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巡山小妖精
515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18: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ncut教学信息网)



第一章



一、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 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 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


总称。





二、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




①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如《牛郎织女 》


《葫芦兄弟》




②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如元代卢韶《日记故事》


、明代萧汉冲《龙文鞭影》


、清代程允升《幼学琼林》




③经过专门编纂的所谓‘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



如《千家诗》



《神童诗》

< br>。



④古典文学中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 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



如《西游记》三打白骨精、

< p>
《水浒》武松打虎。





三、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





作家在现代自觉的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或影响下创作的供儿童 阅读的作品。





四、儿童读物



广义:包括了儿童读物。



狭义: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版物。





五、


“儿 童文学”和“儿童读物”联系与区别



共性:成年人为儿童精神 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改编、出版的精神产品





区别:


两者性质不同,儿童文学的文 学性是一种有机的、


整体性的审美构成,而不只是传达


知识内容 的形象化手段。儿童读物并不具备独立的、完整性的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





结论: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是两个内涵和范围都不相同的概念






六、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





①一类成人读者是出于“身份”或 “职业”的需要走向儿童文学。在家庭中,家长的身份需


要;在学校里,老师的职业需要 ;在儿童文学的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中,编辑、评论家的职业


位置需要。

< br>


②另一类情况是有些成人读者在阅读天性上、


在文学心 灵的深处与儿童、


儿童文学有一种沟


通、默契和认同感。在这类 阅读中,成人读者摆脱了文学以外的种种功利目的和戒备心理,


而进入到一种与儿童文学 的纯净的艺术交流和对话之中——他们在这里重温了久已失落的


童年的梦幻,

< p>
唤醒那潜埋着的童年生命感觉,


仿佛又寻回了那随生命的消逝而变得十分遥 远



了的精神家园。





七、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①生理层面



②心理层面



③文化层面





八、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 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年龄因素所


导致的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最重 要的一个方面:




①性别差异。儿童 读者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其文学阅读兴趣和能力会显示出性别差异。


< br>②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能力发展水平有关。



③心理个性差异。


导致儿童读者多样化的原因还可能来自其心理个性的差异,


这种差异造成


了儿童读者在文学阅读动机、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文化差 异。文化常常归属于特定的民族、阶层或集团,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乃至对峙


来。





九、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儿童文学的具体形态,主要特点


< /p>


幼儿文学(


3-6


岁)

< br>



①形象直观;



②语言的音乐美、色彩美;



③以游戏为主



童年文学(

< p>
7-12


岁)



①故事性强;



②主题思想浅显;



③艺术手法增强



少年文学(


13-15


岁)①深刻性;



②艺术性





十、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其主要表现在纯真、


稚拙、



愉、变幻、朴素这几个方面。




纯真


:例李其美的《鸟树》


,几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把 死了的小鸟埋在地里,插上一根葡萄枝


条,他们认为会长成大树,会开出鸟花,会结出鸟 果,鸟果熟了,会跳出很多小鸟。这种美


好的愿望和想象正是儿童心灵纯真的自然流露, 也构成了作品纯真之美的内在质素。




稚拙



稚拙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艺术本能,

一种美学天性,


也是一种富于魅力的美学特质和形


态。它主 要表现在



①内容方面


,如安徒生《卖 火柴的小女孩》中,一个男孩捡走了小女孩的一只大拖鞋,还说


等他将来有了孩子的时候 ,他可以把它当摇篮使。这种生命初始和成长阶段中的稚拙情态,


是儿童文学稚拙美的主 要内容。




②形式方面,

< p>
如张天翼《大林和小林》中的叙述语言:


“„


..


后来乔乔的鼻子常常要掉下来,


后来乔乔说话的时候一不小心,


乔乔的鼻子就„各笃



掉下来,


乔乔上火车的时候,


乔乔的鼻


子就掉下来了„


..”


在这里,


鼻子掉下来的情态由于 语言不断重复的叙述组合方式,


产生了一


种幼儿搬稚拙的口语形 式风格。




欢愉:

< br>儿童不喜欢枯燥的故事和乏味的叙述,


因此儿童文学总是洋溢着浓郁的谐趣和欢愉 之


美。如木子的童话《长腿七和矮腿八》中,作者巧妙额运用夸张和变形手法,设置了长 腿七


和矮腿八这样两个浑身透着喜剧味儿的人物形象,


通过他们 的对比和互动,


使故事处于极不


协调的滑稽状态。


这种喜剧手法,


造成趣味性和幽默效果,


构成一种轻 松,


清新的欢愉之美。



< p>
变幻:


儿童富于幻想和探究性的心理特点,


决定了 儿童文学总是更富于幻想,


更多惊险色彩


和神奇意味。这样就构 成了儿童文学作品迷人的变幻之美。如郑渊洁《杰克和贝塔历险记》


中,


两只可爱的小老鼠当上了勇敢的飞行员和坦克员,


作者时而让飞在空中飞机和开 在地上


的坦克展开惊心动魄的大战,


时而又让他们联合起来,< /p>


制服猫王国的国王。


作品所塑造的滑


稽有 趣而又神奇勇敢的形象和上天入地的情节运动,


充分满足了儿童读者喜欢幻想,


追求新


鲜,刺激的审美心理,充分展示了儿童文学的变幻之美。




质朴


:

< p>
质朴美就是本色的自然、淳朴之美。儿童文学的质朴之美,来源于儿童生命、精神中


所蕴含的质朴品格和儿童文学创造者质朴的人格品质。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


质朴既表现为作


品形式方面简洁、朴素的表达风格,也表现为作品心 理内含的朴素。因此,质朴拒接雕琢、


矫饰和华媚,并成为儿童文学天然拥有的美学质。







第二章



一、儿童文学作者应具有的条件




①要有对儿童的爱心好责任感。



②要有独特的生活积累。



③要有特殊的审美意识。





要有特殊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从创作动机看,儿童文学作者的分类



(一)


:自觉型



即他们具有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目的。




①教育型。



例张天翼



②社会使命型。



例如曹文轩



③娱乐型。



例郑渊洁




(二)


:自发型





即他们并没有的“为儿童创作”的目的。






童心型。




②儿童崇拜型。





童年回忆型。



例陈丹燕《中国少女》





三、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和成人文学创作相比



各阶段有什么特殊性?




①题材,




②构思,




③文学表达





四、你是怎样理解两种审美意识的协调作用的?试以你自己的 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例子说


明之


P38-39




文学创作是一种审美活动。


如前所说,


儿童文学作者的创作心理共存着两种审美意识:

< p>
成人


审美意识和儿童审美意识。两种审美意识的协调作用自始自终支配着整 个儿童文学创作过


程:一方面,成人审美意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它清醒地把着审美水平 的关,提高和深化着


儿童的审美水平;


并且自觉而热情地调动着 儿童审美方式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


儿童审美意


识又始终发挥着制约作用和能动作用。


它随时提醒作者要顾及读者的审美能力,


防止成人审


美意识的排斥和取代。又当仁不让地处处表现自己在 审美方式上的才干,使自己居于台前,


而把成人审美意识推到幕后。




五、儿童文学有哪三大母题 ?试举例简述每个母题的特点(表述方式)?


P41



儿童文学创作的三个最基本的母题是:





①爱的母题。



“爱的母题”所体现的 ,是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有一种“亲切温馨”


(母爱)或“端庄深

邃“


(父爱)艺术气氛。



(成人身份的表述方式)



②顽童的母题。



“顽童的母题”则体 现着儿童自己的眼光,有一种“奇异狂放”的艺术气氛。



(儿童身份的表述方式)





③自然的母题。


< br>“自然的母题”所体现的则是人类共同的目的,有一种“悠远率真”的艺术气氛。



(人类共同身份的表述方式)






第三章



一、儿童欣赏文学有什么特点?


P44-46





偏重直观感受。






易于情感投入。






善于模糊解读。






拙于鉴别详判。







二、文学批评?


P46




文学批评是指对作家作品心脏各种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评价,是 一种专门的文学理论



行为。


人们总会 在文学欣赏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


有所判断,


并形成整体上的 或某一方面,


某一


点的评价,这就是文学批评。





三、文学批评和文学欣赏关系


P46



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密不可分。


批评是以欣赏为基础的。


人们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


中,获得了审美感受,同时也获得了 审美理解。文学欣赏比较随意、主观和感性,文学批评


比较严谨、客观和理性。





四、儿童文学批评的特殊性和标准是什么?


P48




特殊性


:


儿童文学批评的特殊性要做到客观、公正,又必须和儿童读者沟通,了解他们对作


品的反应。




标准


:


①要让孩子们看了能够得到一些益处。



②要让孩子们爱看,看的进,能够领会。





五、为什么要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


P50-51




①能够帮助少年儿童明确文学阅读 的目的性,使他们养成正确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②引导少年儿 童在阅读中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掌握文学欣赏的方法。





六、家庭阅读环境和学校阅读环境各有什么特点?


P52-53




家庭阅读的特点:①重视图书的选 择,把孩子们的阅读趣味引导到高雅的文学审美上来。





②重视“亲子共读”


,把正确的审美 趣味和习惯影响给孩子。




③牏好文 学阅读和电视收看的关系,


家长有责任引导孩子摆脱过分迷恋电


视中通俗视听文化的偏废现象。




学校阅读的特点:①带有较强的教育色彩。



②具有明显的集体性。



③带有更多的实践训练性质。





七、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应有哪几个步骤和方法?


P54-55



步骤


:①了解指导对象及图书情况。





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图书的可能,帮 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





对作品的推荐和介绍。





组织作品评论。





巩固阅读效果。





方法


:①组织文学兴趣小组。





组织班级图书角。





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举行诗歌朗诵会活动,故事讲演会等。





组织各种文体的征文活动。






第四章



一、儿歌:以低幼儿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童谣。< /p>




(一)


:简述儿歌的历史演变。


P58




①文字出现前已存在,

< p>
是祖先教育、


娱乐后代的重要形式之一,


是民间口 头文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②下海家们 利用儿歌来作为改朝换代的舆论工具,


强烈的政治色彩也就成了中国古代儿歌的


一个重要特点。迷信色彩也很浓重。





直到明代,儿歌的观念才发生了大 的变化,开始突破五行迷信的束缚,从儿歌世代流传


的实际情形来解释儿歌的特点,并且 重视儿歌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清代的儿歌观念趋向多元,也有神 秘主义倾向出现。至少尊重了儿歌的现实。





真正从儿童文学意义上形成的儿歌观念则是本世纪的事,由于



有新文学化思想的关照,


有传统儿歌观念的批判继承,


有西方儿歌理论的借鉴,


儿歌观念也变得更切近于儿歌的扑鼻,


并且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的现代精神。创作儿歌的出现,便是儿歌走向自觉的标志。




(二)


:儿歌在艺术上 的特点


P59-61



①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②天机活泼的稚拙美。



③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三)


:儿歌的主要艺术形式





1.


摇篮 曲:催眠曲,是成人哄婴幼儿入睡时所吟唱的儿歌,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柔和舒缓,


语言 柔美流畅




2.


数数歌



3.


连锁调



4.


问答歌



5.


绕口令



6.


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是一种使用夸张、颠倒的手法来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 活中


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诞揭


< p>
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传统


儿歌形式。





7.


对花调



8.


谜语歌



9.


时序歌





二、儿童诗:是属于“儿童”的诗,适合儿童阅读、吟诵,为 童年所理解、欣赏、喜爱的


诗歌。





(一)


:儿童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1.


真率明朗的情感性。



2.


形象鲜明的叙事性。



3.


稚拙活泼的趣味性。



4.


流畅简洁的音乐性。




(二)


:儿童诗与儿歌的异同


P68-70




①儿歌在词语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 ,且有“俗味”




而儿童诗遣词造句 在晓畅浅白之中多一些“稚趣”


,注重情感的纯度。



②儿歌讲究韵律节奏,注重语音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音乐感,人称“半格律诗”


而儿童诗可以更自由少拘束,音乐美体现于诗意之中,人称



“自由体”






③儿歌追求幽默、机警和谐趣,而 儿童诗更关注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④儿歌适宜于歌唱游戏,有娱乐性和衫的物质。





而儿童诗更适合吟诵听赏,讲求精神性的消费。



然而这种区别又是相对的。尤其是儿童诗和创作儿歌之间界线并不分明。它们都


是适合儿童接受的诗歌文体,


周时文体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在创作中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诗化的儿歌或歌化的儿童诗屡见不鲜。





三、童话: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 ,也是儿童文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它是具有浓


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一)


:童话的基本特征


P77-80




最基本的是其丰富多彩的幻想。< /p>


(童话的幻想必须根据于现实)



①童话的人物:虚构的幻想人物,有超常的功能和形态。



例:皮皮的力大无穷。



②童话的环境:假设的不受现实环境的限制。



例:


《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中》中的花园。



③童话的情节:与童话人物对立的超常神奇化。




(二)


:童话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①拟人



即人格化,


指富于人类以外的具体或抽象的客观存在以人的感情 ,


思维习惯和言行


举止。


< p>
②夸张:


指借助奇妙的想象,


将描写对象的某些特 点予以扩大和强调,


从而突出其本质特征


增强艺术效果的艺术手 法。




③象征:

是指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把某种抽象的概念,


思想或情感形象可感地表现出来的艺术< /p>


手段。




(三 )


: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


P75-77




①超人体童话形象



如普希金童话《渔 夫和金鱼的故事》


,格林童话《白雪公主》


< br>《灰姑娘》


,乔治·桑的《灰尘


仙女》

< br>。



②拟人体童话形象



如安徒生的《丑小鸭》


,科洛迪塑造的木偶皮诺曹。米尔恩描绘的小熊 维尼菩。叶圣陶刻画


的稻草人。郑渊洁描写的小老鼠舒克和贝塔。




③拟人体童话形象


< p>
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的王葆,格林童话中小红帽姑娘,安徒生的《皇帝新装》中


的皇帝和《豌豆上的公主》中的公主。





四、寓言,它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阐发人生哲理、寄托 道德训诫




(一)


:寓言的特点



1.


明确的寓意。



2.


生动的比喻。



3.


精炼的语言。




(二)


:童话和寓言的异同



p84-87




1.


共同点:


都源于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都比较广泛地采用拟人、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

< br>具有较强的幻想虚构性;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



,具有象征意义。



2.

< p>
不同点:寓言的情节单纯,篇幅短小,而童话的情节比较曲折丰富。结构也复杂多变。


更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


篇幅相对较长,


在象征性上,


寓言习惯于用概括性的语


言,将寓意点明,训诫的 意味比童话明显;对幻想的表现二者也有不同的限制与要求。


童话


的幻想需要根植于现实生活,遵循特定的童话逻辑,真中求幻,幻中有真,达到真幻的和谐

结合。


寓言以训诫为主要宗旨,


重视的是对现实的讽喻和影 射,因而多着眼于现实,事物与


虚构事物中找到某点相通之处,


并不拘泥于自然逻辑。


寓言中的形象是为了表达寓意而存在,


因 而可以突破“物”性的限制;此外,寓言不一定塑造出性格鲜明的形象,而童话对此则有


较高要求,无论是常人体形象,拟人体形象还是超人体形象都必须有鲜明的性格。





五、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是指适合于低 幼儿童聆听、


阅读的叙事性文学样式,


内容单纯、篇幅短小,具 有口


头性、生动性和完整性的特征。



(一)


:现代概念的故事与民间故事有何区别?


P88


民间故事:


①口传性:在民间流传,较书面文学有更广泛的传播性和生 动活泼的特色。













②集体性:在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入讲故事人的各种创作,使之有集体创作



的特点。














③变异性:在流传过程中产生许多异文和大同小异的同类作品。




④佚名性:因口头集体创作的特点形成佚名特征。



现代故事:



故事范围比民间故事大,继承民间故事的通俗性,故事性。



①书面创作。



②个人创作。



③固定性。



④作者。




(二)


:儿童故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道德儿童故事是故事的一个分支,


它符合故事的一般特征是注重故事性;


讲究情节的连贯性,


悬念性、戏剧性与故事的完整性;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等。



儿童故事自身形成的一些艺术特征主要有:




1.


结构单纯,脉络清晰。



2.


情节曲折离奇,趣味性强。



3.


主题集中明朗,有针对性。



4.


语言质朴,明快,口语化。




(三)


:儿童故事类型:





1.


从内容分:①动物故事



②生活故事



③历史故事



④图画故事



⑤传奇故事



⑥科学故事



⑦益智故事



⑧愚人故事



⑨名人故事



⑩寓言故事




童话故事



2.


以故事来源,可分为民间故事(包括改编的)和创作故事 (或文学)




3.


以表现形式分,可分为文学故事,图画故事。





六、儿童小说



(一)


: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儿童故事 的作者,大都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比较客观的叙述事件的进程



儿童小说作者的立场则更自由些,可以有更多的主观情感注入作品,或者说更审美化。



1.


儿童故事的价值在于故事本身,重视的是精彩事件的叙述结构;



而小说的价值则在于人物和主题,重视的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深度。




2.


儿童故事讲究的是讲故事的技巧;



而儿童小说为要加强



塑造人物形象的 艺术效果,


则必须更注意精雕细刻的描写,


换言之,

< p>
故事是粗线条的;小说则是精细的。





(二)


:儿童小说的主要构成元素




三大要素:主题、人物、故事(情节)



相关构成元素:主题,人物,故事,情节,题材,语言,时间



、地点、背景





(三)


:儿童小说在主题的表现和题 材的选择上应注意应哪些问题?




1.


要有一个比较鲜明积极的主题。



2.


我们决不能把主题误解成作者对读者的一种教训。儿童小 说主题要鲜明、积极,并不簙


它就不能揭露生活中阴暗、丑恶,暗淡的一面。社会生活本 是丰富多彩的万花筒和多棱镜,


儿童小说单有主旋律,而无与之相应的多声部和声,同样 是单调、


乏味的。问题并不在于是


否表现生活的阴暗面,而在于 能否体现出主题的积极意义。





七、儿童散文






(



)


:儿童散文有哪些基本特征?




1


)童心和童趣是儿童散文

< br>


的灵魂和核心。




2


)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




3


)易于儿童接受的理趣。




4


)优美、活泼、朴实、简约的语言 特征。




(



)


:儿童散文的类型?




按叙述的方式分:



1


)叙事型散文




2


)状物型散文



(< /p>


3


)议论型散文





十一、儿童科学文艺





(



)


:儿童科学文艺有何特点?



P128-129



P130-133




1.


科学性



2.


文艺性



3.


思想性




(



)


: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型?



1.


科学童话



2.


科学故事



3.


科学诗



4.


科学小品



5.


科学幻想小说





十二、图画文学


< br>(



)


:图画文学有何特征?< /p>


P135




1.


绘画性



2.


传达性



3.


趣味性





(



)


:图画文学的艺术形式?


P137




1.


图文并茂



2.


无文图画



3.


连环画






第五章



一、古代儿童文学遗产的范围:




①民间文学:神话、传说、寓言、儿歌




②古典文学



③启蒙读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