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萌到你眼炸
608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04: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梵净山在贵州哪里)


1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题组一



对点练



1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


)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


更凭青女



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



【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女神


.



两首诗中木芙蓉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



吕本中 《木芙蓉》


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木芙蓉


.


诗中第二句


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秋季,其鲜艳色泽显示出它不畏 强暴精神


.


诗中后两


句,诗人用



无言





一生开落任东风



来 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


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



着意红



英勇气概


.


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两种


不同品格代表,寓意深刻< /p>


.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木芙蓉花


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



愁红怨绿



可怜样子


.


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意气风发、昂扬不凡气度


.



答案



吕诗着重描写 木芙蓉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孤苦、心


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 把这花看作愁苦


.


前者是闲适之士豪迈与大度形


2













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环境中乐观者形象


.

< br>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

< p>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


更好?为 什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示例 一


)


“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


.


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


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 p>
.


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说“更何求”,正说明已


有所求


.


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生活, 正是建立在“故人供禄


米”基础之上


.


可见,此句包含着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强烈控诉


.


(


示例二


)


“多病所需惟药物”更好


.


此句表面上说自己多病,唯一需要就是药物,


似乎再别无所求


.


但稍加揣摩,便能发现其中包含着诗人多少无 奈


.


现在多病,确


实急需药物治病,但 药也无从得到


.


这点要求都达不到,还能说其他要求么?正


是有对现实绝望,才有后文“微躯此外更何求”愤慨


.

< p>
3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



)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


屋< /p>


.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 /p>


城郭为虚


【注】


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


.



傍高冢多贵臣,娥眉



共灰尘


.


试上铜台歌舞处 ,唯有秋风愁煞人


.


(


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



3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


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 望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


【注】



虚:废墟


.



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人生感悟差异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 br>解答此题前提是理解诗句基本意思


.


张说《邺都引》画线 两句诗意思是,



城郭





西园



已沦为废墟,标志着魏武时代已成为历史陈迹,只有明月依


旧,却照不见曹操在 西园



夜接词人赋华屋



,强调是世事沧桑变化,抒发是世


事无常、生命短促感慨

.


第二段诗中画线句子是说个人生命是短暂即逝,而人类


存 在则是绵延长久,因此



代代无穷已



人生和



年年望相似

< br>”


明月得以共存,


虽然抒发是作者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基调是



哀而


不伤



.


答案



“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 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


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 事沧桑、人生如寄感慨


.


“人生


代代无 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


宙永恒和生命无 限,强调人类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情怀


.


4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


.(6



)


念奴娇



登石头城



次东坡韵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 无物


.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


蔽日旌


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




寂寞避暑离宫


,东


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


落日无 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

< p>
换青青发


.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


4













【注】




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


.



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宫室


.



简要分析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大江东去


)


与萨都剌 这首词所抒发情感异同


.


答: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 悲哀,怀古伤今;对光阴虚掷感伤


.


不同点:萨词有对战争残 酷心痛之感;而苏词抒发是自己有志报国,却功业未


成、壮志难酬感慨

< br>.


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



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请简要分析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p>
高诗“借问梅花何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梅花,含有思乡之情


.


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明月,自然地勾起了征人思乡之

< p>


.


6


.阅读下面两首 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


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盘


.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5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注】




本 诗写于


842


年,当时作者受排挤被外放


.



淮阳:指东汉汲黯,他因


刚直敢 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


.



偶求欢


”“




,指代酒


.



两首诗都分别 写到“雪”与“梨花”,但二者在诗中关系却不相同,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两位诗人这样处 理意图所在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杜诗中雪是本体,梨花是喻体, 诗人将积雪比作梨花,形象地写出冬夜积


雪之厚之白,其目是从侧面烘托出环境清冷


.


韩诗中梨花是本体,雪是喻体,诗


人将梨 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洁白、繁盛之貌,其目是形象地表现春天千


树梨花怒放美丽 景象


.


7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 答问题


.(6



)


梦江南



[



]


皇甫松



兰 烬落,屏上暗红蕉


.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


人语驿边桥


.


望江南



[


南 唐


]


李煜



闲 梦远,南国正芳春


.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


.


忙杀看花人


.


两首 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



皇甫 词中,“梦”中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边人语充满欢情,表现了词


< br>:


6













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法消散情感;李词中,“梦”中故园 江水、乐声、飞


絮、轻尘和看花人一派生机,表现了词人对故国思念和现实生活凄楚之感


.


题组二



综合练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1)



(2)



.(11


< br>)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

< p>



.



不谒承明庐



,老作平原客



.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



旅歌屡弹铗



,归问时裂帛


.


【注】


< br>①


南山:指李贺家乡山


.


②承明 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


曹植诗

云: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



③平原客:



平原



指平原君赵胜


.


李贺作客


潞州,是旧赵地,故云


< br>平原客



.


④弹铗:

< p>
《战国策·齐策》


载冯谖才华出众,在


孟尝君门下 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


⑤裂帛:指写家信


.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其中不 正确两项是


(




)(5



)


A


.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身份,即客居他乡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


歌要表达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


.


B


.“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情怀,“日暖”属


于想象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太阳照耀在南山石头上


.


C


.首联,下句“暖”字与上句“满”字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游 子


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永远是值得依恋


.


D


.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失意落


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慨叹


.


E


.“老作平原客”中“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意思,诗人通过 写自己老


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孤独寂寞之情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能力


.C


项,


“< /p>


下句


7
















字与上句




’< /p>


字形成鲜明对比



错误,应该是









形成对



.E


项,颔联中





字是



总是



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时间长,表现 了


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凄楚与痛苦


.


答案



CE


(2)


唐代诗人崔涂《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


”崔诗中


“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裂帛”也指家 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情感异



.(6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 家乡、亲人思念之情


.


异:崔诗主要写诗


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白发,表达


了韶光 易逝愁苦


.


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 于是想写


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悲伤

.


9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

(1)



(2)



.(11



)


沉醉东风


·


渔父







黄芦岸白


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



.< /p>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


< /p>


(1)


下列有关内容是对这首小令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


(




)(5



)


A


.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字眼,展现了渔父生


活环境优美,引发读者丰富想象


.


B


.小令中渔父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心地单纯白鹭沙

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洁净美好


.


C


.“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渔父,因为渔父不识字,没文


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


D


.结尾句虽然表达出词人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但更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