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教案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主讲人:扶沟县崔桥一中
李慧娟
教学目标
1
、
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
、
反复诵读,准确理解并默写其中的名句。
3
、
培养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诵读中陶冶情操,收到启迪。
教法指导
采用“阅读——感知——赏析
”
的方法
,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辛弃疾词《清平乐
村居》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走进作者,
导入本课。
< br>
《清平乐
.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
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 br>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展现出一幅农家天伦之
乐的风情画。
)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
(心情闲适,完全陶
醉自然)
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
的民族英雄,
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
悲壮,笔力
雄厚,与苏轼并称
“
苏辛
”
,有《稼轩长短句》
。他
21
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
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
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
的打击,曾长期闲居。
其词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
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
倾诉内心悲愤,
揭露南宋的屈辱投降,
< br>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
壮词。陈
亮与辛弃疾同属主战派,
又同遭打击。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
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但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解题
《
破阵子》
:词牌名,选自《稼轩长短
句集》
。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
现在浙江省金
华县)人。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
好友陈亮的,二
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
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
立功,统一祖国。
四、整体感知
1
p>
、说说这首词的风格。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豪放雄壮
壮
p>
2
、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
没有
<
/p>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怜白发生
……
”
五、赏析文章
1
p>
、作者为什么要
“
饮醉
”
?醉之后为何要
“
挑灯
”
?为何要灯下看宝剑?这一切都是为什
么?<
/p>
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
是抚琴,不是长歌,
不是狂舞,
而是在灯下仔细
端详心爱的宝剑。
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