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车的危害
-
酒后驾车的危害
摘要
亲友聚会,
工作应酬,
喝两口酒是人之常情,
但前提必须是
“喝酒不开车,
开车不喝酒”
。
< br>这是每个驾驶员都应该知道的道理。但还是有很多驾驶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喝
完了酒照样开车,导致大量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以法律为
依据,阐述
酒后驾车的危害,分析这种害人害己的行为的产生,并客观地提出解决途径。
关键字
:
酒
后驾车、醉酒驾车、危害、交通事故、侥幸心理。
一、数据统计
笔者通过网络,对近年
来的交通事故做了初步统计,一组组数据骇人听闻,发人深省。
据公安部门统计,
2003
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
10.4
万人,居世界第一,其中有不少重
大事故与酒后驾车有关;
p>
2004
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罚的酒后驾车违法行为高达一百
万人次;
2005
年全国由于酒后驾车
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共
11959
起,
死
亡
4658
人,
受伤
< br>12800
余人;
2006
年,
全国因酒后驾驶共导致
3726
人死亡;截至
< br>2007
年
6
月,全国共发生道
路
交通事故
159029
起,造成
p>
36939
人死亡,
188979
人受伤,酒后驾车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事故
总死亡人数的
< br>4.9%
。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
50%<
/p>
至
60%
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
驶有关。在日本,
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
8.5%
,
占死亡人数的
10%
;
在美国,造成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中,与酒后驾车有关
的占
50%
左右。酒后驾驶已经被世
界
卫生组织列为车祸致死的首要原因。
以上的种种数据显示,<
/p>
酒后驾车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成<
/p>
为我国公共安全的一大隐患。
二、酒精对驾驶的影响
从医学的角度
来讲,
酒精进入人体后,
其主要毒害作用是对大脑等高级神经系
统功能的
抑制。而机动车是一种速度快、动量大、冲击力强的交通工具,它要求驾驶员在
行车时,必
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道路上瞬息万变的交通情况,
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迅速做出判断,
采取
恰当的技术措施,保证交通安全。而酒精的摄入,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
下方面:
第一,对注意力造成影响。
饮酒后开
车,
注意力会大受影响。
据研究,
酒精
进入人体后,
人的注意力容易偏向一方,
对注意的支配能力也大
幅降低。
行车过程中,
注意力如果不能转移,
< br>就会影响对瞬息万变的
环境的观察,以致忽略道路上的行人、来车、信号等,从而
发生事故。
第二,造成视觉障碍。
饮酒会使视力暂时受损,
造成视像不稳,
辨色力下降,
因此无法发现和正确领会交通信
号、标志和标线
。饮酒后视野还会大大减小,视像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
边缘的危险隐
患难以发现,极易发生事故。
第三,反应能力降低。
饮酒后,
p>
酒精会对人的中枢神经起麻醉抑制作用。
实验证明,
饮酒者每
100
毫升血液中
含
酒精
50
毫克时,
反应能力即有所下降
,
达到
100
毫克时,
下降约
35
%,
达到
150
毫克时,
下降
5
0
%,并使人动作失调,手脚失控。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危险
p>
情况,从视觉感知到踩踏制动踏板的动作之间的反应时间一般为
0.
75
秒,饮酒后的反应时