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常见结论
-
等差数列常见结论
1
,
判断给
定的数列
{
a
n
}
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
(
1
)
定义法:
a
n
1
a
n
< br>
d
是常数
(
< br>n
N
)
数列
{
a
n
}
是等差数列;
(
2
)
p>
通项公式法:
a
n
kn
b
(
k
,
b
是常数
)
数列
{<
/p>
a
n
}
是等差数
列;
(
3
)
p>
前
n
项和法: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
S<
/p>
n
An
2
p>
Bn
(
A
,
B
是常数
,A
p>
2
B
2
0)
数列
{
a
n
}
是等差数列;
*
(
4
)
等差中项法:
a
n
a
p>
n
2
2
a
n
1
(
n
< br>N
)
数列
{
a
n
}
是等差数列;
2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广和公差的公式:
< br>a
n
a
m
(
n
m
)
d
(
p>
n
,
m
N
*
)
d
3
,
< br>
4
,
5
,
6
,
7
,
a
p>
n
a
m
(
n
,
m
N
*
,
< br>n
m
)
;
n
m
若
A
是
a
p>
与
b
的等差中项
2
A
a
p>
b
若
数
列
{
a
n
}
,
{
< br>b
n
}
都
是
等
差
数
列
且
项
数
相
p>
同
,
则
{
kb
n
},{
a
n
b
n
},{
a
n
b
n
},{
pa
n
qb
n
}
都是等差数列;
等差
数列
{
a
n
}
中,若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也成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
{
a
n
}
中,隔相同的项抽出一项所得到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若数列
{
a
n
}
是等差数列,且项数
m
,
n
,
p
p>
,
q
(
m
,
n
,
p
,
q
N
< br>)
满足
m
n
p
q
,则
*
a
m
a
n
p>
a
p
a
q
,反之也成立;当
p
q
时,
a
m
a
n
p>
2
a
p
,即
a
p
是
a
m
和
a
n
的
8
,
等差中项;
若数列
< br>{
a
n
}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前
n
项和公式
S
n
f
(
n
)
,是
n<
/p>
的二次函数或
2
2
2
一次函数且不含常数项,即
S
n<
/p>
An
Bn<
/p>
(
A
,
B
是常数
,A
B
p>
0)
;
2
若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
s
n
An
Bn
C
(
A
,
B
是常数
,C
0
)
,则数列
{
a
n
}
从第
9
,
二项起是等差数列;
10
,
若数
列
{
a
n
}<
/p>
是等差数列,前
n
项和为
S
n
,则
{
< br>首项相同,公差是
{
a
n
}
公差的
11
,
p>
12
,
13
,
S<
/p>
n
}
也是等差数列,其首项和
{
a
n
}
的
n
1
;
2
a
n
S
2
n
1<
/p>
;
b
n
T
2
n
1
若数列
{
a
n
}
,
{
b
n
}
都是等差数列,其前
n
项和分别为
S
n
,
T
n<
/p>
,则
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
则通常可设这
三个数分别为
x
d
< br>,
x
,
x
d
;
若四个数成等差
数列,则通常可设这四个数分别为
x
3
d
,
x
< br>
d
,
x
d
,
x
3
d
;
p>
等差数列
{
a
n<
/p>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且
S<
/p>
m
,
S
2
m
,
S
3
m
,
S
4
m
分别为数列
{
a
n
}
的前<
/p>
m
项
,2m
项<
/p>
,3m
项
,4m
项
,
……的和,则
S
< br>m
,
S
2
m
S
m
,
S
3
m
p>
S
2
m
,
成等差数列(等
差数列的片段和性
质)
;
等差数列
{
a
n
}
中,若项数
n
为奇数,设奇数项的和和偶数项的和分别为
S
奇
,
S
偶
,
14
,
a
n
S
< br>奇
S
奇
n
1
2
;
则
;若项数
n
为偶数,
S
偶
a
n
1
S
偶
n
p>
1
2
15
,
16
,
在等差数列
{
a
n
p>
}
中,若公差
d
0
,则等差数列
{
a
n
}
为递增数列;若公差
d
0
,
则等差数列
{
a
n
}
为递减数列;若公差
d
0
,则等差数列
{
a
n
}
为常数列;
有关等差数列
{
a<
/p>
n
}
的前
n
p>
项和为
S
n
的最值
问题:
(
1
)
何时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
①
若
a
p>
1
0,
d
0
,则前
n
项和为
S
n
存在最大
值
②
若<
/p>
a
1
0,
p>
d
0
,则前
p>
n
项和为
S
n
p>
存在最小值
(
2
)
如何求最值
a
n
0
①
方法一:
(任何数列都通用)通过<
/p>
解出
n
可求前
n
项和为
S
n
的最大值;
a
n
1
0
a
n
p>
0
通过
解出
p>
n
可求前
n
项和为
S
n
的最小值;
a
0
n
1
②<
/p>
方法二:
利用等差数列前
n
项和
S
n
的表达式为关于
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
0
(
若
为一次函数,数列为
常数列,则前
n
项和
S
n
不存在最值)
,
利用二次函
数求最值的
方法进行求解;有以下三种可能:
若对称轴
n
正好取得正整数,则此时
< br>n
就取对称轴;若对称轴不是正整数,而是
靠近对称轴的
相邻的两个整数的中点值,则
n
取这两个靠近对称轴的相邻的两
个
整数;若对称轴即不是正整数,又不是靠近对称轴的相邻的两个整数的中点值,
则
n
就取靠近对称轴的那个正整数;
③
利用等差数列的相关性质求解
17<
/p>
,用方程思想处理等差数列中求相关参数问题,对于
a
n
,
n
,
S
n
,
a
1
,
d
这五个量,知任意三
个可以求出其它的两个,即“知三求二”
例
2
、
(
12<
/p>
重庆理
1
)
在等
差数列
{
a
n
}
中,
a
2
1
,
a
4
p>
5
则
{
a
n
}
的前
5
项和
S
5
=
(
)
A
、
7
B
、
15
C
、
20
D
、
25
【解析】此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利用“若数列
{<
/p>
a
n
}
是等差数
列,且项数
m
,
n
,
p
,
q
(
m
,
n
,<
/p>
p
,
q
N
*
)
满足
m
n
p
q
,
< br>则
a
m
a
n
a
p
a
q
,
p>
反之也成立;
当
p
q
时,
a
m
a
n
p>
2
a
p
,即
a
p
是
a
m
和
a
n
的等差中项;
”此结论快速求解
因
为
a
2
1
,
a
4<
/p>
5
,
所
以
a
1
a
5
a
2
a
4
6
,
所
以
数
列
的
前<
/p>
5
项
和
S
5
5
(
a
1
a
5
)
5
(
a
2
a
4
)
5
<
/p>
6
15
p>
,
选
B.
2
p>
2
2
1
}
a
n
a
n
1
a
5
< br>
5,
S
5
15
,
例
3
、
(12
全国卷理
5)
已知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
则数列
{
的前
100<
/p>
项和为
(
)A
、
100
99
101
99
B
、
C
、
D
、
p>
101
100
100
101
【解析】
此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p>
考查利用裂项相消法求非特殊数列的前
n
项
和
,
所
以<
/p>
由
a
5
5
,
S
5
15
,
得
a
1
1
< br>,
d
1
,
所
以
a
n
1
(
p>
n
1
)
n
,
所
以
1
1
1
< br>1
,
a
n
a
n
1
n
p>
(
n
1
)
n
n
1
1
1
1
< br>1
1
1
1
1
1
100
p>
1
,选
A.
a
1
a
2
a
100
a
101
1
2
2
3
100
101<
/p>
101
101
又
例
4
、
(
12
湖北理
18
)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等差数列
{
a
n
}
前三项的和为
3
,
前三项的积为
8
,
(Ⅰ)
求等差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p>
【解析】此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为
S
n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方程
思想在解决数列问题中的应用
(Ⅰ)设等差数列
{
a
n
}
的公差为
d
,则
a
2
a
1
d
,
a
3
a
1
2
d
,
3<
/p>
a
1
3
d
3,
a
1
2
a
1
< br>
4
由题意得
,
解得
< br>
或
p>
a
(
a
d
)(
a
2
d
)
8
d
3
d
3
1
1<
/p>
1
所以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得
a
n
3
n
5
,或
a
n
3
< br>n
7
例
5
p>
、
(
10
全国Ⅱ理
4
)
如果等差数列
{
a
n
}
中,
a
3
a
4
a
5
p>
12
,那么
a<
/p>
1
a
2
a
7
(
)
A
、
14
B
、
21
C
、
28
D
、
35
【
解
析
】
本
试<
/p>
题
主
要
考
查
等
差
数
列
的
基
本
公
式
和
性
质
.
a
3
a
4
<
/p>
a
5
3
a
4
12
a
4
4
a
1
< br>
a
2
a
7
7(
a
1
a
7
)
7
a
4
28<
/p>
,所以选
C
2
2
m
例
6
p>
、
(
09
宁夏海南
理
16
)
等差数列
{
a
n
}
前
n
项和为
S
n
。
已知
a
m
1
+
a
p>
m
1
-
a
则
m
_______
【解析】本试题主要考查等差数
列的基本公式和性质
.
由
a
m
1
+
a
m
1
-
a
得到
2
a
m
a
m
0,
a
m<
/p>
0,
2
又
p>
S
2
m
1
2
2
m
=0
,
S
2
m
1
=38,
=0
2
m
1
a
1
a
2
m
1
2
2<
/p>
m
1
a
m
38
m
10
。
例
7
、
(
11
广东理
11
)
等差数列
{
a
n
}
前
9
项的和等于前
4
项的和.
若
a
1
p>
1,
a
k
a
4
0
,
则
k
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应用;
【方法
1
】
由
S
9
p>
S
4
得
9
36
d
4
6
d
d
1
,则
6
1
1
a
k
a
4
1
p>
(
k
1)
(
)
1
3
(
)
0
k
10
6
6
【方法
2
】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题:
由
S
p>
9
S
4
0
得
4
a
5
a
6
< br>
a
7
a
8
a
9
0
5
p>
a
7
0
a
7
0
1
k
< br>0
,
即
a
1
2
a
0
a
p>
7
*
例
8
、
(
11
年湖南卷理
12
)
设
p>
S
n
是等差数列
{
a
n
}(
n<
/p>
N
)
的前
p>
n
项和,
且
a
p>
1
1,
a
4
7
,则
S
5
______<
/p>
【
解
析
】
考
查
等
差
数
列
的
通
项
公
式
的
应
用
及
等
差
数
列
求<
/p>
和
由
a
1
1,
a
4
7
可
得
(1
9)
5
25
。
w.k.s.5.u.c.o.m
2
例
p>
10
、
(08
宁夏
,海南理
17)
已知数列
{
a
n
}
是一个等差数列,且
a
2
<
/p>
1
,
a
5
5
。
(
1
)
p>
求
{
a
n
}
的通项
a
n
;
(
2
)求
{
a
n
}
前
n
项和
S
< br>n
的最大值。
【命题意图】本
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
n
项和
S
n
最值的求法,着重考查
a
1
1,
d<
/p>
2
,
a
n
,所以
1
S
5
n
2
方程思想和二次函数最值问题;
a
1
< br>
d
1
【解析】
(Ⅰ)设
a
n
的公差为
d
,由已知条件,
,解出
a
1
3
,<
/p>
d
2
.
a
4
d
5
1
所以
< br>a
n
a
1
(
n
1)
d
<
/p>
2
n
5
.
(Ⅱ)
S
n
na
1
n
(
n
1)
d
n
2
4
n
4
(
n
2)
2
.
2
p>
所以
n
2
时,
S
n
取到最大值
4
.
例
1
1
、<
/p>
已
知
数列
{
p>
a
n
}
是等差数列
,且首项
a
1
0
,
S
9
S
12
,求前
n
项和
S
n
何
时取最小
值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等
差数列的等差数列前
n
项和
S
n
最值的求法
【解析】
9
8
12
1
1
d
12
a
1
d
p>
a
1
10
d
0,
即
d
0
2
2
n
< br>(
n
1)
d
nd
d
2
21
nd
S
n
na
1
d
10
nd
n
2<
/p>
n
(
d
0)
2
2
2
2
2
21
当
n
且
n
N
*
,
即
n
11
或
10
时,
前
n
项和
S
n<
/p>
取最小值
2
方
法一:
因为
S
9
S
12
,所以
9
a
1
方法二:
因为
S
9
S
12
,
所以
a
10
a
11
a
12
0
a
11
0
且<
/p>
a
1
0,
p>
d
0
,
即
n
1
0
或
n
< br>1
1
前
n
项和
S
n
取最小值
< br>
方法三:
因为
S
9
S
12
,所以
S
n
的对称轴为
n
21
,开口向上
,且
d
0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