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多次相遇追及
-
多次相遇问题
知识模块
1.
多次相遇
a
、相遇次数
1
,
2
,
3
次
——画图
用结论
b
、相遇次数
3
次以上的
——插旗法
c
、求次数
——折线图
——柳卡图
例题讲解
1.
插旗法
a
、相遇次数较少
< br>【引】甲、乙两人分别从
A
、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距
A
地
70
米,相遇后
甲到达
B
地返回向
A
行走,乙到达
A
地后返回向
B
地行走,甲、乙第二次相遇地点
距
B
地
10
米,那么
A
、
B
两地相距多少米?
【答】全程
=7
0
×
3-10=200
(米)
【变】甲、乙两人分别从
A
< br>、
B
两地出发,第一次在
C
p>
相遇,
距
A
点
p>
70
米,相遇后继续向前走,
又在
D
点相遇,
距
B
点
10<
/p>
米。求圆形轨道的周长。
【答】半程<
/p>
=70
×
3-10=200
(米)
;所以周长为
400
米。
【第一讲
例
2
】甲乙二人同时分别从
A
、
B
两地出发,相向匀
速而行。
< br>甲到达
B
地后立即往回走,
乙到
达
A
地后也立
即往回走。
已知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离
A
,
B
中点
2
千米靠
B
一侧,
第二次相遇在离
A
点
6
千米处。
A
p>
、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br>
【答】
甲走路程
乙走路程
第一次相遇
半
+2
半
-2
第二次相遇
4
半
-6
2
半
+6
4
半
-6=
3
(半
+2
)
所以
半
=1
2
米;全程为
24
米。
b
.相遇次数
3
次以上
【铺】甲、乙
两人分别从
A
、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40
米
/
秒,乙的速度为
30
米
p>
/
秒,
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三
次相遇的地点相距
100
米,那么
A<
/p>
、
B
两地相距多少米?
< br>
【答】
40
:
30=4
:
3
所以把全程分成
3+4=7
份
相遇次数
1
2
3
n
两人合走全程
乙走的份数
1
3
5
2n-1
1
×
3
3
×
3
5
×
3
(<
/p>
2n-1
)×
3
如图,第二次与第三次相遇点相距
100
米,所占份数为
p>
4
份。
所以全程
为
100
÷
4
×
7=175
(米)
【总结】基本结论:
1.
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第
n
次相遇共走
2n-1
个全程。
2.
两人同时从同
地同向而行,第
n
次相遇合走
2n
p>
个全程。
【变】若
2010
次与
2011
次相遇点相距
100
米,求全程?
相遇次数
2010
2011
两人合走全程
乙走的份数
4019
4021
4019
×
3=12057
4021
×
3=12063
乙一来一回走
14
份为一周期,
12057
÷
14=861
„
3 12063
÷
14=861
„
9
所以
2010
次在
F
点相遇,
2011<
/p>
次在
D
点相遇。全程为
< br>100
÷
2
×
< br>7=350
米
【例
1
】
(上海第三届“中环杯”试题)甲、乙两车分
别从
A
、
B
两
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
A
、
B
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
3
,并且甲、乙两车第
2008
7
次
相遇的地点和第
2009
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
120
千米
(
注
:
当甲、乙两车同向时
,
乙
车追上甲车不算作相遇
)
,那么,
A<
/p>
、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答】甲乙速度比为
3
:
7
,全程分成
10
份
相遇次数
2008
2009
两人合走全程
甲走的份数
4015
4017
4015
×
3=12045
4017
×
3=12051
甲一来一回走
20
份为一周期,
12045
÷
20=A
„
p>
5 12051
÷
20=B
p>
„
11
120
÷
4
×
10=300km
。
c
.求次数
【例
2
】
(
“
学而思”杯试题)甲、乙分别从
A
、
B
两端同时出发,在两地间往返运动,甲每
分钟行
20
米,乙每分钟行
25
米,
A
、
B
两地相
距
100
米,他们有时迎面相遇,有时
追逐相遇,那么在
1
小时内他们相遇了多少次?
【答】甲跑完一个全程用时:
100
÷
20=5
(分钟)
<
/p>
乙用时:
100
÷
25=4
(分钟)
<
/p>
周期
2[4
,
5
]=40
(分钟)
如图,
1
小时包含一个周期加
20
分钟。共相遇
14
次。
【拓】问(
1
)
20
分钟内哪次
距
A
地最近(
20
分除外)?
(
2
)最近距离为多少?
(
3
)第二次距
B
地多远?
p>
【答】
(
1
)第三
次相遇
(
2
)
三角形相似
距甲:距乙
=
(
12-1
0
)
:
(
15
-8
)
=2
:
7
。
100
×
2
200
=
(米)
2
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