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札记
-
《西游记》读书札记
对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
《西游记》
,我最早是童年时期从动画片里开始了解到的它的
故
事情节。如今
,
通过小说文本这样一个不同的视角来进行欣赏,
我感悟颇多!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全书共一
百回。它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
戒、
沙僧保护唐三藏去西天
求取真经的传奇历险故事。
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
历经九九八
十一难,最终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其中的经典故事有:
“三打
白骨精”
、
“大闹天宫”
、
“偷
吃人参果”
、
“收服
红孩儿”等等。
作为中国神怪小说的巅峰之作,
《西游记》无论是在小说选材还是在人物刻画上,都鲜
明地体现出了“神怪”
的特点。它的“神怪”之处主要体现在:一、小说人物本身的神怪色
彩。
孙悟空是从吸收日月精华的石头里蹦出来的,
而且是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
p>
猪八戒的前
身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
唐三
藏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他的肉,
吃了能够长生不老;
沙僧原本
p>
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
而他们背后还有着如来佛祖与观世音菩萨等坚
强的后盾,
可以说正义
的力量是如此之强大。
< br>但是,
取经途遇到的各路妖魔鬼怪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如
以假乱真的
六耳猕猴,
法术高超的黑风怪,
变幻多端的白骨精,实力差强的百眼魔君等等。尽管邪恶的
势力如此强大,
但是邪不胜正才是最终的结果。二、小说的故事情节的神怪色彩。
如其中
对
于孙悟空神通广大的本领具体表现为
“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
、
“三根救命的毫毛”
、
“七十二
变”
、
“火眼金睛
”等以及九九八十一难的离奇遭遇等等,都无不充满了神怪的色彩。
“神”
与
“怪”
可谓是促进小说发展的主要矛盾,
于是小说紧紧围绕着代表正义和慈悲的唐僧师徒
以及关键时候帮助他们化
险为夷的众神仙与代表邪恶残忍的“妖魔鬼怪”斗智斗勇的故事,
使“取经”的情节显得
更加的丰富饱满。
我感受到《西游记》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不仅
有着别出心裁的叙事模式,而且它给了我
深深的启迪,
也给我树
立了邪不胜正这样的价值取向。
每个人都行走在去西天取经的道路上,
< br>途中多风雨,多磨难,我们需要的是唐僧师徒那样团结一致、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精神,
只要向着目标奋进,哪怕过程多曲折,总有一天我们会到达胜利的彼岸,取得人生的真经!
《聊斋志异》读书札记
从图书馆借来《聊斋志异》的原著,由于我本身对于文言文有着恐惧的心理,所以几乎
是
满怀着压力开始走进聊斋的世界。当选读了其中的《画壁》和《凤仙》这两篇小说后,我
觉得《聊斋》真的是很有价值也很有趣的一本书,它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我从网上搜索了关于
《聊斋》
的一些资料。
p>
它是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
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
491
篇,
它堪称是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蒲松
龄,字留
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他一生秉性耿直,愤世嫉俗,常借狐鬼故事对当时
腐败现
象进行谐谑,其文章诡诙块垒,自成一家。被郭沫若评价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
贪刺
虐入骨三分”
。
《聊斋》的俗名叫做
《鬼狐传》
,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它的题材不外乎两类:
鬼与人的
故事;
狐狸与人的故事。
但是就在这两类看似狭隘的题材上,
蒲松龄却以创造性的思维从讽
刺腐败现实的角度编写出了几百篇千姿百态的新奇的人鬼相恋、
人狐相恋
的故事。
这些故事
中的男性大多是寡情薄心、
< br>见异思迁,
为图富贵虚名不惜牺牲一切的白面书生,
而女
性大都
贤达宽厚,
悲天悯人,对爱情忠贞不渝,
并且为了幸福努力争取的精神。小说的结局大都是
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表现出了作者把对现实的期望寄托在故事中,
希望在这里得到一个圆满<
/p>
的结果。
《聊斋》
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精彩得让人回味无穷,
比起通过电视这样一种传播媒介来说,
p>
读
小说文本则会让故事情节呈现得更加完美。
首先,
因为是用的文言文这样一种文体形式,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