之事倍功半,备受打击,越学越痛苦。对于一个 学


习者来说,兴趣、自信心是最重要的,要保护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不要用过难的教材折 磨、打击自己。如


果你的听力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就选择小学三年级水平的听力教材。如 果你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不妨再


向后退选用小学一年级教材,甚至从幼儿园开始更好。 这样,学习过程充满愉悦和成就感,学习的乐趣又


促使你不断前进。有一天你达到三年级 水平,然后很自然地向四年级、五年级攀登。只要坚持,总有一天


会达到中学甚至大学水 平。我们从小不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吗?如果不上小学,一下上高中,谁也受不


了。< /p>




2.


五花八门







选用的教材要杂。







各种载 体――磁带、广播和电影都要听;各种形式――文章、故事和音乐都要听。不可从一而终,


.


精品文档



也不能偏食。不要整 天只听某一种,如四、六级考试题。就像吃饭一样,注重一个“杂”字。不挑食、吃


得杂 、各种营养都吸纳的人,身体才好。







隔一端 时间要更新适合自己的教材。任何教材都能使你的英语更好;但不可能只靠一套教材就把


英语学好。







学习累了,听听英语歌曲;工作间 隙,听一段英语故事。将听力练习成为生活中的乐事,为生活


增添情趣。这就是我倡导的 :“做有兴趣的事,把事情做得有兴趣。”







还要注 意通过对话提高听力。说话的过程,就是提高听力的过程,而且这是英语的实际应用,应


非常重视这一途径。







英语角是练习英语对话的地方,实 际也是练听力的课堂。那个角落是听“杂”英语的好地方――


各色人等、各种腔调、不同 口音俱全,到哪里找这么好的练就“铁耳”的场所?







遗憾的 是,有人不敢去英语角,生怕别人差劲的英语把自己“带坏”。回想一下,我们上学之前


和什么人说话最多?当然是小朋友了,怎么没有见把谁带坏?不仅没有被带坏,反而使我们在学龄前基本


掌握汉语的听说。即使在上学后,我们还是和小朋友说话为多,和说标准普通话的语文老师的交流 时间毕


竟少得多。我们不就是这样学成汉语的吗?怎么一学外语,就有那么多的害怕了呢 ?




3.


Global








当今,英语已成为“地球村”语。而地球村人都有自己的母语和口音。因此,我们要面对的是


Global


English――带有各种腔调、口音的英语 ,必须有意识地练就“耳听八方”的本事。







遗憾的 是,


国人对“纯正”英语情有独衷,


学校、

英语培训机构找外教非


native


speaker < /p>


莫属。


其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学生只能听懂文人雅士的牛津腔、 华盛顿调。而在在国际竞争场合,所谓“纯正


英语”实在是太少了。






一个人如果只习惯于教师、


磁带或电台里的“正规”发音,而听 不懂


Global


English


, 他就该倒


霉了!就像吃饭一样,只能吃精白粉,吃一点粗粮就把人咽住,怎么能行?适者 生存、优胜劣汰是市场法


则,话都听不懂的人只有被淘汰出局。






几年前 ,一个英语专业毕业生给我发来


E-mail


,说她在南方一家 电子企业做笔译。业余时间,她仍


在努力练听力――工资除生活用品外,全买了磁带练习 听


BBC



VOA

。她说不久要担任与外商谈判口译,这


是她第一次做口译,心情非常激动。过了几天 ,她又发来


E-mail


,说彻底失败,痛苦极了。原来外商来 自


中东,一口中东腔。她从未听过那种“中东英语”,紧张得不得了,根本翻不下去。外 商很恼火,老板更


生气,当场把她炒了。她很困惑――自己一个优秀生,怎么会落到这般 地步?她问我这是为什么?







我帮她分析其中的原因。在大学象 牙塔里,学生读的是莎士比亚的美文,听的是外教纯正的英语。


.


精品文档



阳春白雪,和者必寡。一旦 走出校门,碰到形形色色的俗人俗语自然无所适从。我们的教育脱离社会、脱


离市场和脱 离实际,这是表现之一,受害者是学生。







怎么办 ?只有自己救自己。磁带要听,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和五湖四海的人打交道,练就习惯


于各色“英语”的听力。







相反的,刘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职于某进出口公司,却拥有 高


超的沟通能力。刚参加工作,就游历世界各国出色地完成任务;来自印度的国际电话, 老员工听不懂,都


要请他来接。他如何练就这番本领的呢?他在校时接受了我的


Global


English


理念,有意识地 找不同国


籍的外国人练习沟通。两年期间,结交的外国留学生朋友达百人,他们大多来自 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


正是在与


Global


人们的交往中,他练就了一副


Global


的沟通能 力。







谈谈我自己的经历。我在国外当工程监理时,顶头上司的英语


very


ugly


。我听过各种各 样的


英语,他的英语是最难懂的,他一说话我就紧张。怎么办?我真想说:“老板,您的 英语发音太差了,到


伦敦去进修进修,回来我们再谈”,行吗?估计我没说完,他就让我 “Go



home!”了。







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于是我就想办法,下班后有意识和他接近,跟他聊天。让他多说 话,


我听得多了就能听懂了。要搞好工程,功夫下在工地外;当老师也是这样,功夫在课 堂外,才能把教学搞


好。




三、如何练听力?



总量控制,持之以恒,精泛结合,连听带猜。



1.


总量控制







据科学研究表明,学习一门语言听力的最低要求是


2200


小时,也就是说,要听懂一门语言,耳朵


里至少要灌进这么多时间的语音 。这是入门的要求。算一笔账:如果每天听


1


小时,需要听


6-


7


年才能


达 到这个最底门槛;如果每天听两个小时,这路要走


2-3


年……







大家算一算,你的英语听力总计达多少小时?离


2200


小时还差多少?







很多同 学为自己的听力差而着急,但一算听力总时数,还不足两百小时――零头都不到,路还远


着呢!



时间不到,不要急噪;时间一到,就会见效。







水滴石穿,一滴、两滴没有变化,一千滴、两千滴也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当水滴以万为单位计 数


时,石头就会有变化了,即所谓“量变导致质变”。同理,听力的质变或者说飞跃,也 是量的积累结果。


我们哪个人听不懂中国话?如何学成的?假设我们从小平均每天听


2-3


小时(其实远不至此),一年累计


千 余小时,十年下来,听力达万余小时。我们都经历过这样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是自己没有感觉到。只

< p>
.


精品文档



要达到相 当的量,谁都会发生“质变”,文盲也会说话,道理就在于此。







如何达到总量的要求?



只有靠每日“ 分”量的积累,别无他法。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听力练习计划――每日听多少,每月听


多少,何时达到多少量?……







听力练习应当是每日必须完成的功 课,即使不能每日说、读、写,也要每日听。根据自己的情况,


定一个每日听力的底线, 比如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可以分为两、三次(每次30或20分钟/次),但


既定的量 一定要保证。闲时可以定得高些,如两、三小时。每次不要超过一小时,因为超过一小时人会疲

< br>劳,疲劳状态下听的效果不好。将听力融入生活之中,成为生活的必需。如果哪天没有听,就觉得不对劲,


像少了什么似的,


Ok,


那你的听力 就有希望了。口语也是这样,如果觉得不对劲,好像少了什么似的――


原来好久不说英语 了,赶紧找个地方(如英语角)说说话把“病”就治了,


Ok,


那口语也就不会离你而远


去了。







语言是一个慢功夫,不可能在短期出“奇迹”。学英语,就要坚持天天和英语打交道。每天听 一


小时、连续听十天的效果,胜过一天听十小时,然后一星期不去碰它。







语言是工具。工具的掌握在于熟练。而熟练基于大量和反复的 运用。比如说,对于飞行员飞行熟


练程度的考核,要用多少飞行小时来评价。两个飞行员 ,一个是一万飞行小时,另一个是一千飞行小时,


他们哪个飞行水平高,不言而喻。





2.


持之以恒







我们生活在母语环境,从小在不经 意中逐渐掌握了汉语听力;而英语没有环境,必须靠自己创造


环境和利用环境,以达质变 之目的。靠什么?靠的是持之以恒,靠的是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







如同万里长征,想一想那么遥远。但实际上二万五千里也是一个有限的数字,走一步离目的地 近


一步。纵有千难万险,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不是走到了延安?后来又跨进了中南海?< /p>







著名口译专家朱彤,上大学时每天听


12


小时,听了


2000


盒磁带。







同学,请问你听了多少盒磁带?







我不问你“有”多少盒磁带。因为我知道,很多人的磁带,买了以后连盒子都没打开过。







有的人不是踏踏实实走路,还没听多少小时就急了,好象长征 刚从瑞金出发、还没走出江西就急


了,那还能行?还有的人总想找捷径。方法是很重要, 但没有什么捷径,最重要的是要一步步往前走。







我在北 京学习情报专业时,刚上学时,我是班里听力最差的学生。其他同学在中学、大学学的是


英语,甚至还有的人从事口译工作。我的英语(阅读)是完全自学的,从来没有听过,完全是一个“聋哑”


人。刚上课时,一句话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当时每一个宿舍配发一台录音机,而舍友们从来 不听。刚


.


精品文档



好,我就放在床头天天听,没有事的时候就往耳朵里面灌。两年下来,我的听说能力突飞猛进,成了班 上


的优秀学生,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


精泛结合







精听,就是要求每个字都要听懂, 精益求精;泛听,创造英语学习环境,能逮住多少是多少,囫


囵吞枣。

< br>






精听方法:反复听数遍乃至十几遍,直至实在不能进展下去时 ,才看书、查生字,然后再听、再


看……直到听懂


100%








精听材料的选定:如果听十几遍能 懂80%以上,说明材料难度合适,适于用作精听材料。如果


达不到这个比率,说明该材 料对你来说太难了,必须选用更为简单的材料。







为了学 习“地道”发音,还要边听边


follow


。这样把听力材料用 “足”,就是说,跟着磁带模仿,


练习语音、语调,有利口语提高。



4.


连听带猜







听的时候要注重听意思,不要在个别字句上抠来抠去。这种能力和习惯很重要,必须经过训练 才


能养成。







练听力 一定要先听、不要看书,连听一、二十遍,直至听不下去;然后打开书,阅读、查词汇和


词组,合上书,再听十遍,直到再也听不下去;然后再看书,再听……直至全部听懂。







为什么要强调先听再看?







在听的 时候,总有听不懂的地方,就要靠猜,象猜谜语一样去猜想和判断。所谓猜,就是有一两


个字词甚至一两段都听不懂,但是根据能听懂的上下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进行联想和判断。这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人不可能把别人说的每一个字都听得一清二楚,即使我们日常听人说汉语 的时候,


也需要这种联想和判断能力。这种能力越高,听的能力才真正的高。从某种意义 上说,练听力就是练猜的


能力。“猜”中越多,听力越强。







既然要猜,当然不能“先看再听”了。







回想小时候学猜谜语的情况,哪里有这样教小孩猜谜语的:先告诉你,下面的谜底是“花生” 。


然后再说:“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你已经知道了谜底,还猜什么!有 这样学猜谜语的吗?



因此,学习猜谜语,必须先不知道谜底, 要靠自己去猜。比如,大人说:“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是个黑


葡萄。”然后给一个小提 示:打一身体器官。那么你根据谜语的内容、个人的经历和经验进行联想想、判


断,这样 才能逐渐学会猜谜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