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甫“诗史”(一)
-
浅谈杜甫
“
诗史
”(<
/p>
一
)
论文关键词:杜甫诗史叙事
论文摘要
:
杜甫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称为
“
诗史
”
呢
?
应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
首先,
可以称为
“
诗史
”
的作品,
主要是指那些反映了社会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有强烈写实性
的长篇叙事诗。其次,可以称为
“
诗史
”
的作品,应该是以叙事为主,带起抒情、议论的长篇
巨制,在艺术上有独特的成就。再次,可以称为
“
诗史
”
的作品,多从诗人自身经历的情境出
发,带
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其中饱含了诗人的血泪和苦难坎坷的人生经历。第四,
可以
称为
“
诗史
”
的作品,
必然熔铸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及忧
国忧民的激情。
“
诗史
”
一词,源自于沈约《宋书
·
谢灵运传论》
:“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
仲
宣擂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
高前式
”
,这里的
“
< br>诗史
”
,指的是前人的诗作。历史上称杜诗为
“
诗史
”
,始见于孟桨《
本事
诗
·
高逸》
:“
杜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
/p>
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
‘
诗史
”’(
《历代诗话续编》上
)<
/p>
。孟桨
(
生卒年不详
)
,
约生于元和
(806
一
820)
、长庆
(8
21
一
824)
间。应进士试,出人场
屋三十余年,至干符二年
(875)
始登进士第。
光启二年
(886)
,
署<
/p>
“
前尚书司勋郎中赐紫金鱼袋
”
。
其事迹略见
《唐披言》
卷四、
《登科记考》卷二十三。其所撰《本事诗》一卷,所录皆诗歌本事,对理解唐人
诗歌
写作背景颇有裨益,历来为人所重。如以光启二年
(886
)
为界,杜诗被人称为
“
诗史
”
,是在杜
甫
(712
一
770)
去世的
100
余年之后,距今已有
1200
余年的历史。
关于杜诗
“
诗史
”
的具体内涵,各种辞书、研究著作、文学
史说法不一,详略不一,具有代表
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
.
《中国文学大辞典》
“
杜甫
”
条说:
“
其诗善铺陈,多叙事,全面而忠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
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人誉为
‘
诗史
’”
。
2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说:杜甫生活在一个
“
兵连祸结
,天下鼎沸的时代,将自己
所身受的,
所观察到的,
一一捉人他的苦吟的诗篇里去。
这使他的诗,
被称
为伟大的
‘
诗史
’
。
差不多整个痛苦的时代,都表现在他的诗里了。
”
3
.袁行霈、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认为:
“
安史之乱带来了无数灾难,也给诗歌创作
带来了变化
”
,
“
最早而且最全面反映这场大战乱所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的,是杜甫。杜甫
用他的诗,
写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
写了百姓在战中
承受的苦难,
以深广生动、血
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争中整个
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诗史
’”
。
4
.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说:
“
作为一代诗
史,杜诗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
矛盾:
地主阶级与农民的严
重阶级对立和悬殊的贫富差别,
这正是唐朝由盛而衰、
安史之乱
所以爆发的根本原因。
”“
像杜诗这样
刻画如此众多
‘
乱离人
’
的群相,这样广泛地反映他们的
生活,
这样真实而深
刻地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
确是前无古人的。
这是杜诗之所以堪
称一代
诗史的重要原因。忧念时局,关心社稷,
是杜甫爱国主义
思想的突出表现,
是杜诗内容的一
大特色,也是它成为诗史的又
一重要原因
”
。
在笔者看来,
并不是杜甫所有的创作都可以称为
“
诗史
”
,
笔者不同意冯
至先生的泛
“
诗史
”
< br>论:
“
杜甫的诗一向被称为
‘<
/p>
诗史
’
。这部
‘
诗史
’
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
政治、经济、军事
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并对许多重要问题表
达了作者的进步主张;
他还有声有色的描绘了
祖国壮丽的山河、
新兴的城市,以及一些虫鸟花木的动态
”
。因为这样说的结果,
不仅模糊
了
“
诗史
”
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概念,同时也降低了杜甫
“
诗史
”
的应有价值。那么,什么样的
作品才可以称为
“
诗史
”
呢
?
笔者以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
以考察:
首先,可以称为
“
诗史
”
的作品,主要是指那些反映了社会转折时
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强烈
写实性的长篇叙事诗。笔者同意《汉语大辞典》关于
“
诗史
”
一词的解释:
“
诗史
”
是<
/p>
“
指能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