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绝世美人儿
668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18: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现象七十二变)


浅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摘要:


女 性主义文学批评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力量之一。


本文旨

< br>在通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中西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学 习如何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批评,


在此过程中了解女性主义

< p>
文学批评理论。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女性主义




一、综述



不少人认为“女性主义文学 批评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对文学标准的影响都


大,它也许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 神的力量之一。


”但在现阶段的中国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还有待发 展成熟……



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中期着力于男性文化


对女性形象歪曲的揭露 ,



70


年代中期至

< br>80


年代中期倾心于以女权的视角解读经


典作品,



80


年代中期以后进入跨学科的文化研究,


深入到


“性别诗学”


的研究。




我国新时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力图在接受借鉴西方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的基础上,

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诗学传统,


建构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理论,


使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既关注女性的社会性地位和角色,

< p>
也不放弃对


于女性主义文学的文学性的研究与对于文化的关注是中国女性主 义文学批评的


执着追求。


但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研究过程 中的理论、


话语、


方法基本沿


用西方的 ,有时甚至可以说全盘照抄,有点“拿来主义”,缺乏本土理论建构。




二、作品选评


接下来,


我将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中西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品进行


分析比较。



1.


《安 娜·卡列尼娜》、《傲慢与偏见》、《简·爱》



说到女性主义 文学经典作品,


首先会想到列夫·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 p>
《安娜·



列尼娜》


。< /p>


在作品中安娜被禁锢在没有爱情的封建婚姻里,


她不能忍受卡列宁 的


虚伪,更不想与卡列宁过无爱的生活。安娜全身心充满着生气和洋溢着生命力,


是她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在她与伏伦斯基相爱后,


她大胆地


表达自己的感情。她去赛马场看伏伦斯基赛马,她紧张 地看着赛马场上的变化,


没有看丈夫一眼,


甚至听到他的声音就 觉得厌烦。


在伏伦斯基的赛马摔倒后,



不顾体面地尖叫出来,


甚至在坐车返家的路上,


她坦荡地向丈 夫表态


“我听着你


说话,


但是我心里却 想着他。


我爱他,


我是他的情妇,


我忍 受不了你,


我害怕你,


我憎恶你,随便你怎么处置我吧”。大胆 的真诚,无畏的坦率。安娜最终勇敢地


决定冲破封建家庭的蛛网,


全身心地投入她认为值得为之奉献一切的爱的怀抱之


中了。


安 娜敢公开她想要的爱情,


这是公然对贵族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挑战。


娜抛弃丈夫和儿子,


不顾一切和伏伦斯基生活在一起时,


违反了封建社会的礼法。


于是整个上流社会都轻视她,把她看成 是堕落的不道德的女人。但是为了爱情,


她无所畏惧!



可是好景不长,


伏伦斯基在得到安娜后,


只是 满足于自己的虚荣心,


沉迷于


对安娜的情欲中。岁月流逝,新鲜 感也慢慢过去,他重新投入了母亲的怀抱,开


始了他的社交生活。


伏伦斯基开始视安娜的爱为累赘,


两人经常为一句话、


一件< /p>


小事而发生口角,


以至于伏伦斯基发出


“ 简直无法忍受了”


“凡事都有一个限度”


的怒吼。安娜心痛欲碎 ,由苦恼妒嫉,到消沉绝望。她爱伏伦斯基,但不能忍受


伏伦斯基的虚伪,不能忍受他把 她的爱当累赘。


“我要爱情,可是却没有。那么


一切都完结了。 ”安娜感到的是绝望、怨恨。在安娜最后走向死亡的时候说“全


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 欺骗,全是罪恶!”这不只是对卡列宁、伏伦斯基的虚


伪的反抗,


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的控诉。


安娜所表现出来的反封建主义的勇敢精

< br>神与叛逆性格,


对当时妇女争取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的运动,

具有鼓舞人心的作


用。


但从我个人的观念看,


我认为安娜不一定要用死亡来解脱自己,


爱情不是人


生的全部,


她完全可以离开伏伦斯基,


自己好好活着,


即使不为自己着想也应该


考虑下她的小儿子。从这点上看,中西方的女性 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接着分析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 见》,这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意识的


作品,


小说以伊丽莎白和达 西的爱情为主线,


描述了四桩婚姻,


揭露了金钱在婚

< p>
姻以及人际关系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深刻而全面地概述了当时社会的女性意


识。在


18



19


世纪的英国,



男性是家庭和社会的主 宰和中心,妇女的地位则十


分低下,


对年轻妇女尤其是没有多少 财产的年轻妇女来说,


婚姻是她们的唯一出


路,所以在《傲慢与 偏见》中贝内特夫人始终想把自己的女儿们嫁给有钱人。伊


丽莎白既聪慧机智,


不卑不亢,


又不失女性温柔细腻的性别特质。


伊 丽莎白是一


个独立、自信且勇于追求真爱的女孩,她违背母意,不受钱财和地位的诱惑, 断


然拒绝父亲财产和庄园的法定继承人柯林斯的求婚,


因为她的 理想婚姻是建立在


互相爱慕互相尊重基础之上的婚姻。


她拒绝达 西的求婚,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


不可思议的,因为达西所拥有 的金钱、身份、地位、外貌使他成为当时女性求之


不得的婚姻对象。

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态度变化体现了她对尊严、


独立人格和男女


平等的追求。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也同样塑造了一 位和伊丽莎白一样不卑不亢的


女性形象。


但简强烈的自尊心下是 一颗敏感而自卑的心,


她对周围环境战战兢兢,


采取的是防卫的 姿态。


她的身世、


外貌和地位都使她自感低人一等,

< p>
所以她比任


何人都更强烈地反抗外界对自己的侮辱和歧视,


更努力地维护自己的尊严,


渴求


在男权社会取得平等的 一席之地。


当她误以为罗切斯特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而


抛弃她 时,她呐喊道:“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


有灵魂,


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要是上帝赐予我美貌和财富,


我也会 让你难以离开我,


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一


样。可上帝没有这样 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


站在上帝面前。”

< p>


简的这一段话,简直就是女性的平等宣言!她具有强烈的女


性意识,


坚持自己人格的独立,


绝不当男人的玩物和 恩宠的对象。


当罗切斯特回


应说:“简,是你向我求婚的。”简 坦然地承认道:“当然,是我。”在英国小


说史上,也许她是第一位女主人公,首先向值 得她爱慕的男主人公吐露芳心的。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看,


《简·爱》比《傲慢与偏见》更加激进地彰显了


女性主义。


简的反抗是彻底的,


简的每一次选择都不被金钱财富迷惑,


坚持自己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