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
-
《老人言》
《老人言》是上淨下空老和尚,從
《群書治要》、
《國學治要》等治世、治國的經典中節錄
出的語
句。
《老人言》封面之二,金石:惠以真實之利。
《老人言》封面之四,金石: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老人言》封面之五,金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劫由業
成。業由心生。欲回劫運。須正人心。世風未轉。劫運難迴。苦因不拔。苦果
難出。
p>
◎
經云。
天地之間。
五道分明。
< br>善惡報應。
禍福相承。
身自當之。
無誰代者。
五惡五痛。
譬如大火。焚燒人身。敢有犯此。當歷
惡趣。痛哉可傷。
◎
太公曰。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
天下歸之。免人之死。
解人之難。濟人之急。救人之患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
與人同憂。同樂。同好。
同惡。義也。義之所在。天下歸之。凡人樂生而惡死。好得而歸
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
所在。天下歸之。
◎
太公曰。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家安而天下治。
◎
禍福在君。不在天時。
◎
善為國
者。御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慈弟。見之飢寒。則為之哀。見之勞苦。則為
之悲。
p>
◎
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偽。禁暴亂。止奢侈。
◎
賢君之
治國。其政平。吏不苛。其賦斂節。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賞賜不加於
無功。刑罰
不施於無罪。害民者有罪。進賢者有賞。官無腐蠹之藏。國無流餓之民。
◎
君以世
俗之所譽者為賢智。以世俗之所毀者為不肖。則多黨者進。少黨者退。是以群
邪比周而蔽
賢。忠臣死於無罪。邪臣以虛譽取爵位。是以世亂愈甚。故其國不免於危亡。
◎
人君有
六守。三寶。六守者。仁。義。忠。信。勇。謀。三寶者。大農。大工。大商。
六守長則
國昌。三寶完則國安。
◎
太公曰。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
。故義勝怠者王。怠勝
敬者亡。
◎
無倫常
。
無貴賤之禮。
喜聽讒用舉。
無功者賞
。
無德者富。
無禮義。
無忠信。
無聖人。
無賢士。無法度。無稱衡。此國之大妖也。
< br>
◎
太公曰。吏暴虐。殘賊。敗法。亂行。而上下不覺。此亡國之時也。上好貨。群臣好
得
。而賢者逃伏。其亂至矣。
◎
待天下之賢士。勿臣而友之。則君以得天下矣。
◎
太公曰
。天下有粟。聖人食之。天下有民。聖人收之。天下有物。聖人裁之。利天下
者取天下。
安天下者有天下。愛天下者久天下。仁天下者化天下。
◎
天子者。天下相愛如父子。此之謂天子。
◎
不好生
而好殺。不好成而好敗。不好利而好害。不好與而好奪。不好賞而好罰。妾媵
為政。內外
相疑。君臣不和。拓人田宅以為台觀。發人丘墓以為苑囿。僕媵衣文繡。禽獸犬
馬與人同
食。而萬民糟糠不厭。裘褐不完。其上不知而重斂。奪民財物。藏之府庫。賢人逃
隱於山
林。小人任大職。無功而爵。無德而貴。專恣倡樂。男女昏亂。不恤萬民。違陰陽之
氣。
忠諫不聽。信用邪佞。此亡國之君治國也。
◎
太公曰
。一言與身相終者。內寬而外仁者也。再言與天地相永者。是言行相副。若天
地無私也。
三言為諸侯雄者。是敬賢用諫。謙下於士也。四言為海內宗者。敬接不肖。無貧
富。無貴
賤。無善惡。無憎愛也。五言傳之天下無窮者。通於否泰。順時容養也。
◎
武王問
尚父。五帝之戒可聞乎。尚父曰。黃帝之時戒曰。吾之居民上也。搖搖恐夕不
至朝。堯之
居民上。振振如臨深川。舜之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禹之居民上。慄慄恐不滿
日。湯之
居民上。戰戰恐不見旦。王曰。寡人今新并殷居民上。翼翼懼不敢怠。
◎
太公曰
。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後可約天下。仁蓋天下。然後可以
求天下。恩
蓋天下。然後可以王天下。權蓋天下。然後可以不失天下。事而不疑。然後天下
恃。此六
者備。然後可以為天下政。
◎
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生天下者。天下
德之。殺天下者。天下
賊之。徹天下者。天下通之。窮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
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
災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得天下也。
◎
太公曰。問之以言觀其辭。窮之以辭觀其變。與之間諜觀其誠。明白顯問觀其德。使
之以財觀其貪。試之以色觀其貞。告之以難觀其勇。醉之以酒觀其態。則賢不肖別矣。
◎
大忌知身之惡而不改也。以賊其身。乃喪其軀。
◎
知善不行者。則謂之狂。知惡不改者謂之惑。
◎
發政施
令。為天下福者。謂之道。上下相親。謂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謂之信。除
天下之害。
謂之仁。仁與信。和與道。帝王之器也。
◎
禮義廉
恥。國之四維。四維張。則君令行。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政之所行。在順民
心。政之所
廢。在逆民心。
◎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無他。唯仁之守。唯義之行。誠心
守仁則能化。誠心行義
則能變。變化代興。謂之天德。
◎
不誠則
不能化萬物,不誠則不能化萬民。夫誠者,君子之守,而政事之本也。
◎
君子恥
不修。恥不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是以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率道而行。
端然正己。
不為物傾側。
◎
有亂君。無亂國。禹之法未亡也。而夏不世主。文武之法猶存
。而周不世王。故法不
能獨立。
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
。治之端也。
人者。
法之源也。
故有人
。
賢人君子。
法雖省。足以徧矣。若無人。法雖具。足以亂矣。
故明主急得其人也。得其人。則身逸而國
治。功大而名美。若失其人。則身勞而國亂。功
廢而名辱。
◎
聖。哲。君子。治之源也。官人守數。君子養源。故上好禮義
。尚賢使能而無貪利之
心。則下亦將綦辭讓。致忠信而謹於臣子矣。故政令不繁而俗美。
百姓順上。守法。而安樂
之矣。
◎
國得百
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三得者具。而天下歸之。三
得者亡。而
天下去之。湯武興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政令制度。所以接百姓者。有非理如
豪末必不
加焉。故百姓親之如父母。為之死亡而不偷也。
◎
孔子曰
。國主好見小利。好權謀。好詐。群臣亦從而成俗。群臣若是。則眾庶亦不隆
禮義。
p>
而好貪利矣。
君臣上下之俗莫不若是。
則地
雖廣。
權必輕。
人雖眾。
兵必弱。
p>
刑雖繁。
令不下通。是謂之傷國。
◎
孟子見
於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
必曰利。亦
曰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
身。上下
交征利。而國危矣。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梁惠王曰。寡人
願安承
教。
(取自諸子治要)
◎
大道之
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
有所終。壯
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
惡其棄
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
而不
作。
故外戶而不閉。
是謂大同。
(此言
太古之世。
風俗醇樸。
人無爭心故。
其
氣象如此。
)
◎
今大道
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
池以為固。
禮義以為紀。
以正君臣。
以篤父子。<
/p>
以睦兄弟。
以和夫婦。
以設制度。
以立田里。
以賢勇智。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
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
也。
此六君子者。
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
以考其信。
著有過。
刑仁講讓。
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
在執者去。
眾以為殃。
是謂小康。
(此正三代之治。
乃中國極隆平之世也。<
/p>
)
◎
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
得之者生。失之則天理
滅。人欲肆。焉得不死。
◎
捨財。消災。集福。為人生一大事。
◎
佛所行
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
民安。兵戈
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佛
陀教育。
普及推行之處所。必然獲得如是實效之豐果。)
◎
大乘修清淨。平等。正覺之因。則成智慧。無量壽。莊嚴之果。
◎
謹言慎行。明哲保身。
◎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
司馬光云。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禍。
◎
范純仁云。戒爾勿多言。多言眾所忌。不慎樞機。災厄從此始。
◎
孔子與惡人言。故遜詞以免禍。
◎
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輕以疾。此程子教人者也。
◎
菩薩三
種順菩提門法。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二者。依
慈悲門。<
/p>
拔一切眾生苦。
遠離無安眾生心故。
三者
。
依方便門。
憐愍一切眾生心。
遠離恭
敬。
供養。自身心故。
◎
勤修戒
定慧。息滅貪瞋癡。便能扭轉未來。不論是自身健康。家庭幸福。事業成功,
乃至世運災
變。
◎
人類大家庭。以和平與寬恕相待。才能共存共榮。和平在自己內心裡。
< br>
◎
唯有愛好中國傳統文化。才有幸福人生。唯有愛好和平。才能帶來和平。
◎
古今中
外。大聖大賢的教誨。才是人類億萬代生存幸福之根基。才是社會。國家。世
界永恆常治
久安之大道。不可不知也。
◎
東方聖學。皆出自性。修之弘之。福慧無量無邊。得人身。遇
正教。的是百千劫希有
因緣。難逢之事。
◎
釋迦。
孔子。第一正知正見。即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中義境。深廣無盡。
唯佛與聖。
乃能究竟。一切創新者。所不能知耶。
◎
英人湯
恩比言。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
唯有中國孔孟學說。
與大乘
佛法。孔孟仁
義。孝敬。存心。忠恕為用。大乘真誠為體。慈悲妙用。
< br>
◎
深信聖賢教育。能覺悟人性。喚醒人心。回頭是岸。湯博士之言誠然。
◎
三世如來同讚歎。十方菩薩共皈依。
◎
左傳曰
。夫上之所為。民之歸也。上所不為。而民或為之。是以加刑罰焉。若上之所
為。而民亦
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
◎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保合大和。萬國咸寧。
◎
君子體
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
居上不驕。
在下不憂。
◎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
夫大人
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天且弗
違,而況於
人乎。
◎
君子以厚德載物。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
◎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