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
李商隐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
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二、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锦瑟》的主题;
用“对
比”
、
“反衬”来说明《马嵬》中“讽意至深”
。
三、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锦瑟》的主题思想。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预习指导:
1
)
对照教
材的课下注解,自读《锦瑟》
、
《马嵬》两首诗;
2
)
温习以前学过的,见过的李商隐的诗歌。
六、教学步骤:
1
)
导入:
我们这些天一直在学习杜甫的诗歌
,今天我们换换口味,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
歌。请把书打开到
4
3
页。李商隐诗二首。
2
)
介绍背景:
其实我
们对李商隐并不陌生,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过他的诗了。大家还有
印象吗?(同学回
答)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还有一首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p>
。除了我们学过的之外,还有一些名句“身无彩凤双
飞翼,心有灵
犀一点通。
”还有“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这些
都是我们熟
知的。既然学过了这么多李商隐的诗,那我们对他的生平也一定有所了解了。
请一位同
学来介绍一下李商隐生平。
(介绍完课件补充)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
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
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
恩师。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俗话说“人怕出名
猪怕壮”
,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
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
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
女儿王氏嫁给了他。有的同学就
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
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
记,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
别严重的,
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
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
虽然这时令狐
楚已经死了,
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
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
被李党接受。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
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
而终。
历朝历代的文学评论家都给了李商隐很高的评价,在清代人选编的唐诗三百首里,
选
取了很多李商隐的诗。仅次于杜甫、李白和王维。而这首《锦瑟》
,也被称为李商隐
p>
的压卷之作。那么这首诗是哪里让它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品读一
下。
3
)
朗读:
齐声诵读《锦瑟》
,读两遍。
(
转身写板书《锦瑟》李商隐
)
4
)
梳理文义:
我们刚刚读完了《锦瑟》这首诗,
要品读一首古诗,就一定要知道它的内容。
请同学先来翻译一下,
翻译时以第一人称翻译,
就是把自己当做李商隐。
(
提问同学
)
不必逐句翻译,可以加入你自己的理解来翻译。
首联——锦瑟啊,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五十根弦呢?每一根弦都让我想起我的
青春年华。
*
为什么锦瑟的“五十弦”会让作者想起他的青春年华?
提示:
我们同学都经常听音乐。就拿听音乐举个例子。如果你有
一段比较伤心
的往事,让你久久不能忘怀。这时候,你忽然听到一首伤感的歌曲,你觉得
,这首
歌的曲调和歌词都很符合你的情境,你是不是会回想起你那段伤心地往事?
“五十弦”是说瑟的弦多,瑟的弦多,音节也就纷繁复杂,瑟的音节
是纷繁复
杂的。也许是锦瑟的音色触动了作者的情思,让作者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往事
。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种说法:
有人
认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垂暮之年了,
大家知道李商隐一共活了
< br>46
岁,如果这是暮年写的,作者应该是四十多岁了,年近
五十了。作者可能是看到瑟的五十根弦,想到自己也已经年近五十了。一边抚摸着
瑟的
弦,一边回想起自己当年的美好岁月。
总之,在首联里,作者
由锦瑟,联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可以说是触“瑟”
忆情。
(
板书,锦瑟——华年
忆情
)
p>
颔联——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浸在快乐的梦境里,但是最后却只能像望
帝一样,
把满腹的情思托付给杜鹃。
表现出对美好的事
物或情感的怀念,
和对美梦的
破灭的无限惆怅
< br>(板书,喜悦——哀怨
情变
)
。
<
/p>
*
提示——作者为什么要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一般用典有什么好处
呢?
(可以增加诗歌的内容含量,
也
可以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与情
感。这里的用典侧重于哪一个?应该是后者。
)
那么李商隐用这个典故表
达自己怎样的情感
?在这一句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是快乐的还是悲伤
的?
(我们先
看庄周梦蝶的典故,
请同学来说一下。
庄周梦见自己化身为
p>
蝶,栩栩而飞,浑然忘记自己是庄周。但是梦醒之后,自家仍是庄周,蝴
蝶已经不知哪里去了。这里隐约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渺的梦境。
是欢乐的,
但是这种欢乐却有潜在的隐患。
)
李商隐用它来形容自己当年<
/p>
如梦一样快乐的日子,因此,此句应该翻译成“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
< br>沉浸在快乐的梦境里”
。
(快
乐总是短暂的,
何况是梦一样的快乐。
当梦醒的时候,
作者的情
感又会怎样呢?)
后一句也是用了一个
典故,
(请同学来介绍一下“望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