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训练试题(Word版)
-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训练试题(
Word
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
1
.
指出下面病句的毛病并修改。
p>
①
中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
苦恼啊!
②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
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③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④
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答案】
①“
分享
”
与
“
苦恼
”
搭配不当,应改为
“
分担
”
;
②“
无时无刻
”
与
“
都
”
搭配不当,应将
“
都
”
改为<
/p>
“
不
”
;
③“
生活水平
”<
/p>
与
“
增强
”
p>
搭配不当,应将
“
增强
”
改为
“
提高
”
;
④“
鲜艳
”
与
“
地方色彩
”
搭配不当,应改为
“
浓郁
”
。
【解析】
【分析】本题是病句修改的
考查。首先要明白病句的类型有哪些,然后结合句子
“
诊断
p>
”
出具体有什么语病,在此基础上来进行修改。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
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
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
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
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
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
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
调,再分别找出句子,再
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
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
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
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
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
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本题是对搭配不当类型的考查。
【点评】此类考查句子语病
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在结构(搭配、多余残
缺、语序、杂糅)、语意(歧
义、自相矛盾、指代不明、不合逻辑)上的常见语病类型。
2
.
修改病句。
①
首届镇江新区
“
庆中秋
”
活动,于
2017
年<
/p>
10
月
3
日,在
圌山脚下盛大开
幕。
②
本次活动以
p>
“
温馨中秋节,幸福宜地人
”
为主题,由美食美味、怀旧体验、文艺演出
三个系列。
③
除举办大巡游、抖空竹等传统民俗活动外,还创新形式,开展宜地达人秀等
诸多板块。
④
众多大量的活动,不仅为我们营造
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还让我们重温了传统
民俗的滋味。
【答案】
第
②
句,在
“
系列
”
后加
“
组成
”
或将
“
由
”
改为
“
有
”
。第
③
句,
“
开展
”
改为
“
设置
”
。
第<
/p>
④
句,去掉
“
众
多
”
或
“
大量
”
中的一个。
【解析】
【分析】要掌握病句的常见
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
能力。第
②
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补充上
“
组成<
/p>
”
;第
③
句搭配
不当,应改为
“
设置
……
板
块
”
;第
④
句语义重复,应该删去
“
众
多
”
或
“
大量
”
。
故答案
为:第
②
句,在
“
系列
”
后加
“
组成
”
或将
“
由
”
改为
“
有
”
。第
③
句,
“
开展
”
改为
“
设
置
”
。第
④
句,去掉
“
众多
”
或
“
大量
”
中的一个。
< br>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
析病句原
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3
.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与发达地区相比,
①
重庆中小学生存在矮个多、胖墩多、近视
眼多等。挑食、偏食,
②
形成了一部分学生营养摄入不足
,
不利于长高。而过多的食用高油、高热和高糖食品,
会让无法消耗的能量转
化成脂肪,积蓄在体内,形成
“
胖墩
”
身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
一方面与他们的胡萝卜素、维生素
等缺乏有关,另一方面,课业负担和娱乐负担造成用眼
过度,
③
影响危害了视力健康。
④
有关部门已专
门对这一现状进行研究和调查
,
并寻找
相应对策。
< br>(
1
)第
①
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________
。
(
2
)第
②
处搭配不当,应将
________
改为
________
。
(
< br>3
)第
③
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p>
________
。
(
4
)第<
/p>
④
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_______
_
。
【答案】
(
1
)特征
(
2
)形成;导致
(
3
)影响
(
4
)调查和研究
【解析】
【分析】(
p>
1
)因为题干中有提示,所以相对来讲,降低了修改的难度。我们可
以
根据小题中的提示,找出各句的毛病所在,然后进行修改。第一个句子
“
存在
”
没有宾语。
(
2
)第二个句子<
/p>
“
形成
”
后面的
宾语搭配不当。
(
3
)第三个句子
“
影响、危害
”
重复啰嗦。
(
4
)第四个句子
“
研究和调查
”
不合逻辑,应将两个词语调换。
故答案为:
(
1
)特征
(
2
)形成
|
导致
(
3
)影响
(
4
)调查和研究
【点评】修改病句时,要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对句子的改动尽可能要小,改
完后认
真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
4
.
下面一段话中有
< br>4
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四日市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吸入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
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
害,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
癌等
……
。既然四日市呼吸
系统病患者
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解决,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
“
四日
市哮喘病
”
。
【答案】
①“
p>
常年累月
”
改为
“
长年累月
”
;
②
删掉
“
等
”
及省略号后的句号(或删掉
“……”
)
;
③“
既然
”
改为
“
由于
”
或
“
因为
”
;
④“
解决
”
改
为
“
缓解
”
。
【解析】
【分析】
①
用词不当,把
“
常年累月
”
改为
“<
/p>
长年累月
”
;
②
标点误用,删掉
“
等
< br>”
及
省略号后的句号(或删掉
“
……”
);
③
关联词使用不当,把
p>
“
既然
”
改为
p>
“
由于
”
或
“
因为
”
;
④
搭配不当,把
“
解决
”
改为
“
缓解
”
。
p>
故答案为:
①“
常年累月
< br>”
改为
“
长年累月
”
;
②
删掉
“
等
”
及省略号后的句号(或
删掉
“……”
);
③“
既然
”
改为
“
由于
”
或
“
< br>因为
”
;
④“
< br>解决
”
改为
“
< br>缓解
”
。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识及修改和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能力。解答时注意病句的常见
类型,如成分残缺和赘余、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结构混乱、重复啰嗦、搭配不当等。结
合具体的语句,准确地辨析语病。最后写出修改的方法即可。
5
.
下面一
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
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
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②
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
/p>
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③
开展防电信诈骗进
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的需要。
【答案】
第
①
句,将
“
泛滥
”
和
“
滋生
”
交换位置;第
③
句,在
“
校园
”
后加
“
活动
”
.
【解析】
【分析】第
p>
①
句,将
“
泛滥<
/p>
”
和
“
滋生
p>
”
交换位置;第
③
句,在
“
校园
”
后加
“
活动
”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
辨析和修改,掌握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
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赘余
等。注意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
顺,前后是否搭配,语序是否合
理等,然后修改。如果凭语感找不出来,可以压缩句子主
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
得当。第一句语序不当,将
“
泛滥
”<
/p>
和
“
滋生
”
p>
交换位置;第
三句缺少宾语,在
“
校园
”
后加
“
活动
”
。平时要加强朗读,增强语感。还可以对
常见病句进
行归类整理,熟记一些例句,考试时可以做比对用。
6
.
下面语
段中,画线的
①②
两句中存在语病,第
③
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一
一加以改正。
①
太阳太热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
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②
我预料这几年国外,对你
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③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
安慰你,鼓励你。
【答案】
①“
热烈
”
改为
“
强烈
”
;
②
将
“
这几年
”
与
“
国外
”
位置互换,或在
“
国外
”
的后面加上
“<
/p>
的生活
”
;
③<
/p>
最后一个逗号改为顿号,因为此句中标点的层次为:
①
分号,
②
逗号,
③
顿号。
【解析
】
【分析】本题是对语病修改和标点符号用法的考查。第一处用词不当,太阳光不
能是
“
热烈
”
而应该改为
“
强烈
”
;第二句中
“
这几天
”
与
“
国外
< br>”
位置颠倒,应该互换,语序不
当,或者在
“
国外
”
的后面加上
“
的生活
”
。成分残
缺。第三处中的
“
安慰你
”
和
“
鼓励你
”
是并列
关系的短语,中间应该用顿号。
【点评】本题是对修改病句和标点符号用法的考查。分清病句的几种常见的类型和搞清标
点符号使用规则是做此类题目的关键。
p>
7
.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
,请加以修改。
①<
/p>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
4
月
15
日起,举办第一届奥运
歌曲征集活动。
②
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
5
届,每届评出
10
首歌曲进入北
京奥运会主题歌
候选歌曲。
③
这些候选
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
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
,作为北京
2008
年奥运会主题歌。
【答案】
①
介词不当,
“
在
”
改为
“
从
”
,或删去
“
在
”②
< br>搭配不当,把
“
进入
”
改为
“
作为
”③
语
序不当,
“
广泛<
/p>
”
移至
“
传唱<
/p>
”
前,或删去
“
广泛
”
。
【解析】
【分析】本题是对病句修改的考查。做病句修改题首先
要明白病句的几种类型,
然后根据对句子的审计找出病因,最后可以把病句修改成成没有
问题的句子。第一句中的
在
……
时间
“
与
”
从
……
起
“
是两种结构的杂糅,只能保留其中一种就行了。第二句中
”
进入
“
与
”
< br>歌曲
“
搭配不当。第三句中
”<
/p>
广深
“
是修饰
”
传唱
“
的,语序不当。
【点评】拿到一个病句的时候,大家要记得,先看一下主谓宾,有没有缺失。
如果有缺
失,看一下是不是可以从别的连贯的句子里找到相应的主宾,如果可以找到,一
般情况
下,这个句子在主谓宾方面就不会出现错误;再次通读整个句子,然后看一下,是
不是在
表达同一个意思,例如,是不是都做支持的语气或者是否定的语气。如果是出现了
句子的
矛盾的话,是指同一个句子里,则这个句子就是病句你需要做改正了;当然了,接
下来,
就是要看整个句子的前后句意的关系了。看是不是都在表达同一个支持度或者是同
一个否
定度。
8
.
下面每句话中均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
创
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
拙设施。
②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
力度的大小是成
功的关键。
③
我们要树
立
“
虞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
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
人翁姿态参与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
。
【答案】
①
语序不当。
“
不仅
……
而且
……”
的内容
要互调。应改为
“
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
基础设施,而且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
”②
搭配不当
。删去
“
的高低
”“
< br>的大小
”
或在
“
成功
”
后加上
“
与否
”
或将
“
成功
”
改为
“
成败
”③
赘余。删去
“
p>
投身
”
或改为
“<
/p>
投身到创建活动中
去
”
< br>。
【解析】
【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语病修改的能力。语病修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语
法、逻辑和修辞三个方面。常有错误为搭配不当、自相矛盾、结构混乱、成分残缺等。该
题
①
,
“
不
仅
……
而且内容颠倒了;
②
搭配不;
③
赘余,应删掉
“
投身
”
等。
【点评】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9
< br>.
下面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可以直接完整地写出修改办法)。
①
创建示范文明城
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
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②
在全国文
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和创建力度是能否创建成功的关键。
③
我们要树立
“
嘉兴是我家,文明靠
大家
”
,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
去。
【答案】
①“
不仅
……
而且
”
的内容对调;
③
在<
/p>
“
嘉兴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
后面加
“
的意识
”
【解析】
【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
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
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①
句语序不当,应该是
先
“
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
,再
“
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位
p>
”
;
③
句缺少宾语。在
“
嘉兴是我
家,文明靠大家
”
后面加
“
的意识
”
。
故答案为:
①“
不仅
……
而且
”
的内容对调;
③
在
“
嘉兴是我家,文明靠
大家
”
后面加
“
的意识
”
【点评】病句是指不符合
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
志。对考生来说,一方面
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
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辨
析句子正误,首先得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
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
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
一些句子的毛病。
10
.
修改
下面病句。
(
1
)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
故不
再发生。
修改意见:
________
(
2
)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
病情加重。
修改意见:
________
【答案】
(
1
)应将
“
不再
”
改为
“
再次
”
(
2
)在
“
过敏
性鼻炎
”
后加
“
患者
”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语病辨析和修改能力。(
1
)否定不当。应将
“
不再
”
改为
“
再
次
”
。(
2
)
成分残缺。在
“
过敏性鼻炎
”
后加
“
患者
”
。
【点评】病句类
型主要有
: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
对,三看修
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
该掌握一定
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11
.
阅读
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
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
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句名篇却不多。唐代诗歌语
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
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p>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
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
。唐诗中多七言
律诗、五言
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
感,便于记
诵。
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
1
)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2
)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________
。
【答案】
(
1
)
“
改善
”
改为
“
提高
”
。
(
2
p>
)诗歌的格律化的运用
【解析】
【分析】(
1
)
主谓搭配不当,
“
程度
”
不能和
“
改善
”
搭配,应把
“
改善
”
p>
改为
“
提
高
”
。
(
2
)这一段话说明唐诗流传甚广的原因,这个原
因是什么呢,其实这段话的最后就进行
了总结,即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
感,便于记诵。由此可知,横线上应填
的一句话是:
诗歌的格律化的运用
故答案为:
⑴
“
改善
”
改为
“
提高
”
。
⑵
诗歌的格律化的运用
【点评】
⑴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
不当、动
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
当。答题
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和修改。
⑵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
能力。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补写
合适的句子。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
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2
.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 br>
一天,有位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
p>
①
想让他认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旅行结
束后,父亲问:
②“
你知道这回穷人是怎么过日子了吧?
p>
”
儿子回答:
“
我
发现咱家仅有一
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
③
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
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
!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
”
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儿子接着说:
④“
感谢让我明白
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
p>
【答案】
①
词语误用。将
< br>“
认识
”
改为
< br>“
见识
”“
了解
”
;
②
语序不当。
“
这回
”
应放到句子的前
面;
③
关联词搭配不当。
“
才
”
改为
“
却
”
;
④
成分残缺。在
“
感谢
”
后加上
“
父亲
”
(加上
“
他
”“
他们
”“
生活
p>
”
均可)。
【解析】
【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
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
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 A
成分残缺;
B
前后矛盾
;
C
用词不当;
D
词序颠倒;
E
搭配不当;
F
语义重复;
G
不合逻辑;
H
句式杂糅;
I
表意不明等。
p>
①
词语误用。将
“
认识
”
改为
“
见识
”“
了解
”
;
②
语序不当。
< br>“
这回
”
应放到句子的前面;<
/p>
③
关
联词搭配不当。
“
才
”
改为
“
却
”
;
④
成分残缺。在
“
感谢
< br>”
后加上
“
父亲
”
(加上
“
他
”“
他们
”“
生
活
”
均可)。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 p>
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13
.
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
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②
他把红烧肉没有做好。
③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④
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
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答案】
①
应改为: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
、精美的中文小说。
②
应改为:他
没有
把红烧肉做好。
③
应改为:
“……
p>
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
……”④
应改
为:
“……
才
知道你由于正忙着
……”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
缺、成
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
题,就
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①
本句定语的顺序不当。
< br>“
我买的
”
,表领属性词语;<
/p>
“
三本
”
,
p>
数量短语;
“
很有教育意义的
”
,动词短语;
“
精美的<
/p>
”
形容词短语;
“
中文
”
,表性质的名词。
②
本句状语的顺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
“
把
p>
”
字结构做状语时,要放在否定词后面。
③
词
序不当。
“
发展
”“
运动
”“
变化
”
,三个词语之间,首先应该是
“
运动
”
,由运动引起
“
变化
”
,有
变化才能
“
发展
”④
词序不当。
“
由于
”
应放在
“
你
”
后面。
故答案为:
< br>①
应改为: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 br>②
应改为:
他没有把红烧肉做好。
③
应改为:
“……
永远在那儿运动、
变化、发展
……”④
应改为:
“……<
/p>
才知道你由于正忙着
……”
【点评】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 p>
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 p>
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14
.
学习
完《变色龙》后,班级开展
“
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
p>
”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
你参与。
(
1
)某同学写了一副对联的横批和上联用来评价奥楚蔑洛夫,请你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补写出下联。
横批:媚上欺下
上联:面对权贵趋炎附势尽显奴才脸
下联:
________
(
2
)请从
“
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
”
中挑选
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一段心
得,不超过
60
< br>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
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
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
的辛酸艰苦。
(
3
< br>)
“
变色龙
”
< br>比喻像奥楚蔑洛夫这样
“
多变
”
的人。请说出下列称呼分别比喻什么样的人。
①
铁公鸡:
________
。
②
笑面虎:
________
。
③
地头蛇:
________
p>
。
(
4
)某同学为了解作家契诃夫,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时产生了一些错误,请你帮助修
改。
【甲】
90
年代是契诃夫创作达到高峰的时期,创作了不少杰作。【乙】除了契诃夫自己主
< br>动研究现实外,由于九十年代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也给了他不少的影响,使他对
< br>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他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也更加深入。在著名小说《装在套子里
< br>的人》中,【丙】他编造了一个恐惧一切新事物、顽固地维护旧制度的典型人物别里科夫
< br>的形象。契诃夫相信旧制度一定会灭亡,新的生活必然会到来。在剧本《樱桃园》里,他
< br>喊出了
“
新生活万岁!
”
①
【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语病,
应在
“________”
前加
“__
______”
。
②
【乙】处画线句中存在缺少主语的语病,应将
“________”
去掉。
③
【丙】处画线
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________”
改为
p>
“________”
。
【答案】
(
1
)看到百姓专横跋扈露出虎狼相
(
2
)示例一: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宝刀在刀光剑
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
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示例二: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
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
出了一个迂腐读书人的自命清高。
示例三: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
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p>
示例四: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下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
p>
中读出了沙皇政府腐朽黑暗的统治。
<
/p>
(
3
)比喻极度吝啬的人;比喻外貌和善
而内心凶狠的人;比喻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
恶霸
(
4
)创作了;他;由于;编造;塑造
【解析】
【
分析】(
1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对联的有关知识要熟悉,尤其
是
“
上下联字数
必须相同
”“
要词性相对
”“
要内容
相关
”
这三点要牢记便不难写出合适的下联了。这幅对联是
p>
评价奥楚蔑洛夫,这幅对联的横批是
“
媚上
欺下
”
,上联是写奥楚蔑洛夫对统治者的态度,
下联应该对奥楚蔑洛夫对百姓的态度,上联
“
面对权贵
”
属于动宾短语,
“
< br>趋炎附势
”
是四字
成语,
“
尽显奴才脸
”
是动
宾短语,
“
奴才脸
”
< br>是偏正短语。因此所对的下联也要符合这合这
个特点。如:
看到百姓专横跋扈露出虎狼相。
(
2
)示例中的心得首先介绍祥子的身
份,然后再描写他日常工作的一个场景,最后再写
自己对此的感悟,答题时可从这几个人
物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写一段心得即可。如:杨
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宝刀
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
赤子之心。
(
3
)比喻
就是又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此题要结合平时对这些动物的印象再结合关键的
形容词进行
联想,把它与生活中的某一类人建立联系,如公鸡全身都是羽毛,非常的漂
亮,但铁公鸡
身上的羽毛想拔也拔不掉,由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非常吝啬的这一类人。老
虎非常的凶猛
,而笑面虎就是表面来看比较和善的老虎,由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外貌和善
而内心凶狠的
人。蛇是一种有毒的动物,而地头蛇就是待在地头其他动物都不能通过,无
法好好生存的
一种蛇,由此可以联想到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
(
4
)【甲】缺少主语,谁创作了不少
杰作呢?这个句子缺少主语,根据语境应该是契诃
夫,这里可以用他代替。【乙】
“
由于九十年代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也给了他不少
的影响
”
缺少主语,
<
/p>
应删去
“
由于
”
,这样这个句子的主语就是
“
九十年代
俄国革命运动的发
展和高涨
”
。【丙】
谓语中心语
“
编造
”
< br>和宾语中心语
“
形象
”
搭配不当,应把
“
编造
”
改为
“
塑
造
”
。
故答案为:
⑴
看到百姓专横跋扈露出虎狼相
⑵
示例一: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
,挥着一把宝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
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示例二: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
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
出了一个迂腐读书人的自命清高。
示例三: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
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
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
爱国情感。
示例四:奥楚蔑洛夫,
一个沙皇政权下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
中读出了沙皇政府腐朽
黑暗的统治。
⑶
< br>比喻极度吝啬的人;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比喻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
霸
⑷
创作了;他;由于;编造;塑造
<
/p>
【点评】
⑴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拟
写对联的要求是:
①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
“
仄起平落
”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
p>
平声。
③
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
/p>
“
虚对虚,实对实
”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
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
衔接
,但又不能重复。
⑵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
< br>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
< br>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
< br>也要一致。
⑶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词语的意
< br>思,生活处处有语文,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手机等也要注意理解积累。在理解词
< br>语的意思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提示去分析,然后即可正确解答词语的意思。
⑷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先
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
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
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
当。句子的病因大概有:语序不
当、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成分多
余或残缺。修改方法是补法,删
法和换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修改即可。
< br>15
.
学完本文后,某校九(
2
)班举行了
“
丰富的无言之美
”
主题活动,各小组以
“
诗词之美
”
和
“
雕塑之美
”
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
1
p>
)【诗词之美】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
< br>
春风知别苦,不遣
___
_____
青。(
A
.松枝;
B
.柳条)
(
2
)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
配合大赛宣传写了
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________
(
3
)【雕塑之美】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
,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
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
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
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
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
雅。
①
【甲】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
当的问题,应把
“________”
与
“________”
调换位置。
②
【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
“______
__”
后加
“________”
。<
/p>
【答案】
(
1
)
B
;这是
一句送别诗。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
“
柳
”
和
“
留
”
谐音,
常用
“
柳
”
来表示
“
留下来
”
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 br>
(
2
)展想象感悟意境
(
3
)从;雕像;
智慧;的感觉
【解析】
【分析】(
1
)要从意象的角度分析,在诗词
中,
“
松枝
”
代表着是坚强不屈,不怕
困难打倒的精神,它孤独、正直、朴素、不怕严寒,四季常青是
一个真正的强者,以松柏
象征坚贞等。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蕴含惜别
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
艺术特征。古人在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
习俗,在文人墨客中更为
常见。这是一首送别诗,因此应该用
“
柳条
”
。而且松枝四季常青,而春天的
时候柳树才发
芽,抽出细长的柳条。
(
2
)仔细
分析上联特点,
“
读诗文
”“
传承国学
”
都属于动宾短语,因此下联形式上要
符合这
个特点,内容上要和这次活动的主题相吻合,如:展想象感悟意境
。
(
3
)【甲】这句话缺少主语,如果把
“
从
”
和
“
雕像
”
调换位置,那么这句话的主语
就是
“
雕
像
”
。【乙】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
“
的感觉
”
。
故答案为:
⑴
B
;这是一句送别诗。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
“
柳
”
和
“
留
p>
”
谐音,常
用
“<
/p>
柳
”
来表示
“<
/p>
留下来
”
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⑵
展想象感悟意境
⑶
从;雕像;智慧;的感觉
【点评】
⑴
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
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
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
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
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
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
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
意象。
⑵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
对偶原则
,要求上下联字数相
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
②
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
补,或对立,或承
接;
③
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
免同一
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④
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
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
较宽。
⑶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
法
,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