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赏析

萌到你眼炸
749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03: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在人民广场吃炸鸡)



2020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



赏析(一)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下题。




奉陪封大夫


九日登高



岑参



九日黄花酒


,


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


,


杀气傍中军



< br>


横笛惊征雁


,


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


,

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


,


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②中军


:< /p>


此处指代主


帅。


1.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


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两句概言边塞无事


,


重阳佳节


,< /p>


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


,


饮酒登高


,


表现一派和


熙欢乐之景。



B.


颔联用“霜威”“杀气”来正面描写封常清


,


表现其治军雷厉风行


,

< br>又能在和平时期


时刻保持谨慎。



C.


颈联用“横笛”“娇歌”等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活动


,< /p>


又用“征雁”“塞云”来暗示


边塞大战一触即发的严峻形势。



D.


全诗有直接抒情

,


也有间接抒情


,


诗人在描写节日 里边塞将士欢愉活动的同时


,


也含蓄


地 表达了他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诗中的封大夫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


请简要概括。

< p>



2


、阅读下面这首唐 诗


,


完成下题。



早春寄王汉阳



李白



闻道春还未相识


,


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 夜东风入武昌


,


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


,


美人不来空断肠。< /p>



预拂青山一片石


,

< br>与君连日醉壶觞。



1.


下列 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歌前四句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气息


,


表达了诗人终于迎来了 春天的喜悦之情。



B.


诗中“昨夜” “人”二词写出了时节骤然变换、春风吹拂的特点


,


表现春归景 象。



C.“黄金色”是写杨柳嫩黄之色


,


正扣题目中“早春”二字


,


也和“ 春还”呼应。



D.


诗歌后四句写诗人 与友人共赏春光


,


有描写、有抒情


,< /p>


感情蓬勃奔放


,


荡人心魄。



2.


请结合全诗


,


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 成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


,


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 战士衔枚勇


,


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


,


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


,


赖有群公鉴裁精。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


,


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 情。



B.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 争先、一往无前


,


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


,


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


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


,


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 他考官来完成。



2.


本诗的第四句“ 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


,


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p>



4


、阅读下面这首诗

< br>,


完成问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

,


时当大火



流。



霜威出塞早


,


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


,


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


,


无日不悠悠。



[



]


①大 火


,


星名


,


《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


昏出现于正南方


,


位置最高


,


六七月开 始向下行


,


故称“流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首句





字用得精妙


,


生动地刻画出自然界花草树木枯萎的情景。

< br>


B.


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



早秋



一是花草凋零


,


二是大火星出现了。


< br>C.


颈联









,


采用比拟的手法


,


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D.


这首律诗条理清晰


,


前 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


,


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

< p>


2.“霜威出塞早


,


云 色渡河秋”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


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


感情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



烟景有谁争?



【注释】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


的大好山水。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 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


春光的“东 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


.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 p>
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 br>C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 累月,


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


.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 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


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p>



2.


颔联手法精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 法,请简要赏析。



6


、阅读下面这首 诗


,


完成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 案焚香暖吹轻


,


广庭清晓席群英。


< /p>


无哗战士衔枚勇


,


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


,


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


,


赖有群公鉴裁精。



1.

< p>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恰当的一项是

< p>
(




)

< p>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


,< /p>


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


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


参加礼部 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


,


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p>



D.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


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

< p>
,


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 br>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下 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

< br>①


东南驰


,


众岭环合青纷披。< /p>



烟云厚薄皆可爱


,

< br>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

< br>,


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 由得处所


,


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


(l


ó


ng s


ǒ


ng):


山势高峻的样子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化静为动


,


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 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 和疏密相间的树石


,


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


,


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


,


后两句抒情


,


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


本是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


,


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


1-2


题。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


,


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 岭篇章



来华岳


,

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

,


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 风卷尽


,


月明初上浪西楼


< p>



(



)


①唐宪宗迎佛骨


,


韩愈上 表切谏


,


触怒皇帝


,

< br>被贬为潮州刺史。


②篇章


:


指韩 愈赴潮州


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


?


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③


浪西楼


:


地处潮州。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首联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


,


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


,


体现了忠臣 遭斥逐


,


寒士


心不平

< br>,


自己愿追随友人而去。



B.


颔联直抒别后景况


,


友人这一腔忠愤的 “篇章”隔着秦岭传来


,


我怎能不驰书慰问

?



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


,< /p>


肝胆相照。



C.


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


,


与 韩愈“云横秦岭”“雪


拥蓝关”意蕴相近


,

均突出了景色壮观。



D.


尾联宕 开一笔


,


诗人想象潮州那里瘴气一扫而空


,


楼阁月明


,


银辉遍洒


,


一片澄澈的景





,


寄托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 p>


2.


贾岛好苦吟


,


善推敲


,


其诗多有精妙之语


,


请赏析其颈联用词精妙之处。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回答小题。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


,


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 岭篇章



来华岳


,

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

,


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 风卷尽


,


月明初上浪西楼


< p>



[



]


①元和十四年


(819



),


唐宪宗迎佛骨


,

< br>韩愈上表切谏


,


触怒皇帝


,


被贬为潮州刺史。


②篇章


:


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中 有“云横秦岭家何在


,



拥蓝关马不前 ”句。③浪西楼


:


潮州一处楼阁。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


,

< p>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首联以回忆起笔


,

< p>
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


,


直达天南潮水的尽 头


,


既表达了对韩


愈遭斥逐的不平


,


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



B.


颔联“隔岭”“出关”二词


,

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


,


烘托出互通书信的宝贵


,


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C.


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 /p>


,


与韩愈“云横秦岭”“雪


拥蓝关”意蕴 相近


,


均突出了道路的特点。



D.


尾联宕开一笔


,


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


,


楼阁月明

< p>
,


银辉遍洒


,


一片


澄澈


,


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2.


贾岛好苦吟、


善推敲


,


其诗多有精妙之语


,


请以本诗颈联中两字为例赏析其用词的精


妙之处。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然后回答问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靡在石层

< br>,


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 /p>


,


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


,


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


,


何因似此僧

?


1.


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 点题


,


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


,


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


,


而是罕有人迹的 深


山。



B.


颔联描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


,


颈联具体写其生活


,


虽无惊人之笔


,


但精练自然


,


无斧凿


痕迹。



C.


尾联发出感叹


,


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


前六句将僧之居处、


环境、


生活都写到 了


;


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


,


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2.

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


,


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 处。



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下题。



赠黔南贾使君




黄庭坚



绿发将军领百蛮


,


横戈得句一开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