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风俗
-
汕尾是比较特殊的,
古代的时候属于惠州那边的,
近代又被划到汕头那边去,
所
以既有客家人的习俗,
又很像潮汕人,
反正现在的世界走相同一,
就无
所谓是哪
个民系的啦,
那汕尾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因为
汕
”
的意思是海滩的高处,
而这里又以
美丽滨海风光著称,故得名
“
汕美
”<
/p>
,
“
美
”
与
“
尾
”
谐音,后来就把
“
汕美
”
叫做汕尾。汕尾港早在宋初就成为商埠,曾经是
“
舟楫云集
”
之地,二十世纪二十
年代有
“
小香港
”
之称。
跟汕头没什么关系。
现在的汕尾包括了汕尾城区
,
海丰县,
陆丰市,陆河县等。有
52
71
平方公里,总人口
213
万,如果
要算上港澳同胞,
海外侨胞的话还要另加百万人。
在全国,
p>
可能会有不少朋友,
甚至在广东的朋友
也许
连汕尾的名字都未听说过,
或也仅限于听说而已,
并不真正对汕
尾有多少了
解其实,
只要提起汕尾的另一个名字
——
海陆丰,
则恐怕普天之下,
就算是海外,
也没有几个人会不知晓的了!如就有这样一句民谚:
“
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
”
有人
对它作了这样的诠释,
坚韧而彪悍的民风,
总是孕育着躁动的期
待,
总是积
淀变革的渴望,蓄势待发之后爆一声:嗨,咱们的海
陆丰!汕尾市,就是基本上
是在原海丰县、陆丰县的基础上设立的!说到汕尾,是绝对避
不开
“
海陆丰
”
这几
个字的!
“
海陆丰
”
在全国、
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要远较
“
汕尾
”
< br>为高,
要响亮得多!
(近年来,有不少人纷纷提议,要将
汕尾市改为
“
海陆丰市
”
,甚至连本地的省人
大代表也将此正式做为提案,提交到了省九届人大进行审
议!)
现在许多人对海陆丰人的评价最多的就是凶悍
,
狠
.
,
打架都是一村一村为单
位的,
确实
< br>,
海陆丰人确实很凶悍
,
这其实
跟海陆丰人民在抗日及革命所表现出来
的英勇是一样的
.
当时很多人是“石敢当”,拿着棍棒锄头把那些反动派打得落
花流水,
所以才有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丰苏维埃政府。
这个小小的
苗头点
燃了当时混乱的中国大地,
之后红色政权就遍地开花啦。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自己
好像去到一个野蛮之地一样,
现在的海陆丰人民已经温和了很多,
跟我们没什么
差别,只是在一些风俗方面跟我们不太一样。特别是语言方面,O(∩_∩)O
哈哈
p>
~
我来给大家
show
几句,随便教你们几句吧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
晚上称除夕,汕尾习俗谓之
“
过年
”<
/p>
。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
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
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
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
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
“
挽面
”
,现
女子多为剪发
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
四日是
“
神明
”
上天
“
述职
”
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
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
“
采囤
”
。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p>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
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
“
压岁钱
”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
缸要填满米,灯火
不能熄灭,以象征
“
岁岁有余
”
、
“
年年不断炊
”
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 br>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
扮得焕然一新后,
除夕将至。
于是,
主
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
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
年时欢聚在一
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
先必
须
“
拜老公
”
(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
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
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
厅,
p>
一家人团团围坚,
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
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
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
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
清扫不用很讲究,
纯粹是
为了清洁卫生而已,
不像年底的那一场,
必须用松枝掇
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
--
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
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
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
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
干。炸斋菜时,
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
料子拌
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
/p>
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
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汕尾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
重要的一项,
长辈要分钱给后辈,
能挣钱的后辈也要
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
而要很讲究
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
或者用
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
“
压肚腰
”
,意谓一年
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
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
/p>
小孩临睡前,
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
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
“
拜正
”
。初一一早,
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
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
< br>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早饭后,
就各自向自己的<
/p>
亲朋好友拜年。汕尾俗谚说:
“
有心拜年
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
说的是
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故此,
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
拜年去了,
回来后
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
“<
/p>
大吉
”
,带
多带
少都没有关系,
但是不能是奇数。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
应该看不同对象说
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
“<
/p>
新春如意
”“
寿比南山
< br>”
,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
作的人则说
“
工作顺利
”
、
“
新年进步
”
,听的
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
人,最中听的莫过于
“
p>
新年大赚
”
、
“<
/p>
发财利市
”
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
他们
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
成绩突出。
送他们这种祝语,
他们会对你十分友
善。落座后,主人
会殷勤沏上一杯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
两个大桔,
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
意在互赠吉祥。
有好诣诙谐者
新正出门给人
拜年,
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
一一拜年后,
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
不变。因
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
“
换柑运动
”
。
回娘家
汕尾疍民男女双方年龄
15
~
18
岁时,便
可讨论婚嫁。旧时婚嫁,大都由包办式的媒人
掇合介绍,在男女双方有意成婚时,由双方
父母主婚确定聘金和日期。大致有如下过程:
(
一
)
p>
合婚。由男方托媒人往女家物色对象,或由女家把婚书
(
女子的生辰八字
)
托媒婆送
到男家。在合婚的三日内,只要男家没有打破碗碟等日常用品,就可以成婚。有的还要到神
庙拜佛求签书许可,才敢定婚。
(
二
)
p>
定婚,男家择定好日,送聘礼到女家,谓之
“
过定
”
。礼式有大洋
4
个,槟榔
4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